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0 KB
  • 2021-06-08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6: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过秦论 一、认识作者 姓 名 贾谊 字号 朝 代 西汉 籍贯 洛阳 生 平 简 介 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 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 众著称。20 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 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 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 王太傅。死时仅 33 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 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 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 革现实的坚决态度。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 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 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 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 原贾生列传》。 主 要 作 品 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 《鵩鸟赋》等很有名。 作 品 风 格 他的政论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 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 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 二、文本知识 1.古代政论散文 简称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它形式多样,范 围广阔。古代政论文往往配合策对(向君王提出治国安邦策略的论文),善于引经据典,运 用举例、对比论证手法,运用排比手法,气势如虹。两汉时期晁错的《守边劝农疏》《论贵 粟疏》《论削藩疏》,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 疏》等就是其代表。 2.背景资料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 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 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 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 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 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 500 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贾谊的 《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 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 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 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 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 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 一个君主——子婴的过失。《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三、字词归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 )从.( )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②宁.( )越 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宁.( )静 乐.( )毅 安乐.( ) ③翟.( )景 墨翟.( ) 召.( )滑 累召.( )不应 蒙恬.( ) ④逡.( )巡 鉏耰棘矜.( ) 矜.( )持 度.( )长絮( )大 度.( )德量力 内立法度.( ) 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 加点字词作解释。 ①务.耕织( ) 守战..之具( ) ②会盟..( ) 重.宝( ) ③明智..忠信( ) 尊.贤而重土( ) ④兼.韩、魏……之众( ) 杜赫之属.( ) ⑤于是..六国之士( ) 于是..从散约败( ) ⑥开.关延敌( ) 天下诸侯已困.矣( ) ⑦因利..乘便( ) 延.及孝文王( ) ⑧享.国之日浅..( ) 陈利兵...而谁何( )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⑩斩木.为兵.( ) 同年而语.( ) ⑪ 天下..非小弱..也( ) 为天下...笑者( ) 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然陈涉瓮瞩绳枢....之子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4.下面句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②秦无亡矢遗链之费( )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5.在横线上填空。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 。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 。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 “身死”后面省略了 词 ;“为天下笑者,何也?”是 修 辞句。 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 解释正确的一种( )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四、内容探究 7.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什么方法“弱秦”?作者突出表现”九国之师”的 强大有什么作用? 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秦始皇的强大的?这些内容对突出本文的中心起到了什么作 用? 9.作者写陈涉起义一事突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 10.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的? 【参考答案】 1.①zòng yíng cóng chéng shèng ②Nìng nìng níng yuè lè ③Zhái dí shào zhào tián ④qūn qín jīn duó duó dù 2.①致力,从事;防御和进攻 ②诸侯间聚会而结盟;贵重 ③懂事理,有远见;尊 重④同时并有;类 ⑤介宾短语,在那时;介宾短语,从此 ⑥迎接;困窘,困厄 ⑦凭借 有利的形势;延续 ⑧享有;时 间短暂;陈列;锋利;兵器 ⑨以,连词;为,做;认为 ⑩树木;兵器;论 ⑪ 国家;变小,缩小;削弱,变弱; 介词,被;天下的人 3.①名词作状语 ②使动用法 ③名词作状语 ④使动用法 4.①夸张 ②夸张 ③夸张 ④比喻 ⑤借代 5.①秦孝公 ②之 ③陈涉起义;介;于;设问 6.C【解析】可根据句意推断。 7.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虽然他们有如此好的 条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作者突出表述了各国诸侯:(1)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盟约, 结成联盟;(2)有具有政治影响力和远见的领导人聚合九国力量,一致对秦;(3)六国之中, 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衬托秦国的强大不可战胜,同时也为后文的陈涉 与六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了伏笔,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8.首先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其次写秦始皇为永远统治天下实行的一系 列措施:废弃先王“以仁义治天下”的传统,在思想上实行了一套愚民政策;在军事上实行 “弱民”政策:凭据华山、黄河天险加强护卫,以防人民反抗。秦姑皇占据了天时地利,一 切办法都想到了,也做到了,但是他却忘掉了一样——仁义。 突出描述了秦始皇的“暴政”, 为下文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攻、守之势之所以出现变化,主要原因 在于“仁义不施”,这就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9.突出地写出了陈涉起义时的地位低微,才智不足,兵力弱少,武器简陋。而这些内 容正表明陈涉队伍的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陈涉 一举灭亡了秦王朝。这些内容是明显地针对“仁义不施”写的,为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 势异也”的提出做了准备。 10.作者的对比点如下:(1)秦国与山东九国实力的对比;(2)秦国与秦朝实力对比;(3) 陈涉与九国实力对比。 最后的结果是弱小的陈涉推翻了强大的秦朝,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