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98 K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马 说 (8)_鲁教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韩 愈 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目标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育。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的寓意,理解重点语句。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 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说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 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河 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 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 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 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 称“韩柳”,是“唐宋八大 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 号“文”,又称韩文公。作 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字音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hí sì sì sù 骈死   祗    槽枥     粟   一石 pián zhǐ dàn lì s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zhǐ pián sh í sì s ì shí xiàn dàn s ì    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重点实词 关键语句 互动 虽 即使 虽然 或 有时 连词,或者 是 这 表判断 安 怎么 安全 古今异义 6 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食:通“饲”,喂. 见:通“现”,表现. 材:通“才”,才 能. 1.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通假字 6 一词多义 才能,能力 能够 动词,用鞭子打。 名词,马鞭子。 助词,的。 代词,指千里马。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6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吃,动词 • 通“饲” 喂养, 动词 • 难道(表反问) • 恐怕(表推测) 一词多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 表转折,却。 • 表承接。 • 连词,译为“来”。 6 词类活用 v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v 一食或尽粟一石 v 虽有千里之能 v 一食或尽粟一石 v 策之不以其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辱没.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日行千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完,吃尽.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6 只是 两马并驾 有时 面对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即使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重点实词 6 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吃一顿有时有吃尽一石粮食。 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重点句子 6 参考课下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 请教同组。 感 知 课 文 内 容 文章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摆明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观点。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第二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的三个方 面,点明主旨,发出慨叹。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 内涵? 2.文章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 作者的生平经历交流) 3.赏析文章写法。 问题探究 v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 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 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 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 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 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 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人才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 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伯乐 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 里的能力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