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6.45 KB
- 2021-06-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5
空间向量及其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高考数学
考点一 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
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共线向量定理可以分解为两个命题(
a
,
b
(
b
≠
0)
为空间内
任意两个向量):(i)
a
∥
b
⇒
存在唯一实数
λ
,使得
a
=
λb
;(ii)若存在实数
λ
,使得
a
=
λb
,则
a
∥
b
,其中命题(ii)是空间向量共线的判定定理.
(2)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a.空间一点
P
位于平面
ABC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
序实数对(
x
,
y
),使
=
x
+
y
成立;b.对空间任意一点
O
,有
=
x
+
y
+
z
,若①
x
+
y
+
z
=1
,则
P
,
A
,
B
,
C
四点共面,反之亦成立.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a.空间
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
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
组基底;b.基底选定后,空间的所有向量均可由基底
唯一表示
.
考点清单
2.与空间向量运算有关的结论
设
a
=(
a
1
,
a
2
,
a
3
),
b
=(
b
1
,
b
2
,
b
3
).
(1)
a
∥
b
⇔
a
=
λb
(
b
≠
0)
⇔
②
a
1
=
λb
1
,
a
2
=
λb
2
,
a
3
=
λb
3
(
λ
∈R);
(2)
a
⊥
b
⇔
a
·
b
=0
⇔
③
a
1
b
1
+
a
2
b
2
+
a
3
b
3
=0
;
(3)|
a
|=
=
;
(4)cos<
a
,
b
>=
=④
.
3.与空间向量有关的问题
(1)空间直角坐标系
(i)一般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ii)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必须满足三坐标轴两两垂直,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到坐标轴上或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都为正).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i)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
平行
(或在这条直线上)的有向线段所
表示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
(ii)平面的法向量:
a.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是
与平面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
,因此一个平面的法
向量有无数个,其中任意两个都是共线向量,但零向量不能作为平面的法向
量.
b.平面法向量的求法:首先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具体的步骤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
线的向量
a
,
b
,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得
由此可建立关于x、y、z的方程
组,解方程组,并取其中的一组解,该组解可作为法向量的坐标.
4.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
设不同直线
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
b
,不同平面
α
,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
v
,则
(1)
l
∥
m
⇔
a
∥
b
⇔
a
=
kb
,
k
∈R且
k
≠
0;
(2)
l
∥
α
⇔
a
⊥
u
⇔
a
·
u
=0;
(3)
α
∥
β
⇔
u
∥
v
⇔
u
=
λv
,
λ
∈R且
λ
≠
0;
(4)
l
⊥
m
⇔
a
⊥
b
⇔
a
·
b
=0;
(5)
l
⊥
α
⇔
a
∥
u
⇔
a
=
ku
,
k
∈R且
k
≠
0;
(6)
α
⊥
β
⇔
u
⊥
v
⇔
u
·
v
=0.
考点二 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1.空间角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公式:设
a
、
b
分别为异面直线
l
1
、
l
2
的方向向量,
θ
为
l
1
、
l
2
所成的角,则cos
θ
=|cos<
a
,
b
>|=
.
(2)线面所成角公式:设
l
为平面
α
的斜线,
a
为
l
的方向向量,
n
为平面
α
的法向
量,
θ
为
l
与
α
所成的角,则sin
θ
=⑤
|cos<
a
,
n
>|=
.
(3)二面角公式:设
n
1
、
n
2
分别为平面
α
、
β
的法向量,二面角为
θ
,则
θ
=<
n
1
,
n
2
>
或
θ
=π-<
n
1
,
n
2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等或互补),其中cos<
n
1
,
n
2
>=
.
2.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P
为平面
α
外一点,
a
、
n
分别为平面
α
过
P
点的斜向量、法向量,
d
为
P
到
α
的距
离,则
d
=|
a
|·|cos<
a
,
n
>|=
.
注意 线面、面面距离均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
式求解.
3.两点间的距离:已知点
A
(
x
1
,
y
1
,
z
1
),
B
(
x
2
,
y
2
,
z
2
),则
A
,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⑥
.
拓展延伸
1.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
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
2.三余弦公式:cos
θ
=cos
θ
1
·cos
θ
2
(如图所示,其中
θ
1
是斜线
OA
与平面
α
所成
的角,
θ
2
是斜线
OA
的射影
AB
与平面内的直线
AC
的夹角,
θ
是斜线
OA
与平面
内的直线
AC
的夹角).
考法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
知能拓展
例1
在长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AB
=
BC
=1,
AA
1
=
,则异面直线
AD
1
与
DB
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解析
解法一:以
A
1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A
(0,0,
),
D
1
(0,1,
0),
D
(0,1,
),
B
1
(1,0,0),所以
=(0,1,-
),
=(1,-1,-
),所以cos<
,
>=
=
=
.则异面直线
AD
1
与
DB
1
所成
角的余弦值为|cos<
,
>|=
,故选C.
解法二:如图,连接
A
1
D
,交
AD
1
于点
O
,
∵四边形
ADD
1
A
1
为矩形,∴
A
1
O
=
OD
,再取
A
1
B
1
的中点
E
,
连接
OE
,
D
1
E
,则
OE
∥
DB
1
,且
OE
=
DB
1
,
∴
AD
1
与
DB
1
所成角即为∠
D
1
OE
或其补角.∵
AB
=
BC
=1,
AA
1
=
,
∴
AD
1
=2,
D
1
E
=
=
,
DB
1
=
=
,
∴
OD
1
=
AD
1
=1,
OE
=
.
在△
D
1
OE
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D
1
OE
=
=
=
.∴异面直线
AD
1
与
DB
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C.
答案
C
例2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
O
为
BD
中点,
CA
=
CB
=
CD
=
BD
=2,
AB
=
AD
=
.
(1)求证:
AO
⊥平面
BCD
;
(2)求异面直线
AB
与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连接
OC
,由
CB
=
CD
,
AB
=
AD
,
O
为
BD
的中点,得
AO
⊥
BD
,
CO
⊥
BD
,∴
CO
=
=
,
AO
=
=1.
在△
AOC
中,
AC
2
=
AO
2
+
OC
2
,故
AO
⊥
OC
.
又
BD
∩
OC
=
O
,因此
AO
⊥平面
BCD
.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
xyz
,
则
A
(0,0,1),
B
(1,0,0),
C
(0,
,0),
D
(-1,0,0),
∴
=(1,0,-1),
=(-1,-
,0),
∴|cos<
,
>|=
=
,∴异面直线
AB
与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方法总结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确定两直线的方向向量
a
,
b
,则两直线所成角
θ
满足
cos
θ
=
.
考法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
例3
(2018浙江,19,15分)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A
1
B
1
C
1
,
A
1
A
,
B
1
B
,
C
1
C
均垂直
于平面
ABC
,∠
ABC
=120
°
,
A
1
A
=4,
C
1
C
=1,
AB
=
BC
=
B
1
B
=2.
(1)证明: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
(2)求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题导引
解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各点的坐标.
(1)利用
·
=0及
·
=0得出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
(2)求出平面
ABB
1
的法向量
n
以及直线
AC
1
的方向向量,利用sin
θ
=
求
得.
解法二:(1)在△
AA
1
B
1
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AB
1
⊥
A
1
B
1
,在△
AB
1
C
1
中,由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AB
1
⊥
B
1
C
1
,从而得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
(2)过
C
1
作
C
1
D
⊥
A
1
B
1
,交直线
A
1
B
1
于点
D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得
C
1
D
⊥面
ABB
1
,从而得出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为∠
C
1
AD
,解三角形得出其正弦
值.
解析
解法一:
(1)证明:如图,以
AC
的中点
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OB
,
OC
为
x
,
y
轴的非负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
xyz
.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
(0,-
,0),
B
(1,0,0),
A
1
(0,-
,4),
B
1
(1,0,2),
C
1
(0,
,1).
因此
=(1,
,2),
=(1,
,-2),
=(0,2
,-3).
由
·
=0得
AB
1
⊥
A
1
B
1
.
由
·
=0得
AB
1
⊥
A
1
C
1
.
所以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
(2)设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为
θ
.
由(1)可知
=(0,2
,1),
=(1,
,0),
=(0,0,2).
设平面
ABB
1
的法向量
n
=(
x
,
y
,
z
).
由
得
可取
n
=(-
,1,0).
所以sin
θ
=|cos<
,
n
>|=
=
.
因此,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解法二:
(1)证明:由
AB
=2,
AA
1
=4,
BB
1
=2,
AA
1
⊥
AB
,
BB
1
⊥
AB
得
AB
1
=
A
1
B
1
=2
,所以
A
1
+
A
=
A
,故
AB
1
⊥
A
1
B
1
.由
BC
=2,
BB
1
=2,
CC
1
=1,
BB
1
⊥
BC
,
CC
1
⊥
BC
得
B
1
C
1
=
,由
AB
=
BC
=2,∠
ABC
=120
°
得
AC
=2
,由
CC
1
⊥
AC
,得
AC
1
=
,所以
A
+
B
1
=
A
,故
AB
1
⊥
B
1
C
1
.又
A
1
B
1
∩
B
1
C
1
=
B
1
,因此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
(2)如图,过点
C
1
作
C
1
D
⊥
A
1
B
1
,交直线
A
1
B
1
于点
D
,连接
AD
.
由
AB
1
⊥平面
A
1
B
1
C
1
得平面
A
1
B
1
C
1
⊥平面
ABB
1
,
由
C
1
D
⊥
A
1
B
1
得
C
1
D
⊥平面
ABB
1
,
所以∠
C
1
AD
是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
由
B
1
C
1
=
,
A
1
B
1
=2
,
A
1
C
1
=
得cos∠
C
1
A
1
B
1
=
,
则sin∠
C
1
A
1
B
1
=
,所以
C
1
D
=
,故sin∠
C
1
AD
=
=
.
因此,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方法总结
1.定义法
(1)作:在斜线上选取恰当的点,过该点向平面引垂线,作出所求角,其中确定
垂足的位置是关键;(2)证:证明所作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求:构造
角所在的三角形,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角.
2.公式法
sin
θ
=
(其中
h
为斜线上除斜足外的任一点到所给平面的距离,
l
为该点到
斜足的距离,
θ
为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向量法
sin
θ
=|cos<
,
n
>|=
(其中AB为平面α的斜线,
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
θ
为
斜线
AB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
考法三
求二面角的方法
例4
(2017课标Ⅰ,18,12分)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AB
∥
CD
,且∠
BAP
=
∠
CDP
=90
°
.
(1)证明:平面
PAB
⊥平面
PAD
;
(2)若
PA
=
PD
=
AB
=
DC
,∠
APD
=90
°
,求二面角
A
-
PB
-
C
的余弦值.
解题导引
(1)由已知得
AB
⊥
PA
,
AB
⊥
PD
,从而得出
AB
⊥平面
PAD
,最后获
证平面
PAB
⊥平面
PAD
.
(2)解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分别求出平面
PBC
与平面
PAB
的法向量
n
与
m
,从而利用向量法求结果.
解法二:取
PB
的中点
F
,由△
PAB
为等腰三角形得
AF
⊥
PB
,由△
PBC
为等边
三角形得
CF
⊥
PB
,从而得∠
AFC
为二面角
A
-
PB
-
C
的平面角,在△
AFC
中由
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AFC
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由已知∠
BAP
=∠
CDP
=90
°
,得
AB
⊥
AP
,
CD
⊥
PD
.
由于
AB
∥
CD
,故
AB
⊥
PD
,
又
AP
∩
PD
=
P
,
AP
、
PD
⊂
平面
PAD
,所以
AB
⊥平面
PAD
.
又
AB
⊂
平面
PAB
,所以平面
PAB
⊥平面
PAD
.
(2)解法一(向量法):在平面
PAD
内作
PF
⊥
AD
,垂足为
F
.
由(1)可知,
AB
⊥平面
PAD
,故
AB
⊥
PF
,
又
AD
∩
AB
=
A
,可得
PF
⊥平面
ABCD
.
以
F
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
间直角坐标系
F
-
xyz
.
由(1)及已知可得
A
,
P
,
B
,
C
.
所以
=
,
=(
,0,0),
=
,
=(0,1,0).
设
n
=(
x
1
,
y
1
,
z
1
)是平面
PCB
的法向量,则
即
可取
n
=(0,-1,-
).
设
m
=(
x
2
,
y
2
,
z
2
)是平面
PAB
的法向量,则
即
可取
m
=(1,0,1).
则cos<
n
,
m
>=
=-
.易知二面角
A
-
PB
-
C
为钝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
A
-
PB
-
C
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定义法):根据题意可设
AB
=1,
因为
AB
∥
CD
,∠
APD
=∠
BAP
=∠
CDP
=90
°
,
PA
=
PD
=
AB
=
DC
,所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
AD
=
PC
=
PB
=
CB
=
,取
PB
的中点
F
,连接
AF
,
CF
,
在等腰三角形
PAB
中,可得
AF
⊥
PB
,在等边三角形
PBC
中,可得
CF
⊥
PB
,
所以∠
AFC
为二面角
A
-
PB
-
C
的平面角,由(1)知
AB
⊥平面
PAD
,
又
AD
⊂
平面
PAD
,所以
AB
⊥
AD
.
所以平行四边形
ABCD
是矩形,连接
AC
,则
AC
=
.
在△
AFC
中,
AC
=
,
AF
=
,
FC
=
,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可得cos∠
AFC
=
=-
,
所以二面角
A
-
PB
-
C
的余弦值为-
.
方法总结
1.向量法:利用公式cos<
n
1
,
n
2
>=
(
n
1
,
n
2
分别为两平面的法向
量)进行求解,注意<
n
1
,
n
2
>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是相等还是互补,需结合图
形进行判断.
2.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特殊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
于棱的射线,如图(1),∠
AOB
为二面角
α
-
l
-
β
的平面角.
3.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交
线所形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2),∠
AOB
为二面角
α
-
l
-
β
的平面角.
4.垂线法(三垂线定理法):过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垂线,从垂足出发向棱引垂线,利用三垂线定理(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找到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3),∠
ABO
为二面角
α
-
l
-
β
的平面角.
立体几何中常见的探索型问题有以下两种类型:
(1)条件追溯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为执果索因,其结论明确,需要求出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将题设和结论都视为已知条件即可迅速找到切点.但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错误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要条件,应引起注意.
(2)存在判断型:解决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为:先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能导出与条件吻合的数据或事实,说明假设成立,即存在;若导出与条件相矛盾的结果,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求解此类问题的难点在于涉及的点具有运动性和不确定性,所以用传统方法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若用空间向量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存在性问题,则思路简单,解法固定,操作方便.
实践探究
例
如图,四棱锥
P
-
ABCD
中,
PA
⊥底面
ABCD
,底面
ABCD
是直角梯形, ∠
ADC
=90
°
,
AD
∥
BC
,
AB
⊥
AC
,
AB
=
AC
=
,点
E
在
AD
上,且
AE
=2
ED
.
(1)已知点
F
在
BC
上,且
CF
=2
FB
,求证:平面
PEF
⊥平面
PAC
;
(2)当二面角
A
-
PB
-
E
的余弦值为多少时,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45
°
?
解题导引
(1)欲证平面
PEF
⊥平面
PAC
,结合题意只需证
EF
⊥平面
PAC
(也许有考虑证明
AC
⊥平面
PEF
的,但此路不通),把证“面面垂直”转化为
证明“线面垂直”是通法,
PA
⊥
EF
易证,再证
EF
⊥
AC
是关键,同一平面内
证线线垂直问题,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即可.
(2)这是已知结论找充分条件的问题,由线面角定义,易得∠
APC
=45
°
,反推
出
AP
的长,再通过建系求得二面角
A
-
PB
-
E
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
AB
⊥
AC
,
AB
=
AC
,∴∠
ACB
=45
°
,
∵底面
ABCD
是直角梯形,∠
ADC
=90
°
,
AD
∥
BC
,
∴∠
ACD
=45
°
,则
AD
=
CD
,
(1分)
又
AB
⊥
AC
,∴
BC
=
AC
=2
AD
,
(2分)
∵
AE
=2
ED
,
CF
=2
FB
,∴
AE
=
BF
=
AD
,
∴四边形
ABFE
是平行四边形,
∴
AB
∥
EF
,
(3分)
∴
AC
⊥
EF
,
∵
PA
⊥底面
ABCD
,∴
PA
⊥
EF
,
(4分)
∵
PA
∩
AC
=
A
,∴
EF
⊥平面
PAC
,
∵
EF
⊂
平面
PEF
,∴平面
PEF
⊥平面
PAC
.
(5分)
(2)∵
PA
⊥
AC
,
AC
⊥
AB
,
PA
∩
AB
=
A
,∴
AC
⊥平面
PAB
,则∠
APC
为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若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45
°
,
则tan∠
APC
=
=1,即
PA
=
AC
=
,
(6分)
取
BC
的中点
G
,连接
AG
,则
AG
⊥
BC
,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
A
-
xyz
,
则
A
(0,0,0),
B
(1,-1,0),
C
(1,1,0),
E
,
P
(0,0,
),∴
=
,
=
,
(7分)
设平面
PBE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
则
即
令y=3,则x=5,z=
,
∴
n
=(5,3,
),
(9分)
易知
=(1,1,0)是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10分)
cos<
n
,
>=
=
,
结合图形可知当二面角
A
-
PB
-
E
的余弦值为
时,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
的角为45
°
.
(12分)
例
已知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的棱长为
a
,定点
M
在棱
AB
上(不与端点
A
,
B
重合),点
P
是平面
ABCD
内的动点,且点
P
到直线
A
1
D
1
的距离与点
P
到点
M
的
距离的平方差为
a
2
,则点
P
的轨迹为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创新思维
解题导引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点的轨迹问题,关键是能够通过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求出动点满足的方程,从而求得轨迹.
解析
作
PF
⊥
AD
,
PE
⊥
A
1
D
1
,垂足分别为
F
,
E
.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
间直角坐标系:
设
M
(0,
t
,0),
P
(
x
,
y
,0),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
PF
⊥平面
ADD
1
A
1
,
∴
PE
2
=
y
2
+
a
2
,
PM
2
=
x
2
+(
y
-
t
)
2
,
∴
PE
2
-
PM
2
=
y
2
+
a
2
-
x
2
-(
y
-
t
)
2
=
a
2
,
整理得
x
2
=2
ty
-
t
2
∴
P
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D
相关文档
- 【数学】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北师大2021-06-107页
- 【数学】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北师2021-06-1011页
- 【数学】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北师大2021-06-1014页
- 【数学】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北师大2021-06-0914页
- 【数学】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北师大2021-06-0913页
- 2020届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错题集2021-05-2627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4页
- 2020届北师大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2021-05-2217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18页
- 2020届北师大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2021-05-2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