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第 1 页 ( 共 12 页 )
秘密★启用前 2020 年 12 年 28 日 9:00—11:30
西南名校联盟 2021 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平等竞争、
蓬勃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
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将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科学立法是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
善治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制度性安排和权威性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主要参考和
决策依据。当前,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干、以各类政策文件为补充、以地方优化营商
环境立法为支干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体系。继续用好立法这一重要抓手,制定完善契合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的
法治体系,才能更好发挥法治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严格执法是关键。执法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与投资者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能。可以说,如果
没有严格执法,就没有法治政府,也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越是严格执法、依法执法,就越能在招商引资等方
面有大作为。各级政府既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又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执法意味着在市场准入、审
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充足、公平的市场空间。
语文· 第 2 页 ( 共 12 页 )
公正司法是保障。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
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公正司法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
安全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司法机关必须平等公正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让各种市场主体
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司法公平公正,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放心,市场的创业创新创造动力才能更
加强劲。
全民守法是基础。营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才能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
资、专心创业。一方面,政府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投资者从法律上加以平等
保护。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相信法律,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在法律范围内通
过正当有序的竞争而获利,推动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才能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进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
社会创造力。
(摘编自张红哲《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想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得对市场经济进行法治化的管理。
B.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时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成为了企业投资兴业的主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C.因为我国的立法体系由中央和地方组成,所以能更好发挥出法治固根本、稳預期、利长远的作用。
D.只要公正司法,让市场运行的参与者们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能让市场更具有创新发展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立善法”对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的作用,具有说服力。
C.文章第三段运用假设论证,论述了严格执法在建设法治政府、创建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影响。
D.文章两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目的是为了从理论的层面突出法治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 分)
A.政府应以法律制度为准绳,不可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要打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空间。
B.司法机关是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财产财富安全感。
C.政府依法平等保护好投资者,投资者相信法律,这样有助于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语文· 第 3 页 ( 共 12 页 )
D.以法律作为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如土屋塌陷,随之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就像扬起的灰尘,很难数得清。在如此
众多对现状的诘问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如何言说?抑或沉默?而言说所依赖的语言,
又在疫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诗人于坚说:“语言在中国至关重要。文明一词,中国独有。‘文’就是语言。
中国文明是通过语言来运行人与世界的正常关系。文明,就是以文来照亮动物性的无明。人因为‘文’而获得
超越性。”
新京报记者张进与诗人于坚进行了一次对谈。
张进:关于人类灾难期间以及灾难之后的写作,近期多有讨论。你如何看待“灾难写作”?在历史上,面
对那些重大的灾难(例如奥斯维辛),文学写作是否可能?是否“有用”?
于坚:如果不写,才是突难,这意味着忘记。《追忆似水年华》不仅仅是“在斯万家那边”、《红楼梦》,也
包括奥斯维辛。司马迁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孟子说,“修辞立其诚”。这是文的德性。如
果没有那些见证,记录,奥斯维辛不是可以再来一次吗?文学的有效性在于“怎么写的”,而不在于“写了”。
张进:从文学扩展至语言。有人在疫情期间感受到“语言的无力”,感到在灾难面前,难以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所見所闻所思,难以用语言表达“真相”。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形?
于坚:在以物的占有量重估一切价值,经济地位决定尊严等级的时代,人们很少想死的问题,想的都是如
何更快活。古典文学是“知生”的文学,“未知生,焉知死”。没有比临终才意识到虚无更残酷的,深刻的文明
无不是对虚无的提醒。这次新冠肺炎直接事关生死,人们被迫开始想“生命的意义”。而最近时代的中国作者
们几乎不想这些问题,这也是当代文学致命的肤浅。瘟疫是一位悲剧大师,“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不
知道人们是否能够从这个大悲剧中感悟到悲剧,深沉起来。这是一个悲剧时代,但是人们娱乐至死,以浅薄为
荣。当代文学少有那种悲剧性的东西,人们总是在调侃,讲段子,做鬼脸,怎么都行。悲剧在黑暗里等着揭幕。
现在不是揭幕了吗?
张进:疫情期间出现诸多如“发烧不说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不戴口罩就出门,这
个杂种不是人”等标语,你在语言层面如何看待这些用词用语?
于坚:这种语言的德性很弱,低级的技术性修辞,萎缩无力,名不副其实,不仁,不诚,伪善。这种语言
的大量存在,只意味着文明的黯淡无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多么直接而有力量,宽阔,悲天悯人。幸好这
种文的黄金时代的语言生命力强大,在悲剧中再次听见,如闻天籁。
张进:这些语言是否存在“丧失其人性化的力量”(乔治·斯坦纳语)的可能?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没有
被污染的语言、还没有堕落到陈词滥调的语言、还没有被不加省察的浪费蛀空的语言”?
于坚:比这个更严重,汉语本就是仁的语言。我担心的事情是汉语最终将失去。这种毁灭汉语的力量从“五
语文· 第 4 页 ( 共 12 页 )
四”到今天一直存在。汉语是一种血缘性语言,失去了汉语,也意味着文明的消亡。语言决定一个民族的质量。
很担心汉语成为西安的碑林或者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玛雅人的神庙废墟。信任汉语,回到敬惜字纸,回到直接
说。回到“盍各言尔志”?汉语的诞生是世界历史上最神秘的事件,“天雨粟,鬼夜哭”。最近一个多世纪,汉
语经历了自其诞生以来最激烈的颠覆运动,几乎倒塌,但是它站住了,再一次实施了拯救。如果说我对存在还
有信心,那么只是对汉语的信心。
(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0 年 2 月 26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如何看待“灾难写作”,于坚引用司马迁和孟子的名言,表明文学具有重大作用,不仅在于“写
了”,更在于“怎么写的”。
B.被问到如何看待难以用语言表达“真相”的问题,于坚批评这个时代娱乐至死,以浅薄为荣,希望人们能
够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C.被问到如何从语言层面看待疫情期间的各种标语,于坚赞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直接有力,有些标语
则德性极弱,萎缩无力。
D.关于能否找到一种“没有被污染的语言”,于坚表示失去汉语也就意味着文明的消亡,因此要信任汉语,
敬惜字纸,保护汉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进作为访谈的一方,从语言的视角切入重大社会问题,直击社会现状,采用哲学话语提问,准备充分,
构思严谨。
B.于坚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对社会进行冷静地审视,思考颇具深度,批判毫不留情,对汉语寄予了深切的希
望。
C.面对灾难,文学如何发挥作用是本次对谈的核心问题,这不仅是当前汉语文学界需要思考的,也是全社会
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D.在对谈的过程中,张进根据于坚的回答进行设问,于坚的回答也对张进的提问有所延伸,使得对话逻辑清
晰,内容丰富。
6.张进对于坚的访谈依次围绕哪几个话题展开,每个话题于坚的观点是什么?(6 分)
语文· 第 5 页 ( 共 12 页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门
徐彩娥
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
都浸在寒凉里。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
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
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
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
经三年了。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
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
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
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
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
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
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
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
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
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
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
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
“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语文· 第 6 页 ( 共 12 页 )
“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
是山子的短信息。
“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
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隔了一会儿,又是“叮咚”一声:“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
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 14 天……不,24 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
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盛强的眼睛湿润了。
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他透过窗户,定定地看着那轮爬上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
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
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了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
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善于运用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他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
了好些”“眼睛湿润了”等。
B.文中山子“不觉流下泪来”的原因是他迟迟还不上盛强的钱,感到非常愧疚,而“心里好受了点”是因
为流泪减轻了他内心的负罪感。
C.“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疫情期间到处都是“空
城”,人心惶惶的社会现状。
D.小说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妻子和盛强对待山子的不同态度,塑造了盛强在特殊时期关爱他人、不自
私的形象,凸显了人物品质。
8.文中开头和结尾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语文· 第 7 页 ( 共 12 页 )
9.小说从山子和盛强的视角交替进行叙述,特点鲜明,请你从情节安排的角度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
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光武见之甚欢,因留宿闲语。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
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
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建武元年正月,禹自
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
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
复共击禹,禹军不利。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
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
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皆斩之,遂定河东。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
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
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
童稚,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十三年,天下平定,定封禹为高密侯。帝
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
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亮,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语文· 第 8 页 ( 共 12 页 )
A.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
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B.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
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C.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
以千数/众号百万/
D.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
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赤眉,指新莽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后泛指农民起义军。
B.辎重,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后经沿用、演化,系指军队携带运行的物资。
C.左冯翊,官名兼行政区名。汉时将左冯翊、左辅都尉、右扶风称三辅,把京师附近地区归其管理。
D.住节,亦作“驻节”,指军队统帅在行军中暂驻。节,指皇帝所授予的节杖,多用竹或木制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邓禹知人善任,受君信赖。光武帝非常信赖邓禹,在任用将领的时候,经常征询邓禹的意见,而邓禹每
次推荐的人,都很有才华。
B.邓禹领兵有道,逆转战局。邓禹在与樊参的交战中出兵不利,部下们认为形势险峻,劝邓禹连夜撤退,
但他出其不意,最终大破敌军。
C.邓禹心系百姓,深得民心。百姓们流离失所时都盼望邓禹的到来。邓禹慰劳前来归顺他的百姓,大人小
孩都围绕在车子周围,非常喜悦。
D.邓禹功劳显著,倍受恩宠。天下平定后,邓禹被光武帝封为高密侯,弟弟也因邓禹劳苦功高被封为明亲
侯。显宗即位后,邓禹被封为太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语文· 第 9 页 ( 共 12 页 )
(2)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③。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④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两人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乌帽:即黑帽。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远山如女子的眉黛一般,翠绿绵长,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菊花清瘦杜秋娘”描写了菊花比美丽的歌妓还要清丽瘦弱的姿态,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C.“净洗”两句写词人打来清冽的井水将菊花插人绿玉杯中与友人共赏,从嗅觉上突出菊香,又暗合题目。
D.“吴霜”喻指白发,因为秋风强劲,哪怕词人戴着帽子也难以遮挡住满头的白发,抒发了人生迟暮之感。
15.请结合全词谈谈结尾两句“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的妙处。(6 分)
语文· 第 10 页 ( 共 12 页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 。”
(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
(3)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张璪是唐代画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名画记》记载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语,是传达一个伟大的天
才画家的精神的重要文字,与庄子所述的庖丁解牛等故事,皆 。张璪能画出松石云水的鳞皴、巉岩、
湛湛、窈渺的“ ”,因为这些东西,已先融入于张璪的心灵之中,在心灵中受到 的
自然陶铸,而与其心灵为一体,( )。物我冥一,心手亦因之一体,他方能流电惊飚样地,将心灵
中的松石水云,写了出来。松石水云是有定质的物质,但融入心灵以后,乃破除掉物质的凝滞呆板性,而得到
精神性的自由变化。此之谓“离合惝恍,忽生怪状”。若对象不从心灵中出而仅从“隘度”“陋目”中出,故所
画的当然只能是“物之赘疣”,所得只是未与心灵相融合的对象的形骸。以上,都是张璪所说的“中得心源”
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谋而合 性情 去粗取精 精义
B.殊途同归 性情 大浪淘沙 精粹
C.不谋而合 性格 去粗取精 精粹
D.殊途同归 性格 大浪淘沙 精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所以他的所画是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并非临时在客观世界中以耳目去捕捉对象
B.因此他的所画是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并非临时在客观世界中以耳目去捕捉对象
C.所以他的所画并非临时在客观世界中以耳目去捕捉对象,而是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
D.因此他的所画并非临时在客观世界中以耳目去捕捉对象,而是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语文· 第 11 页 ( 共 12 页 )
A.则所画的当然只能是“物之赘疣”,所得只是未与心灵相融合的对象的形骸
B.所画的当然只能是“物之赘疣”,故所得只是未与心灵相融合的对象的形骸
C.则所得只是未与心灵相融合的对象的形骸,所画的当然只能是“物之赘疣”
D.故所得只是未与心灵相融合的对象的形骸,则所画的当然只能是“物之赘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目前“助农直播”很流行,有人为献爱心,通过直播购买了一些水果,收货后却发现大部分是坏的。商家
的行为不仅砸了牌子, ① 。“助农直播”营销和品质缺一不可,我们需要懂营销的好手,更需
要 ② 。消费者为“爱”下单,只能持续一时; ③ ,方为长远之道。
21.下图是某公司设计的“全国敬老月”活动标志,请写出该图案除汉字及英文单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
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美学家蒋勋有一次和朋友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走了几个小时,非常辛苦。到达目的地后,朋友
一脸错愕地说道:“我们走了这么久的山路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况且还有三根是断的?”
材料二:作家周国平在书中写道:审美的人生态度,是和功利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
有和官能享乐,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
材料三:习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
语文· 第 12 页 ( 共 12 页 )
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就“美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内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相关文档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3+3+3高考2021-06-0426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2021-06-046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3+3+3高考2021-06-038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3+3+3高考2021-06-035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2021-05-2718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3 3 3高考2021-05-2614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西南名校联2021-05-2131页
- 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高考适应性月考2021-05-2112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3 3 3高考2021-05-218页
-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3 3 3高考2021-05-2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