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六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散文课时跟踪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六 散文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三幅画 宗 璞 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 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 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 1986 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 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20 世纪 40 年代初,西南 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 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 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 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 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 40 年。20 世纪 80 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 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 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 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 首游戏之作,隔了 5 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⑦1986 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 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 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⑧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 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⑨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 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 ⑩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 ○11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 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 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 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 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 ○12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 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 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瀓莱而作,寄与宗璞。 ○13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 ○14瀓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20 世纪 50 年代最后一年,瀓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 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 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 ○15瀓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 认识! ○16瀓莱于 1971 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 《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 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 ○17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 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不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 ○18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 ○19三幅画放到 1987 年才送去裱,到 1988 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 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展现 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B.“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 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 C.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透 露出文友之间的理解和深挚情谊。 D.作者写道:“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这里的“真性情”,既包含真实、真诚、 真挚,更有对至美人性、人情的赞美和追求。 解析:“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表述不当,本文风格淡然,笔法简洁,多用细节 描写和白描手法。 答案:A 2.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画》,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案: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明标题,领起全 文;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为写三幅画做 铺垫;然后详写三幅画的有关情况,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最后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 间,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3.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 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 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以“汪曾祺其人”或 “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 的主题;“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 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 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 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 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 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 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 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 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 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 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 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 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 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 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 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 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 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 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 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 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 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 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 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 发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 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 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 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 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 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 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 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 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 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 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愧疚,引出下文我对生老 病死的思考。 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 棵玉兰树还会开花。 C.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 参悟的结果。 解析:B 项,“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 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 答案:B 5.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①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②借生机勃勃的 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6.本文通过玉兰花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况味的思考,结合全文,探究题目“两株玉兰 树”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受。 答案:①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棵幼小而又带病的玉 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 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③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