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高 三 语 文
2020.03.2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Ⅰ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 时自成风景、 ,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 、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A. 畅快 各领风骚 养精蓄锐 B. 畅达 各领风骚 韬光养晦
C. 畅快 各行其是 养精蓄锐 D. 畅达 各行其是 韬光养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畅达:通畅;顺畅;犹显达。畅快:舒畅快乐。此处与“赋闲”相对,用“畅达”,取其“显达”意。
各领风骚:各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作为。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此处应该用褒义词,应选“各领风骚”。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此处强调不争,应选“韬光养晦”。
故选B。
- 30 -
【点睛】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①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
②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
③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
④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
⑤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
⑥暑气消散了,大地顿时凉爽下来。
A. ⑤③①④②⑥ B. ⑥⑤③④①② C. ⑥⑤④①③② D. ⑤③④①⑥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把握描写的顺序是排序的关键。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内容联系,把句子分成小组:其中⑤③保持统一主语“月亮”,应该连在一起,排除C;再分析②“叫声交织在一起”与横线后面“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的内容联系密切,应该是尾句,排除A;最后分析⑥,如果放在首句,则与⑤不能衔接,排除C;⑤中的“不过”与上文“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形成语意的轻微转折,故应放在首句。
故选D。
3.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30 -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A. 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敢于表达意见,但没人耐烦听取和采纳。
B. 年龄越大,言论越自由,说话越能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C. 中年人处事多权衡轻重利弊,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
D. 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虽言论入情入理,但听者多不耐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语段写了人年轻,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在表达意见看法方面的不同表现,突出了中年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应有所作为的阶段,但是这时的人却只是权衡轻重利弊,没有了年轻时的敢说真话的冲劲。
故选C。
4.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B. 要有睿智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C.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
D. 创意无限,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答案】C
【解析】
- 30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漫画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
漫画中的人物笑容满面,正照着镜子,镜中的他原本已经掉光了头发,但他把扫帚倒过来,让扫帚毛占据头发的位置,使镜中的自己看起来头发浓密。漫画意在赞扬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懂得苦中作乐的人。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玄谟①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②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 30 -
《易》曰:“弟子舆尸③。”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③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 恃:依赖
B. 则目荧而心不及动 荧:明亮
C. 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 固:稳固
D. 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灼:明白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王夫之看来,不用等老成宿将上阵,从王玄谟的言论意旨可知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B. 善于谋划的人,战前会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临战时亦注重随机应变。
C. 北伐前,王玄谟在朝中大声疾呼,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D. 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2)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8. 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5. B 6. C
7. (1)(只)用语言标榜勇气,是浮于表面的勇气,嘴上说得多而内心虚弱,遇见敌人就一定逃跑。
(2)只是废弃刑罚而不用,(他们)仍然会表达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那么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
8. ①王玄谟只会纸上谈兵。②王玄谟为人过于虚浮。③王玄谟缺少机变能力。④宋文帝听信煽动北伐。
【解析】
【5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B项,荧:眩惑,迷惑。则目荧而心不及动:那么就会目眩而心无所主。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C项,“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错误,原文“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可见是和江、徐等文墨之士相互协助地发表意见。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判断句,用语言标榜勇气,是浮于表面的勇气;侈于口,嘴上说得多;奔,逃跑。(2)但,只是;惑,欺骗;戕,残害;已,止、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本题要求分析“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可以从王玄谟自身和宋文帝两个角度概括:“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坐而论兵者”“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
- 30 -
)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在一千年以后,从他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文帝说:“观看王玄谟的陈词,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坐着谈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什么呢?
战争取胜的因素,是谋略和勇气,(仅此)二者就够了。就勇气而论,在锋箭如雨、车驰骑骤的情况下,一对一作战,之后勇怯(可以)显而易见。只用语言标榜勇气,是浮于表面的勇气,嘴上说得多而内心虚弱,遇见敌人就一定逃跑。至于谋略,就是或许可以预先筹划。但预先筹划的,(也只是)军队进退的大概罢了。(如果)两军对垒而两相筹谋,采取控制要害侧击虚弱,说左打右,表面进攻暗中后退的策略,在心里(都十分)清楚明白,都不能够依赖战前制定(的策略)去为战时所用。只有在喘息之机,(趁着)或收敛、或放纵、或虚打、或实打,意念的产生,在转眼间随机应变(选择适当的战机)。(若)不能凝神聚气来在心中谋划,那么就会目眩而心无所主,争辩纷起而智慧不能决断。所以,善于谋划的人,没有(谁)能(预先)说出他的(具体)策略的。(战前)指天画地,(进行)彼此考虑,(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决定了计划,那么,临战时候的束手无策,在生死关头眼睛昏花闭口无话可说,就是必然的了。
王玄谟的勇气,(只)是大声疾呼的勇气。他的谋略,(只)是画被子摸肚皮的谋略。因此可以在战争之前,面对君主手拄笏板,掀动长髯,声音响亮惊动四周座位上的大臣们。现在也不知道他陈述的是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一从他的嘴说出,一在笔端写成,就导致了数十万人惨死在郊外的荒野里了,(更)何况又和江、徐这些写文章的人相互协助地叫喊发表意见呢!
- 30 -
薛安都进攻关、陕地区取得了胜利,(是因为当时)鲁方平与薛安都(立誓)说:“你不进,我杀你。我不进,你杀我。”(最后)流出鲜血凝固(在)臂肘上而没有后退,(他们的)军队因此取得了胜利。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非常)稳固,(是因为当时)张畅对江夏王刘义恭(发誓)说:“如果(您)打算弃城(逃跑),那么我请求用脖子上的鲜血染红您的马蹄。”刘骏赞同他的誓言,发誓与彭城同存亡,彭城因此得以保全。由此看来,北魏拓拔氏难道真的有不可阻挡的势力吗?在生死关头勇气奋发,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大策,宋武帝之所以(能够)消灭慕容、俘虏姚泓,痛骂姚兴而姚兴不敢违抗,占领拓拔嗣的城池以进军而拓拔嗣不敢阻止,也是这样罢了。都是因为王玄谟(对宋武帝北伐)引以为豪,内心妄自揣测,好像亲眼所见一样,夸夸其谈北伐经略。反观其自身却没有一个心无旁念(思维)迅捷的人,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形势与事先的谋划相违背,匆忙慌张不知所措,使敌寇进犯屠杀江淮百姓,不用等明智之人(去预测)就早已经看清楚它了。
纸上谈兵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赵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统治国家的君主,(应该)赶快用刑罚正法(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就)可以了。只是废弃刑罚而不用,(他们)仍然会表达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那么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周易》中说:“弟子用战车载尸而归。”说的就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 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②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③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②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③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9. 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
10. 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
【答案】9. ①借喻。棣萼喻指兄弟,表面上诗人是讲两种花,实际是由眼前的梅花欲开,联想到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朋友。②用典,用《诗经·小雅·棠棣》中的词句,增强了诗歌的韵味。③借景抒情(触物伤怀),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
10.
- 30 -
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的落寞失意之情;③对国家局势动荡和故乡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④对兄弟朋友思念的悲戚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这一联,作者引用了《诗经•棠棣》的典故:“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作者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述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联想,富有诗意。诗句中的“棣萼”采用了双关的手法,除了指花,还代指自己的兄弟,写出了时光流逝,而诗人与兄弟亲友分别,内涵丰富。诗句表面上是在讲两种花,棠棣之花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梅花欲开的景象,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这里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使诗句更有感染力。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青袍白马”、“金谷铜驼”都用了借代手法,前代诗人当时身居的闲官卑位,表达了诗人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落寞的感情。后代洛阳胜地,表达诗人面对国家局势动荡,故乡物是人非时的悲哀和眷恋故乡的感情。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兄弟朋友的悲戚之情。棣萼喻指兄弟,表面上诗人是讲两种花,实际是起兴,由眼前的梅花欲开,联想到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朋友。用典,以“棣萼”代指兄弟,表达自己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感情。尾联诗人直接抒写自己愁闷至极的感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30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
【答案】 (1). 隰则有泮 (2).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 梦啼妆泪红阑干 (4). 霜重鼓寒声不起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 箫鼓追随春社近 (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 观海则意溢于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隰、泮、覆、坳堂、妆泪、阑干、一瞬、箫鼓、意溢于海。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师爷
冀幼农
夜雨来得匆忙,瓢泼般洒了一夜。那股山匪趁着这张狂的夜雨,痛快淋漓地洗劫了一番,晋商于家在这一夜损失惨重,万幸的是,没有弄出人命。
天刚亮,惊魂未定的于掌柜想去报官,却被管家拦住。眼下战乱不断,官匪勾结,如若报官,怕是要两头挨宰,得不偿失。于掌柜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那匪首临走时留话,让于家在半月之内再献上大笔钱财,否则就让于家血流成河。
管家早有准备,说他认识一位高人,就住在城南,姓钱,是位师爷,因厌倦官场黑暗而隐居此地,早年间,经他出谋划策,治理过不少山匪隐患。于掌柜心里没谱,一个师爷再有能耐,不凭借官府的力量,能斗得过杀人不眨眼的山匪?
- 30 -
管家备好马,拉着于掌柜去了城南。
钱师爷五十岁出头,个儿矮精瘦,一眼望去便知是精明之人。一番客套话后,管家说出来意,钱师爷也不含糊,开口问:“不知于掌柜是想要钱,还是想要命?”
于掌柜忙说:“在这乱世之中,只求保命足矣!”
钱师爷笑着摇摇头:“我口中之钱,乃山匪劫去你家中之财;那命,当然是山匪的性命。”
于掌柜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凶险的事凶险的人遇到过不少,但从如此瘦弱的人口中说出如此要命的话,还是头一回。于掌柜说:“如若能斩草除根,那是最好。”
钱师爷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掌柜是生意人,这做买卖需要本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小钱生小钱,大钱生大钱,既然是要命的生意,本钱肯定少不了。”
于掌柜说:“只要能除了后患,钱不是问题。”于掌柜祖上几代经商,家资巨万,昨夜被劫钱财,在外人看来是大损失,但对于于家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钱师爷抬头看看天,低头掐了掐手指,说:“俩月之内,必除后患!”顿了顿,又说,“于掌柜所出的本钱,就是昨夜那匪首所劫之财,日落之前,必须全部送来。”
怪不得师爷姓钱,原来也是爱钱之人。于掌柜心里打起了算盘,和那凶悍的山匪相比,眼前这个瘦弱的师爷,料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山匪那边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于掌柜一咬牙,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下人匆匆来报,说是有几个小匪,在宅院外四处张望。于掌柜如临大敌,以为是昨天的事情走漏了风声,激怒了山匪。惶恐之中,只见钱师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笑着说:“于掌柜莫怕,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那几个小匪是我花钱雇来看家护院的。”
于掌柜气得险些吐血,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钱师爷却是一脸风轻云淡,独自四处闲转。这于家宅院气势磅礴,建在山崖高处,又有郁郁葱葱的林木掩盖,在这乱世之中,也算偏安一隅,无奈还是被山匪盯上,惹出祸端。
转了一圈,钱师爷盯上一处在山崖之巅的建筑,走近细看,门楣上面题写着“玉泉园”三个字。钱师爷哑然失笑,这“玉泉园”竟然是一处澡堂子,里面正中一个大水池子,直接引入了山泉水,可以喝茶、打牌、睡觉。
真正让钱师爷上心的是屋脊上两端的龙头,龙头栩栩如生,仰着头,从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钱师爷笑了笑,知道该怎么办了,转身回去就向于掌柜借了“玉泉园”,说是给护院的住处。
- 30 -
那几个小匪倒也规矩,从不骚扰于家人,整日和钱师爷在“玉泉园”中吃喝泡澡,好不逍遥快活。不几日,这快活之事传入山中,有几个小头目耐不住山中清苦,也下山来充当护院。钱师爷豪爽,又出了一大笔护院费,依旧喝酒吃肉,打牌泡澡,沉迷在“玉泉园”中不能自拔。
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此时急了眼,怕养虎为患,长此以往,这于家宅院岂不成了匪窝。钱师爷却道:“不急,不急,于掌柜给的护院费充足,这帮山匪还要给你卖命一阵子。”
过了一月有余,匪首也终于按捺不住,听那传话的小匪说,于家守信用,不仅按时交纳护院费,每日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尤其是那澡堂子,经钱师爷特别的浴料调制,泡在其中,简直成了天上的神仙。
一日深夜,匪首也加入了其中,乐不思蜀。于掌柜见状,忙招来钱师爷商议,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钱师爷冷笑一声:“这帮山匪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拾。”
又过了几日,钱师爷抬头看天,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将至。他忙备好上等的酒席,众匪在“玉泉园”饮酒作乐,一醉方休。
当天夜里,雷声滚滚,足足响了有一个时辰。
第二天一早,有大胆的家丁去瞧,数十个山匪全部毙命于水池之中,死状甚惨。在山中的余匪,群龙无首,乱了方寸,四散而逃。
只有钱师爷心里清楚,一切都是他暗中做了手脚。那屋脊两头的龙头,其实是避雷装置,在龙舌根部连接着的铁丝直通地下,若雷电击中屋宇,电流就会传至地下,那“玉泉园”建在山崖高处,被雷击的可能性极大。钱师爷在那夜,悄悄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
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
(有删改)
1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通过管家的介绍既交代了战乱不断、官匪勾结的社会背景,又为下文钱师爷的出场做了铺垫。
B. 于掌柜找到钱师爷,钱师爷未经考察就跟他说俩月之内必除匪患,是因为他早已经想好除掉山匪的计策。
C. 于掌柜遭洗劫,请钱师爷除匪,钱师爷雇山匪护院,山匪遭雷劈,充分显示了小说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环环相扣的特点。
D.
- 30 -
小说对除匪的当天雷声滚滚的环境描写,既照应了开头,渲染了紧张的环境氛围,又为下文写匪徒被雷电击死埋下伏笔。
1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钱师爷的形象特点。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答案】12. B 13. ①精明智慧:管家的介绍;用计吸引山匪聚集到“玉泉园”,利用雷电除掉山匪;②非常自信:钱师爷未经考察就跟于掌柜保证两月之内必除匪患;③果断坚决:雷雨之夜,钱师爷果断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利用雷电除掉所有山匪。④耐心笃定:于掌柜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通过于掌柜的急躁、短视,侧面对比衬托出钱师爷的耐心淡定。⑤做人为善:为人除害,不牟钱财。
14. ①通过“天谴”之说,既惩罚了那些山匪,又保全了他和于掌柜,凸显钱师爷的智慧、淡定和做人为善的笃信,丰富了人物形象。②与上文相钱师爷答应俩月内必除山匪照应,使文章情节更为紧凑,结构更为完整。③通过钱师爷的话,告诫世人善恶有报,因果相循,为人莫为恶,点明小说的主题。④戛然收尾,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因为他早已经想好除掉山匪的计策”错误。钱师爷是看到“玉泉园”龙头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才想好怎么除掉山匪的,并不是在于掌柜找他的时候想好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 30 -
文章运用正侧结合的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早年间,经他出谋划策,治理过不少山匪隐患”“有几个小头目耐不住山中清苦,……沉迷在‘玉泉园’中不能自拔”“钱师爷在那夜,悄悄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概括出“精明智慧”“果断坚决”;“俩月之内,必除后患!”概括出“自信”;“一日深夜,匪首也加入了其中,乐不思蜀。于掌柜见状,忙招来钱师爷商议,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又过了几日,钱师爷抬头看天,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将至……一醉方休”概括出“沉着笃定”。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说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作答:①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②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④是否使环境更加典型。⑤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⑥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说结尾“群匪之死,大快人心”从结构上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开头钱师爷“俩月之内,必除后患!”的承诺相照应;“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是对钱师爷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塑造了钱师爷智慧而正义的形象气质,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从主题的角度,这句语言描写弘扬了正义精神,树立了善恶观;从艺术效果上看,结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让人回味和思考。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与魏晋玄学
袁行霈
- 30 -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哲学。在玄学的各个流派中,他倾向嵇康、阮籍,以自然对抗名教,这是显而易见的。陶渊明的《杂诗》《饮酒》《拟古》,与阮籍的《咏怀》思想感情一脉相通。但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于嵇、阮的一面。嵇康、阮籍所处的时代正当魏晋之际,司马氏标榜名教,以孝治天下,名教成为司马氏排除异己、篡夺皇位的手段。嵇、阮反对司马氏篡夺,便故意破坏他们所标榜的名教。而自然,对于陶渊明来说,却是他终生信奉的人生哲学。他不像嵇康、阮籍那样佯狂任诞,他的思想、生活,一吟一哦,莫不出自真率,本于自然。陶渊明虽然也处于易代之际,但像司马氏那样以名教为武器大肆诛戮异己的事并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采取嵇康、阮籍的方式。他可以从容地实践他崇尚自然的主张,使他整个的生活和诗歌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魏晋玄学家“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对陶渊明也有影响。汤用彤先生说:“汉代经学依于文句,故朴实说理,而不免拘泥。魏世以后,学尚玄远,虽颇乖于圣道,而因主得意,思想言论乃较为自由。汉人所习曰‘章句’,魏晋所尚者曰‘通’。章句多随文饰说,通者会通其意义而不以辞害意。”陶渊明就是用这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读书的。他虽说自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但他并非章句之徒。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得明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就是不为烦琐的训诂;所谓“会意”,就是以己意会通书中旨略。陶渊明读经不拘泥于文字之间,而是从崇尚自然的观点出发,融会书中的意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
陶渊明有些地方引用《论语》,称颂孔圣,但往往已离开了儒家的本义。儒学经他的改造,被“自然”化了。如《答庞参军》;“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从字面上看,陶渊明喜欢儒家圣贤的经典,似乎是儒学的信徒。其实不然,全诗所抒发的是一个“幽居士”的爱好自然的思想。诗的末尾说:“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体素,就是道家的观念,意思是保持朴素自然的本性。陶渊明是用道家的观点去理解儒家经典的。
孔子在他笔下已不是其本来的面目了。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真’与‘淳’都不见于《论语》”,‘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陶渊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
当然,儒家思想中也有与崇尚自然的旨趣并不违背的成分,陶渊明可以方便地汲取过来融化到自己的诗里。他只取其中爱好自然这一点意思,融化到《时运》这首诗里,表现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提倡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其中本含有顺应自然的意义,也被陶渊明吸收了过来,《咏贫士》等诗即带有儒家的意味。
此外,陶渊明崇尚自然还有他的新义和胜解,这就是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他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于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思想中最光彩的成分。
(节选自《袁行霈教授讲解陶潜》,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 -
A. 陶渊明以自然对抗名教,他的《杂诗》《饮酒》《拟古》或多或少地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B. 陶渊明深受嵇康、阮籍的影响,开始信奉自然,并在思想、生活中从容地实践崇尚自然的主张。
C. 陶渊明读书时,往往“会通其意义而不以辞害意”,不像章句之徒一样拘泥于文字之间。
D. 陶渊明虽然也喜欢儒家圣贤的经典,但称颂孔圣时往往背离儒家的本义,表达出独特的解读。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比较了陶渊明和嵇康、阮籍的时代背景差异,指出他反抗名教不必采用相同方式。
B. 魏晋玄学家主张“得意忘言”,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他欣然忘食”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C. 文章通过引用朱自清先生的相关分析,指出儒学经陶渊明的改造,已经彻底“自然”化了。
D. 推崇并践行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这是陶渊明最为出彩的思想主张,是对崇尚自然的创新见解。
17. 陶渊明是如何处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15. B 16. C
17. ①直接继承了道家哲学;②用道家的观点去理解儒家经典的(或:将孔子学说道家化);③将儒道两家相同(不背离)的成分,融化于诗歌创作中;④提出自己的新义和胜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陶渊明深受嵇康、阮籍的影响,开始信奉自然”错误。原文是“倾向”,不是“深受”;“嵇康、阮籍的影响”与“开始信奉自然”强加因果。
故选B。
【16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已经彻底‘自然’化了”说法绝对。原文是“儒学经他的改造,被‘自然’化了”,“彻底”之说于文无据。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陶渊明处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哲学”“陶渊明是用道家的观点去理解儒家经典的”“儒家思想中也有与崇尚自然的旨趣并不违背的成分,陶渊明可以方便地汲取过来融化到自己的诗里”“陶渊明崇尚自然还有他的新义和胜解,这就是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 30 -
材料二: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
材料三: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
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
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摘编自《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
- 30 -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
B. 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
D. 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
B. 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C. 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深跌逾1400点,被认为由牛转熊。
D. 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
20. 要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8. B 19. B
20. ①认识上: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②措施上: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③技术上: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故选B。
- 30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将会正式宣布”错误,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可见已经正式宣布。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本题“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认识上、措施上和技术上。主要信息有:根据材料一“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概括出“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根据材料二“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概括出“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根据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概括出“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
- 30 -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生活中,处处有局限。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局限。
【答案】例文:
承认局限以近真相
两条长度完全不同的线段稍有不同的观测角度呈现在人们面前,百分之八十的人认定是一条线段长于另一条。这是一项著名的测试人类视角与大脑认知局限的实验。两条线段长度完全一致的真相因人所天生的认识局限而被人所忽视。
生活中,也常有人一己认定的判断却与真相相去甚远。这,亦存在于人的认知局限之中。上帝创人之初就限定了每个个体独特的局限,这一局限既赋予每个个体最独一无二的视角,但同时也阻碍了个体看到最广阔的全景。然而局限本身并不可怕,因上帝设定局限的本意便在于促使人与人将每一款不同的视角碎片拼凑起来,以得全景。可怕的在于忽视人认知的局限,才不能使得个人从有限的视角里看出接近无限的真相。
《金刚经》里总结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有限的,辗转于个人生活中,每当生活不顺风顺水时,人便凭借自己的一己之断,认定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但若是能够承认自己看到的生活是局限的,自己认定的判断并非准确,那才能接近真相,那便是:在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所有苦难只不过《金刚金》中的那七点。人总以为自己的苦难销魂蚀骨,但在百川不停向前奔流、日月自然交替之中,没有什么个人的苦难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在承认自己认识局限接近这一真相后,人的生活才有可能更广阔。
对于真相的判断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真相的判断,大可以扩充至更广义、更多领域。若非人开始承认自己的臆断是局限的,恐怕人类依旧处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混沌之中。人可能永远接受“燃素论”的迂腐理论,而无法发现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才是物质燃烧产生热量的缘由。如此人类取得进化历程中土坯的例子不甚枚举,其根源皆源于人类不畏于承认自己的局限,通过客观的判断以及个体经验的交流以达到共同接近真相的渴求。
- 30 -
局限是人无法回避的,但同时它也并非人所想的那般可怕,甚至,正是因为这每个个体间所固有的局限,才能推动人去无限地接近对真相的判断。也许上帝赋予个体认识局限的本意并非要阻碍人接近真相,而是希望人类能够看清自己拥有承认局限的勇气,从而在将个体之间的交流、贯通和共同努力中,以局限的视角拼出对真相最无限接近的全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话题的准确解读。
审题: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局限”。第一句指出“局限”在生活中的普遍性;第二句通过“看不见”和“看得见”两个方向相反却又互相补充的视角,证明“生活中处处有局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材料也可以有另一种表述方式: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也是一种局限,所以生活中处处有局限。
“看不见”和“看得见”的两种局限看起来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将后者解释清楚当更有难度和深度。可恰当选择看得见的对象,深入分析看得见的成了局限的原因,又有着哪些局限。。比如,看得见的可以是图画、结局、知识、表象等等,但它们可能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局限了我们的想象、兴趣、认识……能明确围绕“处处有局限”展开写作,立意的关键点还在于:生活中,处处有局限。
参考立意:
1、无论是看不见还是能看得见,我们都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
2、生活处处有局限,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
3、承认局限,才能客观面对这个世界。
参考素材:
1、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一样,受到我们人类自己的辖制太多了,所以人类积蓄的知识财富一方面能让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和这个宇宙,另一方面,一些根深蒂固的狭隘也限制着人自己,让人不能更超然地认识自己和这个宇宙。
2、人的局限性:空间的局限,时间的局限,自身构造的局限,认识方法的局限等等,这一切的局限性让我们知道,我们所了解的知识对于整个宇宙所具备的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太渺小了。所以我们按照我们真实的认识:我们知道的与我们所不知道相比,我们是愚昧的,无知的。越是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深入,我们就会越深地发现自己的无知。科学可以探索发现宇宙的运行奥秘,他能发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科学不能解释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要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他不能解释人类的一切奥秘,只能探索世界如何,而不能解释世界为何。
- 30 -
3、认识到人自己的局限性,我们就能客观、谦卑地来面对这个世界。来思考:如此精美的,奥秘的世界究竟是如何出现的?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如同,二维世界的人不能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的世界一样,三维世界来的可以解释二维世界的一切。显然三维世界来解释两维世界就更接近真理,但是三维也不是终极认识,还有很多维度。所以不要指望在自己这个世界里面的人能够带来完全的知识,需要一个超越我们人的来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样子。
4、作茧自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经历的太少,眼界不宽阔,局限于眼前的模式,从而陷入狭小的思维里不愿走出来反而容易沉浸在那种自我局限的感觉里。
5、如果说最好的经历是拥有,那更好的办法就是多出去走走,多出去接触一些人一些事,增加自己的阅历。胸怀的宽广与生俱来也好,后天改变也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见过许多人,遇过许多事,转化成自己的经历,有所感悟有所进步,眼界辽阔,他们的世界里有着精彩斑斓的过往,随着岁月的流转更加的成熟稳重。
结构示例:《承认局限以近真相》,议论文文体。开篇从观察视角引出认识“局限”话题;然后分析局限产生原因、影响与后果:人的认知局限使人无法接近真相,影响人生真相的判断;最后指出解决的办法,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最无限的接近真相。
【点睛】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高三语文附加题
202003
一、(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自唐宋逮明,若韩、柳,若欧、曾、苏、王,若归熙甫,其人类数百年始一登箓。呜呼!盖其难矣。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周秦及汉,名 贤 辈 出 平 日 立 身 各 有 经 济 德 业 未 尝 专 学 为 文 而 其 文 无 不 工 者 本领 盛 而 辞 自 充 也。故文之所以不朽天壤万世者,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
- 30 -
(选自房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名 贤 辈 出 平 日 立 身 各 有 经 济 德 业 未 尝 专 学 为 文 而 其 文 无 不 工 者 本 领 盛 而 辞 自 充 也
23. 文中“归熙甫”是指 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4. 关于文章写作,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22. 名贤辈出/ 平日立身/ 各有经济德业/ 未尝专学为文/ 而其文无不工者 /本领盛而辞自充也
23. (1). 归有光 (2). 唐宋派
24. 想要写好文章要有“本”(经济德业),不能只是从文章中寻找方法。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划线句的翻译是:著名贤才一批一批地相继而出,他们平时立身处世,各有经世济民的道德和功业,不曾专门学习作文,但他们的文章没有不精巧的,这是才学高而语言自然丰富的结果。“名贤辈出”结构和表意都完整,其后断开;“立身”是“立身处世”之意,“平日”是其状语,“平日立身”与“各有经济德业”都是承前省略主语“名贤”,各自独立,中间断开;“而”表转折,在“而”前断开;“本领盛”与“辞自充”,中间用“而”表达顺承性因果关系,故“本领盛而辞自充也”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应在其前断开。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常识知识,“熙甫”是归有光的字。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疏通文句,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 30 -
概括作者的观点,前提是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有:“抑又尝论,欲为文而第于文求之,则其文必不能卓然独绝,足以取贵于后世”“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 未尝专学为文,而其文无不工者,本领盛而辞自充也”“非言之难,而有本之难”。作者认为,学习写作不能“第于文求之”,即不能只从文章中去学文章,强调学习文章写作首先要“有本”,所谓“本”,主要是指作者的“经济德业”,即经世济民的思想才干和道德功业,强调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和锻炼。据此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参考译文:
从唐宋至明朝,如韩愈、柳宗元,如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如归有光,这类人大抵数百年才有一人登记入史册。唉!这太难了。又曾主张,想写文章而只是从文章中去寻找方法,那么他的文章必然不能卓越独特,能够得到后世的推崇。从周秦到汉朝,著名贤才一批一批地相继而出,他们平时立身处世,各有经世济民的道德和功业,不曾专门学习作文,但他们的文章没有不精巧的,这是才学高而语言自然丰富的结果。因此文章能在天地间万世不朽的原因,不是语言难,而是拥有道德和功业难。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国演义》中,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这是说曹操的疑心病是很重的,很多人都死在他的疑心之下,比如吕伯奢、华佗等。
B. 鲁迅先生在小说《兔和猫》中,通过三太太的“深恨黑猫”和“我”的“不能不反抗”的思想,预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便是最弱的民族,也总是有觉悟者起来造反的。
C. 《边城》中,沈从文写吊脚楼的风情、龙舟比赛的场景、男女情歌的咏唱。那里,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存在着,没有剧烈的冲突,只有淡淡的孤寂和忧伤。
D.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先生在索漠城里颇有声望,凡在内地只住过几天或者根本没有住过的人都难以弄清这种声望的前因后果。
E.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总是把他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是父亲突然逝世后他没能继承按理来说应当由他继承的王位。
- 30 -
【答案】A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A项,这首诗说的是司马懿,不是曹操。《三国演义》“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一回中,司马懿夜观天文,判定诸葛亮已死,临追击蜀军前又怀疑诸葛亮使诈术骗他,后确定五丈原无人后,才领兵追击。结果半路被蜀军的伏兵和诸葛亮的木像吓得逃跑,惊魂甫定,还用手摸头问部下:我有头否?
E项,“最令他难受的是父亲突然逝世后他没能继承按理来说应当由他继承的王位”错,“最令他难受的”应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她和老国王之间的恩爱”。
故选AE。
26.简答题
(1)《红楼梦》“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一回中,这里“嫌隙人”是谁?结合情节分析说明,为什么是“有心”生嫌隙?
(2)在巴金的《家》中,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反抗叛逆是他的性格核心,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方面谈谈他的这种叛逆反抗思想的具体表现。
【答案】(1)“嫌隙人”是指邢夫人。“有心”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因为邢夫人为贾赦讨鸳鸯使得贾母越发冷淡她了,而凤姐的势头又胜过她这个婆婆;其次,贾母过生日,南安太妃来祝贺,要见贾府的小姐,贾母只让探春出来,迎春却没有被叫出去参加会见,邢夫人心里早已怨忿不乐,只是未有机会发作。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①在社会斗阵中,他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②在家庭斗阵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③在爱情追求中,他摒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具体考查《红楼梦》和《家》两篇小说的阅读积累,解答时要结合小说具体情节来分析。。
- 30 -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这是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是指邢夫人,原著中这回写到“邢夫人纵是铁心铜胆的人,妇女家终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着实恶绝凤姐”。邢夫人是大老爷正妻,理应待遇比王夫人好才对,可是府里的最高权威者贾母却向着王夫人这边;之前向贾母替丈夫讨鸳鸯,本以为小事一桩,结果却自讨没趣;这还不算,连自己的儿媳妇在府里的地位也比她体面,对王夫人情感也比她高;再想到大小姐迎春也是三春中在贾府最不得宠的;最后身边的仆也懂邢夫人的心思,背地里同样看不惯王熙凤、王夫人,便对邢夫人火上浇油,说她们对大夫人您说过这样或那样的坏话。最终,邢夫人借秀春囊事件向王夫人和王熙凤发难,故意生嫌隙。
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慧,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觉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和家庭斗争中得到了强化。这种叛逆反抗思想具体表现在: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在洋学堂中,在西式教育和进步报刊、五四思潮的影响下,觉慧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写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觉反抗以高老太爷为主的顽固派。其次,摒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和家里的婢女鸣凤相爱,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和五四时期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另辟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的造型秀丽,富丽堂皇。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顶画,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 30 -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个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再以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27. 五亭桥为何又叫莲花桥?
28. 五亭桥为什么会成为扬州城的象征?
29.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五亭桥在建筑方面的特点
【答案】27. ①地点:建于莲花堤上;②形象:五座风亭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
28. ①地方特色鲜明:扬州位于南北交汇处,五亭桥将南秀北雄进行有机融合;②文化内涵丰富:建于乾隆年间,见证了扬州的富庶;③艺术影响巨大:是最具艺术美的桥,备受推崇。
29. ①设计精巧:亭、桥结合,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②结构合理: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配置和谐;③美观实用:有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且方便交通。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一般解题思路为:首先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然后即回归文本,筛选相关信息;最后归纳概括整合。解答此类题型特别注意,依据文本,但不能照搬原文,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
本题概括“五亭桥”又叫“莲花桥”得名的原因,主要根据“该桥建于莲花堤上”“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进行概括即可。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审题,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五亭桥为成为扬州城的象征,原因在于以下主要信息:根据“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概括出“地方特色鲜明”;根据“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概括出“文化内涵丰富”;根据“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再以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概括出“艺术影响巨大”。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 30 -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五亭桥在建筑方面的特点”相关内容:“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概括出“设计精巧”;“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顶画,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配置得和谐,概括出“结构合理”;“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再以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直贯东西”“可通南北”“可通东西”概括出“美观实用”。
【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 30 -
- 30 -
相关文档
- 【语文】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1-06-0922页
-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检2021-06-0827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26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27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9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62021-06-0731页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728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725页
- 【语文】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06-0718页
-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