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4.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7课 诗三首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游子思亲怀亲,于是涉江采芙蓉来赠送给远道的亲人,用以聊慰相思之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通过一曲《短歌行》抒发了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性本爱丘山”、视官场为“尘网”的陶渊明,为自己最终能够挣脱世俗羁绊、回归仰慕已久的山林田园而欣喜若狂。这些凝练的语言、形象而理性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节奏,都彰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及呐喊。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作品,原非一人一时所作。因各篇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将其合在一起,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这和当时的社会动乱有关。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16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3)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又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诗歌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
16
《饮酒》《杂诗》《读〈山海经〉》等。陶渊明在散文和辞赋方面也取得了高出同辈的成就,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1.《涉江采芙蓉》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这类作品虽然社会意义不大,但所描写的游子、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并且基本上是健康的,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涉江采芙蓉》就反映了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痛苦之情。
2.《短歌行》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3.《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1.古体诗
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田园诗派
16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学子之服,后因称读书人为“青衿”;也用来借指青少年,本诗中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为了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发,一饭三吐哺”形容在位者渴求贤才,热切殷勤地礼待贤才,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指在广袤的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间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涉江采芙蓉
16
((hàn dàn),一说“芙蓉”与“夫容”双关。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芳草:兰草,蕙草。之:代芙蓉。遗(wèi):赠送。
层解 叙述采摘芙蓉,营造思乡氛围。
层解 写情深意笃的两人山隔水阻、无法相聚的悲伤。
点评 这首诗写游子采芙蓉送给远在家乡的妻子。送花草给“所思”,当送花草的人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
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即情绪激昂;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杜康:相传
层解 第一层,诗人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虑连绵不断。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
层解 第二层,诗人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道出“忧思”的原因,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16
层解 第三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治理天下。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意为来不及吃饭
层解 第四层,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
点评 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
指在官场上周旋的本领。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本:原来。丘山:这里泛指山川田园。尘网:尘世的罗网。意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三十年:夸大的说法,与实
层解 第一层写归园之因。
16
层解 第二层写田园之美,围绕归后田园生活的乐趣写。
层解 第三层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田园之乐。
点评 本诗主要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诗人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一、通假字
契阔谈(“”,通“宴”,宴饮,宴会)
二、古今异义
1.同心而离居
古义:
今义:齐心。
2.人生几何
古义:
今义:几何学。
3.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4.慷慨(慨当以慷)
古义:
今义:大方,不吝惜。
答案 1.感情深厚。2.多少。3.轻柔而缓慢地飘升。4.情绪激昂。
三、一词多义
1.遗
2.顾
3.厌
16
4.当
5.去
四、词类活用
1.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2.对酒当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3.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
4.去日苦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6.榆柳荫后檐(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五、文言句式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省略介词“于”,即“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2.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即“以何解忧”)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主谓倒装,即“远人村暧暧,墟里烟依依”)
雨·陶渊明
读懂一个人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况且要读懂千年前的古人。当我背诵着陶渊明的诗文,慢慢发觉陶渊明的文字,沉郁中飘逸着琼露的芬芳,孤寂中跳动着天人的吟唱。把一切放下,恍若遁入空门,眼障散去,眼前一个明丽、纯净的桃花源忽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九江,走进了五柳先生、走进了桃花源的梦里。透过都市的熙攘,1500多年前陶渊明“委心任去留”的背影,匆匆消失在雨幕中。湿漉漉的小道、湿漉漉的树林、湿漉漉的空气,我的心灌满了湿漉漉的情愫,雨水,氤氲着,郁郁苍苍,前行,石阶苍黑,苔藓嫩绿,格外打眼!雨雾挟裹、绿树环抱,青砖黛瓦,廊柱翘檐,骆驼山墙,陶渊明纪念馆,灰暗、朦胧、孤寂,深邃,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的心一下子被攫去了,暗淡幽远的韵律解读着一千多年前陶渊明抛却喧嚣,回归草莽的平淡与寂然,这是怎样一块静地。细雨绵绵,寂寥无声,杂念烦扰随风化雨,局促之所,寥廓、空灵,酥雨轻抚,如陶先生温润鼻息。一千多年前,陶公应该也是在这样的雨里,独步幽思,惊雨珠通透,感翠叶震颤,洞悉了生命的本真,毅然决然开始寻找灵魂之所,在田野荒草中,与风为伴、与水为邻,筑起了自己的精神大厦。
暂避绵绵雨幕,远离滚滚红尘,我搁浅于千年前的“草庐”里。翠松掩映,亭台错落,竹影婆娑、氤氲弥漫,彩廊斑驳,青砖灰暗,质朴近乎简陋、粗率近乎原始,这应是陶
16
先生心仪的吧。“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有人说,简约是一种境界,张扬着一个人的智慧与品位。事实上,当我们对生命的体验真正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简约是一种轻松之美,一种灵动之美。就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随性而为,而不去看着别人怎样活着,轻松、愉悦。这就是陶渊明,“寓形宇内”却能“委心去留”。世人解读隐士,景仰之余难掩“远之”意味,内心不无对失意者不识时务的轻贱,循着陶公足迹一路回溯,从彭泽辞官到归隐田园,过上躬耕、饮酒、作诗的生活,陶氏后裔陶博吾的龙门对言及“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找寻自由的陶公,弃的岂止是微官,得的岂止是田园诗。“请息交以绝游”在常人看来是自命清高的迂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是穷困潦倒的落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公挣脱羁绊,超然世外的决绝与睿智,我辈又能领悟几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能是排遣内心的愁绪与慵烦,那是回归自然的超然与欣喜,“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怎能是潦倒落魄的无奈,那是大彻大悟的平静与淡然。
透过傍晚弥漫的雨雾,“清风高洁” 的三层牌坊,孑然矗立,山岗深处,葱茏环抱,隐约看见墓碑默然屹立,暮雨中更显冷清,孤寂中足见超拔。踯躅,幽思,朦胧之处、真幻之间,仿佛看到陶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鉴赏点评] 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内心的苦闷与迷茫,似乎并不见少,甚至于物质层面的努力,在加重着人内心的痛苦与迷茫。到底是因为人自身的发展,欲望随之扩展,还是我们迷失在社会发展的广袤原野?陶渊明闹中取静,乱中求真,返人生于自然,还质朴于天性,提醒我们,人该怎样活着。
一、思维建构
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涉江采芙蓉》
16
《短歌行》
答案 天下归心 田园之美
二、内容把握
(1)《涉江采芙蓉》写的是 。借江上的 起兴,表达了对亲人的 以及花草不能送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2)《短歌行》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表现出 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归园田居(其一)》描述了诗人 的原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平静恬淡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回归田园后 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 的厌倦之情。
答案 (1)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或妻子思念丈夫) 芙蓉与芳草
16
思念和祝福 (2)求贤若渴 统一天下 (3)归田 悠闲欣喜 腐朽世俗社会
涉江采芙蓉
1.“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我的答案:
答案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为衬托下文主人公思念远人的寂寞心境蓄势。
2.《涉江采芙蓉》中第五句中“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我的答案:
答案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和极度痛苦的心情。但是,诗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的艺术效果。
3.关于《涉江采芙蓉》一诗的主人公是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答案:
答案 对这首诗的主人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①从女子思夫的角度可以做如下理解:“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声改变了。她手中的芙蓉幻出了丈夫亲切的笑脸,而这日思夜想的丈夫,却远在天涯!于是她设想此刻的丈夫也正在‘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②也可以把《涉江采芙蓉》理解为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从对方写起的方式,游子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既而写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短歌行
1.第一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 ,分析这两个字在行文中的作用。
我的答案:
答案 “忧思”
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时光流逝而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16
我的答案:
答案 ①比喻。②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作者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3.《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我的答案:
答案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作者这里是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是对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说明贤才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及其宽广的胸襟。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归园田居(其一)
1.诗人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
我的答案:
答案 ①“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②“守拙”是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保持自己正直高洁的人格与精神。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几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为什么写这样的景象?
我的答案:
答案 ①描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景象。②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可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隐的意义。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过分地拔高。
16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田园,保持本真,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读写能力』
用典手法的运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本是宴请宾客的诗,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欢迎贤才的心情。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将贤则国安”,“天地间,人为贤”。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曾亲自颁发《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诗中一再表露的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与他的远大政治抱负是完全一致的。
用典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典故的种类有三种:明典、暗典、翻典。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16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针对练笔』
请围绕“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这个中心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恰当使用典故。
答:
答案 (示例)人生当立志。无志则人难做,事难成。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人生一世,当报效国家,为天下人谋福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战乱时期当弃笔从戎戍边守疆,人生何须桑梓地,处处青山是我家,即便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和平年代更应立志苦学、精忠报国。人生的旅程不可无志:成不了太阳,就做一缕白云为蓝天增添风景;成不了月亮,就做一颗星星为夜空点亮微光;长不成参天的大树,就做一棵无名的小草,给大地增添绿色;当不了航船上的舵手,就做一名普通的水手,为远航增劲添力。
『直击高考』
(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并非感叹人生的短暂,应是新诗准备的内容之一;C项,应是表达对路途艰辛的担忧,并无望其早归之意;D项,是对友人的激励和劝勉,并非表达消极的情绪。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
16
答案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龙吟虎啸”应属于豪迈、大气的艺术风格,“和缓”应属于含蓄细腻的艺术风格。可从诗歌意象的选择、手法的运用、感情的细腻含蓄等角度分析作答。
『素材迁移』
走出来,让天空更明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的这只不经意间出现的“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心为形役,身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强颜欢笑、摇尾乞怜来讨得主人的欢心。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牢固的金丝笼里。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处境艰难的陶渊明!
于是,田园成了陶渊明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陶渊明的追求,是他追求的本真,是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的反映。
[运用方向] “追求”“本真”“淡泊人生”“高洁”等。
[运用示例]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16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决然离开那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的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法整肃社会、官场浊风的。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只有在内心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达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呈现给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16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8:第2021-06-0912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2021-06-095页
- 2-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2021-06-097页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语文27《诗三首2021-06-097页
-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2021-06-093页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2021-06-0945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7:第5课 2021-06-093页
-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短歌行2021-06-093页
- 2020版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课件2021-06-08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5杜2021-06-0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