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仅表现在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所带来的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国际格局调整上,还体现在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心理结构特别是人们的国际秩序观、时代价值观、哲学发展观的变化上。
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大幅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赋予了全球跨文化交流更多的手段、渠道和动能。世界正在进入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代表、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文明”时代。过往的工业经济模式要求劳动者具有集体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纪律性,而数字经济环境下则对人的个体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应,人类文明形态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化、程式化、机械化,向现代信息文明时代的个性化、差异化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③在信息多元芜杂的时代,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更倾向于依赖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信仰作出判断,一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封闭而独立的“信息茧房”或“资讯回声室”,有时甚至滋生情绪化或非理性的“后真相”现象。相对于事实与证据,公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变得更为重要,网民更倾向于在虚拟网络空间寻找真实存在感。
④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流取向,世界文明秩序笼罩在西方文明中心论之下。时至今日,以美欧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在文化价值、思想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处于优势位置,国际人文格局依然呈现西强东弱之势。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危机久拖不决、自身社会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外来移民异域文化持续输入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等内外因素冲击和影响,美欧国内政治、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等出现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动摇,美国的种族“大融炉”向文化“马赛克”演变,欧洲不少民众对社会支柱性信念提出质疑、对现有体制失去信心,迷失前进方向。随着认知的混乱和共识的难寻,美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出现危机,身份主义政治盛行,文化虚无现象加重,反移民、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异军突起。
- 25 -
⑤这种国内价值观焦虑、散乱和迷茫映射到国际层面,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更加倾向于用逆全球化的文化排外主义应对多元人文国际格局发展,出现了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合流,种族主义与霸权主义合流的现象。一方面,他们高举“意识形态终结”“历史的终结”等旗号,强推所谓“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对他国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全球主义的渗透和植入。文化霸权主义及其秉持的一元化逻辑加剧了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的张力,威胁着人类文明多样性。
⑥与此同时,反对和抵制西方文化一元化作法,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已成为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呼声,保持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文化隔阂、文明对立、族群冲突等问题不断对现代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国际社会亟须增强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探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对话,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选自《光明日报》——《百年变局视域下全球人文交流走势及特点》2019年8月)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文明中心论长期以来决定着世界文明秩序,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流取向。
B. 数字文明时代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程式化、机械化,它更看重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
C. 在非理性的“后真相”时代,网民更倾向以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来寻找个人真实存在感。
D.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需要打破文化隔阂,缓解种族冲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之时,首先交代了变局发生的时代背景。
B. 文章论述结构是先交代变局的时代背景,然后是具体表现形式,最后是应对策略。
C. 文章五六两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比一元化文化和世界文化多样性。
D. 文章对当下的全球人文现状充满了忧患,但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茧房”有封闭性的特点,是因为人们作判断依赖经验、情感和信仰而不是理性。
B. 美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产生了逆全球化发展的民粹主义。
C. 强推“普世价值”是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其秉持的一元化逻辑会威胁文明的多样性。
D. 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目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要展开文明对话,共建命运共同体。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网民更倾向以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来寻找个人真实存在感”表述错误,从本文中看,网民寻找真实存在感是在虚拟网络空间,和情感共鸣等无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五六两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错,原文这两段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信息茧房’有封闭性的特点,是因为人们作判断依赖经验、情感和信仰而不是理性”因果关系不成立。
B项,“美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产生了逆全球化发展的民粹主义”错,民粹主义形成有多种诱因。
D项,“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目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要展开文明对话,共建命运共同体”表述错误,由原文可见,世界文化的趋势在文章中就有两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新的趋势。
故选C。
- 25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 25 -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 25 -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732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 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D. 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此讨论还未列人立法实践的议程。
- 25 -
B. 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 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6. 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
【答案】4. C 5. D
6. 好处: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弊端: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使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立法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虽然可以避免用户”这里的“避免”用词不当,根据原文,是“降低”,而非“避免”。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应是“有观点认为”,而非“王利民认为”。
故选D。
【6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题干要求分析“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两问,第一问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原文内容“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概括出好处就是: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弊端是: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使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第二问是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可从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角度分析。根据原文“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可从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立法对其进行法律保护角度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 25 -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 25 -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秩隘,狡黠尖刻。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我”“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故选B。
【8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核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梳理文章的情节,找到人物的相关言行和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分析人物的性格,答题时注意打出性格特征,然后用文中的相关情节进行解说,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时可从人称,叙事的顺序,描写人物的重点,伏笔照应的运用等方面分析,文中用“我”的视角按时间的顺序叙事;文中“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等心理描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开头“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和结尾“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照应,结尾印证开头,是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用一句话总括形象特征,一般为什么时代、具有什么特征、什么阶层的形象。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M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
- 25 -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震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蓉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曰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 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范升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 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台阁是指尚书台,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
C. 汉代博士是太常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以聪明威重者一人为博士祭酒。
D. 耆艾,古以七十岁为耆,六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 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C. 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过人,希望光武帝授予他们博士之位。
D. 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语就轻易认同。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就在身边作乱了。
(2)《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传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能设立博士。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兵役"为名词,作“发”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昭昭于日月”与“震震于雷霆”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当时王莽频繁调发兵役,征收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书面提意见道:“现在天下的事情,比太阳月亮还明亮,比雷霆还宏大响亮,可是朝廷却说看不见,您也说听不见,那么老百姓向哪里呼唤苍天呢?”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D项,“古以七十岁为耆,六十岁为艾”错。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故选D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C项“希望光武帝授予他们博士之位”错,原文为“愿推博士以避恭、羌”,意思是范升向皇上建议想要推辞博士的职位来回避梁恭、吕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吏人:官员百姓;汤火:水深火热;非国家之人也:否定判断句;帷帐:帷幕床帐,引申为身边。句子翻译为: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徐州的贼寇就在身边作乱了。②祖:尊奉;所存::留存的经书;因:原因,理由;立:设立。句子翻译为:《左氏春秋》不尊奉孔子,而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师徒传承,又没有传人,并且它不是先帝所留存的经书,没有理由能设立博士。
【点睛】参考译文: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少年时死了父亲,靠外家生活。九岁时读了《论语》、《孝经》,年长时,学习《梁丘易》、《老子》,并教授后生学习。
王莽的大司空王邑提拔范升做议曹史。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见道:“我听说做儿子的别人不非议其父母算作孝,做臣子的下面不非议其君上算作忠。现在众人都称朝圣,都说皇上公明。所谓明者没有看不见的东西,圣者没有听不见的东西。现在天下的事情,明明胜过日月,震震胜于雷霆,而朝廷上看不见,公也说听不见,那么老百姓怎能呼天?现在正是岁首,而动员百姓远征,野草不能充饥,田荒无人耕种,谷价飞涨,每斛涨至数千,官吏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是国家的人。这样下去,青州、徐州的强盗就近在帷帐之内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天下人倒县之忧,免去百姓的焦虑,不可用书信传递,希望皇上引见,陈述我的想法。”王邑虽然认为范升的话有理,但始终不用它。范升称病请求退休,王邑不听,派他乘传出使上党。范升就与汉兵相会,于是留下来没回去。
建武二年(26),光武帝征召范升到怀宫,封为议郎,升为博士。范升上疏推辞道“:臣和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都学过《梁丘易》。他们二人年纪老了,对经学很有研究,而臣没有及时退休,现在与梁恭并立,深知吕羌有学问,又不能进,对二老深感惭愧,没脸面见世人。读了书不能实行,知道而不能说,不能开口以为人师,愿推掉博士让给梁恭吕羌。”皇上不同意,但从此更重视他,数次下诏引见,每有大事,常召见访问。
- 25 -
当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想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皇上下诏让大家讨论。四年正月,朝见公卿、大夫、博士在云台。皇帝说:“范博士可上前发表意见。”范升起立答道:“《左氏》不以孔子为祖,而出于左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又不是先帝所存,没有因由可立博士。”于是和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到了中午才罢。当时提出疑难的认为太史公多引《左氏》,范氏又上书说太史公违背《五经》,歪曲孔子的话,以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书把他的意见下交给博士讨论。永平年间,做聊城令,因事免职,死在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释】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重阳后数日。当时词人在戎州贬所。
14. 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黄菊”“晓寒”既点出季节与时间,同时也自然引出下句饮酒之事。
B.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
C. “且加餐”化用古诗十九首中“努力加餐饭”一句,表达了要保重身体之意。
D. “付与时人冷眼看”,词人将黄花白发呈于世人,冷眼看世人对自己的态度。
15. 词中“舞裙歌板尽清欢”一句中“尽清欢”也作“尽情欢”,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更好? 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及主旨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答案示例一:尽清欢”这一表达更好。“清”强调“欢”的性质,“尽清欢”是说尽享清雅之乐。词人对花把酒,临风雨而吹笛为乐,欣赏舞裙歌板,这都是文人雅士之欢;最后两句写白发人钟爱菊花,更表示自己要保持士人的高雅。“尽清欢”更符合作者被贬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 25 -
答案示例二:“尽情欢”这一表达更好。“尽情”强调“欢”的程度,强调尽情欢乐。词人在“莫放酒杯干”的同时还有“舞裙歌板”,可谓尽兴;醉后倒戴帽子、头插菊花,不在乎时人的冷眼,更见狂放。“尽情欢”更能表现出词人不以贬谪为意、傲视时人的狂放不羁的心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词人将黄花白发呈于世人,冷眼看世人对自己的态度”理解不当。“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一双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分三步走:首先读懂全词,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悲愤,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一次自娱自乐、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于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然后明确表态,可以回答“尽清欢”这一表达更好,也可以回答“尽情欢”这一表达更好。最后结合词意,回答好在哪里。分析两种观点好在哪里时,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思想情感来进行分析比较,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和“情”不同的含义和效果。“尽清欢”可结合对花把酒,临风雨而吹笛为乐,欣赏“舞裙歌板”来分析。“清”强调“清雅”的性质,“尽清欢”是说尽享清雅之乐,文人雅士之欢,更符合作者被贬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而“尽情欢”可结合“莫放酒杯干”“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来分析,“尽情”强调“尽情欢乐”的程度,强调尽情欢乐,更能表现出词人不以贬谪为意、傲视时人的狂放不羁的心态。总之,本题结合诗歌内容,自圆其说即可。
- 25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赤壁斌》中把人生短暂与长江无尽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谊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酾酒临江 (6). 横槊赋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须臾”“羡”“盛”“近谀”“酾”“槊”,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25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 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 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 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B. 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C. 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排除A、C两项。二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就排除B项。
故选D。
【18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语句连贯题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根据史实,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应该在前面,排除B项;“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纽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排除A、D两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含义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这道题考的是破折号的作用。其作用有:解释说明或补充;表示意思转换;表示话语的中断;时间或声音延续;统领下文;表总结上文;表分项列举;用在副标题前面;表提示;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表强调;表示意思跃进。
本题,语段中“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A项,表示解释说明。
B项,表示意思的递进。
C项,表示意思的跳跃或转折。
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A。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25字)
- 25 -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
弊:
【答案】利: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 弊:易滋生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注意提取关键词语。
2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散句变整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基准句,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解答本题,首先选择出恰当的句子作为“标本”,然后将其他句子按照统一结构和句式进行调整。如可以选择如下的句式:最……不是……,(而)是……。句式确定之后,再调整各句句式即可。
- 25 -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女人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此我们在看到生活中愤世嫉俗的人时,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面对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窗子上有污点,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个有污点的窗子,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
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o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 25 -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钟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再擦干净你的窗子,便可少些偏见。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及其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嘲笑,懒惰,不干净,有斑点,抹布,灰渍,抹掉,,别人,错误,错怪,检讨,简单。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
嘲笑原因:对面的女人,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总是有斑点。
第二部分,不再嘲笑。
原因: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第三部分,总结教训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阅读材料,需注意总结性议论性的句子。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 25 -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要多自我反省,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①拒绝偏见
②换一种思维方式
③拒绝成见
【素材】1.李菁在《见素》一书中说到:“我们应撕开生活外层的布,去欣赏一朵花的盛开,一束阳光的倾泻,一湖秋水的静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这个世界给深深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普通的,并且又是世俗的。
2.生而为人,我们总是避免不了沾染那些世俗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使自己不要变得那么庸俗。世俗的眼光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再那么坚定如初。世俗的眼光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狭隘,考虑问题的眼光总是没有那么开阔独到。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挑战世俗,向世俗说不,打破世俗对于我们的偏见,用我们独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看得更加广阔。
3.袁克文,他有着非常显赫的家世,可谓是家财万贯。她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公子,从小的他就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室的显赫而变得奢侈迷乱。他有着纵天的才华,并且。还有着面对世俗那一份独到的眼光。奈何天妒英才,小小年纪,他便病死在了他乡。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他并不曾为了官场上的那些名利,权利而给打动。他淡泊名利,不慕钱财,只想过自己一个人的逍遥自在,放浪形骸的生活。但是他却因为父亲称帝这种行为而感到不满。所以他及时与上海的那些青帮为伍,即使是沦为下等人,他也不觉得丝毫的耻辱。他品行端正,为人清廉。他不屑于那些小人为伍,更不解做出那些小人才会做出的行径。他爱与那些名人志士交往。他和那些名人志士饮酒,品茶,作诗。他除了有自己端正青年的人品,他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鉴赏能力,他对鉴赏无一不精,并且它还能唱昆曲,爱藏书,好古文。虽然他并没有好好读书,但是他却才高八斗。就是这么一个人,心高气傲的才子。
4.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因为受不了世俗的偏见,就轻易地采纳呢世俗的意见,他们随大流,他们丝毫没有主见。我为这种人感到悲哀,也为他们感到可怜。因为他们丢失了自我,丢失了属于他们自己身体里最特别的那一部分特质。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都是在复制别人的生活轨迹。拒绝偏见,做那个最独特的自己。
5.
- 25 -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因为受不了孤独,受不了被别人扣上不合群的帽子,所以他们选择委屈自己,委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拘于世俗。就像颜如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表面孤独的人其实他的内心并不孤独。真正合群的人才最孤独。我不想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抹去自己生命中最独特最炫丽的那一抹色彩。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拒绝偏见成见”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一2021-06-0817页
-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2021-06-0814页
- 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823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826页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19-2020学年2021-06-0826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2021-06-0819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2021-06-0811页
- 【语文】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1-06-0820页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2021-06-0824页
-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2021-06-08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