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2021-11-01 发布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材解读 ‎ ‎ ‎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生活中,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感到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本章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下一节的内容——“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通过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即通过帕斯卡敲盘子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活动1中的两个实验,从视觉和触觉上认识振动发声,并知道什么是声源。然后通过音叉振动产生声波的图示,使学生从理性上对声波有所认识;同时利用示波器把声波直观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于波的特征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声波之后,又进一步通过活动3中的三个小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同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快慢不同。接着,结合七年级生物课中所学的耳朵结构的内容,认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使物理与生活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续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 2.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重难点处理 ‎ 重点: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建议教学时采用“实验对比法”进行探究,即对比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不同点,对于微小振动,采用“转换法”进行探究。②‎ 4‎ 声音靠介质来传播。举例分析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做好真空铃的实验。‎ ‎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建议教学时采用“类比法”处理,即先通过水滴入平静的水面时产生的水波,使学生对“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敲击音叉时空气振动”的动画课件,引出声波的概念。‎ 实验方法 ‎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成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建议 ‎ 对于声音的产生,可以用教材上“帕斯卡敲盘子”的故事引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齐唱歌曲《黄河大合唱》,除进行情感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其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为学生理解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振动发声埋下伏笔。‎ ‎ 还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然后问学生,你知道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另外,还可以做如下实验:把可乐瓶底去掉,用橡皮膜封闭,让瓶口对着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敲击橡皮膜使其振动,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变化。从而说明,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听到,而且可以“看到”。‎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阅读、讲授。‎ 学点1 声音的产生 实验:A.敲击音叉,将音叉插入水中(如图2-1-1甲所示)。 ‎ B.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的扬声器上(如图乙所示)。‎ 图2-1-1‎ 实验现象:A.__水面溅起水花__。B.手指感受到__发声的扬声器在振动__。‎ 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__振动__而产生的,__振动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__正在发声__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声源是__人的声带__,蚱蜢“唱歌”声的声源是__蚱蜢的翅膀__。‎ 学点2 声音的传播 阅读教材P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是以__声波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问题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 4‎ 回声__。‎ 学点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1:把手机放在课桌上,拨通手机。‎ 现象:听到手机铃声。‎ 结论:声音能在__空气__中传播。‎ 实验2:A.把耳朵紧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如图2-1-2所示,能否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 图2-1-2‎ B.如图2-1-3所示,一位同学在屋外用手轻敲墙体,屋内的同学将耳朵贴在墙上听声,然后将耳朵离开墙后听声,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图2-1-3‎ 现象:A.__能听见水中石块的敲击声__;‎ B.__耳朵贴在墙上听得更清楚__。‎ 结论:__液体、固体__都能传播声音,且__固体__传声效果最好。‎ 实验3:如图2-1-4所示,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拨通手机,手机发出铃声,且我们能清楚地听到。‎ 图2-1-4‎ ‎(1)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中的空气,铃声会变__小(弱)__。‎ ‎(2)当抽气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铃声吗? 答:__不能__。‎ ‎(3)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后__又可以听到铃声__。‎ ‎(4)该实验用到了__理想实验法__。‎ 结论:真空__不能传播声音__。‎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__ ,__气体、液体、固体__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__不能__传播声音。‎ 学点4 声音传播有多快 阅读教材P27“声音传播有多快”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传播的__距离__和传播所用__时间__之比叫做声速。‎ 4‎ 问题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__种类__、__温度__有关。一般来说,v固__>__v液__>__v气;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__越大__。‎ 学点5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阅读教材P28“人怎样听见声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的声音顺着__外耳道__传至__鼓膜__,引起__鼓膜__的振动。这个振动通过__听小骨__传到__耳蜗__,再通过__听神经__将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问题2:研究表明,人耳的鼓膜、听小骨因病损坏时,声波还可以通过__头骨__、__颌骨__等其他介质传导至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这种传导方式称为__骨传导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