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00 KB
  • 2022-03-31 发布

七年级下数学课件《8-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_鲁教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课第八单元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导入新课1.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3.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的角作全面的思考,体会几何中简单不等关系的证明. 导入新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ABC中,∠A+∠B+∠C=180°.ABC∠A+∠B=_________∠B+∠C=_________∠A+∠C=_________∠A+∠B+∠C=180°的几种变形:∠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180°–(∠B+∠C).180°–(∠A+∠C).180°–(∠A+∠B).180°-∠C.180°-∠A.180°-∠B. 导入新课△ABC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ABC的外角。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你能在图中画出△ABC的其他外角吗?ABCD1 新课学习议一议∠1与图中的其他角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与同伴进行交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定理: 新课学习上面这两个定理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来的。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的推论(corollary),推论可以当作定理使用。 新课学习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BC.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要证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ACDBE 新课学习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BC.证明:方法一:∵∠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EAC(等式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C=∠EAC(角平分线的定义).∴∠DAC=∠C(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DBE 新课学习方法二:推理可得:∠DAC=∠C(已证),∵∠BAC+∠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AC+∠B+∠DAC=180°(等量代换).∴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总结】这里是运用了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了证实.ACDBE 新课学习已知:如图,∠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BAF+∠CBD+∠ACE=360° 新课学习证明:∵∠BAF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BAF=∠2+∠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同理,∠CBD=∠1+∠3,∠ACE=∠1+∠2∴∠BAF+∠CBD+∠ACE=2(∠1+∠2+∠3)(等式的基本性质)。∵∠1+∠2+∠3=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AF+∠CBD+∠ACE=2×180°=360°(等量代换)。 新课学习已知:如图,五角星形的顶角分别是∠A,∠B,∠C,∠D,∠E.求证:∠A+∠B+∠C+∠D+∠E=180° 新课学习证明:∵∠AFG是△FCE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FG=∠C+∠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同理,∠AGF=∠B+∠D,∵在△AFG中,∠A+∠AFG+∠AGF=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C+∠E+∠B+∠D=180°(等量代换)。由此可知,五角星形五个顶角的和等于180°。 新课学习已知:如图,在△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边AC上的一点,延长BC到点D,连接DE.求证:∠1>∠2 新课学习证明:∵∠1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1>∠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3是△CDE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3>∠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a∥b,则∠ACB=_______.【解析】延长BC交直线a于点D,∵直线a∥b,∴∠ADC=∠B=50°.∵∠ACB是△ACD的外角,∴∠ACB=∠A+∠ADC=28°+50°=78°.答案:78° 结论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作业布置练习册P5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