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1-06-09 发布

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gwww.ks5u.com 梅州市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语文 ‎(2020.1)‎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流寓①民歌 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向的歌者与歌曲。但战乱频繁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对于社会流寓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 24 -‎ 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在荼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遏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 于是,此类文人们便纵情山水,‘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 ‎①流寓:流落他乡居住。‎ ‎(作者李雄飞,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经过一系列变化被当成了民歌。‎ B. 流寓民歌风格多样,其创作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然而流寓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的寄托这一特点始终不变。‎ C. 民众短距离流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 D. 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 B. 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的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 C. 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做“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 D. 本文借助于俗曲到民歌的转变,论证了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并非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 B. 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C. 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 D. 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经过一系列变化被当成了民歌”错误。由原文“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可知,歌伎的俗曲本身可能是民歌,也可能不是。‎ C项,“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错误。根据文中第四段“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知,是“起初”也许不理想。‎ D项,“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错误。选项因果不当,由文中第一段 “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可知,各地民歌存在差异与文字出现无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错误。“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并非文中的论点;两者之间也不存在论证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这是因为战乱频仍”以偏概全。由文中第二段“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可知,战争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 故选A - 24 -‎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为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已、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 24 -‎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数至上”为原则,认为研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强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研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国减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冰,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4. 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B.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而“研学旅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C.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会背离活动的初衷。‎ D. 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日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研学旅行的推进普及很可能也需要较长的历程。‎ ‎5. 下列对于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中央很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 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C.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 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不少学校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原因之一。‎ ‎6. 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4. A 5. C ‎ ‎6. (1)现有的学校教育(实践教育环节薄弱或缺失)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学校和教师受传统的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3)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4)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薄弱,研究旅行渗透率偏低。‎ - 24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研学旅行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这个地方。从材料一可知:“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选项的表述不准确,偷换了概念。‎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题目要求选择“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这个地方,从材料二可知: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两相比较可知:选项忽略了学校和教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和作用。‎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探究文本某些问题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要尽量全面、不重不漏,然后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归纳。结合材料三“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 - 24 -‎ 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数至上”为原则,认为研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强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研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国减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等文字,可从如下方面去思考作答:学校教育的现行体制;教师的传统课程观念;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研学旅行”的宣传、渗透率低、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等等。‎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的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 24 -‎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朦胧,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 24 -‎ B. 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 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了波澜,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D.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8.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意图。‎ ‎【答案】7. B 8. 金科性格特点: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 ‎9. ①内容上,“荆轲已死”既是指舞台上的荆轲已死,也暗示了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②人物上,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主旨上,篇末点题,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错误。赵团长并不是缺乏文化素养,也不是有责任感,而是追逐名利,为了奖牌,为了奖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学生应把握上下文,梳理文章思路,依据文章的情节,圈出直接点明性格特点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主人公表现来分析概括即可。‎ ‎①由“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可知,金科性情耿直刚烈;‎ - 24 -‎ ‎②由“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金科坚持原则。‎ ‎③由“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可见金科淡泊名利,不与追逐的奖牌、奖金的赵团长为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然后从内容、结构、人物、主旨、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上下文情节进行分析概括。‎ ‎①从内容上看,“荆轲已死”是一个双关句,由“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字面上看是指舞台上的荆轲这一形象已死,由“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可知,演员金科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 ‎②从人物上看,联系上文改变经典“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周围的演员都放弃了,“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荆轲已死”对现实充满无奈,面对导演的要求,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主题上看,篇末点题,由“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可知,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使小说结构更为完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 - 24 -‎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 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 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 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 24 -‎ C. 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 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答案】10. A 11. C 12. C ‎ ‎13. (1)现在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没有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么办 ‎(2)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前、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季子当立”的意思是季札子当立。句中主语是“季子”,谓语是“立”,语意合乎语境,语法正确,所以应在“季子当立”句的前后停顿,排除CD项。“乎则”是两个虚词,“乎”作语气词,一般在句末,“则”作连词,一般在句首,不能连用,所以应在其中间断开,排除B项。疏通划线句子的意思为: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故本题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所以本题选C项。‎ ‎【12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吴王僚说”错误,张冠李戴,说话的是公子光而不是王僚。所以本题选C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于”:“被”;“骨鲠之臣”:“耿直的大臣”;“无如我何”:“不能拿我怎么办”。第二句关键点:“陈”:“排列”;“陛”:“台阶”;“左右”:“两旁”;“亲戚”:“亲信”。‎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因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见到吴王僚以后,拿讨伐楚国的好处劝说吴王。公子光说:“那个伍员(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国害死而说讨伐楚国,是伍员想自己报私仇,不可能是为吴国着想。”吴王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公子光心里有自己的事,不可以拿其它的事来劝说他。”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 24 -‎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札子。诸樊知道季札子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札子。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札子,季札子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灊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撤回。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时机不可丧失,不求成功还会有什么收获!况且我是真正的大王的后代,应当即位,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除我。”专诸说:“王僚可杀。母亲年老,儿子弱小,而且两个弟弟带兵讨伐楚国,楚国断绝了他们的后路。现在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没有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么办。”公子光口头说:“你身后的事,一切由我担当。”‎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 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 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 24 -‎ D. 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 ‎15.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答案】14. D 15. ①这首诗紧紧扣住“春晚”二字描写了“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的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的意境。②但是,诗人笔下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字里行间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D项,“流露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错误。此诗没有伤春情绪。‎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点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解释这一特点。‎ 本题要抓住虽为“春晚”,却“静”而“不寂”这一重点,而立足点应是“不寂”上。具体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其如何“不冷清空寂”:诗人眼前的“春晚”三景:“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具体答题时,可采用总分式,也可以采用分总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4 -‎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嗟、鸠、兮、葚、徘、徊、嫉、蛾、谣、诼、淫。‎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 24 -‎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①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结合“的行业”分析,选用“不可或缺”。‎ ‎②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结合“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选用“责无旁贷”。‎ ‎③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跟前,情势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结合“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分析,选用“迫在眉睫”。‎ ‎④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结合“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分析,选用“一目了然”。‎ 故选D。‎ ‎【1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中“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中“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故选C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案】(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 (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乔迁”,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不能用于“我“‎ - 24 -‎ 搬家;“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内容;“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语境为表示多次到滨河游园游玩,不合语境;“豪雨”“可望”和“好雨”“渴望”谐音,不符合电台新闻广播稿的要求。‎ ‎【点睛】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1)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2)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也能提升观赏体验,让长城内外、无限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另外,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长城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增加了被破坏、被损毁的可能性。通过预约、限流为长城“减负”“纾压”,也是对长城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答案】(1)标题: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或盛赞、祝贺等)‎ ‎(2)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需前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标题。如果有导语可以压缩导语;有些新闻标题的拟写还需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提示语来完成。‎ - 24 -‎ 本次新闻中,报道的角度是美国和俄航天专家分别对中国的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表示祝贺。因标题在15字内,因此要对总结出的内容继续压缩,压缩为: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 ‎(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可采用分层提炼法,做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根据文段的内容把语段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提炼每层的信息,提炼信息时可采用去除枝叶的办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概括时要按题目要求,字数要求,压缩后的语句要句意明确,语意连贯,不要以偏概全。‎ 通读语段,首句“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是介绍新闻内容,后面是具体解释实施的原因和好处,故可提炼: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珍惜精力,为梦拼搏 ‎ ——关于珍惜和规划时间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高三阶段的我们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部分同学依然难以抵御抖音等网络小视频的诱惑,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为此,我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 24 -‎ 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2018年度感动中国栏目中所介绍的程开甲院士在生命历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挑灯夜读,后来投身大漠,为祖国的崛起提供战略保障。即便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坚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同学们,身负国家未来与希望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程老前辈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吗?我们一定要拒绝手机网络的诱惑,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同学们,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 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孟子论治国时曾说:“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息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娱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若无节制、无目的地耗费生命浏览这些信息,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打出漂亮的一仗,不要让日后的自己心怀懊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梦而搏,为自己而奋斗吧!‎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同学们,我倡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勒马震山河。‎ ‎ 倡议人:××‎ ‎×年×月×日 ‎【解析】‎ ‎【详解】审题:‎ - 24 -‎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中材料描述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正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不断地刷小视频,刷抖音、刷拼多多、刷头条、微信养生……命题人由果溯因,说明这是猎奇心理在作怪。接着命题人指出刷多了小视频的危害: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材料又引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理论,进一步指出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的危害。这等于说,命题人已经对材料所述刷小视频的怪象设定好了立意方向,要求考生在这个方向上深入反思批判这种现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考生不可偏离题旨。另外,题目设置了一个“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的任务,倡议书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要有交流意识;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既然是倡议,语言就要有一定的鼓动性。‎ 参考立意:‎ ‎1.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 ‎2.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 ‎3.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 ‎4.关于重拾少年意气的倡议书。‎ ‎5.青年风华正茂时,读书惜时擎壮志。‎ ‎6.抛浮躁娱乐之风,扬静以修身之气。‎ ‎7.热血报国当少年,学习奋斗正当时。‎ 可用材料:‎ ‎(1)现今各大视频网站纷纷终于出自己的自制网络综艺节目,趣味性成为了网络综艺节目吸睛性关注点,这种以娱乐至上为节目核心的网络综艺充斥荧屏,强烈的吸引着当代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 ‎(2)网络综艺节目质量泥沙俱下,究其原因,其实是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新闻媒体千方百计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甚至是格调不高的需求。多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掀起了“选秀造星”的热潮,这些“选秀”节目的成功至少从两个方面对公众进行了消极引导:一是对“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肯定、刺激与鼓励;二是对“追星族”狂热的追捧行为予以积极的评价和赞赏,这些负面的热潮带给娱乐性网络综艺一种虚假繁荣。‎ ‎(3)媒体对收视率、发行量的过分追求使得网综节目逐渐走入了“误区”。高收视率、高发行量意味着丰厚的广告回报,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利益的驱使下,网络平台这个本给予受众正能量和知识性的媒介,成为个别媒体进行商业行为的挡箭牌,对娱乐节目的低俗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 24 -‎ ‎(4)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传媒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媒体节目泛娱乐化、泛低俗化的风潮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苍白与乏力。我们需要一个能保证中国新闻媒体健康发展、引领群众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他律与自律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需要传媒发挥其作为舆论引导的作用,承担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责任。‎ 参考结构:《珍惜精力,为梦拼搏——关于珍惜和规划时间的倡议书》‎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号召力强。文章开篇点题“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高三阶段的我们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提出倡议:一、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二、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三、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文章结尾处引用尼采的话并再次总结倡议:“我倡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勒马震山河。”‎ 本文最大亮点在于语言的魅力,大体可以总结三点:第一,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第二,对象感强。整篇文章紧密围绕“同学们”这一写作对象行文,所提出的倡议针对性强。第三,句式丰富,富于变化,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 ‎ ‎ - 24 -‎ ‎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