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上
1.1生活 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常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提供信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将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1.2 活动思考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1比0小的数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2.2数轴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引入,利用数轴比较负分数的大小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进一步感觉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难点: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和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运用这种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利用转化思想,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依据法则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
2.6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3.1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规律,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符号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与态度:
1.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代数式书写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数量规律的探索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数量规律。
3.2代数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3.3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
2、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感受到列代数式是从特殊到一般,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这里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2. 领悟到对于同一个代数式,其中字母的不同取值,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也是不同的。(实际这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一个伏笔)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数值代入代数式代替字母进行计算。
3.4合并同类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事物的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教学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3.5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掌握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发现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比较,通过比较见真知
教学重点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教学难点 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4.1从问题到方程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难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
难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确其关键是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活动和思考、交流与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过程,感悟数学建模思想.
重点:寻找等量关系.;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或判断。
过程与方法: 经历活动和思考、观察交流与讨论、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重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难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5.2图形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见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
重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难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5.3展开与折叠
知识与技能: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要熟练掌握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可以从实例出发,多观察,多总结,在现实情境中去理解,积累操作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5.4从三个方向看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培养
6.1平面图形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 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难点: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6.2角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角的意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用量角器画出任何角度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过程与方法 理解角的意义及有关概念,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说理的能力。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知识与技能:了解互余、互补、对顶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6.4平行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难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6.5垂直
知识与技能: 理解垂线的概念、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确认,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能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叙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丰富对有关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七下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能根据图形和给出的条件,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判断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并会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摆三角板、画平行线、几何画板演示等),体会、探索哪些量在“变”,哪些量“不变”,体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找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简单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并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由两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灵活这转换。
过程与方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平行性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经历两种关系的转换过程。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3图形的平移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的自主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性质与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作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7.4认识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说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理解与应用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讨论、推导探究,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会区分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探究过程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归纳、有条理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进行运算;经过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体验运用法则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解答实际问题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能正确运算。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数的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9.4乘法公式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公因式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公因式的概念,会使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公因式,正确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来分解因式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相关文档
-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2021-10-2632页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测试2021-10-267页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复习试2021-10-2626页
-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2)2021-10-269页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习2021-10-2652页
-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6-3 第2课2021-10-263页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平移 湘教2021-10-263页
- 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2021-10-2622页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整式的2021-10-267页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2021-10-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