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42 K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统考期中测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统考期中测试卷 1.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 )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fù( )的变化。迎着2019年10月1日的晨曦( ),近14亿中华儿女满怀喜悦和豪情,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华dàn( ),共享伟大祖国荣光!今天,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亿万人民壮志在胸,xié( )手奋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汉字 拼音 ‎【答案】覆 诞 携 dǐ x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2.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C、《琐记》中长妈妈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作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的。‎ D、《朝花夕拾》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清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名著的阅读理解,C项应该是衍太太。‎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春)——散文—朱自清一—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一—英国作家、诗人 C、《世说新语》—一小说集一—刘义庆组织编写—一南朝宋 D、《再塑生命的人》——散文——海伦‘凯勒一—美国作家、教育家 ‎【答案】B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B项应该是印度作家、诗人。‎ ‎4.下列交际用语均出自热播古装电视剧《琅琊榜》中,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3分)‎ A.小儿贱辰,蒙诸位亲临,水酒一杯,略表敬意。‎ B.这儿卷黎老先生的手稿,本王已收藏多年,还望先生笑纳。‎ C.景睿你慷概赠我大礼,我定当惠存。‎ D.未想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再见黎兄高足,于愿足矣。‎ 上面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谦辞或敬辞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请改正:‎ ‎【答案】C ‎【解析】应改为“珍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受欢迎的原因。(4分)‎ ‎【材料一】传统的哪吒故事有“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以及“大闹东海”,而电影《哪吒》中,他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魔童”,一个被丑化的形象,一个随时可能被魔化的内核,这对熟悉哪吒故事的观众来说完全颠覆了认知,被新的形象所吸引。情节由“驯服小屁孩”,发展到对抗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精神层面上更精进了。电影的神话题材里,包含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内容,这种创新表达让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 ‎【材料二】观众对于《哪吒》的特效,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天劫云降临”这一幕了,这也是观众讨论最多的特效画面,可怕又逼真的黑团云席卷天空,夹杂着电闪雷鸣,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都会心头一震,要知道这个镜头可是被改了几十遍,整个天劫云有9公里宽,为了展示高质量的细节,团队们运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场景。‎ ‎【材料三】《哪吒》电影背后的制作人超过了1600人,最初的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参与制作的公司高达70个,对于该剧的付出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了,该剧历经两年的打磨和三年的制作,终成精品。《哪吒》在深入理解中国神话的基础上,技术含量和人物情节刻画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满足了中国观众日益提升的观影需求。‎ ‎ ‎ ‎ ‎ ‎【答案】示例:1.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 将神话故事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内容相结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2. 特效逼真,制作团队精益求精;‎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1. 长时间精心打磨作品,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注意不要局限于其中某一则材料,要关注整体。‎ ‎6.默写。(7分)‎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巡有此寄》‎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逃李龟年》)‎ ‎(5)《论语》中指出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句子是: , 。‎ ‎【答案】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随君直到夜郎西 断肠人在天涯 正是江南好风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文默写能力,注意平时加强记忆,考试时不要写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两组文言节选,完成7~10题。(共14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节选自宋濠《龙门子凝曾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5分)‎ ‎(1)太丘舍去: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 ‎ ‎(3)入门不顾:__________ (4)期返而食:__________ ‎ ‎(5)方与之食:__________ ‎ ‎【答案】(1)离开 (2)拉(3)回头看 (4)约定 (5)才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2)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9.结合甲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元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结合甲文的内容具体的分析)‎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人物的形象具体的分析。‎ ‎10.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A.甲文中友人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B.甲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C.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D. 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吴起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议论,乙文侧重记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 ‎(二)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完成11—14小题。(共11分)‎ ‎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文章题目超“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3分)‎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母亲; 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原因题按文章内容逐步找答案。‎ ‎ 1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加点词都是叠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牌气气暴躁的“我”,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赏析能力,本题主要是叠词的赏析。‎ ‎ 13.文蒙第①段和第①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①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结合语境和中心回答。‎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2分) ( )‎ A.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文章第②段运用插叙手法,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重,又说明了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而强忍病痛做出了超常的努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C.文章第③段加点字 “挡”是母亲无意的动作, 她怕“我” 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 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D.文章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相信生活中还有美好,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 (三) 阅读记叙文,完成15—19题。(共15分)‎ 被父亲砍掉的枇杷树 流念珠 ①  前几年,哥哥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子。父亲不愿长住,且乡下还种着几亩薄田,所以他总是县城、乡下两边跑,农忙时在乡下种田,闲暇时就到县城小住。这次“五一”长假,我带着两个孩子没回县城新家,而是回到了乡下,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说起来,我已经很多年没在暮春时节回到这里了。‎ ②  回到老房子,我搁下行李就迫不及待拿起父亲特制的一根竹杆冲去果园,想采一些枇杷来吃。每年这个季节,乡下的枇杷已进入“扫尾”阶段,果子最是成熟、香甜。可到了果园我一看,呆住了:原本高大茂密的枇杷树不见了,如今只剩一截光秃秃的、差不多一米高的树桩立在那里。‎ ③  我两手空空回到家。没见父亲踪影,我便问母亲:“我爸咋把枇杷树给砍了?是因为它长得不好吗?”母亲说:“哪能呢?那棵枇杷树正是大生大长的时候,年年都结好多果,果子又大又甜。可大前年,你爸说砍就砍了,真是够狠心的……”‎ ④  我们正说着话,父亲从外头回来了。只见他手上捧着一大斗笠红红的小果子。“是野草莓!”我兴奋地喊起来。“刚经过菜园附近那块荒地时看到野草莓长得不错,就顺手摘了一些,你小时候不就最爱吃这玩意儿吗?”父亲笑眯眯地说。我忙招呼来两个孩子一起吃野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下勾起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回忆。我一边吃一边想:父亲是爱物惜物之人,又如此疼爱儿女,连干活都不忘采野草莓回来给孩子,怎么会狠得下心,砍掉家里的枇杷树?他可一直都知道,我哥、我姐和我都十分喜欢吃枇杷的呀!‎ ⑤  我干脆开门见山问父亲:“爸,你为什么把枇杷树砍了?留着多好!”父亲正给他的两个外孙挑拣野草莓。他头也不抬,说:“正因为长得好、长得多,我才把它砍了!每年枇杷季,你们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都没空回来吃枇杷。枇杷性凉,我的胃怕寒,不敢多吃。因此每天晨起、黄昏路过果园,我只能看着黄澄澄的枇杷果一颗颗掉落在树下。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⑥  父亲的几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⑦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枇杷树是很多年前父亲亲手栽种的,因为那时我们总馋别人家的枇杷。枇杷树渐渐长大后,年年都结很多果子。那时县城的房子还没买,“五一”假期,我姐和我都会带着孩子回乡下。我们都想爬上枇杷树现摘果子吃,父亲觉着危险,就特意制作了一根带着小篓子的竹竿给我们用。还别说,那根竹竿子特别好用,你瞅准了树上哪个枇杷,将顶端小篓子对准它,再轻轻一转,枇杷就掉进了篓子里。每次我们采的枇杷都不少,可树下的大小孩、小小孩总要争个输赢,非要抢到最大最黄的那一个枇杷。一旁的父亲见了只是笑,从不劝架,任凭我们嬉戏打闹。‎ ①  从前枇杷树下欢声笑语,如今树下冷冷清清,父亲心里怎能好受?所以他才冒出狠心的想法吧!既然孩子们都没空回家,不如砍掉那棵枇杷树,从此不见果子黄,不见果子落,心里也就不那么失落。‎ ②  长假最后一天母亲告诉我:“我刚听你爸打电话,应该是跟隔壁村老张头对话。他让老张头务必帮忙挑一棵好的枇杷树,说是要移栽过来。这老头子,也不知心里怎么想的,栽了砍,砍了又要栽。”‎ ③  我心里却偷着乐:看来我的话起了作用。就在前一天晚上,我偷偷跟父亲说:“爸,以后‘五一’我们都只回乡下,好不好?”父亲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快乐得跟个孩子一样。‎ ④  临走前我特意到被砍掉的那棵枇杷树的树桩前站了一会儿。我知道,人到晚年,总是期盼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父亲不过是想在每年的枇杷成熟季多看看儿孙齐聚树下抢抢食、斗斗嘴。他这小小心愿,我们怎么忍心辜负呢?‎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18期 15.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父亲砍掉枇杷树以及想要重栽枇杷树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砍掉枇杷树:孩子们没空回家,枇杷果都凋落浪费,父亲看了心中失落;重载枇杷树;我答应父亲以后五一都回乡,孩子们又能回来采枇杷果,共享团聚之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这一类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三点:①带问题,慢读细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然后带问题到相关的文段部分慢读细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②巧借词句。这一类问题,大多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作答,如若没有原句,至少也要选取一些关键性词语来进行概括,这样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率。③联系中心。在挖掘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善于和文章的中心联系,且在不同的文体当中,应有不同的侧重。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应和中心思想,人物的感情、思想、性格、品质挂钩。阅读文本,根据第5段以及第9段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16.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父亲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个劲地点头,额头的皱被满心的欢悦填满,快乐得跟个孩子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父亲听到我说每年五一回乡后的高兴、激动;表现父亲对团聚的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具体来说主要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其次在概括时要逐句分析,不要丢落。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即可第段划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父亲听到我说每年五一回乡后的高兴、激动;表现父亲对团聚的渴望。‎ 15.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插叙,回忆从前我们争抢枇杷果的热闹情景,表现父亲对儿女的爱,解释父亲砍掉枇杷树的原因,为下文我决定每年五一回乡做铺垫,表现父亲对团聚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顺序的辨析能力。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一种叙述方法。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所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本文第⑦段回忆从前我们争抢枇杷果的热闹情景,表现父亲对儿女的爱,解释父亲砍掉枇杷树的原因,为下文我决定每年五一回乡做铺垫,表现父亲对团聚的渴望,属于插叙。‎ 16.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父亲想着给儿孙种枇杷摘草莓,可见父亲关爱子女;父亲不愿住城里,总是回乡种田,可见父亲勤劳朴实;父亲不愿看枇杷浪费,可见父亲珍惜劳动果实。‎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这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阅读文本可知:父亲想着给儿孙种枇杷摘草莓,可见父亲关爱子女;父亲不愿住城里,总是回乡种田,可见父亲勤劳朴实;父亲不愿看枇杷浪费,可见父亲珍惜劳动果实。‎ 15. 阅读漫画《家》,并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读了选文后你有何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漫画中反应老人独守家中无比孤独,例如我生活中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多陪伴家中老人,让老人多享团聚之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漫画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根据提示语写出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文本内容及漫画可知读了选文之后的启示:漫画中反应老人独守家中无比孤独,例如我生活中,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多陪伴家中老人,让老人多享团聚之乐。‎ 三、作文(共40分)‎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旅游照、全家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最难忘的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说明:(1)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生活中取材,不得抄袭;‎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3)不少于450字 ‎【答案】‎ 参考范文:‎ 最难忘的那张照片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的珍贵…‎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可爱的“胖娃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弥勒佛”!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像一个熟透了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胖娃娃”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的小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我一百天了”、“我是小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得蝴蝶结呢!画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这幅画得作者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是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 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料和谆谆的教诲…‎ 每当翻阅这些渐已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滴滴依稀于眼前、耳边,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得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莫名得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的生活细节,唤醒岁月尘封的记忆.物件,是人们日常接触和使用的物品,“老”照片,则是使用时间较长、有了一定年月的物件,打下了时间的印记.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喜新厌旧、追逐时尚.‎ 思路点拨:作文题目的提示语中已经列出了一系列写作的素材,点出了照片所蕴含的生活意义,这有助于同学们在写作时打开思路.但是,这不等于在选材时就可以轻松随意,因为你要选取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与情感有深切关联的“老照片”,找到这样的“照片”是要费一番气力去努力挖掘的.‎ 第 12 页 共 12 页 ‎ ‎ 方法指导:本文只能写成记叙文.我们可以对老照片作细致的描写;可以用我们的心灵触摸老物件,与它们展开丰富的情感对话;可以通过老照片讲述家风传承、时代变迁等故事…不管采用怎样的写作思路,以老照片为线索贯串全文当是组织材料的上佳选择.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对老照片怀着真诚、珍惜的情感,写出生活的真滋味,人世的真性情,事物的真理趣.‎ 误区指南:这篇作文宜写小事,写真人,杜绝胡编乱造.有的同学之所以不愿写“实“,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出平凡小事中有什么意义.因此要深入思考、细心揣摩,从生活小事中,从家长的生活细节中体会出它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一旦悟出它们的蕴意,细节就在眼前活跃起来,这里就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第 12 页 共 1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