• 131.5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2019 年高 2018 级 10 月月考语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试卷 8 页, 答题卷 6 页,共 1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 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答题卡“准考证号”栏目内并涂好科目栏。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审题,书写工整,主观题分点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颜色的阶级性 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 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而颜色,正是其重 要方式之一。 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 号系统。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内,它却演化出维克多·特纳所谓仪式化特征,成为人们 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黄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非臣属或百姓可以染指。颜色的阶级性,在黄色的运 用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但在先秦时期,黄色并不见得高贵,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 却是黑色的。到了隋唐年间,黄色逐步受到重视。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们逐步接受了阴阳五 行的学说,即君主是坐镇中央、指挥四方的,而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处于五行正 中,其相应的颜色为“黄”,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黄色。其实唐宋年间,黄色虽逐步 被皇室垄断,但尚未被皇帝个人独享。白居易在《卖炭翁》里写“黄衣使者白衫儿”,“黄 衣使者”即是太监,他是皇室的奴仆,却也狐假虎威地穿着黄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大红色称为“朱”,这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浅红色才叫 作“红”,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为什么大红色能得到青睐呢?清代学者段玉裁 解释说,因为这是朝阳的颜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爱。按照春秋时的说法,紫色跟浅红色一 - 2 - 样,都属于“间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据《韩非子》记载, 五匹素色的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所以颇有些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自春 秋战国以来,紫色代表高贵这一观念越来越强,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几乎并驾齐驱,在官 服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青、白、黑三色,则较为平实素朴,既不具备黄色的哲学属性,又没有紫色那种物以稀为贵 的特质,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如青色,汉代时,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常 用青巾裹头,所以被称作“苍头”。“苍”便指“苍翠”,即所谓深青色。两晋南北朝时, 晋怀帝被匈奴抓走,还被强迫穿上仆人的青色衣服在宴会中当侍从,留下了“青衣行酒”的 故事,常用来比喻受人摆布。至于没有官阶的普通百姓被称作“白身”,整日劳作、风吹日 晒的农夫被称作“黎民”,都是兼备自然色彩与阶层色彩的。“黎”古通“黧”,形象地揭 示出百姓在田里耕作,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 往事越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斑斓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后,往往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 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这是我们在读史时,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中国一向等级分明壁垒森严,颜色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知识分子集团用来标示和 加固这种等级差别的一种重要方式。 B. “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处于五行正中,可寄寓君主坐镇中央、指挥四方之意,而土为 黄色,因此皇帝便使用和推崇黄色。 C. 在中国,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只有大红色即“朱”才是高贵的颜色, 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 D. 青、白、黑三色较为平实素朴,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农夫被称作“黎民”, “黎”就是“黑”的意思。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色彩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却演化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 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B. 黄色的地位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先并不高贵。随着五行学说的盛行,黄色逐渐得到皇帝的 重视,从而成为高贵的颜色。 C. 春秋战国时期,大红属“正色”,浅红色和紫色均属于“间色”,因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 难得,紫色便高贵起来,最终成为“正色”。 - 3 - D. “苍”,是深青色,在古代有明显的阶级性,汉代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就常用这种颜色的头 巾裹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色彩无贵贱,它所体现的贵贱特征是一种仪式化特征,是由人们根据颜色的哲学属性、稀 缺与否的特质等因素而主观地赋予的。 B. 先秦时期人们的贵贱意识并不那么强烈,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不是黄色的,而 是黑色的,隋唐年间黄色才逐步受到重视。 C. 唐朝时,太监也穿着黄色;两晋南北朝时,匈奴抓走了晋怀帝,强迫他“青衣行酒”。这 两个例子说明颜色代表等级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十分鲜明强烈。 D. 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百姓、农夫被叫作“白身”“黎民”,这隐含着特权 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 题详解】 C 项偷换概念,原文为“春秋战国时期……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而不能说“在中国, 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题详解】 C 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紫色“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几乎并驾齐驱”,而不是“最终成为‘正 色’”。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题详解】 B 项“先秦时期人们的贵贱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于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优雅 周正旺 大学时期,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一把二胡,来到未来湖前面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然后旁若 无人地拉起二胡,一边拉,还一边引吭高唱,唱的都是优美的情歌,带着遥远的来自草原的 - 4 - 韵味。 这时候,未来湖前面停下了匆匆而过的脚步,照射进了一道道明亮的眼神,有人陶醉,有 人冷笑,当然也有人无动于衷。 他是秦风。 他并不是来自遥远的北方,他出生在江南小城临川,却不可思议地掌握了慷慨悲凉、雄壮 热情的草原部落的天籁。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为什么会有无边的浪漫和深沉的忧伤。 秦风拉得一手好二胡,歌也唱得很好,却是白白净净的文弱书生。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 匀称, 戴一副纯净的银丝边眼镜,总是穿着一身洁白的衣衫,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 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 秦风不大和人说话,大学时代也没什么朋友。 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习也好得很——虽然他并不花什么时间来钻研。毫无疑问, 他成了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少优秀的女孩向他射来了丘比特之箭,然而秦风始终无动 于衷。他一直怀揣一颗浪漫的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梦中女郎。 就这样,一直过了几年,直到大四的时候,秦风才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场爱恋,他的女朋 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 所有人大跌眼镜,不少女生为秦风伤心地流下眼泪,败在这么一个女生身上,她们无论如 何也无法接受…… 大学毕业后,同学中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秦风学业优秀,不少 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 中学教师。他的心,选择永远留在北疆、留在大漠、留在无边的草原。 他从此杳无消息。 几年后,他的女友,那位坚毅的北方女孩,也去了同一所学校,做了老师。秦风成了一个 记忆,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十月十八日是老教授的八十大寿。老教授姓卢,是教写作的,秦风的文章让老教授赞颂连 连, 他成了教授最喜爱的关门弟子,关系格外密切。老教授是一个著名文学评论家,也是一 个多情浪漫的教授,每年过生日,都要邀请学生们去他家举行生日宴会,这已成了习惯。大 学时,每次老教授的生日宴会,秦风都带着二胡去伴奏,他神采飞扬,眼里射出一道道夺目 的光辉,不少人为他的演奏所震撼。 老教授年纪大了,他还有个心愿:再见秦风一面。大学毕业后,秦风已经整整十年没有露 面了。教授托人给秦风打电话,秦风沉默了一会,说,好,我会赶来的。 - 5 - 十月十八日。老教授家高朋满座,然而寂静无声,大家都在等一个人。学生们几乎都到了, 除了秦风。男的西装革履,自信满满,女的也都神采飞扬,青春依旧。不少人都带上了自己 的伴侣, 看得出,大家都发展得不错,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八点整,约定的集会时刻。秦风和一个女人——他当年的女友,现在是他的爱人——双双 走了进来。十年不见,秦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满脸的沧桑,身体也变得臃肿起来,只有 那眼神, 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秦风的爱人倒是没多少变化,依然黑黑胖胖,依然一脸坚毅。 不少女生都叹息了一声。老教授似乎也有点失望,他招呼大家坐下吃饭。酒席上,大家高 谈阔论,秦风和他的爱人却一直没有开腔,只是在老教授敬酒的时候,才说了声谢谢。 酒席之后,照例是歌舞晚会。这时候,大家都矜持起来,偌大的舞池竟然没有一个人下 去……悠扬的二胡声响起,所有的人像在心灵上被重重敲打了一下。不知什么时候,秦风已 抱起一把二胡,站在舞池中央,旁若无人地演奏起来,一股清泉流水的音乐倾泻而出,秦风 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的头昂得很高,脚踮得也很高,这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仿佛只有 他的灵魂在涤荡……这时候。他的爱人也仿佛一个精灵翩翩起舞,围在秦风的身边,像一只 优美的蝴蝶。曼妙的声音和曼妙的舞蹈结合在一起,仿佛这就是全世界。 看着秦风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遥远的记忆,一瞬间,所有人泪流满面。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秦风在大学时期,常常一个人来到未来湖边的草地上,自拉自唱着忧伤浪漫的草原情歌。 他的行为,令人侧目。 B. 秦风的二胡拉得好,歌唱得好,却是白净的文弱书生样,又总穿一身洁白衣衫席地而坐却 一尘不染,说明他天生纯净,不受污浊之物的侵犯。 C. 大学毕业时,同学们大都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而且事业有成。只有秦风,选择去内蒙 古做了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十年过去,他满脸沧桑,身材臃肿,已完全不复当年的神采。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文笔朴实无华,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张力巨大。尤其是作者通过 众人眼里秦风前后的对比,衬托出秦风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耐人寻味。 5. 秦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6. 在本文中,什么是“优雅”?秦风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4. D 5. 秦风是一个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业优异,品格高洁,内心深沉浪漫, 很重感情,对爱情和事业有独特追求的人。他虽沉默寡言,但内心丰富他思想浪漫,对爱有 坚持;他淡泊名利,立志在边疆做平凡教师,他默默坚守,岁月流逝难改其节,形貌虽变神 - 6 - 采依然;他尊重老师,十年之后专程拜寿并倾情演奏二胡。 6. “优雅”指的是秦风夫妇对自我和本心、爱情和事业的不懈坚持。秦风本可以选择才貌双 全的优秀女生为终身伴侣,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来自黄士高坡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孩,说明他 择偶更重心灵和性格;秦风本可以因优秀的学业、出众的才华留在大城市,却选择了遥远的 内蒙古扎根,做平凡的中学教师,说明他择业更重理想和奉献。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坚守 内心的浪漫和追求,我们都可以活得脱俗、浪漫又优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令人侧目”的表述感情色彩不当,原文有“有人陶醉,有人冷笑,当然也有人无动于 衷”。 B 项,说明他“天生纯净,不受污浊之物的侵犯”属主观臆断,原文是说“大家都不明白,为 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 C 项,“已不复当年神采”不合文意,原文有“只有那眼神,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应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 的描写,以此概括人物形象特征。题目是,秦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结合对秦风的外貌描写“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匀称, 戴一副纯净的银丝边眼镜,总是穿着 一身洁白的衣衫,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以及“秦 风不大和人说话,大学时代也没什么朋友。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习也好得很” 可看出 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业优异;看他对感情的追求“不少优秀的女孩向他射来了丘比特 之箭,然而秦风始终无动于衷。他一直怀揣一颗浪漫的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梦 中女郎”“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 脸的坚毅和执着”,最后还与这个女孩一起扎根边疆,长相厮守,说明他内心丰富浪漫,很 重感情,对爱情有自己的独特追求,对爱的坚持;再看他对事业的追求“秦风学业优秀,不 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 的中学教师。他的心,选择永远留在北疆、留在大漠、留在无边的草原”,给老师祝寿的时 - 7 - 候“十年不见,秦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满脸的沧桑,身体也变得臃肿起来,只有那眼神, 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说明他淡泊名利,立志在边疆做平凡教师,他默默坚守,岁月流逝 难改其节,形貌虽变神采依然;十年之后专程拜寿并倾情演奏二胡,说明他尊重老师。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 F。这类题型可 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 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回答问题时应先理解“优雅” 的内涵,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谈启示时要结合现实分析。 “优雅”指优美高雅,在文中曾经写秦风年轻时的风采,但这不是文本要歌颂的“优雅”; 真正的优雅是秦风夫妇对爱情与事业的坚守,秦风本可以找到更漂亮的女朋友,但“他的女 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 在事业上“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 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几年后,他的女友,那位坚毅的北方女孩,也 去了同一所学校,做了老师”。对爱情与事业的独到理解,对本心的坚守,才是真正的“优 雅”。 通过秦风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择偶标准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从爱情的 角度分析,秦风选择了一位黄士高坡来的普通女孩,“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 和执着”,说明他的择偶标准不看重外貌,而看重心灵、性格等;从工作的角度分析,“大 学毕业后,同学中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 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 教师”,秦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但他却扎根内蒙古,这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说明 他十分注重理想和奉献精神。 答启示时主要从秦风身上体现出的正确的人生选择、注重内心的充实等方面谈对我们的启发, 必要时可以与当下一些人注重物质享受进行对比,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浪漫、优雅的。 【点睛】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技巧点拨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 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 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 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 8 - (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 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 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 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二、古代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 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 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 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 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 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熟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躬劳于阡陌,遂 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 史.戴闰, 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 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 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及行还,禹特 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 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 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 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曜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 不自归焉/ B.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 不自归焉/ C.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 - 9 - 不自归焉/ D.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 不自归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 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 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 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B. 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 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C. 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 之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D. 张禹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 田;将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劝率吏民,假与种粮,躬劳于阡陌,遂大收谷实。 (2)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 【答案】7. B 8. D 9. C 10. (1)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到田间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2) 拜谒祠园庙已经结束,应当往南祭拜大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皇上)驾临汉水就掉转车舆 回来。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 10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 是:走遍所属郡县,深渊幽暗的地方没有不全部走到的,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把 很多情况弄明白,提出来处理了(冤情)。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 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其中,“郡邑”是“历行”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 A 项;“深幽之处莫不毕到”句子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排除 C 项;“多所 明举”意思是“很多情况都弄明白”,语意相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因罪责请求退职”说法有误,“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 老家安度晚年,并非因罪责请求退职。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分析有误,原文是“后连岁突荒,府藏空 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这里是说因府库空虚,请求将三年的租税发给 地方,以缓解地方困难,并不是请求减免三年租税。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率,带领;假,借;躬劳于阡陌,状语后置句;劳,勉励。(2) 谒,拜谒;讫,结束;礼,祭拜;会,正好;临,驾临;回舆,掉转车舆回来。 - 11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禹字伯达,是赵国襄国人。张禹性情忠厚节俭。父亲死后,汲县官吏百姓赠送办 丧事的钱财前后达数百万,他全部没有收受。又把田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永 平八年,被举荐为孝廉,渐渐获得升迁。建初年间,被任命为杨州刺史。当他过江巡视部属, 中原百姓都认为长江中有水神,很难渡过。张禹即将过江时,官吏坚决请求不要渡江,张禹 不听从。并且厉声说:“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的目的在于审察冤假错案,难道还会害 我吗?”于是划桨过去了。走遍所属郡县,深渊幽暗的地方没有不全部走到的,亲自(审查) 记录囚徒(罪状),把很多情况弄明白,提出来处理了(冤情)。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 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 元和二年,转任兖州刺史,也有政治清明公平的美称。三年,升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 坡,旁边有很多良田,却荒废没人修整。张禹替他们开挖水门,通渠引水灌溉,于是改造成 了数百顷熟田。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邻 郡贫困来归附的有千多户,房屋相连,下面成了集市。后来每年开垦千余顷,百姓的财物用 度富足。功曹史戴闰,是以前太尉的掾吏,权柄倾动郡内。有小罪,张禹叫他自行到徐县相 关部门投案,然后绳之以法。自长史以下,没有不感到震惊肃然的。永元六年,进入朝廷做 大司农,又被授予太尉之职,和帝很礼待他。十五年,皇上南巡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尉 的身份在朝留守。听说皇帝车驾将到江陵,张禹认为不应冒险远行,用驿马送去谏言。诏书 回复说:“拜谒祠园庙已经结束,应当往南祭拜大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皇上)驾临汉水 就掉转车舆回来。”等到回朝之后,张禹特别受到赏赐。 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宜。永初元年,张禹因策立天子之功封为安乡侯,食 邑一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这年秋天,因寇贼之患和水雨之灾,皇帝 下旨免去徐防、尹勤之职,而张禹内心不安,上书请求退休,又被授予太尉的官职。后来连 年灾荒,府库空虚,张禹上疏请求捐献自己领地三年的租税,来帮助郡国粮食的供给和钱财 借贷,朝廷下诏许可了。永初五年,因为君臣不和而被皇帝下诏免职;永初七年,死在家中。 授予小儿子张曜郎中官职,长子张盛继承他的食邑。 - 12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为“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可见是乾元年间诗人流寓同谷时所作的组诗。本诗 是诗人流落穷谷荒山的生活遭际的真实写照。 B. 一、二句写诗人一生为追求成名奔波天下,却一事无成,至身老之时,还“饥走荒山道”, 真切展现了诗人食不果腹、困顿潦倒的生活。 C. “宿昔”即昔日。最后四句诗人与旧人说其往日抱负,却更感到“白日速”,只因杜甫是 入世主义者,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光阴易逝。 D. 本诗长短句的错综使用,并用仄声字煞尾,大大强化了诗歌的顿挫声情,真切地展示了诗 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深为后人所赞许。 12.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B 12. 本诗是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所作,可谓长歌当哭,悲痛至极。全诗 有:①年老无成的身世之悲。开头用九字句表现自己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发出叹穷 嗟老的感慨,流露年事已高却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悲;尾句诗人搁笔望天,只见白日飞速,久 滞羁旅、年齿已衰的诗人迟暮之悲再次油然而生。②流离失所的生事之艰。次句写诗人满怀 报国之志,却流落穷谷荒山,为饥饿所迫,奔波于荒山之中,备尝艰难潦倒之苦。③政治腐 败的家国之痛。颔联写当今长安权贵,钻营早仕,然不过是些尸位素餐之徒;诗人写富贵须 致身早,似是对人的劝导,实则饱含对“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一生为追求成名奔波天下”不当,本句抒发了身世感慨,是说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 - 13 - 去。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 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 歌情感规范用语。 解答思想感情题要结合诗句,题干中有“全诗”的提示,可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梳理,同类 合并。“身已老”“终曲”“白日速”均点明时光流逝、年事已高,却一事无成;“饥走荒 山道”写出自己食不果腹,漂流在外;“长安卿相”“富贵”写出作者对权贵人物的鄙视、 愤慨;“伤怀抱”表达自己复杂难平的心态,壮志难酬的悲愤。可结合这些作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2)荀子《劝学》中表明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3)《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 吾尝终日而思 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天下云集响应 (6). 赢粮而景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 14 -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彘”“涂”“莩”“景”等,要理解 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 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 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 家达到 800 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 9000 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 20 ,效率低下的局面,在 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 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 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植入了城市的安全保障,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 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 的获得感。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 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 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 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 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 - 15 - 题。 C.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 题。 D.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 题。 【答案】14. D 15. A 16. B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 A 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 B 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 C 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 物的客观规律。本题中说的是“功效”,应选“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 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本题说的是餐厨废弃物处理率低的情况在媒体曝光之下大家早已看的 很清楚,应选“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 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本题中说保障城市的安全,应当是管理者不能推辞的责任,应 选“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 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本题中说城市管理者面对地沟油泛滥的情 况要去推想老百姓的心意,应选“推己及人”。 - 16 -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应当是“监控餐厨垃 圾的来源、去向”“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 不当问题,应当是“来源、去向”。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 两处修改都恰当的是 B 项。 故选 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 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 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 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_____①______。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 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 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 生挤兑效应:______②_____,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 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_____③______ ,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才是 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答案】① 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② 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③ 接受合适 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 。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 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后面的“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和“已有相当的认 - 17 - 识”可知,此处主要是讲人们对过度教育的危害认识不清;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低学历者 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对应起来可知,前面主要讲“高学历的”,结合“更低端” 可知,高学历者因供大于求而低就业;第三处是对后面的概括,应该是接受合适的教育,不 要唯学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 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 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 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 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 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 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结合后面的“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和“已有相当 的认识”可知,此处主要是讲人们对过度教育的危害认识不清。 18.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 有四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家父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请您一饱眼福。明早七点请 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拜访! 将______修改为:_____。 将______修改为:_____。 将______修改为:_____。 将______修改为:_____。 【答案】 (1). “府上” (2). “寒舍” (3). “一饱眼福” (4). “批评指 正” (5). “恭候” (6). “等候” (7). “拜访” (8). “光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 点:(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本题语境为“邀请”,“府上”应称呼别人家的府第,以示尊敬,此处应用谦辞“寒舍”; “一饱眼福”是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用于称别人的事物以示尊 敬,此处应用谦辞“批评指正”等;“恭候”是敬辞,不能用于“别人等候”,应该为“等 - 18 - 候”;“拜访”是敬辞,用于到别人家探访,此处应该为“光临”。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误答原因有四:①平时阅读肤浅,分辨不清有关词语对不同对象的 使用规律,谦词、敬词使用混乱;②不能理解不同文体对有关词语的一般要求,分不清口语 与书面语、文学用语与公文用语、简称与全称、褒义用语与贬义用语的适用对象;③不能进 入角色,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词语,以学生腔取代所有的交际语言;④平时语言运用随 意,目的性差,不注重语言表达效果。 四、作文(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猫因钓鱼时不专心而落得两手空空,后来改正了错误。有一天它又在河边钓鱼,每当钓 到一条大鱼时,它就把鱼扔回河里,钓到小鱼时就留下来。一位过路人看到这个情况很奇怪, 就问它:“为什么不要大鱼,只要小鱼呢?”不料小猫回答说:“因为我家只有一口小锅, 没有大锅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学会变通 小猫因为家中只有一口小锅而扔掉大鱼,只要小鱼,这太迂腐、太不知变通了。通向成 功的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当在前进时遇到阻碍,就需要我们学会变通,克服困难。 当我们遇到阻碍、困难时,总会想用一种旧的方式尝试克服困难,但我们却没有发现这 种旧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变通,改变自己原来的方法,克服苦难,走 向成功。 学会变通,可以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会有新 的创造,没有什么可用一成不变来应对变化的世界,就连在过去几年中,一直综合实力强硬 的柯达公司近来也因为他们的不变通,而遭遇到经济困难,面临破产的危机。在经济迅速发 展的社会中,马云认识到只是平庸的做一名老师并不会多么的出人头地,所以他选择了变通, 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阿里巴巴公司的总裁。所以,与其相柯达公司那样再不变通的路上做到最 好,也不如像马云那样学会变通,我们为什么不去变通,让变通引领我们走向一条更加宽阔 光明的成功之路呢?变通更有理由我们的成功,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 学会变通,我们就要合理的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 没有两个人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个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所以我们就要针对自己 所处的环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变通。就像是鲁迅,处在中国危 - 19 - 机之际,他清楚的认出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医生并不能医治好当时的中国,而通过文学作品 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改变中国的命运。所以他选择了变通,弃医从文,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中国,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所以学会变通,我们要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变通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当然,学会变通不是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变通,他不是让我们选择逃避困难的途径, 而是在我们遇到困难后积极面对却还是无法解决时的一种帮助措施。所以学会变通应是在我 们积极的对待困难之后在通过变通让困难变得易于克服。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任何事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不学会变通,就会 被这飞速的时代所抛弃。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子。就要学会变通。 学会变通,在我们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在起,学会变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此题为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故事十分简单,其中有两个切入 角度,一是路人,二是小猫,两个对象中小猫是主要对象。从小猫的角度来分析,小猫只要 小鱼不要大鱼的原因在他的回答当中,那就是自己家只有小锅,没有大锅,由此可以从肯定 的角度立意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立意,小猫因为自己家只有 小锅,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能煮小鱼,殊不知,大鱼可以切成小块,由此可以立意为“要 学会变通”;小猫因受视野的限制因此墨守成规,这种做法不可取,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 宽视野,还可以从反面论述“思维定势”的危害等。 参考立意: 1、格局绝决定结局; 2、选择适合自己的; 3、要灵活变通; 4、思维定势的危害。 结构示例:题目《学会变通》。开头概述材料,指出观点,通向成功的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 当在前进时遇到阻碍,就需要我们学会变通,克服困难。然后以柯达公司与马云的对比论述 学会变通,可以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再以鲁迅为例论证学会变通,我们就要合 理的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说理,学会变通不是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变通,他不是让 我们选择逃避困难的途径,而是在我们遇到困难后积极面对却还是无法解决时的一种帮助措 施。最后强调当今时代变通的作用。 参考素材: - 20 - 怀知足之心,谱岁月华章 材料中小猫钓鱼,因为家中只要一口小锅,所以它把大鱼扔掉,只留下小鱼。也许有人会嘲 笑它太傻,我却看到了它不贪心的质朴。由此观之,唯有怀一颗知足之心,方能于新故相推 中谱出岁月华章。 诚然,不满足于固有成绩,锐意进取的初心值得褒扬,可如果不知足,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 最终将会囿于利益的藩篱而被固化,何谈永续发展?知足,不是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而是以 豁达的胸襟处世,以长远的眼光待事。知足,才是人生道路的正确抉择。 怀知足之心,拨云见雾,宁静而致远。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止。怀知足之心,静观花开花谢,不仅不会羁绊前行的脚步,反而能拓 宽前路,以致远方。钱钟书的晚年是在清华园里度过的,与学问为友,在书海泛舟,这样知 足的心态让他成就《管锥篇》《围城》等惊世之作。试想,倘若他没有抱守初心,知足淡泊, 而是汲汲于富贵,何来其在文学领域的颇多建树?相反,材料中的房东不甘于现有的金子,不 知足的心阻断了这条致富之路,白白葬送良机。因此,怀有知足之心,方能行稳致远。 怀知足之心,柳暗花明,平淡亦生辉。 知足,不仅能助力前行,亦可使人生境界顿开。饶宗颐大师秉持“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的人生态度,以知足达观成就博学纯笃的一生。无论是在心中“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 春又来”的三毛,还是“繁华落尽,心中仍有花开的声音”的席慕蓉,无论是“步履一双, 清风自在”的林清玄,还是浅唱“这世界自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的周国平,他们 皆是知足之人,他们的一生皆是知足的一生。心有繁花,哪里都是十里桃林。正是知足让他 们于喧嚣浮躁中静心沉淀,也让他们的人生得以升华。因此,怀有知足之心,方使人生境界 顿开。 然而,时下因不知足而误入歧途的也不乏其人。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为世人敲响警钟,不满 足于现状而在论文中造假,致使他误入歧途,遭人唾弃。与此相反,马旭老人甘于平淡,知 足豁达,将毕生积蓄悉数捐赠给家乡,赢得赞誉连连。白落梅曾言:“这世间有太多的喧嚣, 撩拨我们本就不平和的心境。”的确如此,在这辛辣奇突的社会大剧场里,如果不能怀有知 足之心,而是贪谋权益,精致利己,终将落魄收场,留得遗憾结局。因此,怀有知足之心, 方能不入歧途。 怀知足之心,无畏前路风急雨骤;怀知足之心,谱出岁月绝美华章。 【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 - 21 - 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 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③数 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 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