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1-10-27 发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新版)语文版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咏月名句知多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北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诞生于诸城超然台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 读“神品之文” 2. 品“月色之美” 3. 悟“闲人之情” 1.朝代 身份 字 号 别人对他的称谓 2. 他的经典作品及艺术风格 3.他的人生经历 4.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 1.“乌台诗案” 2.被贬黄州 “有职无权” 闲官 3.四篇精品 《记承天寺夜游》 学术界称之为“神品” 知人论世 读“神品之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意思。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 (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 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 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⑤ 怀民亦未寝 ⑥积水空明: ⑦ 盖竹柏影也: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的样子) (思考、想到) (门) (形容水的澄澈) (原来是) (于是、就) (只)(罢了) (睡) 读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叙 ( )之事 写 ( )之景 抒 ( )之情 夜游 月色 闲人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则需疑 品“月色之美” 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写出了月亮 的哪些特点?美在何处? 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 和诗意? 合作探究 3.你能在景物描写中感受到苏轼的心情吗? 1.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 形容词……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比喻 拟人 排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联想 想象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4.透过“景语” 揣摩“情语”。 方法提示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赏析:“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 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 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 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 的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 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 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静 动 冰 清 玉 洁 的 透 明 世 界 恬 静 敞 亮 的 豁 达 胸 襟 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 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 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 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 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 了。 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 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 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 忙”。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 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热爱美,懂得自 我排遣、自我释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活如此艰难忙碌,为何还称自己是“闲人”呢? 悟“闲人之情” “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落寞(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自我排 遣的达观。 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胸襟 恬静安详、纯净无尘的情怀 随缘自适、自得其乐的心态 悟“闲人之情” 1.即清闲的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2.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 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它。 3.其次,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 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 内心深处,他又何尝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 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 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 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 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 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 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 洒脱地说: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 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 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 传世杰作。” ●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 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 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 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 ●“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 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中国文学大家林语堂《苏东坡传》 ●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 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法国《世界报》在评说“影响世界十大名 人”时评价苏东坡。 世人评价苏东坡 苏轼有作为的一生 • 苏轼任职惠州,见当地缺医少药就采集中 草药,合成剂、丸,为当地人扶死救伤。 • 苏轼任职广州,引蒲涧水入城,解决了当 地居民多年来饮水成苦的问题。 • 苏轼任职徐州,率城民与水灾奋斗七十余 日,终于使徐州免于水淹,后又指挥修建 徐州城堤。 • 苏轼任职杭州,不仅兴建了苏堤,还发明 以瓦筒代替竹管之法来引水,使西湖免于 成为一片水涸。 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 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 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 与朝云的不了情。 苏轼一生 旷世奇才、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性情中人。 获人生哲理 • 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 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 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 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拓展延伸 畅谈人生感悟 ●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 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社 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 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 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 忍得住孤独 挺得住痛苦 挡得住诱惑 受得起打击 担得起责任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经得起折腾 丢得起面子 提得起精神 ——你做好承受的准备了吗? 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主题阅读 《写不尽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