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7.38 K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件新人教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愚公移山 简 列子(1881—1936年)名寇,又名御 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 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 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 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 意深刻。 词 词 太行(háng) 万仞(rèn) 塞(sè) 汝(rú) 曾(zēng) 诸(zhū) 箕畚(jī běn) 荷(hè)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雍(yōng) 词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亡以应        “亡”通“无”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厝”通“措” 通假字 词语 虚词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惧其不已也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词语 ·“之”的用法 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 死 汝心之固 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词语 一词多义 ·“且” 副词,“将”:年且九十 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语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课 课 样 这 这 诉 们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 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 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 课 们 习 发扬这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 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 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 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 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课 对举 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 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 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 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 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 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 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真是 “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 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课 对 二山高峻               人少力微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敢于斗争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这 结 为 领 孙 话 结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 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 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 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识 识 知识点: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3.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且焉置土石? 4.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略句 ·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课 业 课 业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水的南岸 削减 交换 hèchèn shuāng jī běn 课 业 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诚( )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毁山之一毛( )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他的 他,句首语气词 表疑问 他的 的 的 他 的 凭你的力气,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增加,哪里愁挖不平呢? 于是就带儿孙中能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