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2.50 KB
- 2021-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化 学 试 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B.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湿作用
C.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不能用于导电材料
D.葡萄与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鲜
【答案】C
【解析】
A选项,乙醇汽油可降低CO排放量,有效降低氮氧化物、酮类等污染物的浓度,减少尾气污染,A正确;
B选项,甘油有吸湿性,添加到化妆品中有保湿作用,B正确;
C选项,某些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做导电材料,比如聚乙炔,聚苯胺等,故C错误;
D选项,葡萄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乙烯,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乙烯,防止水果过度成熟或提早成熟,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D正确。
2. 某烯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A.2,2,4-三甲基-3-乙基-3-戊烯 B. 2,4,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C. 2,2,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D. 2-甲基-3-叔丁基-2-戊烯
17
【答案】B
【解析】
可将键线式转换为碳的骨架形式,,选取含官能团(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即右端)进行编号,最后按命名规则正确书写名称。
3.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A.粗盐的提纯 B.制备乙酸乙酯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配置0.1 mol·L-1的盐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点为物质的分离提纯、常见有机物的制备、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基本实验操作。
A.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漏斗
B.有试管、导管和酒精灯三种玻璃仪器即可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如右图)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所需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题中未给
D.配置0.1 mol·L-1的盐酸溶液需要用胶头滴管定容、量筒量取浓盐酸,题中未给
4.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不可能是
A.3p64s1 B.4s1 C.3d54s1 D.3d104s1
【答案】A
【解析】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A项为19K,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应为4s1,A项错误;
B项为19K的价电子排布式,正确;
C项为24Cr,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与次外层的部分电子之和,核外电子为[Ar]3d54s1,即价电子为3d54s1,此为洪特规则的特例,3d轨道上的电子为半满状态,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17
D项为29Cu,价电子为3d104s1,3d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5.Calanolide A 是一种抗 HTV 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 Calanolide A 的 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C.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该物质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时消耗 1 mol NaOH
【答案】D
【解析】
A选项,一个碳原子含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样的碳原子叫手性碳, 故正确。
B选项,该物质有醚键、羟基、酯基三种含氧官能团,故正确。
C选项,该物质中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结构,能发生加成反应,与羟基碳相邻的 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能发生消去反应,正确。
D选项,分子中的酯基为酚酯,故1 mol 该物质消耗2 mol NaOH,故错误。
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Y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X、Z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 Y、Z组成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 W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由转化关系并借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和B是18电子的分子推知:A为乙烯、B为氯化氢、C为氯乙烷、D为水、E为乙醇;X、Y、Z、W分别对应元素为H、C、O、Cl
A. X、Y组成的化合物为烃类物质,沸点可能高于X、Z组成的化合物H2O,错误
17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CO3 属于弱酸,正确
C. Y、Z组成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CO2 ,正确
D. W是Cl,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正确
973K
Ni-Co
7.利用反应CCl4 + 4 Na C(金刚石)+ 4NaCl可实现人工合成金刚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
B.该反应利用了Na的强还原性
C.CCl4和C(金刚石)中的C的杂化方式相同
D.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有8个Na+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晶体:每个C与另外4个C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成网状结构。形成的晶体为原子晶体,故A正确;
B.该反应中Na由0价→ +1价,作还原剂将CCl4还原,故B正确;
C.CCl4和C(金刚石)中的C的杂化方式都是sp3杂化,故C正确;
D.NaCl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故D错误。
8. 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
B
测定84消毒液的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
C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过滤后分液
D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答案】A
【解析】
A选项,酚羟基遇Fe3+ 发生显色反应。
B选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但水解产物具有漂白性,对pH试纸有漂白作用,可以使用数字pH计测量。
C选项,溴水与苯酚生成的三溴苯酚也可溶于苯中,一般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进行分液。
D选项,正确顺序为依次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乙酸,再加热。
9.锡为Ⅳ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14.5℃,沸点364.5℃,易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 + 2I2 SnI4制备SnI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17
B. SnI4可溶于CCl4中
C.装置Ⅰ中a为泠凝水进水口
D.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2
【答案】D
【解析】
液体加热时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所以A正确;
根据题干中SnI4的熔沸点,从组成分析可知SnI4与CCl4为同族形成的同类物质,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SnI4可溶于CCl4中,B正确;
冷凝管的冷凝水为“下进上出”,所以装置Ⅰ中a为泠凝水进水口,C正确;
据题可知:SnI4,易水解,所以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使SnI4水解,所以D错误。
1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马蒂逊(Mathieson)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阶段,参加反应的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若反应①通过原电池来实现,则ClO2是正极产物
C.反应②中的H2O2可用NaClO4代替
D.反应②条件下,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
【答案】C
【解析】
A.根据流程图反应①中氧化剂是NaClO3,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ClO2,氧化产物是NaHSO4 。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项正确;
B.由反应①化合价变化情况,再根据原电池正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所以ClO2是正极产物,B项正确;
C.据流程图反应②,在ClO2与H2O2的反应中,ClO2转化为N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H2O2只能做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不能用NaClO4代替H2O2
17
,C项错误;
D.据流程图反应②ClO2与H2O2反应的变价情况,ClO2做氧化剂,H2O2做还原剂,可以推出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D项正确。
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工业上电解NaHSO4溶液制备Na2S2O8。电解时,阴极材料为Pb;阳极(铂电极)电极反应式为2HSO4- - 2e- = S2O82- + 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电极反应式为Pb + HSO4- - 2e- = PbSO4 + H+
B.阳极反应中S的化合价升高
C.S2O82-中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
D.可以用铜电极作阳极
【答案】C
【解析】
Na2S2O8的结构为,由此结构可以判断出以下信息:S2O82- 中含硫氧极性键和氧氧非极性键;S的化合价仍为+6价,中间的两个O均为-1价,其他的O均为-2价;电解时阳极的HSO4-中O失去电子,S未变价;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若用铜作阳极,则阳极反应为Cu-2e- =Cu2+,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已知Pb3O4与HNO3溶液发生反应I:Pb3O4 + 4H+ = PbO2 + 2Pb2+ + 2H2O;PbO2与酸化的MnSO4溶液发生反应II:5PbO2 + 2Mn2+ + 4H+ + 5SO42-= 2MnO4-+5PbSO4 + 2H2O。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由反应I可知,Pb3O4中Pb(II)和Pb(IV)含量之比为2:1
B.由反应I、II可知,氧化性:HNO3>PbO2>MnO4-
C.Pb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Pb + 16HNO3 = 3Pb(NO3)4 + 4NO↑ + 8H2O
D.Pb3O4可与盐酸发生反应:Pb3O4 + 8HC1=3PbCl2 + 4H2O + Cl2↑
【答案】AD
【解析】
A.反应I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产物Pb2+与Pb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Pb3O4中Pb(II)和Pb(IV)含量之比为2:1,故A正确;
17
B.反应I中HNO3未能将Pb(II)氧化成Pb(IV),说明氧化性HNO3<PbO2,反应II中PbO2将Mn2+氧化成MnO4-,说明氧化性PbO2>MnO4-,故B错误;
C.根据反应I可得硝酸不能将Pb氧化成+4价,不能生成Pb(NO3)4,故C错误;
D. 据反应II可知氧化性PbO2>MnO4-,而酸性条件下MnO4-能将HCl氧化成Cl2,则Pb(IV)也能将HCl氧化成Cl2,所以此反应Pb3O4 + 8HC1=3PbCl2 + 4H2O + Cl2↑能发生,故D也正确。
13.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
H+、O2、NO3_ 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释放电子的
物质的量为n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 mol Cl时ne = a 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_ + 10H+ + 8e_ = NH4+ + 3H2O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的投入量,可使nt增大
【答案】B
【解析】
A.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应在正极发生;
B.三氯乙烯C2HCl3中C原子化合价为+1价,乙烯中C原子化合价为-2价,1 mol C2HCl3
转化为1 molC2H4时,得到6 mol电子,脱去3 mol氯原子,所以脱去a mol Cl时ne = 2a mol;
C.由示意图及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NO3_ + 8e_ — NH4+,由于生成物中有NH4+所以只能用H+和H2O来配平该反应,而不能用H2O和OH_来配平,所以 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_ + 10H+ + 8e_ = NH4+ + 3H2O;
17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的投入量,可以增大小微粒ZVI和正极的接触面积,加快ZVI释放电子的速率,可使nt增大。
14. 25°C时,向10 mL 0.10 mol·L-1 的一元弱酸HA (Ka =1.0×10-3)中逐滴加入0.10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时,c(HA) + c(OH—) = c(Na+) + c(H+)
B. 溶液在a点和b点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b点时,c(Na+) = c(HA) + c(A— ) + c(OH—)
D. V =10mL 时,c(Na+) > c(A—) > c(H+) > c(HA)
【答案】A
【解析】
A选项正确。a点时,pH=3, c(H+) = 10-3 mol·L-1,因为Ka =1.0×10-3,所以c(HA) = c(A—),根据电荷守恒c(A—) + c(OH—) = c(Na+) + c(H+)和c(HA) = c(A—)即得A选项。
B选项错误。a点溶质为HA和NaA,pH=3,水电离出的c(OH—)=10—11;b点溶质为NaOH和NaA,pH=11,c(OH—) = 10-3,OH—是由 NaOH电离和水电离出两部分之和组成的,推断出由水电离处的c(OH—)<10-3,那么水电离的c(H+)>10—11,所以B错。
C. 根据电荷守恒c(Na+) + c(H+) = c(A—) + c(OH—)可得c(Na+) = c(A—) + c(OH—)-c(H+),假设C选项成立,则c(A—) + c(OH—)-c(H+) = c(HA) + c(A— ) + c(OH—),推出c(HA) + c(H+) = 0,故假设不成立,C错。
D. V =10mL 时,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A—+ H2O ⇌ HA +OH— ,水解后溶液显碱性, c(OH—) > c(H+), 即c(HA) > c(H+) ,故D错误。
15.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釆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 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 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 超过100°C)。Ti-H-Fe
17
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为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
B.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
【答案】BC
【解析】
A选项,经历①过程之后氮气分子被催化剂吸附,并没有变成氮原子,所以A错误。
B选项,①为催化剂吸附N2的过程,②为形成过渡态的过程,③为N2解离为N的过程,以上都需要在高温时进行。④⑤在低温区进行是为了增加平衡产率,所以B正确。
C选项,由题中图示可知,过程④完成了Ti-H-Fe-*N到Ti-H-*N-Fe两种过渡态的转化,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传递。C正确。
D选项,化学反应不会因加入催化剂而改变吸放热情况,所以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乙酸甲酯,其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v正= k正χ(CH3COOCH3)·χ(C6H13OH),v逆= k逆χ(CH3COO C6H13)·χ(CH3OH),
其中v正、v逆 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χ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1) 反应开始时,已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K、343K、338K三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
17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醇解反应的ΔH_________0(填>或<)。348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曲线①、②、③中,k正-k逆值最大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v逆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43K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进行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_____________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与按1:2投料相比,按2:1投料时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该醇解反应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下列关于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参与了醇解反应,但并不改变反应历程 b. 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
c. 降低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 d. 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1)> 3.2 ① A C
(2)2:1 不变
(3)bc
【解析】
(1) 根据图像,①的速率最快,说明①对应的是最高温度348K,温度升高,平衡时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向是吸热的,所以ΔH>0。348K时,设初始投入为1mol,则有:
起始: 1 1 0 0
转化: 0.64 0.64 0.64 0.64
平衡: 0.36 0.36 0.64 0.64
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x=χ(CH3COOC6H13) ·χ(CH3OH) / [χ(CH3COOCH3) ·χ(C6H13OH)] = 0.32×0.32 / (0.18×0.18) = 3.2
k正、k逆是温度的函数,根据平衡移动的规律,k正受温度影响更大,因此温度升高,k正增大的程度大于k逆,因此,k正-k逆值最大的曲线是①。根据v正= k正χ(CH3COOCH3)·χ(C6H13OH),v逆= k逆χ(CH3COO C6H13)·χ(CH3OH),A点χ(CH3COOCH3)·χ(C6H13OH)大,温度高,因此A点v正最大,C点χ(CH3COO C6H13)·χ(CH3OH)
17
大且温度高,因此C点v逆最大。
(2)增大己醇的投入量,可以增大乙酸甲酯转化率,因此,2:1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化学平衡常数Kx只与温度有关,因此不变。
(3)催化剂参与了醇解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a错误;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说明催化剂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b正确;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d错误。因此,选择bc。
17.(12分)非线性光学晶体在信息、激光技术、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我国科学家利用Cs2CO3、XO2(X=Si、Ge)和H3BO3首次合成了组成为CsXB3O7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C、O、Si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第一电离能I1(Si) I1(Ge)(填>或<)。
(2)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SiO2、GeO2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其中熔点较高的是 ,原因是 。
(3)右图为硼酸晶体的片层结构,其中硼的杂化方式为 。H3BO3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4)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CsSiB3O7属正交晶系(长方体形)。晶胞参数为a pm、b pm、c pm。右图为沿y轴投影的晶胞中所有Cs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标。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s原子的数目为 。CsSiB3O7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sSiB3O7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
(1)O>C>Si >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SiO2;二者均为原子晶体,Ge原子半径大于Si,Si-O键长小于Ge-O键长,SiO2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3)sp2;热水破坏了硼酸晶体中的氢键,并且硼酸分子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溶解度增大。
17
(4)4 ,
【解析】
(1)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为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增大,同主族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以电负性O>C>Si;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为同族元素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因此I1(Si)>I1(Ge)。
(2)Ge原子位于第四周期IVA族,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SiO2、GeO2均为原子晶体,Ge原子半径大于Si,Si-O键长小于Ge-O键长,SiO2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3)B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3个-OH形成3个共价键,因此为sp2杂化。热水破坏了硼酸晶体中的氢键,并且硼酸分子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溶解度增大。
(4)原子分数坐标为(0.5,0.2,0.5)的Cs原子位于晶胞体内,原子分数坐标为(0,0.3,0.5)及(1.0,0.3,0.5)的Cs原子位于晶胞的yz面上,原子分数坐标为(0.5,0.8,1.0)及(0.5,0.8,0)的Cs原子位于晶胞xy面上,原子分数坐标为(0,0.7,1.0)及(1.0,0.7,1.0)(0,0.7,0)及(1.0,0.7,0)的Cs原子位于晶胞平行于y轴的棱上,利用均摊法可计算该晶胞中共含Cs原子4个;带入晶胞密度求算公式可得:
ρ=g·cm-3
18. (13分)四溴化钛(TiBr4)可用作橡胶工业中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已知TiBr4常温下 为橙黄色固体,熔点为38.3 °C,沸点为233.5°C,具有潮解性且易发生水解。实验室利用反应TiO2 + C + 2Br2 TiBr4 + CO2制备TiBr4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后,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此时活塞K1、K2、K3、的状态为 ; 一段时间后,打开电炉并加热反应管,此时活塞K1、K2、K3的状态为 。
(2)试剂A为 ,装置单元X的作用是 ;
17
反应过程中需用热源间歇性微热连接管,其目的是 。
(3)反应结束后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主要目的是 。
(4)将连接管切断并熔封,采用蒸馏法提纯。此时应将a端的仪器改装为 、承接管和接收瓶,在防腐胶塞上加装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答案】
(1)先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排除装置内空气,打开K1,关闭K2和K3;打开K2和K3 ,同时关闭K1。
(2) 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溴蒸气同时防止外界的水蒸气使产物水解;防止产品四溴化钛凝固成晶体,堵塞连接管,造成危险。
(3) 排出残留在装置中的TiBr4和溴蒸气
(4) 直形冷凝管 、温度计(量程250°C)
【解析】
本题是制备化学物质四溴化钛的实验试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后,加热前应进行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反应物碳单质与氧气反应,浪费原料,还可能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空气,因此加热实验前应先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其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空气。此时仅仅是通入CO2气体,所以只需要打开K1,关闭K2和K3;而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打开电炉并加热反应管,此时需要打开K2和K3,同时关闭K1,保证CO2气体携带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中。
(2) 因为产品四溴化钛易发生水解,因此整套装置需要保持干燥,因此进入的CO2气体必须干燥,所以试剂A为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单元X应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多余的溴蒸气,同时还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防止产品四溴化钛水解变质。反应过程中需用热源间歇性微热连接管,其目的是防止产品四溴化钛凝固成晶体,堵塞连接管,造成危险,用热源间歇性微热连接管可以使产品四溴化钛加热熔化,流入收集装置中。
(3) 反应结束后在反应装置中还有少量四溴化钛残留,以及剩余的溴蒸气,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主要目的是把少量残留四溴化钛排入收集装置中,提高产率,而且还可以排出剩余的溴蒸气,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这是考查学生的实验环保意识。
(4)实验结束后,将连接管切断并熔封,采用蒸馏法提纯。在产品四溴化钛中还有残留的液溴,因此根据题中给出的四溴化钛的沸点233.5°C,可以使用蒸馏法提纯。此时应将a端的仪器改装为直形冷凝管、承接管和接收瓶,在防腐胶塞上加装的仪器是温度计(量程是250°C)。此问考查学生对蒸馏装置的认识。
19.(11分)普通立德粉(BaSO4·ZnS)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可利用ZnSO4和BaS共沉淀法制备。以粗氧化锌(含Zn、CuO、FeO等杂质)和BaSO4为原料制备立德粉的流程如下:
17
(1)生产ZnSO4的过程中,反应器Ⅰ要保持强制通风,原因是 。
(2)加入锌粉的主要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已知KMnO4在酸性环境中被还原为Mn2+,在弱酸性、弱碱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O2,在碱性环境中被还原为MnO42-。据流程判断,加入KMnO4时溶液的pH应调至 ;
a.2.2~2.4 b.5.2~5.4 c.12.2~12.4
滤渣Ⅲ的成分为 。
(4)制备BaS时,按物质的量之比计算,BaSO4和碳粉的投料比要大于1:2,目的是 ;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氧气进入反应器Ⅳ,反应器Ⅳ中产生的尾气需用碱液吸收,原因是 。
(5)普通立德粉(BaSO4·ZnS)中ZnS含量为29.4%。高品质银印级立德粉中ZnS含量为62.5%。在ZnSO4、BaS、Na2SO4、Na2S中选取三种试剂制备银印级立德粉。所选试剂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Ba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Zn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7)。
【答案】
(1)反应中产生氢气,达一定浓度后易爆炸,出现危险,需要通风。
(2)Zn+Cu2+= Zn2++Cu2+
(3)b, MnO2和Fe(OH)3
(4)避免产生CO等有毒气体;尾气中含有的SO2等有毒气体
(5)ZnSO4、BaS、Na2S;4 ZnSO4 + BaS + 3 Na2S = BaSO4·4ZnS + 3 Na2SO4
【解析】
17
分析流程中的相关反应:反应器Ⅰ中粗氧化锌中所含Zn、CuO、FeO与硫酸反应,不溶性杂质以滤渣Ⅰ的形式过滤分离;反应器Ⅱ中用Zn置换溶液中Cu2+;反应器Ⅲ中用KMnO4氧化Fe2+,同时控制pH,在弱酸性、弱碱性环境中,产生MnO2和Fe(OH)3沉淀得到净化的ZnSO4溶液;反应器Ⅳ中 BaSO4 + 2C = BaS + 2CO2制备BaS;反应器Ⅴ用ZnSO4和BaS共沉淀制备立德粉。
所以反应器Ⅰ中Zn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保持强制通风,避免氢气浓度过大而易发生爆炸,出现危险。
反应器Ⅱ除Cu2+,Zn+Cu2+= Zn2++Cu2+。
反应器Ⅲ除Fe2+,同时在弱酸性、弱碱性环境中KMnO4还原为MnO2,以滤渣形式分离。
反应器Ⅳ中BaSO4 + 2C = BaS + 2CO2,BaSO4 + 4C = BaS + 4CO,投料比要大于1:2,避免产生CO等有毒气体;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氧气进入反应器Ⅳ,将BaS氧化产生SO2等有毒气体需用碱液吸收。
已知Ba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Zn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7,ZnS含量为29.4%,立德粉为BaSO4·ZnS;ZnS含量为62.5%,立德粉(BaSO4· 4ZnS)。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ZnSO4 + BaS + 3 Na2S = BaSO4·4ZnS + 3 Na2SO4。
20.(14分)酯类化合物与格氏试剂(RMgX,X=Cl、Br、I)的反应是合成叔醇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可用于制备含氧多官能团化合物。化合物F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信息如下:
17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C→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填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五元环碳环结构;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3)判断化合物F中有无手性碳原子,若有用“*”标出。
(4)已知羟基能与格氏试剂发生反应。写出以和CH3OH和格氏试剂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答案】
(1);氧化反应;羰基和羧基;
(2)
(3)
(4)
【解析】
由题目中所给信息,可推导出合成路线为
17
(1)A的结构简式为,的过程为氧化过程;C中含有双官能团分别为羰基和羧基;C→D的过程发生的是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题目中要求,D()的同分异构体中需含有五元环、羧基和醛基,因此结构为
(3)化合物F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4)依据所给信息,可得出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为:
17
17
相关文档
- 数学卷·2018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2021-06-2016页
- 吉林省松原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2021-06-208页
- 数学卷·2018届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三2021-06-2023页
- 山东省泰安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6-204页
-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2011页
-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209页
- 2014莆田3月份质检文数试卷2021-06-2010页
- 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2021-06-209页
- 数学卷·2018届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2021-06-2022页
- 2013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2021-06-20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