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远影响,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8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思维点拨]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措施
①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结果: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18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时间、会议、内容)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年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世纪初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3.意义
(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易混易错]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18
[知识点拨]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①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②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解读]
①“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②“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
[问题思考]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提示 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问题: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没有改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年、2002年”等关键信息。
[问题思考]
18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必要性
史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坚持的原则。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18
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过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图一 图二
[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
[问题思考]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影响
史料
图一 望穿饭锅等下勺 图二 讲求营养碗变小
[史料解读]
图片信息“等下勺”和“讲求营养”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问题思考]
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提示 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18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7.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1.(2018·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该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D.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
【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
答案 B
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农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这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B。
2.(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8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信息“20世纪80年代”“分地,耕者有其责”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
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
4.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8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5.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18
——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
【考点】探索与失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
答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二小问成果,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二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体制,据所学可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小问影响,从所有制的变动方面回答。
[基础达标]
18
1.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这次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
【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
答案 A
解析 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可知时间是1978年,再结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可知,A项正确。
2.(2017·6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的改革
【考点】经济体制的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所有权
C.劳动者的积极性 D.劳动成果的分配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知图一处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图二处于人民公社时期,图三处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使用土地,而1978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土地使用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生产,故A正确。
4.“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 )
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
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6.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甲、乙、丙),其中合理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
18
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
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甲图反映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结构图,乙图反映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图,丙图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根据上述分析,故D项正确。
7.(2018·大同高一检测)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正确。
8.(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确定物价,所以全国物价总体稳定,粮食价格二十几年几乎没变,故B正确。
9.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18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D
解析 A项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项指新中国成立初期,C项指改革开放前,三项均与图示时间不符合。
10.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所提及的“国民经济既强调计划经济又强调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棉花、畜产业、林产品等的收购价格也逐步作相应提高;同时,粮食销价一律不动,群众生活必需的其他农产品的销价,也要基本保持稳定。政府的举措( )
A.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达到平衡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18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主要发展农业,体现不出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平衡,故A项错误;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故B项错误;政府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价格依然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故D项错误。
12.(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可知,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
13.(2018·天津一中月考)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这种情况说明( )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18
解析 题干中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减少,计划供应的商品也在逐渐减少,这说明我国逐渐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14.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解析 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
15.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番话表明( )
A.我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B.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合当前国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探索中
D.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明确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说这番话的时间是1992年初,当时已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一定认识,但不成熟,C项符合题意。
16.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18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
答案 (1)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积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表格可知所有制的结构由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向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转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三小问,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企业发展、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经济发展方面来作答。
18
相关文档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54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02021-08-2511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2021-08-254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9-272021-08-2510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514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021-08-2528页
- 2020届二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0讲从计2021-08-2511页
-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202021-08-2511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2021-08-254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2021-08-2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