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5-15 发布

《现代政府理论》复习资料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现代政府理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题)‎ ‎(一)、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 三权分立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制衡是三权分立的核心问题 ‎★考核知识点: 国家机构活动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职能是指国家机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方面 ‎★考核知识点: 中央地方关系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影响方式有:说服和渗透、议会政治、非政治方式 ‎★考核知识点: 地方政府产生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城镇型地方政府的设立,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设置指标是人口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 ‎★考核知识点: 四维分析框架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考核知识点: 政府职能配置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职责同构 ‎★考核知识点: 政府形式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德国、俄罗斯、瑞士属于联邦制国家 ‎★考核知识点:中央地方关系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隐性化的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政府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蒂布特提出了“用脚投票”模型 ‎★考核知识点:国家形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制度模式 ‎★考核知识点: 转变政府职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失灵 ‎★考核知识点:分权模式 ‎★考核知识点:政治发展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模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消解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政府的危机 ‎(二)、多项选择题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包括:职能、机构、体制、过程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合法性政府的必备要件有:以宪法为基础、具有象征性、行为合法性、国际认同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责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职责的特征有:政府功能与政府职责相辅相成、主观色彩强,具有灵活性、中西差异明显、转变职能的重点在于调整政府职责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市场的失灵及缺陷引发的问题有: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短缺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的职能可具体划分为政府的功能和政府的职责层次 ‎★考核知识点:政府弹性因素功能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弹性因素的功能:应对危机事件、从当社会安全阀 、适应时代变迁、化解政治矛盾和政府危机 ‎★考核知识点: 政府管理层次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管理层次划分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政府间纵向关系合理化、政府管理亲民化 、政治资源配置合理化 ‎★考核知识点: 政府机构的构成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机构的构成要素包括:机构数、官员数、结构 ‎★考核知识点:政府功能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必须有力处理好以下几大重要的社会关系: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和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市场的失灵及缺陷引发的问题有: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短缺 ‎★考核知识点: 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模式 ‎★考核知识点: 合法性概念 ‎ ‎★考核知识点: 现代民主的三大支柱 ‎★考核知识点: 政府外脑的功能 ‎ ‎★考核知识点: 政府干预 ‎ ‎★考核知识点: 政府发展的特殊性 ‎ ‎★考核知识点: 政府管理层次划分 ‎★考核知识点: 中央地方关系 ‎★考核知识点: 政府发展 ‎ ‎★考核知识点: 委员会制 ‎ ‎★考核知识点: 政党活动方式 ‎ ‎★考核知识点: 政府体制 ‎ ‎★考核知识点: 政府干预 ‎ ‎★考核知识点: 大政府与小政府的区别 ‎ ‎★考核知识点: 政府管理的幅度 ‎(三)、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 政府过程 ‎★考核知识点: 政府的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 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中央控制地方 ‎★考核知识点:政府形式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合作 ‎★考核知识点: 地方政府自治 ‎★考核知识点: 政府中的“外脑”‎ ‎★考核知识点: 政府发展 二、客观部分:(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 ‎★考核知识点: 四维分析框架 ‎★考核知识点: 政府功能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 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 ‎★考核知识点: 政府功能发展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发挥自身功能的自觉程度会逐渐提高;‎ 政府功能发挥的着重点将更明确。‎ ‎★考核知识点: 政府中弹性因素 ‎★考核知识点: 政府发展的两栖性因素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的领导权威和领导能力 政府官员在政府改革中的双重身份 民众的基本素质 ‎★考核知识点: 政府体制模式 ‎★考核知识点: 地方分权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治性分权:中央当局和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行政性分权:中央当局和中央当局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行政权转让:向从属中央当局的机关转让中央当局拥有的部分权限。‎ ‎★考核知识点: 现代政府特征 ‎(二)、资料分析 ‎1、离黄河只有15 公里的西辛庄,仅172户人家,人口720 人。而在河南及濮阳市当地,西辛庄却是跟著名的南街村一样的明星村。西辛庄的名气,来自于它的富裕。濮阳市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7 元,但西辛庄村民2011 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6 万元。‎ ‎2012年两会上,李连成提出:要建中国第一个村级市。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一样,有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便利的交通。李连成描绘了“西辛庄市”的整体规划:“市”中心是一个大型广场,“市”‎ 四周设4个仿古大门,周边全都是两层楼。4个角是12层小高层,已经设计并动工了。一村一区,以村的名字命名,很多村的村民已经开始交钱买房了。‎ ‎2012年5月8日,中原大地诞生了中国首个村级市。河南濮阳庆祖镇西辛庄村,正式挂牌更名为西辛庄市。这一消息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出后就引发争议。肯定者有,但质疑嘲讽的更多。李连成说,“概念和内容是两回事,俺这个‘村级市’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是村级‘市’。一没公务员,二不设行政机关,成立后还是正村级。” 他认为,建“村级市”是减少政府和城市压力的一个好办法。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只是一个概念,不必过于较真。河南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由传统单一的农民进城,改了两条腿走路,使农民就地城镇化。村级市就是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认为这代表了基层群众的要求。‎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辛庄“村级市”改革的看法。‎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 ‎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管理的层次和幅度;‎ 地方政府的产生和类型;‎ 城市化进程 西辛庄的基本情况等 ‎2、2012年2月6-10日,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他当时特别提到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明确指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是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这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的困难,而且能推进整个事业的发展”。指出,“新36条”不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就会遇到玻璃门、弹簧门。要求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温总理还特别强调:“本届政府要‘善始敬终’,不要把本届政府该做的事情推到下届去。”‎ 与此相适应,3月28日-29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根据《反垄断法》,政府并不简单地排斥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但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别是依靠行政力量形成的垄断。彭森亦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针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表示,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 目前,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对改革难以达成普遍“共识”。有观点认为,“政令不出中南海”是由于地方政府贯彻不力,政策实施力度的逐级衰减。在涉及国有垄断行业改革的问题上,投资审批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中央文件的要求和中央领导的一再指示似乎总在敷衍塞责,即使“一浪高过一浪”来自的民间呼声。‎ 会议上的发言过后,总理和发改委纷纷作出动作,从最近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温总理先后对房地产价格、白酒市场和银行界利润提出批评,三个行业股市大跌。而发改委则先后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并推出实施阶梯电价,实质上是为国有垄断企业谋取更高的利润。可见,总理看来要改革的很多,但改革的执行上似乎并不顺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有企业垄断改革目标下怎样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经济行为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规制;‎ 政府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的发展等相关内容 ‎3、社科院则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智库,此前统计,社科院有50个研究所,260个研究室,4000名全职人员。规模之大,让不少来访的西方智库专家感到震惊。要知道,整个英国的全部智库人数加起来也只有1000人左右,全欧洲总人数不到5000人,加上美国的,整个西方智库的研究人员也不超过10万人。国内智库数量不少,但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占多数。而国外,大部分智库是独立的商业运作机构。一般部委研究室主要以近期政策研究工作为主,而大的研究院则着眼长远或基础性研究,高校则更偏向具体学科理论研究,更具学术性。2000多家智库中,95%以上吃财政饭,或者国家有投入、或者是国家任命的。目前中国民间智库仅占智库总数的约5%,规模很小,最大的也只有20人左右,年运作资金仅约200万元,而不久前刚成立的国经中心最大的困难也是筹集资金,只是筹资目标是5个亿。问题越复杂,就越需要立场客观的智库。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立场,但可以‘和而不同’,各抒己见,提供不同的数据和建议。从根本上说,智库要发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一是要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尊重专业独立性的决策氛围;二是全社会要有比较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就是公共舆论,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决策。中国目前的各类智库大部分是官方和半官方的大学附属型智库。由于官办智库的特点,智库往往就会异化和失去公共性或民间性的本质,成为政府政策的宣传者和诠释者,很难提出具有质疑精神的意见建议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储备性政策”。中国的智库数量虽然众多,但由于体制环境、资金和评价体系,以及公信力等问题,在国际舞台上鲜有显著成就,议程设置能力与话语权弱小,难与西方顶尖智库对话。”国内智库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材料及政府理论的知识,分析突破中国智库发展瓶颈的发展之路。‎ ‎★考核知识点:智库 ‎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1.智库的定位还不十分明确。‎ 第2.官本位的问题十分严重。‎ ‎3.许多智库的独立性不够。‎ ‎4.从信息来源、经费投入等方面,官方智库都远超过民间智库。有关部门对民间的咨询机构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 ‎5.智库发挥作用的渠道相对不足。‎ ‎6.社会对智库还有种种的误解。‎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后者发展尤为迅猛。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 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关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各类研讨会空前活跃。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性因素,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将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趋同、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截然相反的经济现象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制度瓶颈因素,即现有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行政区划不适应。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地方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往往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形成我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使行政区与经济区边界高度重合。我国行政区划层级过多、幅度偏小、类型混淆、功能受限等也不利于发挥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杠杆作用。这样就极大地抑制了市场要素在各行政区之间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发展。 第二,行政职能不健全。我国地方政府缺乏区际经济事务管理的职能,缺乏对区际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政府之间公共关系的处理,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需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这说明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职能定位还不明确,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行政机构设置不到位。地方政府组织体系还残存大量的直接管理本行政区经济的专门机构,区域经济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机构还不健全,尤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缺乏专门的区际合作机构作为区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沟通平台。 第四,行政运行机制不规范。地方政府之间在横向与纵向方面没有明确各自的权责边界和合作机制;与社会和民众之间缺乏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交流合作和共同治理的机制;缺乏调控区际关系的法律框架,如地方政府行为与府际关系的法律。‎ 结合材料和相关所学,分析如何破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瓶颈。‎ ‎★考核知识点:府际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 ‎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调整行政区划;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引导和管理;‎ 改革政府机构,提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保障;‎ 重塑地方府际关系,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建设;‎ 创新区域管理运作机制,实现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5、行政三分制是深圳大学教授马敬仁提出的,是指相对分离行政系统内部三种职能,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2001年11月,中央编制办公室确定深圳等5个城市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城市。2001年12月,深圳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行政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深圳市行政三分制改革拉开序幕。2008年11月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支持深圳市等地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在政府机构设置中率先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条件成熟时在珠三角地区及全省推行。”2009年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2009年7月,深圳正式启动了以“委、局、办”为特点的行政三分制改革。‎ 但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重点不应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而应以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再造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和市场边界问题,而主要不是公共部门内部机构设置问题。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治规范权力,以法律保护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回过头看我国的政治实践,我们发现,其中并不缺乏对权力的结构性约束,人大的权力监督、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都是一种结构性分权和结构性监督。监督效果如何,是另外一个问题。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缺乏对权力的法治约束与权利制约。这也是我并不看高“行政三分制”这一结构性分权意义的重要理由。“行政三分制”,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拓展对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思考,就是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分权,还是应该更多关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分权;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对权力的监督,还是应该更多关注公民社会对权力的监督;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的结构性分权与制衡,还是应该更多关注法治对权力之约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行政三分制改革存在的缺陷。‎ ‎★考核知识点:行政体制改革 ‎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深化公共行政改革,重点不应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而应以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再造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和市场边界问题,而主要不是公共部门内部机构设置问题。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治规范权力,以法律保护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回过头看我国的政治实践,我们发现,其中并不缺乏对权力的结构性约束,人大的权力监督、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都是一种结构性分权和结构性监督。监督效果如何,是另外一个问题。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缺乏对权力的法治约束与权利制约。这也是不看高“行政三分制”这一结构性分权意义的重要理由。‎ ‎6、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传统的囿于行政区划、依靠政府主体、各自为政的管控型治理模式在现实面前遭遇重重困境。一方面,大量的区域性问题出现,包括地区恶性竞争、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流域问题难以治理、区域差距拉大、城市竞争力不足等等;另一方面,区域公共议题日渐突出,从经济发展到公共服务,从资源互助到人才交流,从公共事务常态管理到突发事件应急应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作为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跨域治理与协同发展成为“精明政府”现实而必要的选择。‎ ‎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和推进,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实施,国土开发格局不断优化,区域政策日趋完善。“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包括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等。一系列中央文件表明: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已经被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公共管理的新实践,而加强区域合作,实行跨域治理,实现区域协调一体发展,成为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新思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我国跨域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合作 ‎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点:协调横纵向间关系,实现协同治理 难点:纵向上: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上;横向上:跨地域、跨部门涉及不同职能部门或者组织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协调。‎ ‎7、近来,城市空气污染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雾霾、沙尘暴和PM2.5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社会各界对解决空气污染的呼声已是一浪高过一浪。毕竟,空气污染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健康。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为此,我们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究竟谁是整治空气污染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相关治理措施。‎ ‎ 回答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政府是环保的主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理由也可用经济学常识来说明。这种常识便是,对于空气质量这样的纯公共物品,私人是没有动机提供的,此时市场机制失灵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干预,由政府来提供此类物品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不可推卸。抛开其他一切不说,仅保护环境,确保空气质量这一件事,就可上升至政府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它能让我们知道谁是空气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二个问题较复杂,但政府在其中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里涉及到诸多环节,我们可列出其中两点。首先还是制度上的保证。尽管中国已颁布了不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2000年4月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但许多法规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除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外,整治城市污染还急需破除体制上的一些痼疾,剔除相互掣肘的环节。其次是技术上的促进,要大胆借鉴和推广使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治污经验。证据显示,近期北京的雾霾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含硫量较高的汽柴油,为此,政府已明确要求汽柴油的供应商降低含硫成分,提升油品质量。问题是,这可能成为汽柴油涨价的借口,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  近年中国在监测空气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最值一提的便是PM2.5的发布。但环境监测技术进步丝毫代替不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市人口居住相对密集的国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也更为集中。特别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空气污染问题将愈发突出。与此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空气质量需求的快速提升,都使得整治空气污染迟早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又一项民生工程,现在到了政府展示决心和落实行动的时候了。‎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如何破解环境污染难题。‎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 ‎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政府无疑是管理的主体。一方面这是政府的一项职责,另一方面,城市环境不可能由私人运作,市场机制也是失灵的,应该由政府来运作。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努力:制度上对环境保护的保证;环境保护技术上的促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对污染源的监督。‎ ‎8、2013年1月4日早上8时许,河南兰考县一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私人场所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兰考大火发生之后,袁厉害收养的其余10名弃婴已经先后被送往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安置。兰考县召开媒体通气会时,认定袁厉害收养弃婴的行为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坦承官方曾默许这一行为并违规给予帮助。悲剧发生之后,舆论随即对当地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形成批评的涡流,当地展开调查的同时,开始采取措施安置弃婴,并将“对全县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严厉打击民间收养行为,建立兰考县社会福利中心”,虽然舆论对兰考官方的责任缺位仍有不满,但当地官方的举措还是给公众一丝抚慰。‎ ‎  从媒体报道得知,兰考没有可以收养弃婴的福利机构,虽然“爱心妈妈”袁厉害收养了不少弃婴,但她同时也陷入诸如“利用弃婴牟利”之类的传言。然而,公共部门无视自身失责之咎,却首先将责任推到承担起本属于公共部门责任的收养人身上,相关部门深夜扪心自问,能否坦荡无愧?公共部门责任的缺失,民间本毋须承担。即便“爱心妈妈”袁厉害对于弃婴的照顾不周,即便收养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但却是以公民担当来弥补公共部门责任的缺失。火灾造成7名弃婴死亡,收养人袁厉害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但最该追究责任的应该是当地相关部门。7名弃婴被烧死的悲剧,不过是当地弃婴收养弊病的总爆发。‎ 基于宗旨意识之上的社会担当责任,则是公共部门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不能只关注表面繁华,因为风平浪静表面下可能有暗流涌动。善政善治不仅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对微观层面上细微之处的察觉把握,未雨绸缪、曲突徙薪,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悲剧酿成后才痛心疾首、亡羊补牢。‎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经济行为 ‎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善治需要宏观的上层设计和微观的把我。我国传统上政府责任缺失普遍存在,公民对政府的问责作用不大。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责任型政府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对政府的责任问责,是建设责任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10、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披露。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到25个,涉及铁路、食品安全等领域。据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意味着,这个长期政企合一的机构终于实现分开。方案公布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说,“铁路的市场票价是偏低的,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票价。我们也努力让车票更好买一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对都市快报记者说,今后铁道部门的运营走市场化道路,票价涨跌根据市场规律和运营成效,不存在老百姓吃不吃亏的问题。真要涨价,也要通过社会听证并接受政府部门监管。‎ ‎  据方案,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被看做是中国调整计划生育国策最明显的政治信号。多位学者认为,拆分计生委,是为计生政策的下一步调整扫除制度性障碍。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说,卫生部与国家计生委这两个正部级单位合并整合,相似的职能“兼并重组”,“接生服务站可以看病,卫生院可以接生。资源充分利用,方便老百姓办事”。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的职能同时被加强,比如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计划生育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不变、一票否决制不变。这将要求地方政府做出相应调整。‎ 大部制改革、政企分开是大势所趋,但真要改革到位路还很长。改革是为发展,为百姓。别让百姓承担太多改革成本。”‎ 有评论说,民众反感机构膨胀的实质是反感权力不为民服务,人民不需要那么多官老爷去挥霍自己的血汗钱,需要的是众多服务员鞍前马后地为自己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难题。机构改革,最需要的就是读懂这个民意。对此,在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大部制改革涉及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问题,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民生政府,让老百姓更舒服,生活质量更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大部制改革后,机构减少了,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另外,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等,老百姓也能得到更多实惠。‎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这次大部制改革中机构改革的新特点。‎ ‎★考核知识点:智库 ‎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1.智库的定位还不十分明确。‎ 第2.官本位的问题十分严重。‎ ‎3.许多智库的独立性不够。‎ ‎4.从信息来源、经费投入等方面,官方智库都远超过民间智库。有关部门对民间的咨询机构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 ‎5.智库发挥作用的渠道相对不足。‎ ‎6.社会对智库还有种种的误解。‎ ‎(三)、论述题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问题是现代政府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四维分析框架是在智能、机构、体制与过程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框架,其中,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职能是解决国家和政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问题的,“机构”是解决国家和政府的职能“由谁做”,由谁来完成的问题的,“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而任何手机运行中的政府,都不仅是一种体制,而且是一个过程。四维分析框架的四个重要概念形成一整套分析工具,构成一整套分析方法。在比较全面的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基础上,四维分析框架至少可以在很大幅度上拓宽关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发展的研究空间,增加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角度,形成相对合理而又稳定的分析思路。特别是在分析中国的问题时,传统的研究仅局限对某一种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对其他政治现象的分析。四维分析框架中的四个概念相互连接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对于现实政府现象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中央地方关系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此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有以下特征:在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体现为层级隶属关系;在政府间的权利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练习少,等级控制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以纵向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地方政府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横向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在总特征上呈现出地方分权的倾向,使政府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或“放权让利”。在财政权利方面,逐步扩大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在行政管理权限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某些职权;在干部人事方面,中央下放和扩大地方的干部管理权限。地方政府横向间联系和地方政府间合作加强,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中国主要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组织的类型有: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省区内经济协作区。‎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转变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点: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难点: 一,政府的多方面的政策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也可以说政府的政策不近民意,没有从底层考虑。政策是用来引导群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控制群众。 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符合,政府一味的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社会,导致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始终不肯放开自己的权力。‎ ‎★考核知识点 政府发展模式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方典型国家的“后现代”‎ 政府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政府角色定位较为合理;二,政府管理手段现代化;三,政府体制的高度制度化;四,政府体制相对稳定,政府更迭程序化。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政府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有:一,政府改革是在比较落后或者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二,教育水平低下,公众参与程度不高;三,许多国家的政府改革单一照抄或者多方照抄西方模式,忽视本国的实际情况,结果适得其反;四,内部文化的多样性,导致部族冲突的不断升级,政府改革缺乏稳定的社会秩序做保障;五,政府缺乏权威性,执政合法性基础薄弱;六,动荡不安的政局和军人独裁,使政府改革步履维艰。‎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问题是现代政府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四维分析框架是在智能、机构、体制与过程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框架,其中,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职能是解决国家和政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问题的,“机构”是解决国家和政府的职能“由谁做”,由谁来完成的问题的,“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而任何手机运行中的政府,都不仅是一种体制,而且是一个过程。四维分析框架的四个重要概念形成一整套分析工具,构成一整套分析方法。在比较全面的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基础上,四维分析框架至少可以在很大幅度上拓宽关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发展的研究空间,增加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角度,形成相对合理而又稳定的分析思路。特别是在分析中国的问题时,传统的研究仅局限对某一种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对其他政治现象的分析。四维分析框架中的四个概念相互连接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对于现实政府现象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合四维分析框架和我国的改革实践 职能: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次改革 机构:政府机构改革和大部制 体制: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过程:政府“过程”意识的提高和政府过程的细化。‎ ‎★考核知识点:中国政府机构周期性调整 ‎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就政府机构设置的周期性调整看,新中国共进行了六次周期性的调整。总的来看,六次调整尽管力度各不相同,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调整与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而仅仅停留于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被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