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00 KB
  • 2021-10-25 发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 人教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跟动物有关。《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写出了动物们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默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醒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内涵。在训练学生写作中,帮助学生认识立意(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心体会,学习提炼中心,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与思考。‎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6.猫 ‎2‎ ‎1.积累生字词和文言字词。‎ ‎2.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它们所象征的可贵精神。‎ ‎3.结合圈点勾画、做摘录等,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4.从多方面入手,训练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认识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并围绕立意设计线索、组织材料、安排详略,表情达意。‎ ‎17.动物笑谈 ‎1‎ ‎18.狼 ‎2‎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2‎ ‎16 猫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12‎ ‎2.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师: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生前为猫立下遗嘱,以保证猫在他的府邸生活无忧……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梳理“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印象、感受,总结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结构层次。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图片、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课件出示:‎ 12‎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他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诟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2.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郑振铎先生的家庭琐事,感受他的温情与哀愁。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件出示:‎ ‎(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3)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请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 (2)提示:易错生字和读不准的生字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集中订正,全班学习。‎ ‎(3)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3.圈点勾画,理解内容 ‎(1)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生互相交流,师引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 12‎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预设 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遇,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3)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预设 课件出示:‎ 句子:(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句(1)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2)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句(3)“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师补充: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 师引导:由猫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态度方面分析。‎ 预设 ‎ 12‎ 前两只猫来历珍贵,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可爱,自然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流浪而来,长相丑陋,性格也不讨喜,自然遭受冷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师小结:作者对三只猫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它们不同的特点与命运中,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精彩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澜,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妙处,为后面探究主题做铺垫。我们发现,造成它们命运各异的原因是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情感态度。‎ 三、体会情感 ‎1.圈点勾画,赏析句子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并就相关语句做批注。‎ 课件出示:‎ 用“‘___________(词句)’写出了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提示:品析关键词语(动词、数量词)以及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1)生读示例一,品析词语的表达句式。‎ 课件出示:‎ 示例一:“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中的“一缕”表现“我”心中的酸辛不是非常强烈,“两月”表现“我们”与第一只猫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这两个数量词表达“我”对第一只猫的亡失有点伤感,但不是很强烈。‎ 提示:运用数量词,可以表示对象的大小、浓淡、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表达情感。‎ ‎(2)生读示例二,品析修辞手法的表达句式。‎ 示例二:“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的情态,表达我们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 描写猫的句子:‎ ‎①“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三妹逗猫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②“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中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可爱,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与担忧之情。‎ ‎③“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冷漠与厌恶。‎ 12‎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中“一二小时”这个数量词表示时间有点长,可是“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表达了“我”对第二只猫的宠爱与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②“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写出了“我”对夺猫人的愤恨,表达了“我”对第二只猫的亡失的怅然、难过。‎ ‎③“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悔恨。‎ ‎2.体会心情变化 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 第一只猫 喜爱 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 宠爱 愤恨、难过 第三只猫 冷漠、愤恨 难过、歉疚、自责、悔恨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提示:结合前面了解的三只猫的不同特点与命运来思考。‎ 预设 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 写前面两只猫的受宠,层次渐进,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人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师小结:文章讲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自己三次的情感波澜,层次渐进,运用对比,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及其原因,感受到作者“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的哀愁”。‎ 四、布置作业 ‎1.在摘抄本上摘录文中精彩的语句。‎ ‎2.课外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并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12‎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与内疚,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2.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指名说说课外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的收获。‎ 预设 读了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之后,反而能感觉到这本书不仅是写动物的世界,在写自然的时候,也在书写社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对课文主题的探究之中。‎ 二、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过渡:三次养猫,情趣不同,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对于前两只猫,失之痛,是因为爱之深。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一直不曾喜爱过,可是它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仅仅是因为它死了吗?‎ ‎1.研读文本 ‎(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上面课件中的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比较句子去掉“似乎”“好像”前后的效果。‎ ‎②猜想猫“凝望”“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的原因。‎ 预设 ‎①“似乎”“好像”表明这只是“我”的猜测,并不能十分肯定这是事实。若去掉,则表明第三只猫吃鸟是确定的事实。‎ ‎②猫“凝望”鸟儿,可能是羡慕主人对鸟儿的悉心关照与爱护,也可能是自己内心孤独,想寻找玩伴,也可能是叹息鸟儿还不如自己自由自在……“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可能是在吃园子里抓到的虫子或捡到的剩菜,不一定就是吃鸟。‎ 12‎ ‎“我”就是以这些不确定的事实和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依据,判定猫吃了鸟。‎ ‎(3)猫,因为不会讲话,没有话语权,有冤不能诉。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怜的猫,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4)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预设 ‎①“我”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②“我”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 ‎③“我”有强势话语权,猫不能讲话,没有话语权。“我”是强者,猫是弱者。“我”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冤枉它。‎ ‎(5)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预设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2.理解主旨 ‎(1)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预设 对于本文的主旨,一直看法不一。这里举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章寄寓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与仁爱之心。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这在旧中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酿成很多悲剧。‎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章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这个寓意和主题包含在“我”对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所产生的忏悔、负疚的感情之中,并可以通过这一典型事例的联想、归纳,鲜明地揭示出来。“我”‎ 12‎ 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悲惨死去),正是提炼主题的基础。作者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显示“我”对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此深挖细掘,就会发现:“我”之爱猫,完全是凭感情用事,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于是,“我”酿成悲剧,痛悔莫及。作品的主题即蕴含于此。‎ ‎(2)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课件出示:‎ 角度提示:A.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B.“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C.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D.“我”过后的反思。‎ 预设 ‎(1)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2)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3)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4)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5)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要勇于自省。‎ ‎(板书:平等、公正、尊重)‎ 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终于读懂了作者“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那哀愁是一颗勇于自省的心,一颗同情弱小的心,一颗勇敢追求公平公正的心。‎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第三只猫的悲剧,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想象猫的内心冤屈,同时结合创作背景,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及作者的人文情怀。‎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 ‎(生自由讨论)‎ 预设 ‎(1)喜欢第一只或第二只猫,因为它好看,性情可爱、活泼。‎ ‎(2)喜欢第三只猫,它更可怜,更需要关爱。‎ ‎(3)都喜欢,因为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它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2.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12‎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可从“自省”“自强”“完善自我”等角度讨论)‎ 预设 ‎(1)如果我是第三只猫,首先要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够优秀,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2)不能埋怨别人,不能自甘堕落,不能放弃自己。‎ 结束语: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作者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人物曲折的情感波澜,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尊重生命,不断自省,防止因为私心、偏见造成悲剧。课外选读与动物有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巩固技能;让学生运用默读技巧阅读课外文章并制作读书卡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课文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的自省与自强精神,实现由知识学习到情怀培养的目标。‎ 四、布置作业 运用圈点勾画、做摘录与概括的方法,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并制作读书卡片。‎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12‎ 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能力和本文的体裁特点,我对这篇文章可供挖掘的知识点进行了合理取舍。参照单元教学目标,以默读训练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默读中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理解主题;以品读文章语言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结构的巧妙、描写的生动、情感的波澜和主题的深刻,深入文本。‎ 其次,遵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究再回归整体的顺序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粗略到细致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解读文本主题。‎ 再次,在这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实在又灵活的默读方法,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默读能力。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我用圈点勾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填充表格,再引导学生抓住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培养了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资料链接】‎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猫既然这么可爱,那么,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呢?关于这个问题,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十二生肖里没有猫,是因为猫迟到了。当年,玉皇大帝要海选十二生肖,让天下的动物进行考核比赛,先到南天门的十二种动物为入选者。结果,猫因为头天晚上被老鼠灌醉了,所以没有赶上报名。而老鼠反倒成了第一名!所以,现在猫一见到老鼠就要捉住并吃掉它。据说,就是因为当年这事儿结下了梁子。‎ 其实,十二生肖应该是来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人们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配合“干支历”来纪时、纪日、纪月乃至纪年。至于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那是因为在远古时期,我国的猫科品种可能并不适合驯养。在东汉时期的一座石墓中人们发现了一张“家猫捕鼠图”,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有关猫的记载,因此我国祖先对“猫”的驯养应该是从东汉时期开始的,而我国在夏朝就已经确立了十二生肖,两者的时间相差了千年。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何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素养提升】‎ 常用的圈点符号 ‎1.数字1、2、3……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2.圆圈“”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上,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释词语。‎ ‎3.方框“”画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上。‎ ‎4.波浪线“”画在优美的句子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或摘录,也方便回读。‎ ‎5.横线“”画在文章重点或关键句下面,以帮助理清文章结构及中心。‎ ‎6.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大意。‎ 12‎ ‎7.问号“?”标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阅读时的疑问。‎ ‎8.三角符号“▲▲▲”画在重点或关键字词下面。‎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了作者对某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领会和归纳。‎ ‎1.分析文章的题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分析题目,再阅读文章内容,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再进一步思考作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3.分析关键语段。‎ 可以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中心。它们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或在篇尾,收束点题,总结深化,卒章显志;或反复出现。另外,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也能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的类型。‎ 写人、叙事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通过事件揭示生活哲理或人生感悟;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文章写了什么景物,景物之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忏悔之情?‎ 这是文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我”的心理和思想加以体会、分析。第三只猫确有不少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但这是它的本性,其实它并不干坏事。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对不讨人喜欢的人和事,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这样的教训太多了,还是应该重证据,绝对不能搞莫须有。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断,使黑白颠倒。篇末是我的忏悔,忏悔出自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之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之下含冤死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所以这份忏悔来得非常真诚而感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