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3 K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版八下《五柳先生传》学案2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的诗篇!‎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 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觞(   )‎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 ‎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 ‎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 ‎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 ‎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 ‎ ‎6、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 ‎ ‎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 ‎ 四、拓展迁移 ‎(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五、小结:‎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 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六、当堂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2、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 ‎(2)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4、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词的意思。‎ ‎     ①造饮辄尽_____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 ‎6、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 ‎ ‎8、《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