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
律·
长
征
1933年10月,蒋介石以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
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重点是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由于"左"倾冒险
主义的影响,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
地。
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
反而伤亡日益增多,根据地日益缩小。在这种情
况下,为保存红军实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更是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
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大渡河
大雪山
水草地
吴起镇会宁
红一方面
军
红二方面
军
红四方面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
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
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边听边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
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25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nán
wēi yí
pángbó
mín
yán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押韵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
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
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
总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
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
看得极为平常。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注释:1.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省边境。
2.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3.细浪:小浪花。
4.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理 解
理 解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绵延不断
形容巍峨高大
对偶
这两句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
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
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
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延,这是红军
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
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
军长征之难;愈小则愈表明红军之不怕。重在
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
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
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释:1.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2.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3.大渡:指大渡河。
4.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上承“万水”二
字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
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
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
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
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
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
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
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
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强渡大渡河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
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
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
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
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
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
十三根铁索。红军伤亡很大, 令人心惊胆
寒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
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的阴谋。
诗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
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
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
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
承
上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尾联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首先是遇到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
经常一边行军一边和敌人打战。
其次,红军的装备差饥寒交迫,医疗用品
也十分缺乏。其三缺衣少食,自然环境恶劣爬
雪山,过草地,渡大河.. ....
更主要的是党内错误路线指挥失误给红军
带来巨大的损失。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总领全诗 ,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长征的 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
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
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
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
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
一概括吗?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
受。
v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v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
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v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v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v长征是什么?
回忆长征艰苦岁月,畅想今天
幸福生活
• 长征对于生活在幸福生活中
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 现代社会需不需要“长征”
及“长征”精神?
赠 言
• 苦不苦,看看长征二万五
•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课外作业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海燕 (19)_鲁教版2021-10-271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10)_2021-10-271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赤 2021-10-27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雪 (3)_鲁教版2021-10-27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2021-10-274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七律 长征》 (2021-10-2726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过零丁洋》 (12021-10-27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海燕 (1)_鲁教版2021-10-271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永久的生命》 2021-10-271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吆 喝 (8)_鲁教版2021-10-27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