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06 KB
  • 2021-10-25 发布

《同步导学案》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第六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1.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推理.‎ ‎2.通过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提高问题的能力.‎ ‎3.重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灵活运用.‎ 知识导入 我们通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那么两条直线平行时,与其它直线所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会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现在就来探讨.‎ 知识讲解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数学符号表示:(如图5.3-1)‎ 因为a∥b (已知) 所以 ∠1=∠2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 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数学符号表示:(如图5.3-1)‎ 因为 a∥b(已知)所以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数学符号表示:(如图5.3-1)‎ 因为 a ∥b(已知)‎ 所以 ∠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 图5.3 -2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分析 要求得梯形另外两个角首先补全图形找出两角,然后由梯形的定义可知上下两底平行,这样求角就转化为平行线中角度的关系了,最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解析 因为梯形上、下两底互相平行,所以∠A与∠D互补,∠B与∠C互补,‎ 于是 ∠D=180°-∠A=180°-100°=80°,‎ ‎∠C=180°-∠B=180°-115°=65°,‎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 点拨 有平行线时角度的求解常用到平行线的性质,求角过程中要分清“三线八角”,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探究 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 如图5.3-3.∠1=70°,∠2=70°,∠3=60°,求∠4的度数.‎ 分析 此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先求∠4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然后用平行线的性质求∠4的度数.‎ 解答 解法— 因为∠2与∠5是对顶角,所以∠5=∠2=70°.又因为∠1=70°,‎ 所以∠1=∠5.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 因为∠3与∠6是邻补角,∠3=60°.‎ 所以∠6=180°-∠3=180°-60°=120°.‎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4=∠6=120°.‎ 解法二 因为∠5与∠2是对顶角,所以∠5=∠2=70°.‎ 又因为∠1=70°,所以∠1=∠5.‎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 因为∠7与∠3是对顶角,所以∠7=∠3=60°.‎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4+∠7=180°.‎ 所以∠4=180°-∠7=180°-60°=120°.‎ 解法三 因为∠5与∠2是对顶角,所以∠5=∠2=70°.‎ 又∠1=70°,所以∠1=∠5‎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a∥b.‎ 因为∠8与∠3是邻补角,所以∠8=180°-∠3=180°-60°=120°.‎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4=∠8=120°‎ 解法四 因为∠5与∠2是对顶角,所以∠5=∠2=70°‎ 又因为∠1=70°,所以∠1=∠5.‎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a∥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9=∠3=60°,‎ 又由∠9与∠4是邻补角,可得∠4=180°-∠9=180°-60°=120°.‎ 易错辨析 题 如果∠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A和∠B的关系是(  )‎ 错解 相等 辨析 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同旁内角互补作答.如图5.3-4,∠1,∠2,∠3的两边互相平行,‎ 因为∠3=∠4,∠4=∠1,∠4+∠2=180°;‎ 所以∠3=∠1,∠3+∠2=180°.‎ 所以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正解 ∠A和∠B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 ‎1.如图5.3-5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 ‎ ‎2.如图5.3-6所示,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 )‎ ‎ A.35° B.30° C.25° D.20°‎ ‎3.如图5.3-7所示,AB∥CD,∠D=80°,∠CAD:∠BAC=3:2,则∠CAD=_______,∠ACD=_______.‎ ‎4.如图5.3-8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若∠EFG=50°,求∠DEG的度数.‎ ‎5.如图5.3-9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CD,(已知)‎ 所以∠BAC+∠ACD=180°,( )‎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 所以,( ) ‎ ‎ ‎ 所以.‎ 即  ∠1+∠2=90°. ‎ 结论: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 .‎ 推广: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 平行纸条图的探索 例.已知:如图5.3-10,若∠BED=∠B+∠D,求证:AB∥CD。‎ 分析:从图中找出能直接判定AB∥CD的角很困难,这时可从线入手,‎ 于是我们考虑添加一条平行直线,即过点E作AB的平行线,‎ 然后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来推证出AB∥CD。‎ 证明:过点E作EF∥AB.(如图5.3-11)‎ 所以∠BEF= ∠B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BED=∠B+∠D(已知)‎ ‎∠BED=∠BEF+∠DEF(如图)‎ 所以∠B+∠D =∠BEF+∠DEF 所以∠D= ∠DEF( 等量代换)‎ 所以EF∥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B∥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如果反过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常用结论:‎ 已知:如图5.3-10,AB∥CD,‎ 求证:∠BED=∠B+∠D.‎ 证明:过点E作EF∥AB.(如图5.3-11)‎ 因为AB∥CD(已知)‎ 所以CD∥EF∥A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所以∠BEF= ∠B,∠D=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BED=∠BEF+∠DEF(由图得)‎ 所以∠BED=∠B+∠D( 等量代换)‎ ‎2、如图5.3-12,当我们把∠B、∠E变得越大时,∠C就越大,‎ ‎ 我们猜测∠B、∠C、∠E之间的关系是∠B+∠E+∠C=360°,推理说明猜测的正确性.‎ 证明:过点C作CF∥AB.(如图5.3-13)‎ 因为AB∥DE(已知)‎ 所以AB∥DE∥C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所以∠BCF+ ∠B=180°,∠E= ∠ECF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E+∠BCF+∠ECF=360°‎ 点拨:只要是证明平行纸条图相关的题,我们首先想到作的辅助线就是作平行线.已知AB∥ CD,图5.3-14四个图形中∠ P与∠ A、∠ C的关系为 ‎ (1)∠ P=360°-∠ A-∠ C, (2)∠ P=∠ A +∠ C, (3)∠ P=∠ C-∠ A, (4)∠ P=∠ A- ∠ C ‎ ‎ 练习:1.在图5.3-15中(1)如图①所示,已知AB∥CD,∠ABE=130°,∠CDE=151°,则∠ BED= 。‎ ‎(2)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剪成如图②形状,如果∠B=130°,∠D=28°,则∠E= 。‎ ‎(3)已知:如图③,AB∥CD,且∠B=135°,∠E=25°,则∠D= 。‎ 参考答案 课时检测 1. C 2. C ‎ 3. ‎60°,40°‎ 4. 因为AD∥BC所以∠DEF=∠EFG=50°所以∠DEG=2∠DEF=2×50°=100°‎ ‎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 平行 拓展提升 1. ‎∠BED=79°‎ 2. ‎∠E=158° ‎ ‎3.∠D=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