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专题强化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
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
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
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
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
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
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
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
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
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
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
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
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
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
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
70 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
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
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
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
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 2 -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二:
媒体、网络新兴词语是文学语言最新发展动态的风向标,它不仅
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为文学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
语言又兼具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自身突出性。所谓的自身突出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倾向
于表露自身语言的独特。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便是文学语言往往有意
逾越常规体式,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对作品形式加工、变形甚至歪曲,
使文学作品极力凸显其与众不同,以达到一种文学性的效果。文学语
言这种强烈的“运用自我指涉的强化作用来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情感,
也就是从意象、意蕴、意味三个方面给予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含混性。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
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
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
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
“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
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
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
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图像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
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
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
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
- 3 -
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
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
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
新趋势。
(摘编自《从网络流行语看文学语言的特点》)
材料三:
“梗”产生于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之中,以网络社交流量为土壤,
并影响着网民思想,作用于网络社交环境的发展。理解与掌握“梗”
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正确引导“梗”的使
用与传播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网络社交环境,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如 2015 年连载至今的优秀国创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轻松幽
默地讲述了我国光荣的革命历史与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相关文化与“种
花家”系列的梗,弹幕上连片赤红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此生无悔种
花家”让人热血澎湃。弹幕热词中的“多谢款待”,也体现着“梗”对
于网络社交礼仪的引导。
由中国社科院专家组成的年度弹幕委员会对年度弹幕词 TOP1“真
实”的推荐语是:“真实具有三层意思,与现实相符、与认知相符、与
心意相符。真实是有参照物的,后者的变化过程即真实意思的变化过
程。从现实到认知再到心意,可以说,对心对意即真实。许多作品即
使内容有夸张成分,只要符合想象,对上心意,我们就会在弹幕里使
用‘真实’来表达自己的认同和赞许。这种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
与客观上的真假无关。年度弹幕词,留下了年轻人‘真实’的足迹,
时代的烙印。”
想要更好地了解网络社会的环境与热点问题,了解青年在现实中
不便说出的心路历程,不妨从了解他们口中奇怪的语言、了解千姿百
- 4 -
态的“梗”开始。
(摘编自《“梗”:青年网民的发声新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只有正视它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
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B.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所以时代
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流行语的更新换代。
C.材料二站在当下流行语的角度,对文学语言具备的特点展开介
绍,说明文学语言已经抛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特征。
D.材料三认为理解和掌握“梗”可以了解青年网民的发声方式、
心路历程以及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说法绝对,
原文不存在“只有……才”的条件关系。B 项,“所以时代的……更新
换代”错误,应该是“流行语持续更新离不开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发
展”。C 项,曲解文意,原文为“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
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并
不是说文学语言“已经抛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特征”。
答案:D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语可以展现生活的本真,可以是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
实感受,也可以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
B.从“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说明流
行语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注脚。
C.受网络流行语影响的文学语言具备一种耐人寻味的、鲜活生动
的特点,但传统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 5 -
D.“图像性”这个概念应该与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有关,它可
以使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解决社会问
题的具体方法”错误,根据“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可
知,流行语可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但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
方法。B 项,“说明流行语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注脚”
错误,此情况只能说明“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
C 项,“传统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烈的审美感受”错误,材料二指出,
与传统文学语言相比,受流行语影响的文学语言更容易给读者带来强
烈的审美感受。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
“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B.2018 年 11 月王思聪进行的“冠军之月”抽奖活动,便是借助
“IG”夺冠话题与“热狗”梗的火爆,转发量在 1 小时内便突破 300 万。
C.北京话表示“好”的流行语由“棒”到“帅”到“盖”再到“顶
级”,上海话表示“乡下人”的“阿乡”为“巴子”所替代。
D.“土味”视频配了一曲忧伤的音乐,主播一边眉头紧锁:眼神
空洞,说着“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一边用双手紧紧扶住
额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二论述的重
点是在当下流行语的角度下文学语言具备的新特点。A 项是新闻性语
段且没有体现文学语言的新特点,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 项属于
流行语的发展阶段案例,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D 项说的是网络流
- 6 -
行语,与文学语言无关。B 项中的“热狗”原本只是一个僵硬的词语,
经历“IG”夺冠事件后,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和其他所指,可以支撑文
学语言“含混性”的特点。
答案:B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
二先提出观点,然后从自身突出性、含混性、图像性三方面论述文学
语言的新特点,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论据为并列式。举例论证是
指运用具体事例,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
懂,真实可信。材料二中举“打酱油”“orz”“囧”等例子就是运用了
举例论证的方法。道理论证是指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
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更有力。材料二中“运用自我指
涉的强化作用来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
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情感,也就是从意象、意蕴、
意味三个方面给予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便属于道理论证。
答案:①道理论证。第二段引用文献资料论证文学语言的自身突
出性及对读者的审美影响,使论证更具说服力。②举例论证。如:举
“打酱油”“orz”“囧”等例子论述文学语言存在含混性和图像性的特
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③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
从自身突出性、含混性和图像性三个方面介绍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使
论证结构清晰严谨。
5.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在当下社会了解网络流行语有何现实意
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可
以抓住流行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来概括;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直接提
炼出网络流行语的作用;材料三可以从“梗”这一特殊的流行语的影
响和作用中概括出具体的意义。
答案:①更好地进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了解社会的时代变迁
和国家的不断发展。②为文学语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有利于了
解网络社会环境和热点问题,了解青年网民的心路历程。(言之有理即
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很多实际问题上,我们还是时常暴露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
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比如,面对核能、PX 项目、转基因等社会事件引
发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话题,科学界的声音往往显得微弱、迟缓和被
动,有些事件甚至陷入双方无法理性对话的逻辑怪圈。再如,生活中
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
子,亦可能无法辨识反科学、伪科学的流言和谣言。
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判断;有一定
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有基本的科学素质,我国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
远。广大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倚靠力量。当前,科研人员评
价机制普遍缺乏对做科普的认可和激励,亟须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
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广泛调动知识界做科普的积极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让科普之翼更为有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
高,但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与
- 8 -
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强科学普及、夯实创新土壤,
不能怠慢、不能等待,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全社会和政府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科普是“本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
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崇高职
责。把成果创造出来是本事,把成果描述清楚、传播出去,让群众能
明白、看得懂、用得上更是本事,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具备这种
本事。
对全社会来说,科普是追求。没有较强科学素养,就无法适应创
新大众化的时代,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应成为每个公民
的自觉行动。同时,每个公民、每个社会单元都有义务推进科普,因
为科普本质是一种社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也唯有如
此,科普才可持续。应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各方面能动性,
运用好“互联网+”新方式,打造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的社会大科普。
对政府来说,科普是职责。需要着力补齐短板,着力抓好重点领
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科学普及。需要着力抓融合,把科学普及
和科技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结
合起来。需要着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抓科普的积
极性更好激发出来。
补强科普这只“翅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协同,创新
发展的“鲲鹏”必将飞得更好、更高、更远。
(节选自《科技日报》,《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
材料三:
“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搞怪?”媒体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
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
- 9 -
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 144
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高大上”的板正国家科研机构,与轻松娱乐的网络文化场域相
遇,不仅没有出现文化上的巨大冲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
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种意外看似有
很大的偶然性,实则是一种科普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示了穿凿乃
至打通两个文化场域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其所发生的场域影响,不同场
域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在传统观念里,中科院物理所之类的
国字头研究院所,代表的是“高端、严肃、权威”的科研文化,它与
很多其他领域的权威机构一道,构成了一种严肃正统的文化场域。而
在以网络直播、游戏社区、“二次元空间”等代表的网络文化场域里,
人们热衷于轻松跳跃、古灵精怪、个性随意,很少一板一眼地正经表
达,构成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场景。
一群兼有科学家和新生代网民双重身份的年轻人,在严谨研究之
余,登录年轻人最活跃的网络文化社区开直播,看起来只是一种“好
玩”,实则是在穿越场域做科普。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太
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
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这些网上问
题看起来“不大正经”,实则也是一种求解未知的本能。每个人心中都
有一部《十万个为什么》,权威机构的科学家穿着短裤、趿着拖鞋在实
验室里认真直播答题,与粉丝互动,展现的是科学穿越年龄、阶层、
文化差异的魅力。
长期以来,一些传统人士认为网络交流的碎片化太不严肃,不值
一提。一些新潮青年则认为传统表达太过老气横秋,不好玩。两个文
- 10 -
化场域虽并行于世,却泾渭分明,在一些问题上还互不买账。“老派和
潮流的冲突”看起来尖锐,很多时候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
同一个科学现象,用高深莫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去推导,用密
密麻麻的公式去推演是一种方式,用轻松活泼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用
有些俏皮的搞怪话语去通俗解答也是一种方式。不能要求所有科学家
都去开直播、当网红,迁就新潮网民;也很难要求个性十足的年轻人
都与“主流表达”保持整齐划一。尽可能多一些交流融合,并不难做
到。
“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学术研究上讲究新老相继、
取长补短,文化交流上也应注重相互了解、交流互鉴。从这个意义上
说,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以网红身份和网民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
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
(节选自李思辉《科学家网上科普受热捧正能量满满》)
材料四:
随着社会进步,科普的方式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阅读科普读物,
到微博、公众号,再到科技兴趣社区的出现,再到现在蓬勃发展的短
视频科普,知识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同时也让科学知识可以触达更多
的人。人才的支撑同样重要,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参与科普,加之政府
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变化正源源不断地为科普事业注入新的生
机,让其活力奔涌。
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科抖”爆红,这些以传播
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超过 300 万,累计播放量已
超过 3 388 亿次;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的一位医生弹唱“心电图之
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 26
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
- 11 -
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
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节选自苏滨《走出实验室,科普圈新粉》,
《人民日报》2019 年 1 月 3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只要通过网络直播,与网
友面对面解释,就可以改善这些观念和行为。
B.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意味着具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就
能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
C.知识传播方式不断革新,使科学知识可以触达更多的人,“科
抖”小视频的爆红,说明了小视频已成为科普的主要传播方式。
D.对于同一种科学现象,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去推导推演无可厚非,
但用轻松活泼、俏皮搞怪的话语通俗解答也无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只要……就”
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指出了生活中普遍存在一些“不科学的
观念和行为”,材料三提到了可以用“网络直播”互相沟通的方式进行
科普,但并没有说只要用网络直播就能够改善这些观念和行为。B 项,
不合文意,原文是“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客
观判断;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有基本的科学素质”。C 项,由
材料四第二段来看,“科抖”小视频只是由“中科院之声”引领的一种
新的传播方式,并不能说是“科普的主要传播方式”。
答案:D
2.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当面对社会事件引
发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问题时,科学界往往束手无策。
- 12 -
B.科学普及需要科技工作者、全社会以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对科技工作者、全社会、政府来说,科普分别是本事、追求、职责。
C.科学家不仅要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创新技术,更应该能够把
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描述清楚,用各种各样的媒介传播出去。
D.科普传播媒介日趋多样,除了传统媒体外,科普网站、科普类
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科技兴趣社区的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受到网民
的关注。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科学界
的声音往往显得微弱、迟缓和被动”可知,A 项中的“束手无策”言
过其实。
答案:A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提到了科普教育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社
会教育,每个公民、每个社会单元都有义务去推进科普。
B.材料三从当前媒体报道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开直播成
为网红开篇,肯定了年轻的创新,否定了老旧的传统方式。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来源于《科技日报》的评论,但是二者的侧
重点却不同,材料一侧重指出问题,材料二则侧重解决问题。
D.材料四从科学知识传播方式革新的角度进行报道,认为新的传
播方式架起了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使科普能够深入大众。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
能力。B 项,“否定了老旧的传统方式”错误,由材料三最后一段“青
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来看,材料三主张新旧方式各有利
弊,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没有否定老旧的传统方式。
答案:B
- 13 -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概括我国当前科普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
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一中我国当前科普存在问题以及材料三中科学家
直播科普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①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话题,科学界的声音微弱,不能满
足公众需求。②生活中的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习惯,得不到科普知识
传播,反科学、伪科学流言和谣言盛行。③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普遍缺
乏对做科普的认可和激励,使科技工作者对科普热情不高。④科普宣
传创新不足,将创新方式与传统方式割裂。
5.材料二中提到“补强科普这只‘翅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
‘两翼’协同,创新发展的‘鲲鹏’必将飞得更好、更高、更远”,你
认为如何才能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
该题可抓住材料一“当前,科研人员评价机制……积极性”及材料二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对全社会来说”“对政府来说”三段文字进行
概括,并结合材料三年轻科学家利用网络直播与网友互动的现象与创
新科普方式相关的建议等内容。
答案:①科学工作者应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
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自己的天然使命、崇高职责。②政府应制
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积极性。③利用“互联网+”
创新传播方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各方面的能动性,打造
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的社会大科普。④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 14 -
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环境,把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
抓科普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出来。⑤奖励创新与传统相结合,互相取长
补短,促进发展。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13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32021-06-0711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22021-06-0712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14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9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72021-06-0712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82021-06-0710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102021-06-0612页
- 高考语文总复习测试题+二轮专题复2021-06-0536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152021-06-0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