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39 KB
  • 2021-10-27 发布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9)_鲁教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孟子》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积累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 3、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4、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 证方法。 5、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ß 看注释,试译全文; ß 编提纲,试背全文。 检查预习 孟子,(约前372 一前289),名轲, 字子舆,邹人,思 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 物,地位仅次于孔 子,后世常“孔孟” 并称。 走进作者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 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 “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 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 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 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 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 专集。 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翻译课文学:对照书下注释, 学生独立思考 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ß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ß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ß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 ß 环:围。 ß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 ß 坚利:坚固锋利。 ß 池:护城河。 ß 委:放弃。 ß 去:离开。 ß 域:原指界限,课文的意思是限 制。 ß 固国:巩固国防 ß 威:震慑。 ß 至:极点。 ß 道,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行 仁政 ß 寡:少。 ß 畔:同“叛”。 ß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自 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 ß 顺:归顺,服从。 虚词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 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3、然而 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亲戚畔之 代词,他。 6、寡助之至 动词,到。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凭、靠”。 翻译课文逐段疏通并翻译 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 ß 全文中心论点: 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ß 全文结论: 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ß (借论战争,阐明治国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课文结构 6.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ß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陈涉世家》等。) ß (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 否主张打仗? ß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ß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特色 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 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 用三句,铺排而下,从反面否定了“封疆 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 使后文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 “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 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铺 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 掌握背诵的条理性 文章小结 ß 本文采用层层推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 行论证的。开头1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了“人和”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为了证明这 一论点,在第2段以攻城为例,论证“天时 不如地利”,第3段又以守城为例,论证 “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一段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一步推论 “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文章结 构严密,推理清楚,说理深刻,有很强的 说服力。 ß 1、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ß 2.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并 简要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