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3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寒假作业第 19 天
任务(十六) 赏析描写艺术与情节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卖 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
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
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噢。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
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
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
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
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卖葱,不如我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隔现在,差不多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
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
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的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男的不光身子细长,脑袋也细长;女的不光
身子墩粗,脑袋也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
就是偏呼呼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
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
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
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
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
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踩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
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上站一会儿,看他们忙忙叨叨地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七月的半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
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边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
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
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
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
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之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
不断插话。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
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写了两个卖葱的故事,其中《手机》中严守一的父亲卖葱的故事意在揭示人性之恶,
放在小说开头,能引出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
B.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比大作家刘震云《手机》中的卖葱故事更震撼人心,它展示的虽是平
凡人的平凡生活,却能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C.卖葱的父亲给人十分滑稽的感觉,小说对夫妻俩的外貌和他们的三轮车做了十分生动细致的
描写,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
D.小说结尾写大家的掌声和老刘的脸色通红,与开头大家的哄笑、老刘讲出故事的滑稽感形
成鲜明的对比,并揭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2.有人评价侯德云的小说语言朴素又充满张力的美感,干净利落,充满生活味儿,请结合文本
简要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6 分)
答:
3.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即对比与反衬,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
和主题表现两方面对此手法进行简要分析。(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
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
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
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
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
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
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
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
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
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
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拖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
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
块银元?他说他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哼呦哼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
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
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门后,绕到前街,远远把靠
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
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了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地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
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
架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
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去。临出门时,
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
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
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
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注 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
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的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
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
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
精妙无比。
5.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6.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
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琴 师
岑燮钧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县剧团里,父亲是团里的琴师。
有一阵,父亲总是晚回来,母亲知道他是给团里一个小姑娘马玉娘拉琴后,就时不时跟父亲吵
架。
有一回,她拍着巴掌骂道:你以为你是好人,好人会被撵到乡下来?父亲似乎恼羞成怒,一个
反手巴掌甩了过去,母亲摸着脸,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
从此,但凡要吃饭了,我就跑去叫父亲,我怕母亲去闹。
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我经常听到他说道:对,对,就这样唱,唱高音时,可以用气息托着,
若断若续……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
那时,剧团青黄不接。老演员经过“文革”的耽搁,有的荒废了,有的形象不行了,正需要年
轻演员顶上去。
终于,马玉娘成了剧团的主角,可她的神态总是幽幽的。母亲是团里烧饭的。她不喜欢马玉娘,
她喜欢李铁梅一样的,人精精神神,嗓子脆亮脆亮的。父亲不屑地说:你知道什么。
果然。马玉娘渐渐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
那天,父亲倒了酒慢慢地喝着,直到我们都吃完了,他还在喝。母亲催了几次,父亲喝道:你
有完没完!
大概是半年后,有一晚,我们听到敲门声,母亲走出去,一会儿转身向里喊道:马玉娘来了!
父 亲 既 没 激 动 , 也 没 热 情 , 只 是 淡 淡 说 , 坐 。 马 玉 娘 说 了 些 省 团 的 事 , 父 亲 只 是
“嗯”“噢”“啊”地应着,有时点点头。临到马玉娘要走时,他说:东西拿走!马玉娘说:只是
一点点意思!父亲说: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人家说这话是客气话,可是父亲却是一本正经
的,弄得马玉娘很下不来台。父亲把东西硬是拿了出去,然后关了门。门敲了几下,然后听到马玉
娘走了。
母亲看看父亲,白了他一眼。
本来,剧团刚刚有点生气。可是,马玉娘一走,又黯淡下去了。一个好演员,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
后来,马玉娘托团里的一个老同事,给父亲捎来一把新的胡琴。父亲试了一下,收下了。
马玉娘越来越红,新戏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父亲越来越落寞,因为剧团解散了。
父亲的最后两年是在省城度过的。母亲殁了,他也老得很快。他的心脏不行,把他一个人放在
乡下,不放心,于是,我叫他来。起先,他不肯,我哭着“骂”了他,他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肯
跟我了。来的时候,他把那把胡琴带上了。
我给他打开了戏曲频道。那时,乡下没有数字电视,戏曲频道是收不到的。我给他说,戏曲频
道里经常有马玉娘的戏。她现在是省团的当家花旦了,还得了梅花奖。
第二晚,果然看上了马玉娘的大戏。父亲一边看,一边给她打拍子。我问父亲,她唱得好吗?
父亲点点头,说好,比原来更好了。她原来的嗓音里有一层翳,现在这一层翳散了,但又没完全散,
就有了一种幽咽的美。这种嗓音,比起单纯的声音来,更有回味。戏曲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味。这一
晚,父亲的话特别多,我从来没见他讲过这么多话,还讲得很有兴致。
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父亲说,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高音上
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云致秋那样的
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
我告诉他,你知道吗,玉娘姐家就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区。我指着前面的灯光说,喏,就是那
边高楼上亮灯的地方。
父亲顿了顿。说,这么近啊……
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他不愿麻烦人家。
父亲平平静静地走了。
父亲去世后第三天,马玉娘摸到我家来,捧着两束花。她是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的,说真不
知道老师就住在离她家这么近的地方——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我说,父亲临终前,一直看着你的小区,可是,他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她的眼圈红了,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献上两束
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然后,她转发给我一张照片,说你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文革”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
(选自《四川文学》,2017 年第 12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几次写到父亲对母亲的言行有失耐心,这流露出父亲不被理解的郁闷、无奈,也与
他对年轻人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B.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弄得她非常尴尬,原因就在于父亲对他辛苦培养的马
玉娘离开县里去了省团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C.县剧团曾因马玉娘走红而初显生机,又终因马玉娘离开而黯淡直至解散,这其中既与个体因
素有一定的关联,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D.小说中父亲在谈及马玉娘的演唱时,话语顿时变得多了起来,可谓头头是道,颇有兴致,
足见其对马玉娘的关注、厚爱、自豪、期望。
8.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相
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9.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6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麻脸铁匠
彬 彬
城东头的一片竹林里,有个茅棚,里面立着一个铁匠炉。麻脸铁匠五短身材,结实得像个石墩
子。因得过天花,落下一脸麻子,加上常年的烟熏火燎,大家反倒忘了他的名姓,就只叫他麻脸铁
匠。
麻脸从哪里来的,人们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最擅长的活计是打钉,准确地说是打棺材钉。他打
的棺材钉形如耙齿,长而锋利,带着倒口刺,钉进去便再也拔不出来。每颗棺材钉,他都能錾上一
个“寿”字。
铁匠无妻无子,家里挂满了打好的棺材钉,看着有些恐怖。他脾气也怪,自从 1937 年以后,他
从不给别人打犁、锄、菜刀这些寻常铁器,因此村里除了老了人口去他那买几颗棺材钉,平时大家
很少去他那里,他也乐得自在。
山村的黄昏格外热闹,除了麻脸铁匠,夕阳下大家都爱聚在乌桕树下乘凉聊天,还是和往常一
样,鸭子李最先打开话匣子:“不知道造的什么孽,和那麻脸做邻居,天天晚上敲打个不停,能有
多少人死,哪里要那么多棺材钉?”鸭子李这么一说,大家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列举麻脸
铁匠最近的诡异之处。
人群里,只有诸葛半没说话。他是牛贩子,常去城里,见多识广。见他不讲话,大家都觉得心
痒痒的,想鼓捣他说说,诸葛半微微一笑:“你们不知道麻脸的精明,小日本都打到府城了,说不
定啥时候到咱这儿,到时候怕是这些棺材钉都不够用的……”经他这么一说,村里人既觉得茅塞顿
开,又觉得毛骨悚然,对麻脸铁匠这种发国难财的人又气又恨。但大家也没证据,只能作罢。
“麻脸,帮我打个镰刀吧,等着用。”王大旺急得屁股冒烟,硬着头皮央求。铁匠正往墙上挂
棺材钉,说:“不打,没铁。”王大旺顿时火冒三丈:“小日本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一个铁匠,不
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天天打棺材钉,留给你自己用怎的?”麻脸只自顾自地干活,并不理会。
王大旺越说越气,扭头就走了。
1942 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村子里突然鸡飞狗跳,保长挨家挨户地叫人起来,到乌桕树下集合。
大家看到,一队穿着呢子大衣的鬼子也在树下,他们还押着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人——是王大旺。
“太君是为保护大家来的,他却带人去破坏十丈坡的铁路,还死不悔改……”翻译官大声吼着。
砰砰两枪,乌桕树也震颤两下,落下许多血红的叶子……
王大旺的棺材停在祠堂里。他儿子说,他离家前曾留下遗言,不打走鬼子,不下葬,不许用麻
脸的棺材钉……
这以后,村子里的人不光恨日本鬼子,也恨起了麻脸铁匠,但鬼子住在府城里,太远了,所以
他们打算先对付麻脸铁匠。为了这,村里人常去请教诸葛半,在他的精心谋划下,铁匠铺周围的竹
林被砍光了,成了村里的放猪场;溪流被堵上,改道了;铁匠家田里的庄稼和屋后的果树,经常莫
名其妙地被毁坏。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麻脸走了,听说是推着架子车,在黄昏时候走的。
铁匠一走,村子里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像给王大旺报了仇一样。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没
了麻脸铁匠,村子空虚了不少,大家都有些无所事事,连聊天也没那么精彩了。
半月后的一个冬夜,尖厉的叫声划破了村里的宁静——是诸葛半的声音。大家纷纷跑到诸葛半
家中,只见诸葛半直挺挺躺在床上,双眼像铃铛一样瞪着,手里拿着两个带血的棺材钉,钉上赫然
錾着“寿”字。
诸葛半的老婆说:“今天早上他去城里贩牛,回来就这样了。”
“肯定是麻脸,他躲在村子周围害咱们。”鸭子李急吼吼地说。
一层恐怖的阴影弥漫开来,仿佛麻脸就在窗外窥伺一样,好一会儿,诸葛半缓过气来。
“今天我贩牛回来,路过十丈坡,看见铁道铆钉被拔了,鬼子的一辆运兵车翻了,死了不少鬼
子。那坡下面插满了棺材钉……”说着,诸葛半老泪纵横起来。
这以后,村里人四处找过麻脸,可再也没找到。有人说他参了军,也有人说他为了不连累村子,
远走他乡了,但到底没了音信。后来,大家将铁匠铺周围的竹子又种了起来,小溪也重新疏通了,
铺子前后的果园、农田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抗战胜利之后,诸葛半拿出捡回来的那两颗带血的棺材钉,钉在了王大旺的棺材上,全村老少
尽着丧服,将王大旺葬在了铁匠铺后面的竹园里。那里,有麻脸铁匠的衣冠冢。
(选自《小说月刊》)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写没人知道麻脸铁匠的真实名字和来历,使人物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神秘感。而鸭子
李、诸葛半等乡邻的刻画,使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
B.文章在有关麻脸铁匠的情节设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给人造成铁匠是个“坏人”的假
象,到结尾剧情颠倒,造成比较强烈的戏剧效果。
C.文章多处运用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突出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
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D.铁匠开始被乡亲们误会成奸商,人们还把王大旺的死迁怒到他身上并排挤走了他。之后写
乡亲们空虚无聊,是对他们误会英雄的嘲讽。
11.有人说文章尾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 分)
答:
12.“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中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在文中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
的线索,前伏后应。请在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
高沧海
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
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
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
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
玉米糊糊粥。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
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
蛋花儿。
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
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
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
睦,又占三分。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高声说,谈婚
论嫁,皆大欢喜。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
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怎样地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步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
脸灰。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我爹说,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回头遇上肖大家
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爹喝了酒,一头栽炕上,直睡到红日西沉。
初三,我爹把最后一口酒倒进肚里,用筷子从已空了的咸鸭蛋壳里掏了三掏,又舔了一嘴后,
大门响了。
天哪,大李庄的贵客来了,大李庄的贵客,提前来了。
大李庄的贵客在堂屋里转了一圈,我娘挣扎着从黑乎塌塌的床上抬起身来,为首的贵客伸出双
手握住我娘的手说,大嫂,你身体不好,莫起来。
没有传说里的十口大缸,每口缸里都装着满当当的粮食,没有画着喜鹊登枝的红塑料壳绿塑料
壳暖瓶,没有镶着红梅花的茶壶茶杯,更别提缝纫机收音机了,油星麻花的小方桌上,只有倒着的
一个破酒盅,一个掏空的鸭蛋壳。喝得歪歪扭扭的我爹扶着门框说,不对,日子不对咧。
贵客们交换一下眼神,来到院子里,猪圈里没有传说中的肥猪,也没有成群的猪崽儿。
我奶奶听说贵客来了,举着包红糖风一样赶到我家。贵客站在猪圈边拱手说,老人家,日头高
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告辞。
白花花的太阳照着猪圈上的茅草,照着猪圈边儿上的一卷儿钱,是钱,真真切切的钱,我爹即
便站在十步开外闭上眼都能嗅到钱的味道,他捡起来,一时通往村外那条路上风起土涌的都是我爹
变了腔调的喊声,钱,大李庄的钱,大李庄的钱掉了!
大李庄的贵客很镇定,为首的贵客淡淡地摆摆手,说他们谁也没掉钱。
我爹说,可是,可是……
贵客说,回了。
我爹蹲在猪圈边抱着头,二十块钱哪,小学校里的邱麻子邱校长一月才使多少钱。我爹仰起脸,
他闭上眼睛,一手儿沂河老白干,一手儿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神仙呀!
我爹笑了,我爹攥着钱,又呜呜地哭了。
我爹用我奶奶拿来的那包红糖冲了三碗鸡蛋花儿,他一碗娘一碗我一碗。爹一气儿喝光了那碗
鸡蛋花儿,一抹嘴,出去了。
爹用那二十块钱,买回来两头小猪崽儿。
两年后,正如媒人说的那样,我家每口缸里都装着满当当的粮食,有画着喜鹊登枝的红塑料壳
绿塑料壳暖瓶,有镶着红梅花的茶壶茶杯,肥猪满圈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台让人看不够
爱不够的电视机。
大李庄的女女嫁过来了。
我哥悄悄说,女女她爹一高兴没留住嘴,如果爹那天捡了钱,没有追出来,这亲事就算黄了;
即便追出来,却又买了酒吃,这亲事也算黄。女婿家穷,倒不是最要紧,要紧的是人不能落了价儿。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分)
A.小说突出的时代背景是“贫穷”,但不着力揭示贫穷的社会原因,而是写人性在贫穷与物
欲面前的坚守,读至最后如雾散开,暖阳照彻,使读者感到希望。
B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是家庭成员之一,没有完整的性格特征,主要是起到故事见证和
线索的作用,同时能增强小说叙事的真实性。
C.虽然是小小说,但人物形象丰满。“我爹”的疲塌、懒散,差点儿耽误了哥的婚姻大事,但
在二十块钱面前,他经受住了考验,使人物形象鲜活而饱满。
D.小说结尾,作为一种“补叙”,补足了前面的情节。女女爹的一席话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
14.在小说短小的篇幅里,作者有意识地让情节完成两次以上的反转变化,这是小说的情节技
巧。请简要叙述文中的两次情节“反转”,并分别分析其作用。(6 分)
答:
15.“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中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该小说物象的运用上前伏后,成为一大
特色,试举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6 分)
答:
语文第 19 天答案
1.C 解析 “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错,这样理解太表面化,这里是为了对比,以
外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
2.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来表达。如“笑什么笑”“话头赶到这里了嘛”“今天不赖”
等,就是完全的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②语言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女的那脑袋,
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生动而准确地勾勒出女人外在的“丑”的形象。再如,
“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比喻贴切,很有表现力,写出了女人幸福的笑容。③语言幽默。在对卖
葱夫妻的描写上,注重夸张、对比与幽默,用“碾盘倭瓜”来形容脑袋,男瘦女胖、男细女粗的对
比,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之后,引人沉思。
3.答案 (1)人物塑造上的美丑对照:①男瘦女胖、男高女矮、男俊女丑,构成鲜明的对比。外
在的不协调反衬出内在协调和夫妻相爱相敬的幸福。②妻子的外丑内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表
的丑反衬内在的美,从而有力地表现出妻子的品行之美。③夫妻俩的三轮车之丑同其他三轮车的对
比,更加衬托出夫妻俩外在的滑稽形象,也有力地揭示出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
(2)主题表现方面的美丑对照:①以人物的外丑和生活的艰辛来反衬内心的美和阳光积极的生活
态度。妻子虽丑,夫妻却十分默契,彼此照顾,共同努力,生活虽艰辛,
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②以这对夫妻的生活来同老刘对比。老刘作为有着许多不如意的普通
人,能够从卖葱夫妻的故事中获得照亮自己人生的阳光,展示了其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度。
4. 答案 D 解析 “语言典雅优美”错,所谓“典雅”是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而
本篇小说大量使用了天津方言, 如“赛”“各色”等,这就使文章的语言质朴、平实,具有乡土气息。
5.答案 (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①通过外貌描写,先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
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接着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突出了他
的个性、精神和干练;②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了他治
病手法的娴熟,医术精湛。
(2)侧面描写:文章结尾提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从侧面体现了苏
七块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
(3) 前后对比,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写到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
要看病先拿七块银元,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批判他唯金钱至上的观念,后来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
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的细节,却赞扬了他善良的本性。
6.答案 (1)外貌奇。远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近看“红唇皓齿,眸子赛灯”,细瞧“下
巴颏儿一绺山羊须”,奇人异貌,个性十足。
(2)医术奇。从正面描写接骨速度之快、手法之精,表现他医术的娴熟、高超、神奇;写洋人折
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从侧面表现他的医术高超。
(3)看病规矩奇。他有个各色的规矩: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
理。
(4)为人处世奇。他性格倔强,坚持原则,外冷内热,心地善良。从给张四接骨的表现可知。
7.B 解析 “耿耿于怀”理解有误,父亲此举意在表明自己对马玉娘的培养只是因为爱惜人才,
不图回报,体现了父亲无私的品格。
8.答案 ①云致秋看中并培养了马玉娘,说明父亲同样慧眼识才,有培养之功。②对云致秋的
唱腔(云派唱腔)特点了如指掌,说明父亲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③云致秋献花祭奠父亲,反映出她对
父亲的敬重,从侧面衬托父亲的优秀品质。④父亲“文革”前曾为云致秋操琴,烘托父亲琴艺精湛。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9.答案 ①热爱戏曲,专注艺术。②乐于助人,不求回报。③沉默寡淡,为人低调。④内心孤
独,隐忍压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 答案 D 解析 “排挤走铁匠”不准确。铁匠的出走固然有乡亲们因误会而对他的排挤,
但主要是铁匠准备去杀鬼子,是主动离开,也有不连累乡亲们的意思。“对他们误会英雄的嘲讽”
错。虽然语气微有些许戏谑味道,但说“嘲讽”,无中生有。
11.答案 (示例一)不可以删去。①情节结构上:照应王大旺烈士遗言,使文章结构完整。②主
题上:写乡亲们为王大旺送葬,为铁匠做衣冠冢,表达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
(示例二)可以删去。①情节结构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麻脸铁匠不知所终,以此结尾,余味无穷。
②主题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乡亲们打理铁匠铺附近的竹林、果园和农田,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麻
脸铁匠的怀念与崇敬,点明了主题。
12.答案 草蛇灰线法:①写麻脸打的每颗棺材钉都錾上一个“寿”字,为后文诸葛半手里拿
着錾着“寿”字的棺材钉埋下伏笔。告诉读者是麻脸铁匠杀了日本鬼子。②写麻脸铁匠自从 1937 年
以后,只打棺材钉等诡异行为,是为后文变成用棺材钉杀敌报国的英雄埋下伏笔,形成反差效果。
③王大旺说铁匠该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是为后文王大旺带人破坏敌人的铁路埋下伏笔。(写出两
处即可)
好处:草蛇灰线法,为后文做铺垫,前后呼应(或照应),形成一条连贯的脉络(或线索),使文章
结构严谨,合乎逻辑。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使作品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曲折有致,富于艺
术魅力,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13.B 解析 “我”在小说中并没有起到线索的作用。
14 答案 (1)情节“反转”:①为了让儿子相亲成功,爹、娘提前筹划,然而计划还没来得及实
施,女方家人提前造访,使情节出现逆转;②贵客临走前的表现,让“我爹”感觉亲事要黄,却有
意留下二十块钱,使小说的结局朝好的方面发展。
(2)作用:①第一次反转,表现了“我”家的贫穷和“我爹”性格的“疲塌”,为下文家庭境况
的变化和“我爹”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第二次反转,既表现了
“我爹”诚实的品质,又带来了“我爹”幡然醒悟、发愤图强的转机,为最终得知真相、揭示小说
主题做了铺垫。
15.答案 (示例一)红糖水冲鸡蛋花儿在小说中多次提到。①把它作为农村待客的最高礼遇,反
映了当年农村的贫困。②女方相亲时对男方家满意后才会坦然喝下这碗红糖水,反映了地方民俗。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由这种待客的最高规格引出贵客临门;由“我奶奶”临时举着包红糖来我家,
暴露了我家的“家底”,引出贵客告辞;“我爹”把红糖冲了三碗鸡蛋花儿,把嘴一抹,下决心用
勤奋努力改变家庭面貌。
(示例二)塑料壳暖瓶、茶壶茶杯在文中多次出现。①先前,由于来不及准备,家里没有塑料壳暖
瓶,没有茶壶茶杯,更别提缝纫机收音机了,反映了家庭经济的贫困,也反映了“我爹”的不勤劳。
②两年后“我家”什么都有了,甚至还出现了当时比较时尚的电视机,成为“我家”经济上翻身的
成果,表现了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的主题。
(示例三)玉米糊糊粥在文中多次出现。①第一次“我爹”把它当作皇上般的享受,反映了长期贫
穷生活束缚了农民的眼界。②第二次“我爹”把糊糊粥和红糖水冲鸡蛋花儿作为两种生活的象征,
体现了贫穷的农民有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③第三次“我爹”喝了一碗糊糊粥感到难受,既表现了
生活的贫穷,也表现了“我爹”找借口喝酒的慵懒(疲塌),因喝酒耽搁了一天时间,也为下文的情节
做了铺垫。
相关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717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20192021-06-0726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630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610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614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511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528页
-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1-06-052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4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