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6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 届语文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按照 2017 年高考全国 1 卷语文试题结构、考点命制。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苏 词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 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 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 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 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 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 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 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 “大 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 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 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 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 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 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 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 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 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 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 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 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 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 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2. 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词词体解放。 B. 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 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 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 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 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 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 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他表 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椅子,他喊: “同学们,上课了 ! ”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奇地 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很儒雅,阳 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头走 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折回身,继续 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 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到那 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说:“上课时, 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 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如其 来, 他在疏散学生时, 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 砸在他的脑袋上, 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抬头 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了,赶快出教 室 ! ”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一边忙乎一边喊:“同学 们不要挤 ! 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 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我 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你 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在念咒语。 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本不 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踱步,想体验当老 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一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觉我的步子越 来越重 ! 选自《文艺生活》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吸引了 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叔对三儿 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生的严格 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的叙述, 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5. 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 (5 分) 6. 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 ”试分析其原因。(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 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 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 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 赞为“不易才”。 20 世纪 30 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 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 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 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 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 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 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 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 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 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 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 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 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 30 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 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了第一部剧作是在 26 岁,青年的热血激 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 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 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 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 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 他在 1935 年 23 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 而手头的工具只有旧版 《牛津词典》 和 《英 文四部词典》。从 1936 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 两次毁于战乱。直至 1944 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 31 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 自 1954 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 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 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 如“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 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 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选编自《光明日报》 2017 年 01 月 16 日) 相关链接: 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 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 臆断想象啊。 (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朱生豪幼年热爱读书,勤奋刻苦,教会学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 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 B. 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 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许多莎翁的名句均 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 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 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C.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和诸多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准确 再现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 31 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 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E.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 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 沃面 ;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 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 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 不报。 ③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 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 悦。 ④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 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 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⑤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 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⑥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 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 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 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 / 大掠至潘原 / 关中震恐 / 民多窜山谷间 / 仲淹率众六千 / 由邠泾援之 / 闻贼已 / 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 / 贼大掠至潘原 / 关中震恐 / 民多窜山谷间 / 仲淹率众六千 / 由邠泾援之 / 闻贼已出塞 / 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 / 贼大掠至潘原 / 关中震恐 / 民多窜山谷间 / 仲淹率众六千 / 由邠泾援之 / 闻贼已 / 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 / 大掠至潘原 / 关中震恐 / 民多窜山谷间 / 仲淹率众六千 / 由邠泾援之 / 闻贼已出塞 / 乃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 20 岁时取字。 B.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 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 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 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3. 课内句子翻译 (10 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分)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珠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上④,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 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 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 柳尖新之曲。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 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自己在多 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 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 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 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5.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 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柳永《望海潮》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约而同地都选用雪作比喻来描写滔 天的江浪,其句子分别是“ ”和“ ”。 (2)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都 有 作 者 注 视 手 中 武 器 的 细 节 , 均 传 达 了 作 者 强 烈 的 报 国 情 怀 , 其 词 句 分 别 是 “ ”和“ ”。 (3)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全用叠词,绝妙而痛切地传达出了作者心中的万千愁苦,其 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好闺蜜不必常相聚,心却常相系。不必在乎形式上的繁文缛节 ....,一切都可以来的那么 直接。闺蜜是雨露,滋润干渴的心田;闺蜜是星月,让你在黑夜里坚定地前行。 ②2016 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 31 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 ....,战胜自己的对手, 夺得男单冠军。 ③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发生老虎咬人事件后,网上沸沸扬扬 ....,老虎咬人事件到底是游客 本身的责任还是园方的责任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 . 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风情浓郁的外婆菜,常令异域他乡的来客爱不释口,流连忘返,更令浪迹天涯的游子 魂牵梦萦,萌生莼鲈之思....。 ⑥新规划的 310 国道将经过兰考县多个村庄,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 ....,认真 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 A.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决定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导弹基地 包含在探测范围内。 B.4 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看做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 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 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 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19.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 , 同样的东西 , 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①⑥④⑤②③ B. ①④③⑥⑤②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③⑥①④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句不超过 15 字。( 6 分)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 _________________。如何呵护共享单车, 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 _________________。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 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 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 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 _________________。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按要求仿写 . (5 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却在玩手机。”火车﹑地 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 , 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 , 不管路程长短 , 不论坐着还是站着 , 人人都眼 睛盯着屏幕⋯⋯ 面对这种情景 , 你有何感想 , 请以"低头族 , 你错过了"为开头 , 仿写一个句子 . 例句 : 低头族 , 你错过了眼与眼的交汇 , 茫茫人海中 , 难道就没有一种眼神值得你期待 ?那像 童心一样纯洁的眼神 , 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牵挂;低头族 , 你错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 心对 2000 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 %的受访者表示身 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 %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河南开封市某村庄任职的大 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 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B“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 C“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 D“表达了一个深刻的 现实主题——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主要表达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忧虑) 5. (5 分) 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艰辛。 ②“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6. (6 分) ①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②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 ③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翻译成就的伟大他人难以比拟”,理解错误) 、E(每点 2 分。 A“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作为目的,依据不足。 B“影响了翻译的质量” “白璧微瑕”评价不当。 D水平超过任何莎剧,无依据) 9. (6 分) ①满怀热情翻译莎剧,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②译作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坚定执着。③ 翻译前反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精益求精。④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不惧困难,完成译作。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得满分。)) 11. C (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 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 12. A (A 项,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 13. 略 14、答 BE(5 分)。 15.( 6 分) .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 泪( 2 分);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1 分)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 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 2 分);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 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1 分)。 16. (1)怒涛卷霜雪 卷起千堆雪 (2)把吴钩看了 醉里挑灯看剑 (3)凄凄惨惨戚戚 (①繁文缛节:指繁琐的仪式和礼节。②初试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与再次矛盾 ③沸 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④箪食瓢饮: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⑤比喻怀 念故乡的心情。 . ⑥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产业,胸无大志。这里误解了成语意思。) (A“原因就是因为”重复。 C 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 D 关联词语位 置不当。“尽管”应放到句子开头) 20. (1). 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2). 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3). 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 更好。 21. 示例: 低头族 , 你错过了心与心的共舞 , 漫漫人生路 , 难道就没有一种声音值得你留恋 ?那像春风一般 的絮语 , 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追求。 22. 【考点分析】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 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 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 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综合症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症普 遍存在的原因.如果以配角综合症为由头,在开头和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做主角或适合自己就 好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1、配角也是一种美; 2 、甘当绿叶。 【例文】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 近日一则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有“配角综合症”,即甘当常青叶衬托盛开的红花,更有人觉得不想 承受太多而选择做一名配角。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人想退居后方做配角,此举实在让人惋惜。 不管你愿不愿意, 都要往前走。 不同的是, 愿意的人是自己往前走, 而不愿意的人是被拖着往前走。 有一男子整日泡在网上各种社交上,年迈的父母为其找工作,他却因不会交流不上班,其父母说:“他 虽然还活着,却如同死了一般。”他已经丧失了参与这个世界的资格,只是在幕后做一名衬托他人的网 瘾君子。 虽说有人在配角的行当里展现出最完美的故事,在影视界衬托出当红明星,他们由此获得最佳配角的奖 项。但如此的奖项,也是辛苦打拼几年,甚至是半辈子,才有的殊荣。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去幕后, 不出来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红花吗? 我并不认同那些人说的,不想承担那么多,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其实, 年轻人甘为配角是一种社会退缩的表现,这不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有的选择。站在新时代的大地 上,你说你要做配角,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与无数片常青叶子一样,衬托红花,然后等待秋天的凋零?就 连旧时的士兵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不是他不想当将军,就可以在战场上,退居 到其他士兵身后。可能他认为保命最为要紧。 而想当将军的人,想崭露头角的人,就不甘做绿叶,不甘做配角,才敢于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身处 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有所担当,才能绽放自己的理想。正如雄鹰不甘停留树梢,才会努力 翱翔于蓝天; 正如竹笋不甘被大石块压住, 才会奋力破土而出。 而我们这些年轻人, 若不敢为人领头羊, 止步不前,终将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都要敢为时代的弄潮儿,像雅虎的杨致远、腾讯的马化腾,始终引领 着信息时代的风向。还有许多在影视界日复一日发展打拼的影星,他们心怀“主角”之梦,终成耀眼的 星儿,如当红演员孙俪、范冰冰成为女神。我想,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甘当配角,他们的励志也许会 鼓舞更多的人前行。 我们要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我们是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弄潮儿,这样才能绽放属于自己 的那朵大红花。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 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 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 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 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 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 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 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 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 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 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 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 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 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 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 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 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 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 出自其 门下, 即使是小巷之人, 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死的那天, 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 都替他叹惜。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 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 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