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6-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4.1.2 极坐标系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点 P 的直角坐标为(- 2 , 2 ),那么它的极坐标可表示为( )
A.(2,
4
) B.(2,
4
3 ) C.(2,
4
5 ) D.(2,
4
7 )
解析:方法一:因为点 P(- 2 , 2 )在第二象限,与原点的距离为 2,且 OP 的倾斜角
为
4
3 ,故选 B.方法二:代入坐标互化公式直接求解.
答案:B
2.极坐标系中,与点(3,
3
)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 )
A.(3,
3
2 ) B.(3,
3
) C.(3,
3
4 ) D.(3,
6
5 )
解析:关于极轴对称的点,极径ρ不变,极角互为相反数(或再相差 2kπ,k∈Z).
答案:B
3.将点 P 的极坐标(2,
3
4 )化为直角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 x=2cos
3
4 =-1,y=2sin
3
4 =- 3 ,所以直角坐标为(-1,- 3 ).
答案:(-1,- 3 )
4.极坐标系中,点 A 的极坐标是(3,
6
),则
(1)点 A 关于极轴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2)点 A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3)点 A 关于直线θ=
2
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_______.(规定ρ>0,θ∈[0,
2π))
解析:如图所示,在对称的过程中极径的长度始终没有变化,主要在于极角的变化.另外,
我们要注意:极角是以 x 轴正向为始边,按照逆时针方向得到的.
关于极轴对称 关于极点对称
关于θ=
2
对称
答案:(1)(3,
6
11 )(2)(3,
6
7 )(3)(3,
6
5 )
5.已知两点的极坐标 A(3,
2
)、B(3,
6
),则|AB|=_____________,AB 与极轴正方向
所夹的角为_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极坐标的定义结合等边三角形性质,可得|AO|=|BO|=3,∠AOB=
3
,
即△AOB 为正三角形.所以直线 AB 与 x 轴的夹角为
6
,则 AB 与极轴的正方向所夹的角为
2
+
3
=
6
5 .
答案:3
6
5
6.如图,在极坐标系中,写出点 A,B,C 的极坐标,并标出点 D(2,
6
),E(4,
4
3 ),F
(3.5,
3
5 )所在的位置.
思路分析:关键是确定点的极径ρ和极角θ.
解:由图可得点 A,B,C 的极坐标分别为(1,0),(4,
2
),(5,
3
4 ).
点 D,E,F 的位置如上图所示.
7.中央气象台在 2004 年 7 月 15 日 10:30 发布的一则台风消息:今年第9 号热带风暴“圆规”
的中心今天上午八点钟已经移到了广东省汕尾市东南方大约 440 千米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请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出该台风中心的位置
(ρ≥0,0≤θ<2π).
思路分析:首先确定极点和极轴,即确定极坐标系,然后标出点的位置表示出坐标.
解:以广东省汕尾市所在地为极点,正东方向为极轴(单位长度为 1 千米)建立极坐标系,
则台风中心所在位置的极坐标为 A(440,
4
7 ).
我综合,我发展
8.已知点 A(ρ1,θ1)、B(ρ2,θ2)的极坐标满足条件ρ1+ρ2=0 且θ1+θ2=π,则 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数形结合,由极坐标的意义得出结论;也可以化为直角坐标得出结论.设 B(x2,y2),
则 x2=ρ2cosθ2=-ρ1cos(π-θ1)=ρ1cosθ1,y2=ρ2sinθ2=-ρ1sin(π-θ1)=-ρ1sinθ1,∴A、
B 关于 x 轴对称,即在极坐标系内,A、B 关于极轴对称.
答案:关于极轴对称
9.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A(3,
3
),B(1,
3
2 ),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数形结合,根据 A,O,B 位置关系直接求解.
解:∵∠AOB=
3
2 -(
3
)=π,∴A,O,B 三点共线.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AB|=3+1=4.
10.已知 A、B 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1,
3
)、(2,
3
2 ),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数形结合,由余弦定理求 AB 的长.
解:∵|OA|=1,|OB|=2,∠AOB=
3
2 -
3
=
3
,
∴由余弦定理得
|AB|2=12+22-2×1×2cos
3
=3.
∴|AB|= 3 ,
即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3 .
11.在极轴上求与点 A( 24 ,
4
)距离为 5 的点 M 的坐标.
思路分析:题目要求的点 M 在极轴上,可设点 M(r,0),由于极坐标中有一个量是关于角的,
A、M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5,所以可以根据余弦定理求出点 M 的坐标来.
解:设 M(r,0),
∵A( 24 ,
4
),
∴|AM|=
4cos28)24( 22 rr =5,
即 r2-8r+7=0.解得 r=1 或 r=7.
∴M 点的坐标为(1,0)或(7,0).
12.如图是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假设某同学在教学楼处,试以此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并
分别说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的极坐标来.
解:如下图所示,以 AB 所在直线为极轴,点 A 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
则教学楼 A(0,0),体育馆 B(60,0),图书馆 C(120,
3
),实验楼 D(60 3 ,
2
),
办公楼 E(50,
4
3 ).
我创新,我超越
1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0,y0)为极点,以 x 轴正向为极轴方向建立极坐标系,如图,
写出平面上点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变换公式(假定长度单位不变).
思路分析:把直角坐标系内的平移公式转化为极坐标得出结论.
解:由直角坐标的平移公式
,
,
0
0
yyy
xxx
得
,sin
,cos
0
0
yy
xx 即
;sin
,cos
0
0
yy
xx
.tan
,)()(
0
0
2
0
2
0
2
xx
yy
yyxx
14.如图,求 A(ρ1,θ1)、B(ρ2,θ2)、C(ρ3,θ3)围成的△ABC 的面积.
思路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 OA、OB、OC 的长及它们的夹角关系,所以可用割补法及面积公
式 S=
2
1 absinθ间按求 S△ABC.
解:S△ABC=S△ABO+S△BCO-S△ACO
=
2
1 ρ1ρ2sin(θ2-θ1)+
2
1 ρ2ρ3sin(θ3-θ2)
-
2
1 ρ1ρ3sin(θ3-θ1)=
2
1 [ρ1ρ2sin(θ2-θ1)+ρ2ρ3sin(θ3-θ2)-ρ1ρ3sin(θ3-θ1)].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排列与排列数2021-06-116页
- 2020高中数学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2021-06-114页
- 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y=Asin(ωx+ψ2021-06-117页
- 2012高中数学 3_1_5课时同步练习 2021-06-114页
- 高中数学 2_3_1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2021-06-11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必修5学业分层测评42021-06-119页
- 高中数学 1_2_1函数的概念同步练习2021-06-115页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新教材必修一同步2021-06-1139页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 第三2021-06-114页
- 2020高中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9 定积2021-06-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