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
文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
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
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
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
《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是一位
饱学之士,字永叔,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对我国的文
学,做出重大的贡献,主张文章应
“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宋代很多著名的文学家,
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如“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
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
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
的写法。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
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
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
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
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
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读准字音
滁
壑
蔚
琅
潺
辄
暝
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zhé
míng
伛偻
携
清洌
山肴
野蔌
觥
翳
yǔlǚ
xié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疏通文意:
1.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参考注解,一人一段,
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
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
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
师生讨论,明确译文、重点字词和成语。
1.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
树林、山谷特别优美。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
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
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
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上边的,是
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
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
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间。欣
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原文翻译
朗读第一段,用原文回答:
滁州的地理特点:“ ”;西
南诸峰的特点:“ ”;琅琊山
的特点:“ ”;亭的位置:
“ ”;“来饮于此”中的“此”
指“ ”;自号醉翁的原因是:
“ ”。
本段小结: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
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环滁(chú)皆山也
林壑(hè)尤美
蔚然而深秀
临于泉上
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
原文翻译
2.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了,
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
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
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
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
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
冬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
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朗读第二段------风景画(用原文回答)
1.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
(míng),晦(huì)明变化”
2.春夏秋冬的景色?
3.“乐亦无穷”的原因?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原文翻译
3.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
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
玩。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
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
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
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
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
坐着,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
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
是太守喝醉了。
朗读第三段------风俗画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
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文中是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的?(用原文回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
4.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1.如何划分层次?(四个场景)
5.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
起坐而喧哗”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
滁 人 游
太 守 宴
众 宾 欢
太 守 醉
原文翻译
4.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疏落落,太守
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
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欢乐起来了。
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
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
道太守游玩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
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
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朗读第四段:
1.本段写了哪些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
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
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4. “醉”和“乐”的统一,点明中心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再诵读全文
熟读课文
欣赏琅琊山风光
琅琊风光
——环滁皆山也
琅琊风光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琅琊风光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琅琊风光
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
,
醉
翁
也
。
琅琊风光
——日出而林霏开
琅琊风光
——云归而岩穴暝
琅琊风光
——野芳发而幽香(春)
琅琊风光
——佳木秀而繁阴(夏)
琅琊风光
——风霜高洁(秋)
琅琊风光
---水落石出(冬)
琅琊风光
主旨探究
问题:全文的主线是哪个字?它是如
何贯穿全文的?如何理解“醉”与
“乐”的关系?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乐”点共赏
作者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
三是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醉
(表象)
乐
(实质)
山水之乐
游宴之乐
乐人之乐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主旨)
--------
“醉”和“乐”在本文中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 即“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这里“醉态”和“乐景”其实都是“人
和”的表现,哪来的“人和”呢?是因
为我太守“政通”。怎样达到“政通”
呢?是因为我太守有着“与民同乐”的
理政原则。
主旨: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被贬后
到滁州的第二年,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
环境和醉人风光,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探究: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你认为他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写滁人游与太守
“乐”有什么关系?
本文记亭,记山水,处处表现的是太守本人的
情绪,贯穿全文的是一个“乐”字。群峰争秀,
泉泻峰间,亭临泉上,太守醉乐其中,醉看山
间佳秀,乐看游山之人。滁州百姓兴高采烈出
游,可见其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
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醉”是表
象,“乐”是实质。醉翁之意,本质在于与民
同乐,这也正是他的政治理想。
问题: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结合文章,
举例说明。
1.写亭的坏境: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
(从远到近)
2.朝暮景色:(从早到晚)
3.四季景色(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从外到内)
写法探究
问题: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结
合文章,试作分析。
写景特色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
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
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
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
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
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
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
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
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
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
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写景特色
1.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
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
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
情景交融。
3、本文在语言骈散相间、凝练精粹、含
义丰富。
小结全文
拓展:1.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
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
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
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
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
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不计较
得失、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
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分。)
4.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
《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参考答案)
课文朗读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表示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表示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表示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重点字词
而
表示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示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示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
表示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
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
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文中成语
你会做吗?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
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
家之一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
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
北宋 史学
“乐”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能同其乐
老人、小孩。
黄发垂髫
文学
作业
①探究题:据说欧阳修写这篇
文章时只有39岁,而在文中
却称自己是“苍颜白发”的
醉翁?这是为什么呢?
② 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日 (3)2021-11-0124页
- 鲁教版九上历史 62021-11-0126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海燕 (10)_鲁教版2021-11-0115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2021-11-012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世俗奇人 泥人张2021-11-0112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心声 (3)_鲁教版2021-11-0125页
-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7 第二次2021-11-0110页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1-11-0127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日 (1)2021-11-011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组 歌 浪之歌 (2021-11-0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