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3.00 KB
  • 2021-06-08 发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10课 短文三篇 Word版含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10课 短文三篇 记一记 一、字音 厚赐(  ) 不堪(  )‎ 弥补(  ) 苇草(  )‎ 乙烯(  ) 杯皿(  )‎ 茎叶(  ) 推衍(  )‎ 清晰(  ) 囊括(  )‎ 紧挨(  ) 挨打(  )‎ 磨难(  ) 磨坊(  )‎ 答案:cì kān mí wěi xī mǐn jīng yǎn xī náng āi ái mó mò 二、字形 答案:堪 勘 戡 噪 燥 躁 宛 惋 婉 弥 猕 弭 辨一辨 三、词语 ‎1.领略·领会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横扫多项大奖的百老汇音乐剧《长靴皇后》,即将登陆上海,让观众“零时差”    (领略/领会)世界一流音乐剧的现场魅力。‎ ‎(2)前半生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    (领略/领会),成就了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 答案:(1)领略 (2)领会 ‎2.囊括·包括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范围大。‎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范围小。‎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武汉非遗艺术博物馆在汉口解放公园路永成大厦正式开馆,    (囊括/包括)长江流域上百种非遗精品。‎ ‎(2)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囊括/包括)失败,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精彩。‎ 答案:(1)囊括 (2)包括 ‎3.稍纵即逝·昙花一现 二者都强调“很快消逝”,但各有侧重。‎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偏重于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偏重于指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 13 -‎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叔本华曾说,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    (稍纵即逝/昙花一现)。‎ ‎(2)我向往它    (稍纵即逝/昙花一现)的绝美,用这瞬间的震撼来诠释自己生命的意义。‎ 答案:(1)稍纵即逝 (2)昙花一现 四、成语 垂暮之年:快要到老年。‎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躁动不安:指因急躁而扰动,不安稳。‎ ‎[运用]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小满,正是“小麦青青大麦黄,风和日丽满地香”的时节。‎ B.巴菲特曾说过,风险就在于你对所从事的事情一无所知,投资如此,人生亦如此。‎ C.临近垂暮之年,需要采办各种年货,小王忙得不亦乐乎。‎ D.由于母亲是轻音合唱团成员,她从小耳濡目染,五岁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歌唱训练,七岁就对歌剧情有独钟。‎ 解析:垂暮之年指快要到老年,C项使用错误。‎ 答案:C 填一填 五、作者 ‎   ‎ 简介:蒙田(1533~1592),欧洲    时期    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作品:《    》。‎ 简介:帕斯卡尔(1623~1662),    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17岁时帕斯卡尔写成了数学水平很高的《    》一文,这是他研究德札尔格关于综合射影几何的经典工作结果。‎ 作品:哲学名著《    》。‎ 简介:富尔格姆,    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富尔格姆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等。‎ 作品:《    》《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答案:文艺复兴 法 随笔集 法 圆锥曲线论 《思想录》 美 《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六、背景 - 13 -‎ ‎1.《热爱生命》‎ 蒙田生活在16世纪中后期。在他生活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他把生活视为“    ”,并声称“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做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并且强调生命    ,我们愈要使之过得    。‎ 答案:自然的恩赐 愈是短暂 丰盈饱满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所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在封建制母体之内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变化,在思想斗争领域内向先进的思想家提出新的思想课题。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之中,对人及其    、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答案:精神 思想 ‎3.《信条》‎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的思想也日趋复杂。生命的意义模模糊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很难对他人不怀戒备;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进行了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 理一理 七、思路归纳 答案:度日 生命 生活 对比 苇草 思想 生活 做事 为人 - 13 -‎ 八、主题提炼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倡导人们抓紧时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丰盈充实。‎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通过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思想对于人类生存于宇宙、追求自己的尊严的重要意义。指出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条》‎ 作者从自己幼儿时学到的朴素的信条谈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阐述了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信条,它们对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想一想 阅读三篇短文,选出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  )‎ A.《热爱生命》一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日子分为“好日子”和“坏日子”。‎ B.《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因为人能思想,就区别于顽石或畜生,就比能致人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C.人虽然渺小脆弱,但有了思想就能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也能囊括宇宙。‎ D.《信条》里都是通俗的生活道理,但贴近真实,有用可靠。‎ 解析:“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不合文意。‎ 答案:C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热爱生命》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答案: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3.《信条》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答案: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 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二、细节探究 ‎1.《热爱生命》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13 -‎ 答案:‎ ‎(1)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2)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答案: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3.《信条》中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答案: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三、思维发散 生死问题,是自古以来人类不断探讨的问题,蒙田在《热爱生命》一文里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再引述孔子、庄子和王羲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你将这四个人的观点一一对照,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不同?你赞成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孔子:“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大意是,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又问:“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庄子:“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谁能够把无(当是“无有”)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就可以跟他交朋友。‎ 王羲之:“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答案: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乃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孔子在这段话里讲的“侍人”,指侍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未知生,焉知死!”《论语》里论述“生”的文字很多,而提及“死”的文字很少,说明儒家注重的是此生此世,对来生来世,对死则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乐生惧死。‎ 庄子对生死问题议论最多,《庄子》中直接论说到有关“死”的地方多达二百多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全书。庄子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他认为死是造物主对人的关爱。“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死是一种比做君王还要快乐的快乐。庄子对死的态度,正如蒙田所指出的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因此,痛生乐死,是庄子的基本观点。‎ 王羲之反对庄子的说法,“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面对死亡“岂不痛哉!”他的观点是乐生痛死,这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蒙田反对把生看成“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 - 13 -‎ 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因此,要“乐于生”,充分“享受生活”;但“生的本质是死”,“不感到死的苦恼”。乐生乐死是蒙田的观点。‎ 对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人最好是采取蒙田的观点。孔子和王羲之“乐生”,能启发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对死亡的恐惧会给人的心灵烙下一个阴影。庄子认为生死归一,都是物化的自然现象,死是正常的事,痛苦悲伤大可不必,这个观点极其可贵,但他把生看成是痛苦,从而不热爱生活,不珍惜生命,则是不可取的。蒙田的观点既启示我们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又教导我们坦然面对死亡,这是人类在生死问题上的最高境界。‎ ‎“生死”材料拓展 ‎1.渣打银行是世界权威银行。业务集中于亚洲、次大陆、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渣打银行集团在全球拥有600间分支机构,遍布世界56个国家。渣打银行确立了其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新兴贸易走廊的地位。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就是:在面对歹徒抢劫银行时,若歹徒持有杀伤性武器,且威胁到员工的生命,请员工务必“贪生怕死”,配合歹徒的要求,不要用生命保护钱财,银行不会追究员工的责任。‎ ‎2.2014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旧版《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也被删除,新规更注重提醒孩子们“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 ‎3.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惹怒了汉武帝,被判下狱接受宫刑,这在常人是奇耻大辱,但司马迁隐忍苟活,最终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屈原忠心为国,但不被君王理解,又遭权臣排挤,最终被流放,当他得知楚国都城被秦君攻破的时候,自沉汨罗。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来的。‎ ‎4.“范跑跑”,范美忠,男,四川隆昌人,曾在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后供职于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课堂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并因此向学校辞职。22日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细致地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由此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 ‎5.人体炸弹,一种极端的军事报复行为,将引爆炸药绑在自己的身上,向对方引爆。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恐怖分子多用此行为。之前的“基地组织”,如今的“极端组织”,多用此做法报复政府军和平民。‎ ‎ [美文欣赏]‎ 心中的芦苇 张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13 -‎ 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子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引领社会,君子    ,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说,君子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    ,君子能够言传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    ,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来管理。‎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靠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人,文化就会失败,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不是要文化的形式    ,而是要把文化的根本精神传承下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是文化的延续者和传承者,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文化就会失败 B.文化通过君子来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人,文化就会中断 C.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文化就会中断 D.文化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文化就会失败 - 13 -‎ 解析:该句存在成分赘余、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等语病,修改时要一一订正,如“文化靠通过……”赘余,“靠”和“通过”重复,保留其一;“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人”语序不当,应为“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排除B项;“文化就会失败”搭配不当,“文化”不会失败,没有传承之人,应该会中断,排除A、D项。C项,该项运用顶真连贯法,紧承第二段开头观点句的末尾话题“传承文化”而展开,且修改了成分赘余、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等语病,最为恰当。故选C。‎ 答案: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表率,确立行为准则 B.君子以自己的行为教化民众,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C.引领就是在一种社会习俗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氛围 D.引领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促进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 解析: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是对段落的小结,既要呼应段首的中心观点,又要与下句“社会的良好习俗”保持话题的连贯一致,比较而言,A、B两项从“君子”的角度来说,与后面“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这一话题不连贯;C项,“引领”呼应了开头,但“营造……氛围”与后面“社会的习俗”这一话题不连贯;只有D项最为恰当,“引领”呼应开头,“社会习俗的形成”与后面句子连贯,故选D。‎ 答案:D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当其冲 现身说法 事必躬亲 食古不化 B.一马当先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一成不变 C.首当其冲 以身作则 事必躬亲 一成不变 D.一马当先 现身说法 身体力行 食古不化 解析:“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第一处,语境中强调君子的引领作用,与“灾难”和“攻击”无关,故选用“一马当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第二处,语境中强调君子要做出榜样,故选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事必躬亲”,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第三处,语境中强调君子不仅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而且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故选用“身体力行”。“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第四处,语境中的陈述对象是“文化形式”,如使用“食古不化”则对象不当,故选用“一成不变”。故选B。‎ 答案:B ‎4.[2019·江西吉安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下面是某街道办事处一则招聘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因工作需要,我街道办现急着招聘雇员若干名……本街道户籍的人可优先考虑,也欢迎外地打工仔加盟。应聘者需爱岗敬业,品行过得去,无不良嗜好。准备聘用人员试用期为一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正式聘用。‎ 答: ‎ ‎ ‎ 解析:如“急着”就是口语,可以改为“急需”;“本街道户籍的人”中“的人”就是口语,可以改为“人员”;“打工仔”是口语,可以改为“务工人员”;“品行过得去”中“过得去”是口语,可以改为“品行端正”;“准备聘用”是口语,可以改为“拟聘”。‎ - 13 -‎ 答案:①“急着”改为“急需”(或“急于”);②“的人”改为“人员”(或“者”);③“打工仔”改为“务工人员”;④“过得去”改为“端正”;⑤“准备聘用”改为“拟聘”。‎ ‎5.把下面一句长句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6分)‎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答: ‎ ‎ ‎ 答案:‎ ‎(1)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 ‎(2)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 ‎(3)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10分)‎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6.那些“哲人”“我”“糊涂人”对生命分别是怎样认识的?(3分)‎ 答: ‎ ‎ ‎ 答案:“哲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7.“我”想如何增加生命的分量?(2分)‎ 答: ‎ ‎ ‎ 答案:“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8.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5分)‎ - 13 -‎ 答: ‎ ‎ ‎ 答案:①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②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慷慨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便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那样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的;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5分)‎ 生命大巡游 ‎①那一年。与家人离旧金山,经西雅图、温哥华,沿加拿大1号公路,直上落基山脉的哥伦比亚冰川。往返十几天,对生命有了大悟。这悟来自我们的路线,确切说更是来自一种鱼——鲑鱼,也就是近年来常在餐桌上出现的三文鱼。‎ ‎②鲑鱼出生于阿拉斯加至落基山脉间的大片江河湖水中。它们极富灵性。一生充满诗情,它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极富震撼力的悲剧过程。或许因为体魄劲健,一对雌雄鱼一次产卵即达三四千颗,大约可成鱼八百多条。这些初获胜利取得原初生命的小鲑鱼们在故乡嬉戏着,成长着,长到第10个月,身长七八寸时就不再安于故乡河湖的促狭,于是一双双一对对地雌雄相携,游向横贯加拿大南北的菲莎河。‎ ‎③菲莎河水深流急、上下奔突,小鲑鱼的命运稍有不测,就有没入河底或葬身人腹之灾。然而,它们痴心不改,奋力前行,一对对披荆斩棘,也要游向太平洋!可当它们游向彼岸,回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一个八百之众的大家族,此时也就不剩二百个成员了。它们是侥幸者、胜利者,重整旗鼓,振足膂力,从太平洋洋面一路西行,在大起伏、大跌宕中,嬉戏拼搏,直达日本海,再延至中国的东海、黄海……一去4年。‎ ‎④4年的生命历程,4年的生存体验,不知是心态老化还是心智成熟,它们乡愁如缕想起家来,于是夫妻相携要回故乡了。回归前,它们在太平洋中饕餮狂食,直到腹饱肠肥满身油光之后,它们以似箭的归心,超常的膂力,劈波斩浪,逆水而上。然而毕竟关山阻隔风刀霜剑,加之沿途所遇围捕者的网罗钩钓,经年累月地回游后,能够回到故里者,往往是一个八百口家族剩下的一两对夫妻。但它们矢志不渝,回归故里后,就要完成鱼类与家族的伟业——繁衍子孙,传宗接代。‎ ‎⑤就在它们由太平洋游入菲莎河,亦即从咸水回归淡水之后,通体健劲的鲑鱼们肤色急剧变化——由灰白而深褐,而赤红。终于,满湖满河都是赤红了。这赤红流荡着,跳跃着,躁动着,狂欢着……这是生命的激荡与狂欢,是生命的呼喊与交响。随着最后的宣泄与完成,它们全部殉情而死。刹那间,上一代一条不剩地赤红着身子葬身故里,下一代以400倍的等比基数,欢歌在父母以生命赋予它们的生命中。不知这些极富灵性的鱼们是否意识到,它们其实是多么孤单多么悲哀,一代一代地,它们将永远串演着前不见父母、后不见子孙的孤绝悲剧。‎ ‎⑥生命越来越像个谜。正因为它的迷离扑朔,才招来愈来愈多的追寻与拷问。其实,生命之所以为谜,关键就因为有限的生命总想寻求生命的无限。寻觅无着,于是生出多少幻想多少荒诞,多少哲思多少玄机,多少绝响多少慨叹……比照鲑鱼的生命意蕴,其实有形的是身,无形的是魂,鲑鱼们并未因为它们短暂的身体的消亡,就魂销魄散;倒因为它们精神作为的最后行动,而使其族类传之千古,它们的魂魄精神也就永不消散。‎ ‎⑦‎ - 13 -‎ 相较之下,我们人类有形的生命远远超出它们几千倍,以我们睿智的心性、神奇的劳作,我们无形的生命化成的魂魄精神,能传之久远,生命的无限岂不就在眼前!可惜,随着现代享乐的疯狂趋重,人们越来越淡漠了魂之存在,越来越看重形的膨胀,越来越轻精神而重物质,这不能不是现代人的悲哀。‎ ‎⑧国人重吃会吃,更讲究补,随着物质的丰富、与国际大社会的链接,我们的餐桌上早已添了这道带洋味的菜:三文鱼。嚼着它桔红色鲜嫩的肉,再佐以豆绿色芥末的辣味时,不知你是否知道这种鱼的历史和生命的意蕴?‎ ‎(摘自9月29日《光明日报》李硕儒文)‎ ‎9.阅读第②~⑤段后,简要概括三文鱼的生命历程。(4分)‎ 答:(1) 。‎ ‎(2) 。‎ ‎(3) 。‎ ‎(4) 。‎ 答案:(1)不安于故乡游向菲莎河 (2)披荆斩棘游向太平洋  (3)夫妻相携回故乡 (4)全部殉情葬故里 ‎10.试述作者在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写中,突出了它们的哪些“魂魄精神”?(3分)‎ 答: ‎ ‎ ‎ 答案:(1)不满足安逸的生活;(2)为了追求生命的意蕴,千难万险不回头;(3)为家族的繁衍勇于献身(意对即可)‎ ‎11.试述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生命的无限”一词在文中的主要意思。(4分)‎ 答: ‎ ‎ ‎ 答案:主要指在三文鱼巡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息的精神;三文鱼有形的生命只有几年,但它的精神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12.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写作该段的目的。(4分)‎ 答: ‎ ‎ ‎ 答案:作用是呼应首段的“生命有了大悟”,使文章结构紧密;目的是将人类与三文鱼进行类比,慨叹现代人轻精神而重物质的“魂魄精神”的严重缺失。‎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 ‎①大山常以巍峨和威严,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 ‎②她唱着歌儿从大山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玩世不恭。‎ 大山说:“你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 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 ‎“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她日子比你过得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恋栈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俏影拍照。”‎ 溪水在乱石中跳蹦着,咯咯地对着大山笑了:“‎ - 13 -‎ 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儿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 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看见过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看见过你头上的‘太空行人’吗?”‎ 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 ‎③小溪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④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 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挡路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他活着,还不如说他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肩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大山急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 ‎⑤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13.把下面5句话分别还原到文中①②③④⑤恰当的地方(只填序号)(5分)‎ A.“只有流动的东西,生命才能永恒。”‎ B.巍峨是大山的肖像,威严是大山的华装。‎ C.“你确实是太老了。” ‎ D.跳跃是山溪的形影,嬉闹喧哗是溪水的性格。‎ E.大山愤怒了,‎ ‎①     ②     ③     ④    ‎ ‎⑤    ‎ 答案:①B ②D ③C ④E ⑤A ‎14.本文可以做中心句的是哪一句?(2分)‎ 答: ‎ ‎ ‎ 答案: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肩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15.本文通篇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生与死的遐想?试简要分析。(4分)‎ 答: ‎ ‎ ‎ 答案:本文通过拟人化的对话手法,文中多奇妙的联想和浪漫的情调。把生与死这样沉重的主题、丰富的哲理在大山和小溪的对话中巧妙地表现出来。‎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通过大山与小溪的对话,把读者引到两种生命观的对撞中来,使你情不自禁地以小溪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 B.小溪最终接受了大山的教诲,说明年轻人要多听长辈的教诲。‎ C.这篇散文的语言比较质朴、通俗。‎ - 13 -‎ D.从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中,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地想到许多问题及其答案,比如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前途与命运,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学说的推陈与出新等等。‎ 解析:B项“小溪最终接受了大山的教诲”不符合原文;C项应是文采优美遣词造句生动。‎ 答案:AD 作文审题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事实上,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审题: ‎ ‎ ‎ ‎  ‎ ‎ ‎ 思路点拨:诸葛亮《诫子书》中提到:“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需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好小事属“小儿科”与“低层次”眼高手低的人,那种长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不拘小节”的人,要成就大业也难矣。肯以办大事的心情来做小事,并且以伟大的志向来从事卑微的工作,这就是成功者得以成功的秘诀。‎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