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6-08 发布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 22 -‎ ‎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 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1. B 2. B 3. A - 22 -‎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故本题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故本题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故本题选A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小菊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 22 -‎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湿湿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待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病。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儿,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 22 -‎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心平气和,毫不在乎,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丝毫不抱希望。‎ B. 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C. 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写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D. 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 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一定会原谅丈夫,过上幸福生活。‎ ‎5. 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BD 5. 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 ‎ - 22 -‎ ‎6. 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本题 A项,“不抱希望”错,原文“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说明,当时马小菊因为婆婆的病无法顾及其它的事情。‎ C项,“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文中药店老板“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是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并无“同情”,更无“关心”;从原文“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分析,旺子媳妇、吴二婶更多的恐怕也是“看笑话”的心理。‎ E项,“她一定会原谅丈夫”错误,太绝对,于文无据。‎ 故选B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主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刻画马小菊这一人物形象。“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她坚强隐忍。‎ ‎6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从“设置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多次写到“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下雨”是自然环境,多次 “下雨”,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故事一波三折,情节更加丰富;从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方面来看,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更能突出人物性格,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内心也在“下雨”,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从与文章主旨关系的层面分析,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交织在一起,预示着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生活屡遭挫折,命运悲苦不幸,从更深的层次深化小说的文本主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7.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③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⑤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别通假字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根据课本已学知识,结合句子意思做出判断,翻译不通时,很可能就是通假字;通假字也可能和字形相近,部首不同,考生应注意辨识。本题①②⑤没有通假字,③“而”通“能”,④“辩”通“变”,⑥“知”通“智”。‎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 B. 虽然,犹有未树也 C.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悦亲戚之情话”翻译为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亲戚”, 古义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B项,“虽然,犹有未树也”翻译为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虽然”, 古义指虽然这样;今义是关联词,多与“但是”“可是”“却”连用。‎ C项,“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翻译为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果然”, 古义指很饱的样子;今义指确实如此。‎ D项,“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翻译为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高洁”古今同义,解释为高尚纯洁。‎ 故选D。‎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园日涉以成趣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俊采星驰 C. 策扶老以流憩 D. 襟三江而带五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看词语本来的词性,再看在语句中的词性。“园日涉以成趣”翻译为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日”解释为每天,由名词活用作状语。‎ - 22 -‎ A项,“而后乃今将图南”翻译为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南”解释为往南飞,由名词活用作动词。 ‎ B项,“俊采星驰”翻译为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星”解释为像星星一样,由名词活用作状语。‎ C项,“策扶老以流憩”翻译为我拄着拐杖边走边歇,“策”解释为拄着拐杖,由名词活用作动词。 ‎ D项,“襟三江而带五湖”翻译为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襟”解释为以……为衣襟,为意动用法。‎ 故选B。‎ ‎10.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彼且恶乎待哉 A. 遂见用于小邑 B. 都督阎公之雅望 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考生应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标志性词语正确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成分,判断特殊句式类型。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例句“彼且恶乎待哉”为宾语前置句,本题 A项,“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 B项,“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 C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D项,“《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故选C。‎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作品《滕王阁序》以骈文写就,句式讲究对偶,灵活多变,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 B. 《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C.‎ - 22 -‎ ‎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显得富有情致和趣味。‎ 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晦’指农历每月十五”是错误的。“晦”指农历每月月末。‎ 故选B。‎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 22 -‎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 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 C. 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 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 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刚好朝廷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 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D. 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3)(课内文言文翻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12. A 13. A 14. D ‎ ‎15.‎ - 22 -‎ ‎ (1)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 ‎(2)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的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 ‎(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可以从动词谓语的角度分析,找到语句的主语、宾语、状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从“封还”分析,宾语是“诏书”,后面也没有倒置状语,“诏书”后要停顿;从动词“予”分析,宾语是“嵩之”,而“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为“予”的倒置状语,所以“故事”后要停顿;从动词“碍”分析,“致仕”后要停顿。再如“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从动词“劾”分析,宾语是“克庄临事失身犯义”,而判断“失身犯义”可以从“临事”分析,可以得出“犯义”后要停顿;从动词“免”分析,宾语是“所字结构”,“官”后要停顿等。翻译为: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从“太学”是设在京城的学校可以判断选项错误。“学政”,文中的意思是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到了清朝,是提督学政的简称,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故选A。‎ ‎【14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是错误的,由原文“清之犹冀师雍少贬”,意思是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不要随便弹劾自己的亲戚朋友,黄师雍没有答应。‎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相”, 担任丞相;“祸”, 遭遇祸端;“发”, 揭发。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当”,担任;“行”,履行职责、行事;“无愧师友云”为判断句,不愧是良师益友。第三句话的得分点为:“聊”, 姑且;“乘化”, 顺随自然的变化;“奚疑”,为宾语前置,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 ‎ - 22 -‎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怕不恐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黄师雍秘密联合都统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他,黄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阻止。黄师雍担任遂州的龙溪县令,转运使王伯大上报的县政绩优异。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拜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前送到外度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书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是黄师雍弹劾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以直宝文阁领宫观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4)《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7). 小知不及大知 (8). 小年不及大年 (9).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飏”“ 鹜”“ 潦”“ 知”“ 沮”,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骞翮:展翅高飞。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 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 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 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18. “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7. D 18.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解析】‎ ‎【17题详解】‎ - 22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是错误的。全诗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l-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然后务必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结合诗句,第一联回忆了少年的快乐,第三联却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最后一联写出古人珍惜光阴,综合起来作者在忧虑光阴易逝;“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写出了年少时胸怀壮志志在四方,而“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写出了现如今前途迷茫,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忧虑自己年华逝去却壮志未酬;“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感叹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忧虑。‎ - 22 -‎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语言表达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尽管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略显生硬,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够立体,但是, ,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没有像以往的好莱坞大片那样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全人类自发的、共同拯救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故事。受其影响,我们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 ,伴随着对影片原著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热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的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一派 。眼下,刘洋的《火星孤儿》、陈楸帆的《人生算法》、江波的《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纷纷出版。第四届科幻春晚开展得很好,被科幻迷们 。主办方“未来事物管理局”邀请了20多位海内外的优秀作家,以“故乡奥德赛”为主题,请他们为故乡写一篇科幻小说或者对“故乡”进行解读。( ),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那么在视野边疆的拓展、题材手法的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中国正借助流行文化铺展“仰望星空”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读者不断突破对未来想象边界的工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B.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 C.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不仅增强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被有效提高。‎ D.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瑕不掩瑜 顾影自怜 朝气蓬勃 津津乐道 B. 瑕不掩瑜 孤芳自赏 生机勃勃 津津乐道 C 瑕瑜互见 顾影自怜 生机勃勃 夸夸其谈 - 22 -‎ D. 瑕瑜互见 孤芳自赏 朝气蓬勃 夸夸其谈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B.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流浪地球》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C. 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流浪地球》‎ D. 如果说《流浪地球》的里程碑式意义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答案】19. D 20. B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画线句子“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撬动”与“活跃指数”不搭配;二是语序不当,增强观众信心是直接效果,对本土原创科幻文学的作用是更进一步的效果。‎ A项,“撬动……活跃指数”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活跃指数”;‎ B项,“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C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不仅增强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被有效提高”,结构混乱。‎ 故选D。‎ ‎【20题详解】‎ - 22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此处前面讲的是缺点,“但是”表转折,所以横线处应是好的一面,故选“瑕不掩瑜”。孤芳自赏: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联系前后文看,语境是说中国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自命清高,因此此处用“孤芳自赏”。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句中说的是科幻小说的发展,根据语境应用“生机勃勃”。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句中说的是科幻迷们夸赞科幻春晚办得好,应用“津津乐道”。‎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根据括号后的“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 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主语应是《流浪地球》,就此排除D项;‎ 根据后面的“那么……”可知,前面应有“如果”,构成“如果……那么……”的结构,可排除A项;‎ 根据句意可知假设句的前后的主语应该不一致,所以“如果”应放在“《流浪地球》”前,可排除B项。‎ 故选C。‎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正式命名,1946年停办。8年之中,共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2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 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在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你所在的班级将以“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做新时代中学生”为主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 要求:选择上面联大精神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岿然人生,无问西东 ‎1938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落成,黑暗的抗战时期,它犹如一盏闪烁的明灯,照亮了一个时代的落寞和痛苦。‎ - 22 -‎ 八年,可以谱写慷慨的悲歌,可以成就人生的涅槃,可以挥洒无畏的热血,可可能托举三千个乃至三万万个梦想。八十年后,如果回溯,站在新时代的我们与他们相遇,诉说不尽的是少年意气的张扬乐观,也是鉴定铿锵的弘毅致远,是鲜衣怒马少年时挥斥方遒,也是国有难而万心齐的家国情怀。‎ 诉说不尽的,是那烽火年代里两抹顶灿烂的亮色,不曾暗淡的乐观与坚毅。‎ 有谁会在敌机的轰炸中救下一笼鸽子?有谁会在防空警报响起时在锅炉房里煮上冰糖莲子?有谁会在轰炸的间隙在峭壁诵诗?有谁会在暴烈的大雨中静坐听雨?不过是因为怀有对拯救生命的希望,对再度平静的希望,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因为剑指远方,所以能无视万难,冲破风雨,放手去做,无问西东。‎ 山云做幕,攀岩观火,请由我引吭高歌,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有情有梦。‎ ‎“这个时代缺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连书桌都无处安放的残垣,在母亲臂弯中死去的无辜孩子,一个毅然从军的贵族青年,一句“进哀鸿遍野,饿殍遍地,儿怎敢言累?”我突然明白了,高贵不只是克己复礼温润如玉的教养,还有心系天下不苟安于世的胸怀,一种遵循本真的善良和信仰,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脊梁,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的人生,可以是勇气,可以是无畏,可以是自由,可以是灵魂转向,可以是向志而生,可以是波澜壮阔,也可以是简单而又伟大。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可是管他满路泥泞还是铺满荆棘,最初的一步,都要由你迈出。‎ 头角峥嵘,忠肝义胆,请由我引吭高歌,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无问西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首先总结“西南联大”的成就,然后总结出六中精神,根据这六种精神可以归纳整合进行立意,西南联大六种精神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国家社会意识方面,一类为个人的理想抱负方面,一类为性格、品质方面。立意时最后不要跨类立意,那样会显得牵强。行文时应紧扣班会的主题内容,将西南联大精神与新时代中学生成长相联系,并注意发言稿的对象,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联系。‎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 22 -‎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2 -‎ ‎ ‎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