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50 KB
  • 2021-06-07 发布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上学期娄底一中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 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 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 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 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 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 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 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 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 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 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 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 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 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 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 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 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 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 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 2 -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 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 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 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 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 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 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 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 《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 不另分类:二是篇 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 《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 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 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 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 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 《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 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 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 是不谋而合的。 D. 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 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答案】1. C 2. C 3. D - 3 -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有” 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文选主张,而 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 《文选》进行比对,所以说二者“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这一说法不成立; B 项,“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 杂”错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分类复杂”错误,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 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 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这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 道学气息严重,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 类并不复杂。但“选文时代范围窄”错误,第三段说“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 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可见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 D 项,“《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错误,文章最后一段 说的是“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后人 怀疑《答苏武书》是后人伪托,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却选入这篇文章,只能证明编者的识 别力不高,不能说明编者就是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均与”一说错 - 4 - 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谈论《古文观止》的缺点,如“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 八股文的影响”,都是直接阐述其缺点,并没有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D 项,“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有误,原文只是说“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 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由“但” 可知,《古文观止》无法选文体例和标准的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 2019 年 11 月 3 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 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 6G 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科技部 王曦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宣布成立国家 6G 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其中,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 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 6G 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 37 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 6G 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 会上,总体专家组代表 介绍了 6G 技术研发态势及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TD 产业联盟、未来 移动通信论坛代表分别介绍了 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未来 6G 畅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建议。 6G 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6G 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全球 6G 技术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 未有统 一的定义。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高效推进、开放创新。 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系统开展 6G 技术研发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展 - 5 - 6G 技术预研工作,探索可能的技术方向。 (摘编自《我国 6G 研发正式启动》,“科技部网站”2019 年 11 月 6 日) 材料二 2019 年 3 月,全球首届 6G 峰会在芬兰举办。主办方芬兰奥卢大学峰会邀请了 70 位来自 各国的 顶尖通信专家,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主要内容就是群策群力、拟定全球首份 6G 白 皮书,明确 6G 发展的基本方向。近日,这份名为“6G 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 战"的白皮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皮书认为,与从 1G 到 5G 的前几次移动通信技术换代类似,6G 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 5G 将 提升 10 到 100 倍。 白皮书给出了几个衡量 6G 技术的关键指标:峰值传输速度达到 l00Gbps-1Tbps,而 5G 仅 为 10Gpbs;室内定位精度 10 厘米,室外 1 米,相比 5G 提高 10 倍;通信时延 0.1 毫秒,是 5G 的十分之 一;超高可靠性,中断几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超高密度,连接设备密度每立方米 超过百个。此外,6G 将 采用太赫兹频段通信,网络容量大幅提升。 从覆盖范围上看,6G 无线网络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将实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络的无 缝连接。从定位精度上看,传统的 GPS 和蜂窝多点定位精度有限,难以实现室内物品精准部 署,6G 则足以实 现对物联网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同时,6G 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融 合,智能传感、智能定位,智 能资源分配、智能接口切换等都将成为现实,智能程度大幅度 跃升。 2018 年,美国政府下属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已启动 6G 研发,决 定开放“太赫兹波”频率段,用于 6G 服务。“太赫兹波”频率段在 95 千兆赫(GHz)到 3 太赫 兹(THz)范围内,将开放提供 6G 实验使用。使用“太赫兹"频率段意味着 6G 无线波能承载更 - 6 - 多的数据量,也就意味着 6G 网络将有更快的网速。目前,5G 网络的理论下裁带宽为 l0Gbps, 是 4G 网络的一百倍。以此类 推,6G 的下载带宽为 1Tbps,是 5G 的一百倍,4G 的一万倍。此 外,6G 网络使用太赫兹频率,其网络 延迟还能控制在微秒级别。 (摘编自胡定坤《全球首份 6G 白皮书出炉!》,《科技日报》) 材料三 6G 的高性能很诱人,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不少。第一个挑战就是攻克尚不成熟的太赫 兹通信技术,实现理想中的通信速率;而随着波段频率增加,天线体积将越来越小,频率达 到 250GHz 时,4 平方厘米面积上足以安装 1 000 个天线,这对集成电子、新材料等技术是巨 大的挑战。 白皮书认为,到 2030 年,数字世界将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人们的生活将愈发依赖可靠 的网络运行,这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G 网络应具备缓解和抵御网络攻击并 追查攻击源头的能力。 6G 时代的到来必将带来万物互联,产生海量数据信息。一方面,这些数据关乎个人和企 业隐私,实现可靠的数据保护是 6G 推广应用的前提;另一方面,实时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成熟 的边缘计算技术, 而边缘计算还面临数据访问受限、设备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不足等问题。 奥卢大学“6G 旗舰计划”负责人马蒂•拉特瓦霍(Matti Latva-aho)在白皮书发布声明中 表示,6G 的根本是数据,无线网络采集、处理、传输和消耗数据的方式推动着 6G 的发展。也 就是说,6G 的研究就是要按照 6G 的标准解决数据从采集到消耗中的技术难题。 (摘编自芬兰《6G 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白皮书,有删改) 4. 下列不属于“6G”的特征的一项是( ) A. 超高密度,连接设备密度每立方米超过一百个。 B. 定位精准,室内定位精度 10 厘米,室外 1 米。 C. 使用“太赫兹”频率,其网络延迟能控制在微秒级别。 D. “太赫兹波”频率段控制在 95 千兆赫到 3 太赫兹范围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在继美国之后,正式启动 6G 技术 研发工作,说明 6G 的高性能很是诱人。 B. 从覆盖范围看,6G 无线网络已经实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络的无缝连接。 C. 与前几次移动通信技术换代相类似,6G 的大多数性能指标比 5G 要先进。 D. 6G 网络有更快的网速,从理论上说,6G 的下载带宽为 1Tbps,是 5G 的一百倍。 6. 我国研发 6G 技术,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7 - 【答案】4. D 5. B 6. ①攻克太赫兹时代的通信技术,获取理想的通信速率; ②提升缓解和抵御网络攻击并追查攻击源头的能力,保证网络通信安全; ③按照 6G 标准,解决网络数据的边缘计算和传输存储等技术难题; ④明确技术路线,定义关键指标和利用场景。 ⑤突破集成电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难题。(写到三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 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D 项,结合“6G 将采用太赫兹频段通信,网络容量大幅提升”“2018 年,美国政府下属的联 邦通信委员会(FCC)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已启动 6G 研发,决定开放‘太赫兹波’频率段, 用于 6G 服务……4G 的一万倍。此外,6G 网络使用太赫兹频率,其网络 延迟还能控制在微秒 级别”分析,“太赫兹波”频率段是服务 6G 的,不是 6G 的特征。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 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 项,“6G 无线网络已经实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络的无缝连接”是错误的,由原文“将实 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络的无缝连接”可知,“已经实现”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 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原文“6G 的高性能很诱人,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不少。第一个挑战就是攻克尚不成熟的 太赫兹通信技术,实现理想中的通信速率”可知,我国研发 6G 技术就要攻克太赫兹时代的通 信技术,获取理想的通信速率。由原文“这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G 网络应 - 8 - 具备缓解和抵御网络攻击并追查攻击源头的能力”可知,我国研发 6G 技术就要提升缓解和抵 御网络攻击并追查攻击源头的能力,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由原文“6G 的根本是数据,无线网 络采集、处理、传输和消耗数据的方式推动着 6G 的发展。也就是说 6G 的研究就是要按照 6G 的标准解决数据从采集到消耗中的技术难题”可知,我国研发 6G 技术就要按照 6G 标准,解决 网络数据的边缘计算和传输存储等技术难题。由原文“这对集成电子、新材料等技术是巨大 的挑战” 可知,我国研发 6G 技术就要突破集成电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难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补天 鲁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 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 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 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 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 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 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 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 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 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 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 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 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 “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 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 - 9 - 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 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 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 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 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 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 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 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 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 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 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点火,一熔化, 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 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积。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 去点火。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 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 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 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 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 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 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 10 -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 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 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 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大纛(dào)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 手,表现了人类的自私、狭隘。 B. 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细节想 象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C. 小说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 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 D. 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如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与小说 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8. 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 9. 鲁迅的小说主题往往深刻而又丰富,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主题? 【答案】7. C 8. 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 塑造女娲形象的手法:正面描写,通过对女娲的动作、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环 境烘托,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次要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 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 9. 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民众愚昧自私、忘恩负 义。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奉献者的同情。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目要求选出“不 正确的一项”。 - 11 - C 项中,“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 属于正常反应;“疲惫不堪”“劳累而死”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和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 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 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 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 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 物形象。因此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可以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两个方面来概括分析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和环境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本题第一问“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中对女娲的描写及故事的结局概括, 救助山坳里的人,体现了女娲的善良;女娲为人类补天不辞辛劳、不惜牺牲自己体现了女娲 的勤劳、善良及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二问“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可以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 写)两个方面来概括。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处去寻石头、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 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等动作描写,补天时“养回了力气,再来罢……”等心 理描写是从正面塑造人物形象;开头对天空、浮云、、松柏、杂花和结尾对血红的云彩、光芒 四射的太阳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形象的高大。写受困于山坳里人类的求助,写了人类的 渺小和脆弱,人们冷笑、痛骂女娲捡石补天,说明人类的愚昧、自私,通过这些次要人物的 描写,表现了女娲形象的伟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能力。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①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 物形象概括主题;②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概括主题;③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 作的时代背景概括主题,即知人论世;④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概括主题。对 鲁迅先生的作品主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本题问“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主题”,从女娲这个角度,女娲救助被困山坳的人类、捡 石补天不惜牺牲生命甚至死后还为人类提供“一处最膏腴”的土地,都表达了对她的赞美之 情,从民众的角度,人类对女娲捡石的冷笑、痛骂,对女娲补天的不理解甚至还在女娲的尸 - 12 - 体上安营扎寨所体现的忘恩负义,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 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 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 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 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 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 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 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 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 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 时,忠贤益盗柄。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 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 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 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 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B. 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 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C. 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 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D. 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 - 13 - 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启,皇帝的年号。古时纪年有三种方法:天干地支纪年,皇帝年号纪年及王公即位纪年 法。 B. 兵部,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所有官员及兵籍、军械、 军令、审核罪责和制定法律的部门。 C. 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 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往来很多地方, 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防事务。 B. 孙承宗文武双全,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满 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而未准。 C. 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提议授兵权 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 D. 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 职位。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 (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 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 (2)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 - 14 - 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 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两次上疏都不同意。” “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兵部尚书崔景荣”是“罢”的宾语,排除 A 项;“遂 推为兵部添设侍郎”,“兵部添设侍郎”是“为”的宾语,在“兵部添设侍郎”中间不可断 开,排除 B 项和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掌管选用所有官员及兵籍、军械、军令、审核罪责和制定法律的部门”错误,审核罪 责和制定法律的部门应该是刑部。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D 项,“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错误,原文“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 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意思是“孙承 宗不跟他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 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可知孙承宗 应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 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相与”,共同,一起;“饷”,军饷;“渠”,他;“与”,给;“稽缓”, 延迟,延缓。 - 15 - ②关键词:“空”,白白地;“自苦”,“苦”,使动用法,使自己受苦;“亡”,通“无”, 没有;“安”,何,哪里;“见”,通“现”,表现;“安所见”,宾语前置,即“见安所”, 表现在哪里。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孙承宗,是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 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 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 防事务。 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都说“心 灵开悟”。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 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 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两次上疏都不 同意。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 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 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 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 问。”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 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上奏说: - 16 - “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皇 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 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 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 因为孙承宗功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应冲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说 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 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人抵抗守卫。 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军说:“这是守 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 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杀,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 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 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 始从大宛传入。蒲桃:即葡萄。天马:骏马的美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从写景到叙史,又转为抒情,自由灵活,但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对友人的深情 B. “胡沙与塞尘”一句勾勒边塞景象的写法,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也有使用。 C. 诗歌第三联借用典故,赞颂了汉使将苜蓿和蒲桃(葡萄)带入中原的功绩。 D. 第二联从时空角度加以渲染,二者形成对比,强调突出友人此去路途的寂寞荒凉。 15.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4. D 15. (1)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诗歌首联和颔联融情于景,通过对刘司直 所去之地的荒凉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2)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歌的颈 - 17 - 联和尾联运用典故,意在勉励友人此区当建功业,扬国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效命疆场,安 边定国的豪迈感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 项, “二者形成对比”错误,“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意思是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 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时有雁”与“少行人”都强调少,不是对比,形容此处环境荒凉。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赏析诗词情感类的题目,首先 要通读诗词,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题目、作者、注释、意象特点、抒情的词 句、抒情手法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联通过“绝域”“胡沙与塞尘”等词语写出了 安西距离遥远,环境艰苦;颔联“时有雁”“少行人”等词语从时空角度体现环境的荒凉, 路途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颈联借用典故,赞颂了汉使将苜蓿和蒲桃(葡 萄)带入中原的功绩,鼓励友人当建功立业。尾联直抒胸臆,“当令外国惧”既有对朋友的 期望,也表达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戍边安邦的壮志豪情。 【点睛】诗词一般包括六要素:景、物、人、事、理、情。作者的抒情对象一般指景、物、 人、事,分析情感时可采用两种思路:一是对(景、物、人)抒发了什么情感,二是因(事) 抒发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每句 1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有诗:“无限风光在险峰”。李白笔下的蜀道不仅逶迤千里,更是风光奇险,既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石相激之气势,又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山谷轰鸣之惊惧, 真是风景无限。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 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 18 -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 共鸣的原因。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 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 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好古文 (6).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 同是 天涯沦落人 (8). 相逢何必曾相识 (9). 人生如梦 (10). 一尊还酹江月 (11). 金戈铁马 (12).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湍、喧豗、砯、壑、博、知、 涯、沦、酹、戈。 三、语言基础与运用(14 分) 17.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赵王鼓.瑟;②于是相如前.进缶;③毕礼而归.之;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B. ①宜皆降.之;②宁许以负.秦曲;③单于壮.其节;④臣乃敢上.壁 C. ①秦王恐其破.壁;②惠等哭,舆.归营;③陵与卫律之罪,上.达于天;④诚甘乐.之 D. 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②卒廷.见相如;③空以身膏.草野;④其一人夜.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课内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 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 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 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 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其次是要掌握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 - 19 - 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 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A 项,①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弹奏”;②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上前”; ③归:使动用法,可译作“使……归“;④羞:意动用法,可译作“感到羞耻”。①②活用 现象相同。 B 项,①降:使动用法,可译作“使……投降”;②负:使动用法,可译作“使……承担”; ③壮:意动用法,可译作“以……为壮”;④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献上”。①② 活用现象相同。 C 项,①破:使动用法,可译作“使……破碎”;②舆: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抬、扛”; ③上:名词作状语,可译作“向上”;④乐:意动用法,可译作“以……为乐”。①②③④ 活用现象都不相同。 D 项,①网: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织网”;②廷:名词作状语,可译作“在朝廷”;③ 膏:使动用法,可译作“使……肥沃”;④夜:名词作状语,可译作“在夜里”。②④活用 现象相同。 故选 C。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召有司案.图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合从.缔交 申.之以孝悌之义 信义安所见.乎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赢.粮而景从 振长策而御.宇内 员.径八尺 D.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君子不齿. 数.罟不入洿池 拜送书于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通假字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通假字重在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每次 学了课文要主动的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不断温习和巩固,日积月累、勤学 苦练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情景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个字是通假字,并且通什么。 A 项,无,通“毋”,不要;有,通“又”;生,通“性”,资质,禀赋;案,通“按”,审 察,察看。 B 项,知,通“智”,智慧;从,通“纵”;申,反复陈述,不是通假字;见,通“现”,表 现。 C 项,颁,通“斑”;赢,担负,不是通假字;御,驾驭、统治,不是通假字;员,通“圆”, - 20 - 圆形。 D 项,受,通“授”,传授;齿,并列、排列,不是通假字;数,密,不是通假字;庭,通“廷”, 朝廷。 故选 A。 19. 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王见臣列观;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即谋单于,何以复 加;⑤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而君幸于赵王;⑧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⑩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A. ①⑧/②/③⑤⑦/④/⑥⑨/⑩ B. ①⑧/②⑥/③⑤⑦/④/⑨/⑩ C. ①/②/③⑤⑦/④⑧/⑥⑨/⑩ D. ①/②⑥/③⑤/④⑧/⑦⑨/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 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①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大王见臣(于)列观。 “大王见臣列观”意思是: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 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③被动句。“为……”表被动。 “为天下笑者,何也”意思是: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即谋单于,以何复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意思是: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⑤被动句。语义上的被动。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意思是: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意思是: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⑦被动句。“于”表被动。 “而君幸于赵王”意思是:而您被赵王宠爱。 ⑧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 21 -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意思是: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 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抗。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意思是:迁谪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 ⑩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意思是: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故选 A。 20.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 释经书的著作。 B. “彼童子之师”中的“童子”,与明清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 代一般是 14 岁以下)的读书人。 C. “连衡”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D. 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B 项,“彼童子之师”中的“童子”,是指小孩子。与明清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不相同。 按照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 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故选 B。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 眨眼,①______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防,人体 不能②_____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 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③____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 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答案】 (1). 都要消耗能量 (2). 直接吸收利用 (3). 食物热效应 - 22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食物的基 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 。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下文 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见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据此可知此处应补写“都要消耗能 量”。第②空,前文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防,人体不能”,后文为“因为它们均 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分析可知此处应补写“直接吸 收利用”。第③空,根据前文“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和“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说 明该句是下定义的句子,再根据“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可知,此处应补写“食物 热效应”。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有一句话,读之令人警醒——“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我们 的“敌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正如相机不知道敌人是手机,方便面不知道敌人 是“饿了么”。 而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流浪地球》的热映再次引发了民众的热议与深思。 该片放眼未来,充满忧患意识,可以说科幻也是对人类未来的忧患。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领悟?请结合对现实的思考或对未来的展望谈谈你的看 法,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广度。 【答案】【范文】 人需远虑,还要近忧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一语道破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如何面 对一切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尤其在这个“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时代,在这个“敌人” 随处潜伏,不可预料的社会,我们更应该高瞻远瞩,心怀忧患。 心怀忧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竟是 2000 万 的柔光自拍;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白象、东三福,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与自己无关的产业最后竟消灭了自己。究其根源,还不是这些企业在这 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格局不够,无备有患。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来,充满忧患意识的影 片《流浪地球》告诉我们的一样: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如此我们才不会“流浪”。 华为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国人沸腾?还是在于其有长远眼光、全球视野, 当别的手机厂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时,华为已经在拥有领先世界的 5G 技术之下又将眼光 - 23 - 投入到正在兴起的无人驾驶领域。难能可贵的是,高瞻远瞩之下,华为又能常怀忧患意识。 华为的企业文化推崇“狼”的精神,以敏锐的嗅觉,警觉的姿态,假想一切不可预见的“敌 人”,常怀进攻之志,永葆奋斗者的风貌。正是这份“远虑”“近忧”,让华为长盛不衰, 愈显锋芒。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生活中,我们 只有居安思危,既需远虑,又要近忧,才可以退求进,以危求安,不被别人“消灭”,长存 于世。尤其在这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是 谁,打败你的不是“敌人”,而是这个不可预测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开阔 的视野,多维思考问题,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能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 来,看到机遇。“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面对不可预料的未 来,唯有立足当下,心怀忧患,多一份危机感,才会多一份面对未知的从容!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只有增强忧患意识,高 瞻远瞩,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把握主动权,化解风险挑战,个人如此,国家亦如 此,如此才能确保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 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 度进行写作。 自从科幻文体出现在高考卷中,人们便对科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刘慈欣的系列作品让我 们明白“科幻”绝不是让人诟病的简单穿越,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狂想,它体现的是立足于现 实,着眼于未来的深刻思索,它是在探讨“科学”与“幻想”之间的关系基础之上引导人们 进入到思维的最深处。从这一点来说,这道作文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这样的新材料 作文,我们应首先从理解材料入手。材料中提到的“敌人”显然不是自己同领域的,这样的 敌人难以预料,也就是说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对手打败的,打败他们的应该是 这个时代。所以“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中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一切 我们无法预料而皆有可能的事物。所以当对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立关系时,就容易使人们 懈怠,反其意而立之,我们只有时刻警醒,高瞻远瞩,紧观时代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 败之地。这样思考就与《流浪地球》中的“放眼未来”“忧患意识”不谋而合了。基于此, 我们可以谈“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等,再结合对现实的思考或对未来的展望谈看法,要 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广度。 - 24 - 参考立意: 1.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 2.心怀忧患,放眼未来。 3.关注时代发展,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4.既要远虑,又需近忧。 可用素材: 1.尼康可能从没想过它们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智能手机打败,方便面巨头也可能没想过越来 越懒散的人会有一天竟然拒绝它们。时代并没有给这些处在鼎盛时期的企业任何提醒就抛弃 了它们,它们也没能在时代之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走向下坡。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 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2.时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 潮头。每一个“弄涛儿”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3.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 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 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 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4.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 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 力来得更为强大。你的对手可能是“智能手机”“外卖”等你意想不到的对象。 5.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 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升的 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 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6.“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 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 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 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 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7.在顺境中看时代,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 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 25 -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 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 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 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 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 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 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 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