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小狗包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8课 小狗包弟 历史需要铭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需要铭记,而不堪回首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史则更需要铭记。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人性的扭曲加速社会的扭曲,社会的扭曲又加剧了人性的扭曲。只有在反思中才能铭记历史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的。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让我们感受到他在文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生平经历 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使用的笔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和作协的主要职务,主编《收获》《上海文学》等大型刊物。1981年获“但丁奖”。‎ 作品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旅途随笔》和《随想录》等。‎ ‎《小狗包弟》原载《芳草》,后收入《随想录》,完成于1980年。‎ 评价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冰心、夏衍被称为文坛三位“世纪老人”。‎ 本文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 10 -‎ ‎“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受到各种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亏,现在到了多讲真话的时候了。”“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1.《随想录》‎ 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是巴金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化大革命”博物馆。1978年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怀念胡风》(共出五集),其间历时八年。这部著作全文共四十多万字,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有“说真话的大书”之美誉。‎ ‎2.作揖 拱手为礼,汉族的一种传统礼节。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3.“文革”‎ ‎“文化大革命”的简称。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1.识记字音 舔舐 shì 解剖 pōu 租赁 lìn 叱骂 chì 拍摄 shè 吠叫 fèi 作揖 yī 琐事 suǒ ‎2.近义词辨析 ‎(1)做客·作客 相同点 读音、词性相同,都有“当客人”的意思。‎ 不同点 ‎①从时间看,“作客”时间长,“做客”时间短。‎ ‎②从参照对象看,“作客”者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做客”者是相对于“主人”而言。‎ ‎③从处所看,“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做客”之处一般是单位、家庭。‎ 语境辨析 ‎①应《艺术人生》主办方邀请,许亚军    该节目,与主持人朱军品茶、品艺、品人生。‎ - 10 -‎ ‎②在经历了身处异地,    他乡的浓情蜜月与新鲜好奇之后,快速适应环境成了生活所必需的事情。‎ ‎ (2)款待·招待 相同点 都有“招待客人”的意思。‎ 不同点 ‎“款待”偏重于给予优厚的待遇,“招待”指给予应有的待遇。‎ 语境辨析 ‎①我们一行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到了当地牧民的热情    。‎ ‎②朋友从远方来,    一顿便饭,略尽地主之谊,也是人之常情。‎ ‎ (3)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相同点 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都可用于人。‎ 不同点 ‎①“情不自禁”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是“情”;“不由自主”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很多。‎ ‎②“情不自禁”只形容整个人,不形容人的某一部分;“不由自主”可形容整个人,也可形容人的某一部分。‎ ‎③“情不自禁”能作谓语,“不由自主”不可以。‎ ‎④“不由自主”偏重身体反应,“情不自禁”偏重内心活动。‎ 语境辨析 ‎①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    地抖动,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②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站在领奖台上,    地流下了眼泪。‎ 答案 (1)①做客 ②作客 (2)①款待 ②招待 ‎(3)①不由自主 ②情不自禁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解释相关成语。‎ ‎(1)如果整天琢磨着如何长寿,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动,过得胆战心惊亦未必好。(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于家庭变故,刘文明生活拮据,对于民政部门救济的东西只能逆来顺受。(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答案 (1)√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2)×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 10 -‎ ‎(3)√ 摇头摆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狂得意的样子。此处用其原意。‎ 永远的巴金 李夫泽 巴金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这种以“爱人”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猛烈攻击与批判不把人当人的黑暗的社会体制及其意识形态,并执着地探索着怎样才能把人变得更好,从而不断追求人性与人格的完美和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最早通过巴金的母亲撒播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母亲作为“第一位老师”从小就教他“爱一切人”:“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穷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难中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受到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部性格的根底。”就这样,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积淀在巴金的灵魂中,成了他“爱人”思想的根基。此外,作为“五四产儿”的巴金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从卢梭、托尔斯泰、雨果等一批作家和思想家的言论和作品中受到“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启发,特别是从克鲁泡特金、高德曼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言论和著作中受到人类互助、正义、公正和自我奉献的伦理思想的影响,其中克鲁泡特金的著作对巴金产生的影响最大。巴金说:“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法说清楚的话……从这时起,我才明白什么是正义。这正义把我的爱和恨调和起来。”巴金不仅在克鲁泡特金的书中学到了正义,而且用正义把爱和恨统一起来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他的以“爱人”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巴金以“爱人”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对全人类的爱,特别是对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和被压迫被侮辱者的爱与同情;二、对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生命的爱,其中包括对家中饲养的公鸡和其晚年对小狗包弟的爱;三、对不把人当成人的专制体制和一切摧残爱的势力的憎恨与反抗。在“爱人”思想的指导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金坚持不懈地向一切不合理的专制体制发起进攻,并憧憬一个平等、自由、充满爱的合理的社会的到来:“我虽然是某个主义的信徒,但我并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叫已死的朋友活起来,喊着口号前进。我只是把一个垂死的制度的牺牲者摆在人的面前指给他们看: 这儿是伤痕,这儿是血,你们看! 也许有些人会憎厌地跑开,但是聪明的读者就不会从这伤痕遍体的尸首上看出来一个合理的制度的新生么?”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在我们新中国,高老太爷那样的封建家庭早已绝迹。但是经过十年浩劫,封建主义的流毒远远没有肃清,高老太爷的鬼魂仍然到处徘徊。”与此同时,他还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目的是警示国人不要忘记封建专制主义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的罪恶,以及它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空前灾难。‎ - 10 -‎ 自我忏悔、追求人格的不断完善,是巴金“爱人”思想的实践。巴金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乃至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良心,他的人格及其作品成了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巴金的人格魅力更加凸显。经过“文革”磨难的巴金,不断忏悔、解剖自己,发掘出自己灵魂中的奴性给人看。他痛苦地指出:“奴隶,过去我总认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的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他还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违心地批判胡风等人的错误,一遍又一遍地忏悔、拷问自己的灵魂:“我在我自己身上也发现我大哥的毛病……在小职员汪文宣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在向伟大神明低首弯腰叩头不止的时候,我不是 作揖主义 和 不抵抗主义 的信徒吗?”就这样巴金毫不留情地剖开自己灵魂的阴暗面,发掘出“作揖——无抵抗主义”“忍”等奴性给人看,以净化自己的灵魂,追求人格的完善。‎ 巴金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伦理型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爱人”。“爱人”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的伦理思想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巴金的“爱人”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伦理观、文学创作和美学观中,成为他做人和为文之魂。由于“爱人”思想是人类从动物那里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博爱观,是人性的核心,所以地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爱人”的价值和意义便永驻,巴金的价值和时代意义便永存。‎ ‎[赏析点评] “仁爱”是人类得以维系、发展的道德基础,而世间太多的冷漠又常常让我们神往于那个温暖的字眼——“爱”。“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巴金“爱一切人”,爱一切生命,更有“对不把人当成人的专制体制和一切摧残爱的势力的憎恨与反抗”。他给予人世间的爱,博大、热烈、深沉。“爱”是一股澎湃的激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抗它。落后、愚昧、野蛮和自私,最终都会败在它的脚下。只要有“爱”,世间就会温暖起来,社会就会有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一、思维建构 请把下面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 10 -‎ 答案 悲伤 歉疚 二、内容把握 本文通过作者讲述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通过描写小狗的悲惨遭遇给自己留下的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    和    之情。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本文的闪光思想之一。‎ 答案 一条小狗 歉疚 忏悔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答案 ①从思路章法上说,先说别人的事再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②从思想内容上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从写作效果上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更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忏悔。‎ ‎2.可爱的小狗成为作者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答案 ①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②有瑞典旧主人;③养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④包弟的来源容易招致“里通外国”的罪名。‎ ‎3.“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一句话中“解剖”指                           ,又指                          。‎ 答案 ‎ - 10 -‎ 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 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4.文章包含了作者的精神之痛,请大家谈一谈,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几种“痛”?‎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答案 ①对人性野蛮之“痛”。在第一段,作者写一些人批斗一位艺术家,要他承认是“里通外国”的“反革命”,他不承认,就“痛打”,作者用了“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这样血淋淋的词语和句子,而这一切竟然发生在同类动物——人与人之间,所以作者对某些人人性的沦丧有切肤之痛。‎ ‎②对美好善良的生命被摧残的无奈的“痛”。也是第一段中,作者写那位艺术家被打得“半死不活”而无人理睬时,那条小狗“亲热地叫”“扑到他跟前”“闻闻”“舔舔”“抚摸”,多么可爱的生命,最后也竟被无辜地打伤至死;还有作者自己家聪明伶俐的小狗包弟,也被送上了医院的解剖台。作者在写这些内容时,心里一定在流血,却又无可奈何。‎ ‎③物伤其类之“痛”。其实第一段的艺术家与小狗的遭遇和后文作者与小狗包弟的遭遇很相似,这里就有物伤其类之“痛”;在第九段,写“我”隔壁的老工商业者被抄家时,也包含了作者的“痛”,由人及己的“痛”。‎ ‎④对自己当了懦夫的忏悔之“痛”。这种“痛”,贯穿了全文,尤其是文章的后四段,作者反复表述了这种“痛”,自己为了自保,竟像甩“包袱”一样甩掉了包弟,所以他要“解剖”自己,并且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这种“痛”还在提醒着作者。‎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巴金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竟然率先站出来反省、忏悔。巴金的忏悔对于今天的人们有意义吗?‎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观点一:有意义。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吸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 观点二:有意义。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观点三:没有什么意义。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精神缺失的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很容易被摧毁。我们看到学生的偶像不是科学家,不是劳模,而是“歌星”“影星”“超女”等,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模范事迹已激不起他们感情的涟漪。巴金的忏悔对于这个时代,力量太小了。‎ ‎『读写能力』‎ 以小见大 - 10 -‎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讲述一条小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让人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也让人看到了一位世纪老人的良心与勇气。‎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借助想象,以小与大之间的内在关联来体现写作的中心,起到以小寓大、以小显大甚至以小胜大的作用。‎ 要注意: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大的观点要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②运用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③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处处发议论。‎ ‎『针对练笔』‎ 请尝试运用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生活细节或一个场景片段,来表现你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力求包含真感情、真见解。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天,生物课上,老师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浓度高好还是低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老师又说道:“错了。浓度太高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最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强硬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能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更轻易地卷起心扉的纱窗;我们的心灵柔和了,就能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 ‎『直击高考』‎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 10 -‎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 10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标题的探究能力。可以认为这样处理合适,也可以认为不合适。如果认为合适,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以“战争”为标题,点明了两人悲剧的根源,同时在“大战争”与“小人物”的强烈对比中,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这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两个平凡人的故事,来表现沉重深刻的主题——揭露战争的残酷。如果答“不合适”,言之成理也可。‎ ‎『素材迁移』‎ 从《小狗包弟》的言辞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巴金对自己行为的悔恨与鄙视。他悔恨的是什么,是一条小狗的死亡吗?不是!他悔恨自己的投降行为,他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心灵的重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非得用文字这把刀来解剖自己,让世人看到他曾经的“罪恶”与挣扎,于是,我们在《随想录》中看到了一位真实的巴金。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灵魂的战栗和对人性扭曲的深刻批判。‎ ‎[运用角度] “善于反省”“诚实正直”“剖析自己”等。‎ ‎[运用示例] 晚年的巴金是真挚与坦诚的。作为文化界的国宝级人物,他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另一面隐藏起来,这样他在史册上将以忠肝义胆万古流芳。但是他讲真话,他坦然地接受世人的指责与鄙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为了还清“心灵上的欠债”,他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这是一份何等珍贵的坦诚!‎ 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来换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真诚。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真诚,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宁静的;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成为一个真诚的人,你会感到身心都很轻松。而一个虚伪者,他常常会感到精神的疲惫。轻松下去,你会不断地为愉悦的氛围所包裹;疲惫下去,你将被不断袭来的沮丧情绪所笼罩。‎ 真诚犹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宁静,清澈,美丽。它有时也会遭到泥块和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使污秽沉淀,但仍旧不改自己光彩的容颜。让我们永远保持和爱护这么美好的真诚!‎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