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任务限时集训8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病句、连贯(一) Word版含解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任务限时集训(八)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 词语、病句、连贯(一) (限时 45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 的镜面。湖面平静,水清见底,白云和雪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 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 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如果 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 近你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绝少纤尘的侵 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传 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象征 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就在这个湖边,传说中的少女的后代子孙们现在已 在放牧着羊群。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 代子孙。山高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 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 己幸福的生活。 1.下列各句中的顿号,和文段最后一句中的顿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他三番五次、三番五次地伤害了父母的心。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C.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D.我们研究两个问题:一、小说是什么?二、怎样学好小说? C [A 项,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B 项,用于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 表示缩略。C 项,用于并列成分之间,和文段最后一句中的顿号作用相同。D 项, 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之后,表示次序。]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对于比喻相似性特点的表述,对画横线的句 子中的本体(天然湖)和喻体(镜面)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表述,并简述这样描写的效 果。 [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是天山峰峦高处巨大的天然湖,它与美女晨 妆时开启的镜面相似,都是明净的,(2 分)作者通过运用比喻写出了天然湖的平静、 清澈和美丽。(2 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幽静的湖中有一群天鹅,它们让湖更 显得明净和幽静。”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比照改句与原句在句式、修饰语等方面的区别,然后 从表情、达意等内容方面和句式等结构方面,简述原句的好处。本题中,原句通 过动静对比、视听结合来表现天鹅的美,句式也更整齐。 [答案] ①原文将湖面的静和天鹅的动形成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②原 文“……洁白增添了……明净……叫声增添了……幽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 写天鹅的美,细致具体。③原文句式整齐,具有韵律美。(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 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1 分)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__①__。这其实是有解的,其 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 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 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 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 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c)__②__,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 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 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 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 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 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 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 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 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4.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b c d e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A [a 处构成并列关系,故排除 B、D 两项;b 处,前后两个分句为对比关系, 且两个分句较短,故选用逗号,排除 C 项;c 处表示感叹,故选用感叹号;d 和 e 处“二愣”是引用,故选用双引号。]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 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 原文,为什么?(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品味语言可从人称、句式、修 辞等角度思考。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因此 题干中更改成“人们”效果不如“你”好;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 发读者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而题干使用陈述句,语气不如原句强烈。 [答案] 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 定无疑;②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 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处后面句子“这其实是有解的”, 是对画横线处内容的解释,故①处应表示疑问或不解,故填“这使多少人大惑而 不得其解”。②处是下面句子的引子,根据下文对秦人的描述,故此处填“再去 接触一下秦人吧”。 [答案] 示例:①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 ②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每处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 酌情扣分) 三、(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1 分)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 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 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 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 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 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 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 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7.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 分)( )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C [“喜闻乐见”一词出现在“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一 句中,意为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语义上 恰当,句法上也没有问题。“老少皆宜”出现在“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 皆宜的玩具”一句中, 意思是老年人和少年人都合适。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 既可以放飞,又可以欣赏,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合适的,用在此处比较准 确。“炉火纯青”一词通常用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用来 形容“风筝的制作技艺”没有问题,但文段中“炉火纯青”前面有个修饰限定语 “不断”,而“不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也有“反复进行”的意思,但达 到完美的境界并不是一个能够反复进行的动作,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不一 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非常多,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的国际风筝节 B [原文中的括号出现在“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 赏和竞技”句前,前后以逗号分隔,可见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且后半句 以“吸引着”这一动词引领,照应后面“专家 、爱好者及游人”这组宾语, 按 语法基本结构, 逗号前应当填写一个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才能顺畅。四个选项 语义、句式大体相同,但细致研究分析会发现,选项 A 和 C 都是主谓宾结构完整 的句子,不能独立作主语,所以排除。选项 B 和 D 均以“国际风筝节”为中心词, 且都由“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和“山东潍坊”共同组 成该中心词的定语,只是顺序不同。选项 B 中,“山东潍坊”与“国际风筝节”直 接连用,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吸引着”, 语义连贯顺畅。选项 D 则把“山东潍坊”放在开头,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加之 紧随其后的“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 独立的主谓结构,读者看到“36 届”后面的“的”才能明白,这是一个长长的定 语,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中“前来”一词应对应明确地点位置, 中心词如果只剩下“国际风筝节”则位置信息不明确,属表意不清晰。] 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 分) [解析] 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另一个是作者认为交响乐 声音很有魅力,用来作比,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答案] 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 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 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1 分) 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青岛住了一个星期。刚到青岛那天,我便在给朋友的 信中写道:“……黄昏时候,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火车窗外,__①__。参差 不齐的帆樯严密地排在海边。太阳不见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动着。天连水, 水连天。云翳在辽阔的天空中( )成各式各样的形体: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 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山峰……”这是青岛海景给我的第一印象。次日早晨,我迫不 及待地去海边散步,空气异常潮湿,在细雨蒙蒙的飘飞中,一出来,我的眼镜便 被雨打湿了,简直分辨不出路径来。终于走到海滨公园。海上左岸的轮廓,比较 分明,迤逦着一行行房舍,红顶黄墙堆积在绿树丛中,由海边( )到高坡上。山 峦起伏在灰色雾縠里面,景象极其迷蒙。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林的小岛,左边海 水茫茫,望不到涯涘。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远的模糊,__②__。海水的呼 啸,像深山里万道瀑布的声音。海面有( )的波澜在摇动。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 沫似的巨浪,变化迅速,不可( ),有时像充满了愤怒,哗哗地抨击着海岸;有 时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岩石来,又跳回去,比小孩子还活泼。我沉醉了。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变换 漫延 一碧万顷 捉摸 B.变幻 曼延 一碧万顷 捉摸 C.变幻 漫延 一望无际 琢磨 D.变换 曼延 一望无际 琢磨 B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则强调变化无 规则可循、不易揣测。语境强调“各式各样的形体”,意思接近“幻化”,应用 “变幻”。“漫延”一般用来形容具有流动性的事物,如“水”“沙漠”;“曼 延”一般指空间上连绵不绝,可用来形容“山脉”“路”。从文中“海边”“高坡” 可知,应用“曼延”。“一碧万顷”一般只 能用来形容青绿的水面或碧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只强调看不到 边,没有色彩的限制,可修饰的对象也更加多样。文中形容海面的波澜,应用“一 碧万顷”。“捉摸”指猜测、预料,一般只用于否定句式,如“不可捉摸”;“琢 磨”指思考、思虑。根据文中的“不可”,可知应用“捉摸”。] 1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从整体上掌握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 进行推断。对于第一个横线处的内容,根据其后“这是青岛海景给我的第一印 象”,可知此处填写的对象是大海;再根据其前“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火 车窗外”,可知此处应该写某事物呈现在“我”眼前。据此,确定第一处答案。对 于第二个横线处的内容,根据其前的“远的模糊”,可推断此处应填近的;再根据 其前的“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可最终推断出答案。 [答案] ①浩瀚的大海便展开在我们眼前 ②近影清晰(每处 2 分)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时抨击着海岸;有时涌上岩石,又退 回去”,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比较改写后文字与原文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原 文修饰词丰富,描写细腻,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然后,先从描写的角度入手,分 析出原文描写海浪时摹形拟声,使人如临其境;再从修辞手法入手,分析出原文 拟人修辞带来的形象传神、引人共鸣的效果。 [答案] 原文修饰词丰富,描写细腻,表达更加形象生动:①摹形拟声,描写 海浪,如临其境;②拟人化的动作性情,形象传神,引人共鸣。(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