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统一的原因
(1)变法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诸侯国。
(2)秦王素质:秦王嬴政自身雄才大略,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3)民心大势:人民盼望统一。
2.关键战役:长平之战。
3.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相关链接
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今天下大定,如果“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如集群臣,决定更改名号,把三皇和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秦始皇命人以有名的和氏璧制成了一方传国玉玺,上面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表示皇权神授、永远昌盛的意思。从此,皇帝便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4.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目的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链接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6
专制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帝的绝对权威。集权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即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措施
(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2)中央设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概况: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②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6
③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关链接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统一前的秦国通行小篆,比其他六国的篆书简单而又整齐划一。秦统一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各国古文,一律用秦国的小篆。并命李斯、赵高和胡毋敬分写《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作为推行秦篆的样板。这些标准文字有三大特点:一、确定了各偏旁符号的形体。二、确定了每偏旁符号在字体中的位置。三、每字采用的偏旁固定为一种。这样,我国汉字趋于定形。以后,秦朝又通行隶书。隶书是比小篆更加简便的新书体,把小篆的弧形笔画改为直线笔画,结构平整。这种文字原流行在狱官隶卒中,故名隶书,后由程邈整理规划而成。以后一般公文都用隶书来写。
2.统一度量衡
①目的: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②措施: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③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方面
(1)车同轨
①目的: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②措施: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2)开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方面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相关链接
6
从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在险要之处修筑长城。秦朝建立之后,把原来的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重新加固,费时十余年才完成。秦长城虽以秦、赵、燕三国长城为基础,但向北扩展了不少,至今在甘肃等地仍然依稀可见秦长城的遗迹。但我们现今所见到的长城,多是明长城的遗址。
5.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思维拓展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怎么看?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相继灭掉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在称帝前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但是他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又极其粗暴野蛮地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实行严刑峻法,广修宫殿、陵墓,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这说明他又是一位暴君。
例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下列对诗歌中“秦王扫六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历史潮流
B.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C.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D.彻底结束了我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点拨 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意在考查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从正面理解,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但它并没有彻底结束我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以后也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如三国鼎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的局面都是分裂割据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故答案为D。
答案 D
6
例2 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司隶校尉 ③刺史 ④太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点拨 此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构成及其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这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太尉主要负责军事,排除含④的选项。故此题选择C。
答案 C
例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赞颂的“秦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能够成就他千古一帝业绩的史实是( )
①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北击匈奴,开发南疆 ④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①②③均为秦始皇的业绩,④中的“分科考试,选拔官吏”与秦始皇无关,故C项正确。
答案 C
秦始皇陵为何暂不发掘
陕西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三年的勘察研究,得出了秦始皇陵墓保存基本完好、未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
那么,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呢?
专家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条件,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开掘秦始皇陵的时机还不成熟。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第一,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约为500米×500米
6
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序,必须大揭顶,将封土一层层取掉,再一层层挖向地宫。移土工程之巨大且不说,要保护好地宫,必须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护大厅,建这样大跨度的大厅,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而且费用极为浩大。
另外,秦岭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距地面16米就见水了,而地宫是在26米以下,开掘时,如没有特大型排水设备,整个地宫必定会被大水淹没。
第二,陵墓内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形成了浓密的水银密封层,如何通过这一密封层也是一个难题。
第三,如何解决出土文物保鲜是另一大难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秦陵兵马俑时,就遇到过这一问题:当时,土层被打开,兵马俑都是色彩鲜艳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尽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包括一件龙袍,当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保护,结果还是失败了。现在的那件龙袍只要稍微一动,就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粉末。
目前这些技术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所以秦始皇陵暂时不能发掘。
6
相关文档
- 初中数学7年级教案:第7讲 平行线的2021-10-269页
- 人教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第1单元 2021-10-2619页
-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15讲 课内文言2021-10-268页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寒假复习专项2021-10-266页
-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13讲 记叙文写2021-10-269页
-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2讲 记叙文标2021-10-2610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27皇帝的新2021-10-2620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64页
- 初中数学7年级教案:第5讲 相交线2021-10-268页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文言文阅2021-10-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