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00 KB
- 2021-06-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11.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1.4.1 直线与平面垂直
[课程目标] 1.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会求一些较特殊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3.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判定方法.
知识点一 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填一填]
1.两条相交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指的是它们相交所得到的不大于直角的角的大小.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也称为这两条直线的夹角.
2.如果a,b是空间中的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中任意一点,分别作与a,b平行或重合的直线a′,b′,则a′与b′所成角的大小,称为异面直线a与b所成角的大小.
3.规定空间中两条平行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0°.空间中两条直线l,m所成角的大小为90°时,称l与m垂直,记作l⊥m.
[答一答]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提示:把空间两异面直线通过平移,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具体的平移过程应视题而定,主要有以下四种平移途径:①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移;②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平移;③利用平行四边形平移;④利用补形平移.
知识点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其判定定理
[填一填]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文字语言: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
(2)图形语言:如下图所示.
(3)符号语言:∀m⊂α,l⊥m⇔l⊥α.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2)图形语言:如下图所示.
(3)符号语言:m⊂α,n⊂α,m∩n≠∅,l⊥m,l⊥n⇒l⊥α.
[答一答]
2.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l与α垂直吗?
提示:不一定.若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是平行的,则直线l与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也可能是相交但不垂直,也可能直线l在平面内.
3.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吗?为什么?
提示:无法判断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因为当这两条直线相交时,由判定定理可知直线和平面垂直;而当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时,直线和平面不一定垂直,直线可能在平面内,也可能与平面平行,还可能与平面斜交.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证明线面垂直的依据,体现了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应用时,应该注意定理条件的完备性.
知识点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填一填]
定理内容: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a⊥α,b⊥α⇒a∥b.
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答一答]
5.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
提示:垂直.因为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所以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故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分别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提示:平行.因为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平行平面,所以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所以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四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应用
[填一填]
1.如果A是平面α外一点,B是平面α内一点,则AB⊥α时,AB是平面α的垂线段.如果C是平面α内一点,且AC与α不垂直,则称AC是平面α的斜线段(相应地,直线AC称为平面α的斜线),称C为斜足.
2.如图中,AB是平面α的垂线段,AC是平面α的斜线段,B为A在平面α内的射影,所以直线BC称为直线AC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ACB称为直线AC与平面α所成的角.
[答一答]
7.求线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提示:(1)直接法(一作(或找)二证(或说)三计算).
(2)转移法(找过点与面平行的线或面).
(3)等积法(三棱锥变换顶点,属间接求法).
类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与CD所成锐角为30°,E,F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
[解] 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G,连接EG,FG,则EG∥AB且EG=AB,
GF∥CD且GF=CD,
由AB=CD知EG=FG,
从而可知∠GEF为EF与AB所成角,∠EGF或其补角为AB与CD所成角.
∵AB与CD所成角为30°,∴∠EGF=30°或150°.
由EG=FG知△EFG为等腰三角形,
当∠EGF=30°时,∠GEF=75°,
当∠EGF=150°时,∠GEF=15°,
故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为15°或75°.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1)构造角: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通过作平行线或平移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夹角的相关角.
(2)计算角:求角度,常利用三角形.
(3)确定角:若求出的角是锐角或是直角,则它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变式训练1] 在正方体AC1中,E,F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角的大小.
解:如图,连接A1C1,B1D1,并设它们相交于点O,取DD1的中点G,连接OG,A1G,C1G.
则OG∥B1D,EF∥A1C1.
∴∠GOA1为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GA1=GC1,O为A1C1的中点,
∴GO⊥A1C1.
∴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为90°.
类型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例2] 如图所示,已知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AE⊥PC于点E,求证:AE⊥平面PBC.
[证明] ∵PA⊥平面ABC,∴PA⊥BC.
又∵AB是⊙O的直径,∴BC⊥AC.
而PA∩AC=A,∴BC⊥平面PAC.
又∵AE⊂平面PAC,∴BC⊥AE.
∵PC⊥AE,且PC∩BC=C,∴AE⊥平面PBC.
1.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时,需在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证明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这两条相交直线,这是证明线面垂直的一个常用方法.
2.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转化关系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D是等腰三角形,M、N分别为AB、PC的中点,
求证:MN⊥平面PCD.
证明:取PD的中点E,连接AE,NE,∵N,E为中点,
∴NE为△PCD的中位线,∴NE綉CD.
在矩形ABCD中,AB綉CD,
又∵M为AB的中点,∴AM綉CD.∴AM綉NE,
∴四边形AMNE为平行四边形,∴AE∥MN.
又∵△PAD为等腰三角形,E为PD的中点.
∴AE⊥PD,∴MN⊥PD.
连接PM、CM,设AD=a,AB=2b,
∴PM2=a2+b2,CM2=a2+b2,
∴CM=PM,∴MN⊥PC.
又∵PC∩PD=P,∴MN⊥平面PCD.
类型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3] 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1D和AC上的点,EF与异面直线AC,A1D均垂直.求证:EF∥BD1.
[分析] BD1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连接AB1,B1C后可证得BD1⊥平面AB1C,只需证EF⊥平面AB1C即可.
[证明] 连接AB1,B1C,BD,B1D1.
∵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
又∵AC⊥BD,∴AC⊥平面BDD1B1,∴AC⊥BD1.
同理可证BD1⊥B1C.∴BD1⊥平面AB1C.
又EF与异面直线AC,A1D均垂直,即EF⊥AC,EF⊥A1D.
又A1D∥B1C,∴EF⊥B1C,
∴EF⊥平面AB1C,∴EF∥BD1.
正方体、直棱柱、正棱锥、正四面体等特殊的几何体都有明显的几何特征,解题时,要充分挖掘这些几何体的线面关系.如直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等.
[变式训练3] 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为A,EB⊥β,垂足为B,直线a⊂β,a⊥AB.求证:a∥l.
证明:因为EA⊥α,α∩β=l,
即l⊂α,所以l⊥EA.同理l⊥EB.
又EA∩EB=E,所以l⊥平面EAB.
因为EB⊥β,a⊂β,所以EB⊥a,
又a⊥AB,EB∩AB=B,所以a⊥平面EAB.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a∥l.
类型四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4]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
ADNM是矩形,平面ADNM⊥平面ABCD,∠DAB=60°,E为AB的中点,P为线段CM上的一点.
求证:DE⊥CN.
[证明] 连接DB,在菱形ABCD中,
AD=AB,∠DAB=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又∵E为AB的中点,∴DE⊥AB.
又∵AB∥DC,∴DE⊥DC.
∵四边形ADNM为矩形,∴DN⊥AD.
又∵平面ADNM⊥平面ABCD,
平面ADNM∩平面ABCD=AD,DN⊂平面ADNM,
∴DN⊥平面ABCD,
∵DE⊂平面ABCD,∴DN⊥DE.
又∵DE⊥DC,DC∩DN=D,∴DE⊥平面DCN,
∵CN⊂平面DCN,∴DE⊥CN.
1.线线垂直的证明,常转化为线面垂直来证明,即:把两条直线中一条放在某个平面内,然后证明另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要证线面垂直,可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体现了→→,解题时要注意这种相互转化关系的合理应用.
2.要学会逆向分析的方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入手,层层递推,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变式训练4] 已知α∩β=AB,PQ⊥α于Q,PO⊥β于O,OR⊥
α于R,求证:QR⊥AB.
证明:
如图,∵α∩β=AB,PO⊥β于O,∴PO⊥AB.
∵PQ⊥α于Q,∴PQ⊥AB.
∵PO∩PQ=P,∴AB⊥平面PQO.
∵OR⊥α于R,∴PQ∥OR.
∴PQ与OR确定平面PQRO.
又∵QR⊂平面PQRO,∴QR⊥AB.
类型五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5] 如图所示,已知P为△ABC外一点,PA、PB、PC两两垂直,PA=PB=PC=a,求P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 过P作PO⊥平面ABC于O,连接AO、BO、CO.
∴PO⊥OA,PO⊥OB,PO⊥OC.
∵PA=PB=PC=a,∴△PAO≌△PBO≌△PCO.
∴OA=OB=OC,∴O为△ABC的外心.
∵PA、PB、PC两两垂直,
∴AB=BC=CA=a,△ABC为正三角形,
∴AO=AB=a,∴PO==a.
因此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
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
2.求距离问题转化成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
[变式训练5] 已知:线段AB的中点为O,O∈平面α.求证:A,B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证明:(1)当线段AB⊂平面α时,显然A,B到平面α的距离均为0,相等.
(2)当AB⊄平面α时,如图,分别过点A,B作平面α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则AA1,BB1分别是点A、点B到平面α的距离,且AA1∥BB1.所以AA1与BB1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则α∩β=A1B1.因为O∈AB,AB⊂β,所以O∈β.
又因为O∈α,所以O∈A1B1.所以∠AOA1=∠BOB1.
又AA1⊥A1O,BB1⊥B1O,AO=BO.
所以Rt△AA1O≌Rt△BB1O.所以AA1=BB1,
综上,A,B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棱AA1互相垂直的棱的条数为( C )
A.4 B.6
C.8 D.10
解析:∵AA1⊥平面ABCD,AA1⊥平面A1B1C1D1,∴与AA1垂直的棱共有8条.
2.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直线m⊥α,则( C )
A.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且存在直线与m垂直
B.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
C.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
D.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
解析:因为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直线m⊥α,所以m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所以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
3.在三棱锥PABC中,若PA=PB=PC,则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 B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如图,作PO⊥平面ABC,
∵PA=PB=PC,
易证△AOP,△BOP,△COP全等,
∴OA=OB=OC.
4.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A⊥平面⊙O,C为圆周上一点,AB=5 cm,AC=2 cm,
则B到平面PAC的距离为 cm.
解析:∵C为圆周上的一点,AB为直径,∴BC⊥AC.
又∵PA⊥平面⊙O,BC⊂平面⊙O,∴PA⊥BC.
又∵PA∩AC=A,∴BC⊥平面PAC,C为垂足,
∴BC即为B到平面PAC的距离.
在Rt△ABC中,BC===(cm).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4_1《圆的方程》测试 (新人2021-06-193页
- 2020高中数学 第三章二倍角的正弦2021-06-198页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练习:第二讲22021-06-195页
- 浙江专版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课2021-06-197页
-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第一章 42021-06-1911页
- 高中数学椭圆 同步测试2021-06-196页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2021-06-1918页
-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高中2020届高三第2021-06-1916页
- 2019-2020学年海南省临高中学高一2021-06-1913页
- 2019-2020学年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2021-06-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