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0 KB
  • 2021-10-26 发布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四单元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曹 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 又筹集了军粮。这样,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相关链接 在民间传说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而遭贬斥。可是从历史史实来看,曹 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的长期战 乱,促进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可见,文学形象并不等 同于历史的真实。 2.概况 (1)时间:200 年。 (2)交战双方:北方军阀袁绍与曹操。 (3)结果:曹军击败袁军,以少胜多。 (4)作用:此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一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1)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 (2)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人才,所以才会败于曹操。 知识点二 赤壁之战 1.背景 (1)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 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相关链接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 2 官渡之战两年以后,袁绍病死,但袁氏集团仍有一定势力。袁绍长子袁谭是青州刺史,次子袁 熙是幽州刺史,外甥高干是并州刺史,少子袁尚是冀州刺史。他们控制着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不 过,袁绍的几个儿子并不团结,他们各怀异心,都图谋发展个人势力。曹操便利用他们的矛盾,于 204 年六月打败袁尚,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在河北地区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205 年正 月攻占南皮(今河北南皮北),杀死袁谭,占领冀、青二州全部。随后曹操北上进击幽州,袁熙部 将投降,袁熙、袁尚等逃往辽西乌桓地区,幽州也落入曹操手中。206 年正月,曹操亲自领兵征讨 高干。高干逃到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被杀,并州也被曹操拿下。曹操在消灭了这些军阀后,基 本上统一了北方。 2.交战双方及实力对比 曹军和孙刘联军。曹军;20 余万人;孙刘联军:约 5 万人。 3.概况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 用火攻,不仅烧毁了曹军船舰,还延及岸上营寨,曹军大溃, 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4.特点:以少胜多。 5.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维拓展 分析曹操能够实现北方统一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评价曹操? 原因 (1)政治上:面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曹操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 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取得政治优势。 (2)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 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军事上:在官渡之战中歼灭了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正是 由于曹操采取了以上有效的措施,所以他才能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最终完成统 一北方的大业。 评价 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 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知识点三 三国鼎立 3 1.三分天下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三国鼎立形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国 220 年 曹丕 洛阳 蜀汉 221 年 刘备 成都 吴国 229 年 孙权 建业(南京) 相关链接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人吗? “三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其明确的时间界 限。三国正式形成,是在魏蜀吴三国分别建立 之后,即从 229 年,三国的历史才正式开始:结束是在西晋灭吴之时,即 280 年。因此,曹操不属 于三国时代的人,他只是东汉末年的人。 3.发展概况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思维拓展 老人: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老天安排的。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天 晚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天意。 小孩: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 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古人所说的“天实为之”,把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归结为天意,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曹操自恃 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 染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至于赤壁之战当晚刮起东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提供了方便条件, 有两种看法,一是诸葛亮、周瑜等懂得气象知识,选择了刮东风的一晚前去攻曹营;二是那晚刮东 4 风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相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 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例 1 公元 200 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方号称十万大军, 另一方却仅有三四万人,力量悬殊。但弱方火烧对方粮草,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以少胜多。那么 作战双方是( ) A.刘备与孙权 B.袁术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点拨 题干提供了我国古代一次战争的场景,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找到帮助判断的有效信 息。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找到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一是时间是 200 年;二是地点是在官渡;三是采 取的谋略是火烧对方粮草。依据这些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得知这场战役是官渡之战。故 作战的双方是袁绍和曹操。答案选 D 项。 答案 D 例 2 下面是某班四位同学关于东汉、三国时期的一段谈话,其中哪一位同学所持的观点是 不正确的( ) A.张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B.王刚:军阀之间的交战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李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社会稳定下来 D.赵宇:东汉到三国,从统一到分裂是历史的退步 点拨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意在考查从东汉到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是对分析能力的考查。 逐一分析选项,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作为皇帝的汉献帝被挟持,因而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之 间的交战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更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后,魏、蜀、吴三国各自开始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下来,从这一点来看,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答案为 D。 答案 D 5 例 3 对于曹操,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奸贼,有人说他是英雄,他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D.唯才是举,志向远大 点拨 此题为判断型选择题,意在考查曹操的事迹及贡献,是对辨析能力的考查。仔细分析 选项,虽然这四个选项都与曹操有关并符合史实,但 A 项是他的政治策略,B 项是他取得胜利的战 役,D 项是他的用人策略,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这一要求。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来看,他在北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才是最重要的贡献。答案为 C。 答案 C 曹 操 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字孟德。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 扩充军事力量。192 年,占据兖州,打败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196 年,迎汉献 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200 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 一黄河流域。208 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216 年封魏王。他在 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他任人唯贤,整 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出《蒿里行》 《观沧海》等名篇。207 年,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 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为统 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