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7-01 发布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数学(理科)二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数学(理科)二调试题 一、单选题 1.若 ,x y满足约束条件 3 2 2 1 2 8 x y x y x y          ,则 y x 的最大值为( ) A. 2 3 B.1 C. 3 2 D. 2 2.已知函数 2 15cos 3 6 ky x       (其中 kN ),对任意实数 a,在区间  , 3a a  上要使函 数值 5 4 出现的次数不少于 4次且不多于 8次,则 k值为( ) A.2或 3 B.4或 3 C.5或 6 D.8或 7 3.已知实数  2,30x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 x 不小于 103 的概率为   A. 5 14 B. 9 14 C. 5 9 D. 4 9 4.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n},{bn}的前 n项和分别是 Sn,Tn,且(3n﹣1)2Sn2﹣n(3n﹣1)SnTn﹣2n2Tn2 =0对任意的 n∈N*恒成立,则 5 2 8 2a b b =( ) A. 4 9 B. 10 11 C. 81 88 D. 9 13 5.已知 i为虚数单位,复数 z满足  1z i i  ,复数 z所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点F 为椭圆   2 2 2 2 1 0x y a b a b     的一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点 A使 AOF 为正三角形,那 么椭圆的离心率为() A. 2 2 B. 3 2 C. 3 1 2  D. 3 1 7.已知集合  1,0,1M   ,  | , , ,N x x ab a b M a b    ,则集合 N 的真子集个数为( ) A.8 B. 7 C.4 D.3 8.当 取三个不同值 1 2 3, ,   时,正态曲线  20,N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1 2 3    B. 1 3 2    C. 2 1 3    D. 3 2 1    9.函数   1 sinf x x x x       ( 0x   或0 x   )的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10.二项式    3 41 2 1x x  的展开式中 2x 的系数是( ) A. 24 B.12 C.6 D. 6 11.若函数 满足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则称函数 在 区间 上是“被 约束的”。若函数 在区间 上是 “被 约束的”,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21 3       , B. C. 3 2 2 3       , D. 1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4 B.36 C.40 D. 400 二、填空题 13.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____. 14.已知向量  1,a k  ,  4, 3b    ,若  a a b    ,则实数 k __________. 15.现把杨辉三角中的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得数列:1,1,1,1,2,1,1,3,3,1, 1,4,6,4,1,……记作数列 na ,若数列 na 的前 n项和为 nS ,则 80S  ______. 16.双曲线C:   2 2 2 2 1 0, 0x y a b 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1 , 0F c 、  2 , 0F c ,过 1F 且斜 率为 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点 A、B( B在右侧),若  2 2 0BA BF AF     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 三、解答题 17.为了减少雾霾,还城市一片蓝天,某市政府于 12 月 4日到 12 月 31 日在主城区实行车辆限号 出行政策,鼓励民众不开车低碳出行,某甲乙两个单位各有 200 名员工,为了了解员工低碳出行的 情况,统计了 12 月 5日到 12 月 14 日共 10 天的低碳出行的人数,画出茎叶图如下: (1)若甲单位数据的平均数是 122,求 x; (2)现从如图的数据中任取 4天的数据(甲、乙两单位中各取 2 天),记其中甲、乙两单位员工低 碳出行人数不低于 130 人的天数为 1 , 2 ,令 1 2=   ,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18.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2 2( ) 6 9 8 16f x x x x x      . (1)求 ( ) (4)f x f 的解集; (2)设函数 ( ) ( 3)g x k x  , kR ,若 ( ) ( )f x g x 对任意的 xR 都成立,求实数 k的取值 范围. 19.已知,在 ABC 中,内角 , ,A B C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 , , ,a b c 且 2 ( )a b b c  . (1)求 A B 的值; (2)若 ABC 为锐角三角形,求 a b 的取值范围. 20.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sin x t y t        (其中 t为参数, 为 l的倾斜 角,且 (0, ) 2   ),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为 1 1 2 1 1 2 x t t y t t                ( 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轴 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3C 的极坐标方程为 ( ) 2 R   . (1)求曲线 2C 的普通方程及曲线 3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点 ( 2,0)P  ,曲线 1C 与 2C 交于 ,A B两点,与 3C 交于点Q,且 2| | | | | |PA PB PQ  ,求 l的普通方程. 21.对称轴为坐标轴的椭圆C的焦点为 1( 3,0)F  , 2 ( 3,0)F , 3(1, ) 2 M 在C上.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不过原点O的直线 : ( 0, 0)l y kx m k m    与椭圆C交于 P,Q两点,且直线OP,PQ, OQ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则当 OPQ 的面积为 7 4 时,求直线 PQ的方程. 2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之为堑 堵;将底面为矩形且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 之为鳖臑[biē nào].某学校科学小组为了节约材料,拟依托校园内垂直的两面墙和地面搭建一个堑 堵形的封闭的实验室 1 1 1ABC ABC , 1 1A ABB 是边长为 2的正方形. (1)若 ABC△ 是等腰三角形,在图 2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的正方形)画出堑堵的 三视图; (2)若 1 1 1C D AB ,D在 1 1A B 上,证明: 1C D DB ,并回答四面体 1 1DBBC 是否为鳖臑,若 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当阳马 1 1 1A C CBB 的体积最大时,求点 1B 到平面 1A BC的距离. 23.设函数   xef x x  ,   1lng x x x   . (1)求  f x 的单调区间; (2)若直线  0x m m  与曲线  y f x 和曲线  y g x 分别交于点 P和Q,求 PQ 的最小 值; (3)设函数      F x xf x a g x   ,当  0, ln 2a 时,证明:  f x 存在极小值点 ox ,且  0 0ln 0xe a x  . 24.如图,已知 o 是 ABC 的外接圆,AB=BC,AD 是 BC 边上的高,AE 是 o 的直径. (1)求证: AEADBCAC  ; (2)过点 C作 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若 AF=4,CF=6,求 AC 的长. 【答案与解析】 1.D 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将问题转化为可行域内的点  ,x y 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最大的问题,通 过图象可知  2,4A 为最优解,代入可求得结果. 由约束条件可得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y x 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内的点  ,x y 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 由图象可知,若斜率最大,则  ,x y 为图中点 A, 由 3 2 2 8 x y x y      得: 2 4 x y    ,即  2,4A , max 2y x       . 故选:D .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中的最值问题的求解,关键是能够利用分数型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 为两点连线斜率最值的求解问题. 2.A 根据题意先表示出函数的周期,然后根据函数值 5 4 出现的次数不少于 4次且不多于 8次,得到周期 的范围,从而得到关于 k的不等式,从而得到 k的范围,结合 kN ,得到答案. 函数 2 15cos 3 6 ky x       , 所以可得 2 6 2 1 2 1 3 T k k       , 因为在区间  , 3a a  上,函数值 5 4 出现的次数不少于 4次且不多于 8次, 所以 5 2 15cos 4 3 6 k x       得 1 2 1cos 4 3 6 k x       即 2 1cos 3 6 ky x       与 1 4 y  的图像在区间  , 3a a  上的交点个数大于等于 4,小于等于 8, 而 2 1cos 3 6 ky x       与 1 4 y  的图像在一个周期T 内有 2个, 所以 2 3 4 3 T T    ,即 62 3 2 1 64 3 2 1 k k           解得 3 7 2 2 k  , 又因 kN ,所以得 2k  或者 3k  , 故选:A. 本题考查正弦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根据周期性求参数的值,函数与方程,属于中档题. 3.B 由程序框图的流程,写出前三项循环得到的结果,得到输出的值与输入的值的关系,令输出值大于 等于103得到输入值的范围,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出输出的 x不小于103的概率. 设实数  2,30x , 经过第一次循环得到 2 1, 2x x n   ; 经过第二次循环得到  2 2 1 1, 3x x n    ; 经过第三次循环得到  2 2 2 1 1 1, 4x x n       ,此时输出 x, 输出的值为8 7x  , 令8 7 103x   得 12x≥ , 由几何概型概率得到输出的 x不小于103的概率为 30 12 9 30 2 14 P    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条件语句以及算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算法是新课标高考的一大热点,其中算法的 交汇性问题已成为高考的一大亮,这类问题常常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等交汇自然,很好地考查考 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題的能力,解决算法的交汇性问题的方:(1)读懂程序框 图、明确交汇知识,(2)根据给出问题与程序框图处理问题即可. 4.D 对原式子进行化简可得 2= 3 1 n n S n T n ,再利用前 n项和公式可得 5 9 2 8 9 2   a S b b T ,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2 2 2 2(3 1) (3 1) 2 0     n n n nn S n n S T n T , [(3 1) 2 ] [(3 1) ] 0      n n n nn S nT n S nT (3 1) =2 n nn S nT 或[(3 1)  n nn S nT (舍),所以 2= 3 1 n n S n T n , 1 9 5 9 1 92 8 9 ( ) 92 2 9 92 = 3 9 1 139 2           a a a S b bb b T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一般题目. 5.A 试题分析:因为   iiz 1 ,所以      i ii ii i iz 2 1 2 1 11 1 1       ,对应的点位       2 1 2 1 , ,在第一 象限,故选项为 A. 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其几何意义. 6.D 本题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属基础题.不妨设 F 是椭圆的右焦点,左焦点记作F .连接 AF  , 易 知 'FAF 为直角三角形, 60AFF  ,然后利用椭圆的定义求得 2a与c的关系,进而得到离 心率. 如下图所示,不妨设 F 是椭圆的右焦点,左焦点记作F  . 连接 AF  , O 为 FF 的中点, FAF  为直角三角形, 又 OAF 为正三角形, 60AFF   , ' 3 3AF AF c   ,  2 3 1a AF AF c    , 2 2 3 1 2 3 1 c ce a a        . 故选:D. 7.D 集合   1,0,1 , | , ,M N x x ab a b M     ,且 a b ,  1,0 ,N N   的真子集个数为 22 1=3 ,故选 D. 8.A 分析:由题意结合正态分布图象的性质可知, 越小,曲线越“瘦高”,据此即可确定 1 2 3, ,   的 大小. 详解:由正态曲线的性质知,当  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 确定,  越小,曲线越“瘦高”,所以 1 2 30      . 本题选择 A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图象的性质,系数对正态分布图象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 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9.B 由函数  f x 是偶函数,排除 D,当0 1x  时,   0f x  ,排除 A,C,所以选 B. 10.D 写出  31 2x 和  41 x 展开式的通项,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得解. ∵  31 2x 展开式的通项为  3 31 2 rr rC x ,  41 x 展开式的通项为  4 41 kk kC x  . 根据多项式乘法规则和计数原理确定 2x 的系数,应分 3种情况: ①    0 20 3 0 2 4 2 2 3 41 2 1 6C x C x x    ; ②    1 11 3 1 1 4 1 2 3 41 2 1 24C x C x x       ; ③    2 02 3 2 0 4 0 2 3 41 2 1 12C x C x x    , 即含 2x 项为   2 26 24 12 6x x    ,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掌握水平. 11.B 据题意得: 2 21 2 2 x ax a a a     对任意的  1 a a>0 a x      , , 都成立.由 1a a  得 1a  . 2 2 1 1 1( ) 1 2 1 1 2 f a a a a        恒成立. 由   2 2f a =a aa a 2a   得 2a  .因为 1a  ,所以 2 2 2 2 1 1( ) 1 1 1f a a a a a        . 2 2( )f x x ax a   的对称轴为 2 ax  .由 23 1( ) 2 4 2 a af a   得 3 2 3 a  .由于 3 2 1 3  ,所以 a的取值范围为 1 2,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问题,关键利用好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2.C 几何体为三棱锥,如图,底面为顶角为 120度的等腰三角形 BCD,侧棱 AC垂直底面, 2, 2 3, 2 6BC CD BD AC    ,设三角形 BCD外接圆圆心为 O,则 0 2 32 4 2 sin120 OC OC    ,因此外接球的半径为 2 2( ) 6 4 10 2 AC OC    ,即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4 ( 10) 40  ,选 C. 点睛: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 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 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 列方程(组)求解. 13.3 由三视图还原出原几何体,再计算其体积. 由三视图知原几何体是一直四棱柱,底面是直角梯形, 其体积为 1 (1 2) 2 1 3 2 V       . 故答案为 3. 本题考查三视图,考查棱柱的体积,解题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原几何体. 14. 3 21 2   由题意,得        1, , 1, 4, 3 3, 3a k a b k k          ,若  a a b     ,则       21, 3, 3 3 3 0a a b k k k k            ,解得 3 21 2 k    ,故答案为 3 21 2   . 15.4108 数列{ }na 中前 78项在杨辉三角的从第一排到第 12排,每排的和为二项式系数和,其和为: 0 1 2 11 122 2 2 2 2 1 4095      ,{ }na 中最后两项是第 13排的 1和 12,全部相加可得 4108. 杨辉三角中前 12行共有 1+2+3+4+...+12=78个数, 其和为 0 1 2 11 122 2 2 2 2 1 4095      , 第 13行共有 2个位数,它们是 1,12, 其和为 13, 故 80 4095 13 4108S    , 故答案为:4108 本题主要考查了杨辉三角,数列求和,属于中档题. 16. 2 14 2  由  2 2 0BA BF AF      得 2BA BF ,进一步分析得到 1 2AF a , 2 4AF a ,再由余弦定理 得 2 2 2π 4 4 16 2cos 4 2 2 2 2 a c a a c       ,化简即得解. 由题得       2 2 2 2 2 2 2 0BA BF AF BA BF BF BA BF BA                  , 得 2BA BF , 由双曲线定义得 1 2 1 1 2BF BF BF BA AF a     , 因为 2 1 2AF AF a  , ∴ 2 4AF a . 由直线 AB的斜率为 1,得 1 2 π 4 AFF  . 在△ 1 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π 4 4 16 2cos 4 2 2 2 2 a c a a c       , 2 2 3 0e e    解得 2 14 2 e   (舍去),或 2 14 2 e   . 所以C的离心率为 2 14 2  . 故答案为: 2 14 2  .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和定义,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 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7.(1)8;(2)答案见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茎叶图列出的数据并结合所给的平均数可求得 8x  .(2)根据题意得到的所有可能的 取值,并分别求出概率,列出表格可得分布列,然后求出期望. 试题解析: (1)由题意  105 107 113 115 119 126 120 132 134 141 122 10 x           , 解得 8x  . (2)由题意知,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有 0,1,2,3,4.   2 2 7 6 2 2 10 10 70 ; 45 C Cp C C       1 1 2 7 3 6 2 2 10 10 911 ; 225 C C Cp C C       2 2 2 2 1 1 1 1 3 6 7 4 7 3 6 4 2 2 10 10 12 ; 3 C C C C C C C Cp C C         2 1 1 1 1 2 3 6 4 7 3 4 2 2 10 10 223 ; 225 C C C C C Cp C C        2 2 3 4 2 2 10 10 24 ; 225 C Cp C C      的分布列为:  0 1 2 3 4 P 7 45 91 225 1 3 22 225 2 225 ∴   7 91 1 22 2 70 1 2 3 4 45 225 3 225 225 5 E             . 18.(1){ | 5 4 }x x x 或≤ ≥ ;(2) 1 2k  ≤ . 试题分析:(1)化简     3 4f x x x    ,即解即 3 4 9x x    ,去绝对值求解即可; (2)    f x g x 即   3 4f x x x    的图象恒在    3g x k x  图象的上方,作出函数图象, 而    3g x k x  图象为恒过定点  3 0P , ,且斜率 k的变化的一条直线,右图可得范围. 试题解析: (1)      2 22 26 9 8 16 3 4 3 4f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4f x f ,即 3 4 9x x    , ∴ 4 3 4 9 x x x        , ①或 4 3 3 4 9 x x x         , ②或 3 3 4 9 x x x       , ③ 解得不等式①: 5x   ;②:无解;③: 4x  所以    4f x f 的解集为{ | 5 4 }x x x 或≤ ≥ (2)    f x g x 即   3 4f x x x    的图象恒在    3g x k x  图象的上方, 可以作出   2 1 4 3 4 7 4 3 2 1 3 x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图象, 而    3g x k x  图象为恒过定点  3 0P , ,且斜率 k的变化的一条直线,作出函数  y f x ,  y g x 图象如图, 其中 2PBk  ,  4 7A  , ,∴ 1PAk   ,由图可知,要使得  f x 的图象恒在  g x 图象的上方, 实数 k的取值范围应该为 1 2k  ≤ . 19.(1)2;(2) 2 3a b   . (1)由 2 ( )a b b c  ,联立 2 2 2 2 cos ( )a b c bc A b b c     ,得 (2cos 1)c b A  ,然后边角 转化,利用和差公式化简,即可得到答案; (2)利用正弦定理和 2A B ,得 sin; 2cos 6 4 sin a AB B b B       ,由角 B的范围,即可得到答 案. (1)法一: 2 2 2 2 2( ) sincos 2 2 2 2 2 2 2sin a c b c bc b c b b c a a AB ac ac a ab ab b B             , 所以 sin 2sin cos ,A B B 所以 sin sin 2 ,A B 0 ,0 , 2 , 2AA B A B B          ; (1)法二: 2 2 2 2 cos ( )a b c bc A b b c     ,化简可得 (2cos 1)c b A  ,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2cos 1)C B A  sin( ) sin (2cos 1)A B B A   化简整理得 sin( ) sinA B B  , 0 ,0 ,A B     所以 , 2AA B B B    ; (2)由题意知道 ,0 2 ,0 3 2 2 A B C A B C B            , 可得 sin; 2cos 6 4 sin a AB B b B       , 2 3cos , 2 3 2 2 aB b     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其中涉及到利用三角函数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属于中档题. 20.(1) 2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1x y  , 3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0x  ,(2) 1 1 2 y x  或 7 7 2 y x  (1)首先给 2C 的参数方程为 1 1 2 1 1 2 x t t y t t                平方再相减即可得到 2C 的普通方程,根据直线极坐标 的形式 cosx   ,即可得到 3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根据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知: 2| | = cos PQ  ,再将 1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sin x t y t        带 入 2 2 1x y  得到 2 2 2(cos sin ) 4 cos 3 0t t      ,得到 1 2 2 2 3| | | | cos sin PA PB t t       ,解方程 2 2 2 3 2 cos sin cos     得到 1tan 2   或 7tan 2   ,即 l的普通方程为: 1 1 2 y x  或 7 7 2 y x  . (1)由题知: 2 2 2 2 2 2 1 1 1 1( ) ( 2) 2 4 1 1 1 1( ) ( 2) 2 4 x t x t t t y t y t t t                   , 整理得: 2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1x y  , 3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0x  . (2) 1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sin x t y t        , Q对应的参数值为 2 cos ,故 2| | = cos PQ  . 将 1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sin x t y t        代入 2 2 1x y  得到: 2 2( 2 cos ) ( sin ) 1t t     , 整理得: 2 2 2(cos sin ) 4 cos 3 0t t      . 1 2 2 2 4cos cos sin t t       , 1 2 2 2 3 cos sin t t     . 1 2 2 2 3| | | | cos sin PA PB t t       因为 2| | | | | |PA PB PQ  ,所以 2 2 2 3 2 cos sin cos     即 2 2 2 3 4 cos sin cos     或 2 2 2 3 4 cos sin cos      因为 (0, ) 2   ,所以 1tan 2   或 7tan 2   故 l的普通方程为: 1 1 2 y x  或 7 7 2 y x  . 本题第一问考查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换,第二问考查了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 函数,属于中档题. 21.(1) 2 2 1 4 x y  (2)直线 PQ的方程为: 1 1 2 2 y x  或 1 7 2 2 y x  (1)设椭圆C的方程为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由椭圆的定义求 a,进而得到椭圆标准方程; (2)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由题意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 1 2x x , 1 2x x ,又OP,PQ, OQ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解得 k,由  22 1 2 1 21 4PQ k x x x x     ,O到直线 PQ的距 离 21 m d k   , 1 2OPQS PQ d  7 4  ,解得m,得直线方程 (1)设椭圆C的方程为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 由题意可得 3c  ,又由 1 2 2MF MF a  ,得 2a  ,故 2 2 2 1b a c   , 椭圆C的方程为 2 2 1 4 x y  ; (2)设  1 1,P x y ,  2 2,Q x y . 由题意直线 l的方程为: :l y kx m  , ( 0, 0, 1)k m   联立 2 2 1 4 y kx m x y       得  2 2 21 4 8 4 4 0k x kmx m     ,  2 2 264 4 1 4k m k     24 4 0m   ,化简,得 2 24 1m k  ① 1 2 2 8 1 4 kmx x k     ②, 2 1 2 2 4 4 1 4 mx x k    ③ 直线OP, PQ,OQ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 2 1 2 1 2 y yk x x    ,    2 1 2 1 2kx m kx m k x x    ,化简,得   2 1 2 0mk x x m   2 2 8 0 1 4 k m m k      , 24 1k  ,又 0k  , 1 2 k  , 且由①知 2 2m  .  22 1 2 1 21 4PQ k x x x x         2 2 2 4 1 2 1 4 k m k     原点O到直线 PQ的距离 21 m d k   . 1 2OPQS PQ d  2 2 2 2 1 4 m m k    2 72 4 m m   ,解得 1 2 m   (负舍)或 7 2 m   (负舍). 直线 PQ的方程为: 1 1 2 2 y x  或 1 7 2 2 y x  . 对题目涉及的变量巧妙地引进参数(如设点坐标,直线方程等),利用题目的条件和圆锥曲线方程 组成二元二次方程组,再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整体代换,达到设而不 求的效果 22.(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 2 3 3 (1)根据其几何体特征,即可画出其三视图. (2)证明 1 1C D BB ,结合 1 1 1C D AB ,即可得到 1C D 面 1 1AA BB ,进而可证明 1C D DB . (3)阳马 1 1 1A C CBB 的体积为: 1 1 1 1 1 2 3 | | | || | | | 3 | |A C CBB AC BC BB ACV BC    ,根据均值不等 式可得: 2 2| | | || | | | 2 2 AC BCAC BC     ( | | | | 2AC BC  取得等号),即可求得 | | | | 2AC BC  .以点 1A为顶点,以 1Rt CBB 底面求三棱锥 11-B ABC 体积, 在以点 1B 为顶点,以 1Rt ACB 底面求三棱锥 11-B ABC 体积.利用等体积法即可求得点 1B 到平面 1A BC的距离. (1)画出堑堵的三视图: (2) 如图,连接 BD和 1C B .  由题意可知: 1BB 面 1 1 1A BC , 1BB 在平面 1 1 1A BC  1 1C D BB 又 1 1 1C D AB 1C D 面 1 1AA BB 故: 1C D DB ,可得 1C DB 为直角三角形.  由题意可知 1 1C B B , 1DB B , 1 1C DB 都是直角三角形.  四面体 1 1DBBC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四面体 1 1DBBC 是鳖臑. (3)  在Rt ACB 中, 2 22| | 4AB AC BC  根据均值不等式可得: 2 2| | | || | | | 2 2 AC BCAC BC     ( | | | | 2AC BC  取得等号)  由题意可知, AC 面 1 1CC BB 阳马 1 1 1A C CBB 的体积为: 1 1 1 1| | | || | | | | |1 2 4 3 3 3A C CBB AC BC BB AC BCV      ( | | | | 2AC BC  取得等号) 以 1A为顶点,以 1Rt CBB 底面求三棱锥 11-B ABC 体积:  1 1 1- 1 1 1 1 22 2 2 3 2 3 2 3A BB C BC B ACV B           1 1 6 2 3 2ACBS     ,设 1B 到面 1ACB距离为 h 以 1B 为顶点,以 1Rt ACB 底面求三棱锥 11-B ABC 体积:  1 11 - 1 2 3 3A BC ACBB hV S   1 23 3 3 h   解得: 2 2 3 33 h  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画法,棱柱与点到面的距离,考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题关键是表示出阳马 1 1 1A C CBB 的体积,通过不等式取最值时成立条件,求出底边 | |AC 长. 23.(1)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 ,单调递减区间为  ,0 和  0,1 ;(2)最小值为 1e  ; (3)证明见解析. (1)求导后,根据  f x 的正负可得  f x 单调区间; (2)构造函数      h x f x g x  ,利用导数求得  minh x 即为所求结果; (3)求导后可知  F x 与 2 2 1 lna x x x    同号,令   2 2 1 lnt x a x x x     ,利用导数可证得  t x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可确定 0 1 ,1 2 x      ,等量代换即可证得结论. (1)     2 1xe x f x x    ,    ,0 0,x   , 当  1,x  时,   0f x  ,  f x 在  1, 上为增函数; 当    ,0 0,1x   时,   0f x  ,  f x 在  ,0 和  0,1 上为减函数.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 ,单调递减区间为  ,0 和  0,1 . (2)设函数       1ln xeh x f x g x x x x      ,  0,x  , 则       2 2 2 1 11 1 xx x x exe eh x x x x x       ,  0,x  , 1 0xe   , 当  0,1x 时,   0h x  ,  h x 单调递减; 当  1,x  时,   0h x  ,  h x 单调递增;  h x 在  0,  上有最小值    min 1 1  h x h e . 即当 1x m  时, PQ 的最小值为 1e  . (3)   1lnxF x e a x x        ,  0,x  , 则   2 2 1 1 1 2 1ln lnx x xF x e a x e e a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xe  ,  F x 与 2 2 1 lna x x x    同号. 设   2 2 1 lnt x a x x x     ,  0,x  ,则   2 3 2 2x xt x x    , 对任意  0,x  ,都有   0t x  ,  t x 在  0,  单调递增.  0, ln 2a ,  1 1 0t a   , 1 1ln 0 2 2 t a        , 存在 0 1 ,1 2 x      ,使得  0 0t x  . 当 0 1 , 2 x x     ,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减; 当  0 ,1x x ,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增; 若  0, ln 2a ,存在 0 1 ,1 2 x      ,使得 0x 是  F x 的极小值点. 由  0 0t x  得: 02 0 0 2 1 ln 0a x x x     , 即 0 0 2 2 0 0 0 1 21 2ln xa x x x x      ,  0 0 0 0 2 0 1 2ln 0x x xe a x e x       . 思路点睛:在导数问题中,涉及到函数零点或极值点无法求解出具体值时,通常借用零点存在定理 确定零点或极值点所在区间,进而构造出等量关系进行代换。如本题中利用零点存在定理确定极值 点 0 1 ,1 2 x      ,利用极值点处导函数为零可构造等量关系 0 0 2 0 1 2ln xa x x    ,代入所证不等式即 可得到结论. 24.(1)详见解析;(2) 10 3 试题分析:(1)如图所示,连接 BE,由于 AE是圆O的直径,可得 090ABE  ,利用 E 与 ACB 都是弧 AB所对的圆周角,可得 E ACB  ,进而得到 ABE ADC∽ ,即可得到结论;(2) 利用切割线定理可得 2FC FA FB  ,可得 BF ,再;利用 AFC CFB∽ ,可得 AF AC FC BC  , 进而根据 sin sinACD AEB   , sin ABAE AEB   ,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解:(1)连接 BE,又 ABE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 090 ADCABE . ACBAEB 又 , 所以 ADCABE  ,所以 AC AE AD AB  , 即 AEADACAB  ,又 BCAB  ,故 AEADBCAC  (2)因为 FC为圆的切线,所以 FBFAFC 2 , 又 4, 6AF CF  ,从而解得 9 5BF AB BF AF   , 因为 CBFACF  , AFCCFB  ,所以 CFBAFC  所以 CB AC CF AF  ,即 3 10    CF CBAFAC 考点:1.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2.圆的性质;3.三角形相似;4.切割线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