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10-27 发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但是) D.遂至承天寺(就,于是) ‎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 ‎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交错的藻、荇这样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的角度是      。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10、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用“|”标示 (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1、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 ‎ ‎ ‎ ‎ ‎ ‎12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答 ‎ ‎ ‎ ‎ ‎ 1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写景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 ‎ ‎ ‎ 15、 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 ‎ ‎ ‎ ‎10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念无与为乐者(想,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但是) D.遂至承天寺(就,于是) ‎ ‎ ‎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B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交错的藻、荇这样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月光    。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庭中月色(或月夜美景) 。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的角度是 侧面描写(或视觉描写)(如果学生前面只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则为正面描写或视觉描写) 。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0、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用“|”标示 (3分):① ② ③ | ④ | ⑤ ⑥ ⑦‎ ‎11、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12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答:①作者描绘的世界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②作者的心境是: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贬谪的悲凉;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或: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4、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写景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 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15、 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