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8.50 K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巩固层·知识整合]
[提升层·题型探究]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例1】 17世纪日本数学家们对于数学关于体积方法的问题还不了解,他们将体积公式“V=kD3”中的常数k称为“立圆术”或“玉积率”,创用了求“玉积率”的独特方法“会玉术”,其中,D为直径,类似地,对于等边圆柱(轴截面是正方形的圆柱叫做等边圆柱)、正方体也有类似的体积公式V=kD3,其中,在等边圆柱中,D表示底面圆的直径;在正方体中,D表示棱长.假设运用此“会玉术”求得的球、等边圆柱、正方体的“玉积率”分别为k1,k2,k3,那么,k1∶k2∶k3=( )
A.∶∶1 B.∶∶2
C.1∶3∶ D.1∶∶
D [球中,V=πR3=π=D3=k1D3,所以k1=;
等边圆柱中,V=π·D=D3=k2D3,所以k2=;
正方体中,V=D3=k3D3,所以k3=1,
所以k1∶k2∶k3=∶∶1=1∶∶.]
记牢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涉及古代文化背景的题目,首先读懂题意,再按题意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后再解决.
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阳马,广五尺,褒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它的底面长、宽分别为7尺和5尺,高为8尺,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若以上的条件不变,则这个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42π平方尺 B.140π平方尺
C.138π平方尺 D.128π平方尺
C [可以把该四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长、宽分别为7尺和5尺,高为8尺,四棱锥的外接球就是长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为=尺,所以表面积为4π×=138π平方尺.]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例2】 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内切球及棱切球的半径.
[思路探究]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外接球、棱切球的球心与正四面体的中心O重合,则内切球的半径为点O到各面的距离,外接球的半径为点O到各顶点的距离,棱切球的半径为点O到各棱的距离.
[解] 由正四面体的对称性与球的对称性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内切球、棱切球的球心都与正四面体的中心重合.如图所示,设正四面体ABCD的高为AG,O为正四面体的中心,连接CG并延长交BD于点E,连接OC,OE,则外接球的半径R=OA=OC.由题意可得CE=,
则CG=CE=,EG=CE=,
所以AG==.所以OG=-R.
在Rt△OCG中,OC2=OG2+CG2,
即R2=+,解得R=.
所以内切球的半径r=OG=-=.
棱切球的半径为OE===.
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2.(1)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
A.2 B. C. D.
(2)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 )
A.12 B.18 C.24 D.54
(1)D (2)B [(1)根据球的体积,求得其半径r=2,再由r=可得棱长a为
.
(2)设等边△ABC的边长为x,则x2sin 60°=9,解得x=6.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r=2,所以球心到△ABC所在平面的距离d==2,则点D到平面ABC的最大距离d1=d+4=6,所以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Vmax=S△ABC×6=×9×6=18.]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例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B⊥平面ABCD,MA∥PB,PB=2MA.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平面PMD?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探究]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由于平面AFC∥平面PMD,且平面AFPM与平面AFC、平面PMD分别交于直线AF,PM,则必有AF∥PM,又PB=2MA,则点F是PB的中点.
[解] 当点F是PB的中点时,平面AFC∥平面PMD,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和BD交于点O,连接FO,那么PF=P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BD的中点.∴OF∥PD.
又OF⊄平面PMD,PD⊂平面PMD,
∴OF∥平面PMD.又MAPB,∴PFMA.
∴四边形AFPM是平行四边形.∴AF∥PM.
又AF⊄平面PMD,PM⊂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平面AFC,OF⊂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空间中线与线、线与面及面与面的平行,其中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利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相反,且“高维”的性质定理就是“低维”的判定定理.特别注意,转化的方法由具体题目的条件决定,不能过于呆板僵化,要遵循规律而不局限于规律.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
[证明] 连接AC交BD于O,连接MO,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为AC的中点,又因为M为PC的中点,所以MO∥AP,
又因为MO⊂平面BDM,PA⊄平面BDM,
所以PA∥平面BDM,
又因为PA⊂平面PAHG,
平面PAHG∩平面BDM=GH,
所以PA∥GH.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例4】 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1B1C1ABC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侧面BB1C1C⊥底面ABC.
(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CC1;
(2)过侧面BB1C1C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侧棱于点M,若AM=MA1,求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
[解] (1)证明: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
所以AD⊥BC.
因为底面ABC⊥侧面BB1C1C,底面ABC∩侧面BB1C1C=BC,
所以AD⊥侧面BB1C1C.
所以AD⊥CC1.
(2)延长B1A1与BM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C1N.
因为AM=MA1,所以NA1=A1B1.
因为A1C1=A1N=A1B1,所以C1N⊥B1C1,
所以C1N⊥侧面BB1C1C.
因为C1N⊂截面MBC1,
所以截面MBC1⊥侧面BB1C1C.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包括线与线的垂直、线与面的垂直及面与面的垂直,三种垂直关系是本章学习的核心,学习时要突出三者间的互化意识.如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垂线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4.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半圆弧上(P不与B,C重合),E为线段BC的中点,现将正方形ABCD沿BC折起,使得平面ABCD⊥平面BCP.
(1)证明:BP⊥平面DCP;
(2)若BC=2,当三棱锥DBPC的体积最大时,求E到平面BDP的距离.
[解] (1)证明:因为平面ABCD⊥平面BPC,ABCD是正方形,
平面ABCD∩平面BPC=BC,所以DC⊥平面BPC.
因为BP⊂平面BPC,所以BP⊥DC.
因为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半圆弧上,所以BP⊥PC.
又DC∩PC=C,所以BP⊥平面DCP.
(2)当点P位于的中点时,△BCP的面积最大,
三棱锥DBPC的体积也最大.
因为BC=2,所以PE=1,
所以△BEP的面积为×1×1=,
所以三棱锥DBEP的体积为××2=.
因为BP⊥平面DCP,所以BP⊥DP,
DP==,
△BDP的面积为××=.
设E到平面BDP的距离为d,
由于VDBEP=VEBDP,
则××d=,得d=,
即E到平面BDP的距离为.
空间中的角的求解
【例5】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SB=AC=BC=2,AB=2,SC=1.
(1)画出二面角SABC的平面角,并求它的度数;
(2)求三棱锥SABC的体积.
[解] (1)取AB中点D,连接SD,CD,
因为SA=SB=2,AC=BC=2,
所以SD⊥AB,CD⊥AB,
且SD⊂平面SAB,CD⊂平面CAB,
所以∠SDC是二面角SABC的平面角.
在直角三角形SDA中,
SD===1,
在直角三角形CDA中,
CD===1,
所以SD=CD=SC=1,
所以△SD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SDC=60°.
(2)法一:因为SD⊥AB,CD⊥AB,SD∩CD=D,所以AB⊥平面SDC,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SDC,且平面ABC∩平面SDC=CD,
在平面SDC内作SO⊥DC于O,则SO⊥平面ABC,
即SO是三棱锥SABC的高.
在等边△SDC中,SO=,
所以三棱锥SABC的体积
VSABC=S△ABC·SO=××2×1×=.
法二:因为SD⊥AB,CD⊥AB,SD∩CD=D,
所以AB⊥平面SDC.
在等边△SDC中,S△SDC=SD2=,
所以三棱锥SABC的体积
VSABC=VASDC+VBSDC=S△SDC·AB=××2=.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一般通过平移(在所给图形内平移一条直线或平移两条直线)或补形(补形的目的仍是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共面直线所成角来计算.
(2)平移时经常利用某些特殊点(如中点)或中位线、成比例线段来实现,补形时经常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六面体等).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当直线为平面的斜线时,它是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通常在斜线上取一特殊点向平面作垂线找到这个锐角,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加以求出.
3.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步骤
一找(寻找现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作(若没有找到现成的,需要引出辅助线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求(有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在三角形中求出该角相应的三角函数值).
5.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中,AB⊥平面BCD,且AB=BC=CD,则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A [如图,分别取BC,CD,AD,BD的中点M,N,P,Q,连接MN,NP,MP,PQ,MQ,
则MN∥BD,NP∥AC,所以∠PNM即为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又由题意得PQ⊥MQ,PQ=AB,MQ=CD.
设AB=BC=CD=2,则PM=.
又MN=BD=,NP=AC=,
所以△PNM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NM=60°,
所以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角为60°,其余弦值为.]
[培优层·素养升华]
【例题】 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
,∠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思路探究] (1)连接B1C,ME,可得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MN∥DE,可证MN∥平面C1DE.
(2)由已知可证DE⊥平面C1CE,过点C作CH⊥C1E于点H,则DE⊥CH,进而可证CH⊥平面C1DE,计算可得CH的长,从而得所求距离.
[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B1C,ME.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B1C.
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A1D.
由题设知A1B1DC,可得B1CA1D,故MEND,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ED.
又MN⊄平面C1DE,所以MN∥平面C1DE.
(2)如图所示,过点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
由已知可得DE⊥BC,DE⊥C1C,所以DE⊥平面C1CE,故DE⊥CH.从而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由已知可得CE=1,C1C=4,所以C1E=,故CH=.
从而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
本题属中档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线面平行的证明及点面距离的计算,充分体现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3)求证:EF∥平面PCD.
[证明] (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
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AB⊥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为PA⊥PD,PA∩AB=A,所以PD⊥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如图,取PC的中点G,连接FG,DG.
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
所以FG∥BC,FG=BC.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
所以DE∥BC,DE=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DG.
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2021-06-164页
- 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2021-06-1635页
- 2020秋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三角函2021-06-1621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2021-06-1635页
-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文数通用版:第十六2021-06-163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数学(2021-06-16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021-06-1642页
- 2020秋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四章指数函2021-06-1626页
- 高中数学第一章1-2导数的几何意义2021-06-166页
-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考前过关训2021-06-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