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16 KB
  • 2021-11-01 发布

2020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章 1.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 空气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 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 A 手机悬挂在密封 瓶内,如图所示,用 B 手机拨打 A 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 A 手机来电显示出 B 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 A 手机发出的响 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 B 手机 拨打 A 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听到 A 手机发出微弱的铃声,在 A 手机上看不到 B 手机的 号码 B.听到 A 手机发出微弱的铃声,在 A 手机上能看到 B 手机的 号码 C.能听到 A 手机发出响亮的铃声,在 A 手机上看不到 B 手机 的号码 D.能听到 A 手机发出响亮的铃声,在 A 手机上能看到 B 手机 的号码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C.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D.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 5.小亮看到礼花绽放 2s 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已知空气中的 声速约为 340m/s,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 到小亮的距离约为( ) A.1km B.680m C.1×109m D.1×109km 6.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分别 有一条鱼、一只小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 A.鱼 B.小鸟 C.同时听到 D.无法确定 7.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5200 米每秒、1500 米每秒、340 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 于 0.1 秒。有一段长 18 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 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 的次数是(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8.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 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9.某同学在家上网课,听到对面楼内传来的音乐声,马上判断 是钢琴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0.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 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 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 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11.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 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 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1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 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3.“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调低 D.音色好 1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15.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 ) A.用声呐装置测潜水艇的位置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用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是否有缺陷 D.监测地震、台风和核爆炸 16.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 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 能够传递能量 D.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17.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 18.关于回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障碍物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B.回声是由声波反射形成的 C.在较小的房屋说话没有回声 D.回声一定比原声晚 0.1s 19.下列有关乐器的声现象,解释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在表演二胡时,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 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竹笛时,笛内的空气柱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C.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幅,从而使鼓声很响亮 D.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 判断的依据是音色不同 20.小明面对一座高山喊话,经过1秒后听到自己喊话的回声, 则小明到高山的距离为(声速为 340m/s)( ) A.17m B.170m C.34m D.340m 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 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下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消音 B.在摩托车上装上消声器可以减弱声音 C.城市高架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 噪声 D.公路两旁植树造林仅是为了美化环境,却无法减弱噪声的危 害 2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 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水瓶,可以改变音调 24.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 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 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25.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主要是利用了声音 来传递 (信息/能量);另外在医院过道内还看到“静”字, 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音调/响度/ 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26.老师的讲话声是通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 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的而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声音在固 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快”“慢” 或“相同”)。 27.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 活塞。(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 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 (2)如图乙所示,、A、B、C 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 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 音阶,则 do(1)这个音阶与 图位置对应。 28.如图所示为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不同声波的振动图象(纵 轴表示振动幅度,横轴表示振动时间),则它们振动频率较高 的是 图的声波,响度较大的是 图的声波。 29.我们能辨别出各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由于他们的 不同。它取决于物体的 、和物体发声方式。音调是指 声音的 ,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 越高。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 ,它与物体的 有关,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 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可观察到 ,这说明 ,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 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 子 的 振 动 , 为 了 明 显 地 看 到 实 验 现 象 , 你 的 改 进 方 法 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 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 传声,还能说明声音具有 。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 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不能传声。 31.如图所示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用小锤敲打音叉发声。 (1)图甲: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 。 (2)图乙:仍然看到小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 需要 ,同时也说明了声能够传递 ;如果把整个 装置放到真空中做这个实验,还会看到小球被弹开 吗? 。 (3) 实 验 中 小 球 的 作 用 是 , 这 种 研 究 方 法 叫 (填“类比法”、“转换法”或“等效法”)。 3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 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 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 将会发现 此实验说明了 。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 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a,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 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是 。 b,乒乓球在实验中的起到什么作用? 。 c,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 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 d,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 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 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 认为两个同学的操作合理的是 。说明理由 。 33.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 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 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 题是 ; (2)如图所示,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拨动钢 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动变 (“快”或“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 变”或“变低”),说明音调与 (“振幅”或“频率”)有关。 (3)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 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 。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 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 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3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 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为 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 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 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铜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本实验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一,要选用 编号 E,G,H 的琴弦进行实验。必须知道 E 这项内容,请在 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 实验。 (4)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 实验。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 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 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6)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 (两根/三 根)琴弦实验较合理,是为了 (填字母代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35.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 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 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 (填“调大”、 “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 (填“大”、“小”),人要 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小”), 实 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 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 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36.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这些实验说明 了: (1)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不能听到真空罩闹钟的闹铃声,说明 。 (3)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 。 (4)8 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时发出声音 的 不同。 37.学习完声现象后,物理小组同学对声速进行进一步研究。 (1)想粗略测量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提出了以 下几种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在直跑道上量出足够长的距离 s,甲站在一端鸣枪,乙站在 另一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 记录时间 t,则声音传播速度 v= B.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对着一面墙鸣枪,距这面墙的距离为 s, 记录发令枪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t,则声音传播的速度 v= C.站在空旷的操场上,距一面墙的距离为 s,按照均匀的时间 间隔打鼓,调节节奏,使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鼓声与打出来 的第二次鼓声完全重合,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二次鼓声与打出来 的第三次鼓声完全重合…记录打鼓 20 次的时间 t,则声音传 播的速度 v= (2)他们在网上查资料得到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值。根 据下表所提供的参考数据,可以推算 5℃时的声速是: m/s。 声速 /m•s ﹣ 331.5 332.7 333.9 335.1 336.3 337.5 1 温度 /℃ 0 2 4 6 8 10 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走”直线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 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赤日炎炎,在沙漠 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呼喊声,其中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沙漠地表空气温度高,随着高度增加空气温度降低, 声音在传播时向 (上/下)拐弯了。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38.在许多公路两旁安装的测速装置,用以预防和降低因超速 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辆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驶 入雷达测速区域,如图 1 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 370m 处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声波,2s 后收到从该车返回的信 号。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试回答: (1)小明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获知,雷达测速检测仪发射的 因指向性强,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 人等领域,也可用于速度的测量; (2)求这辆车在该测速区域的运动速度; (3)由图 2 可知该区域限速 ,并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39.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 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 的隧道,于是鸣笛,经 t1=6 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 驶 t2=16 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 t3=2 秒后听到回声,请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 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 120 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为 340 米/秒) 40.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匀速运行的速度是 72km/h,司机在鸣笛后 2s 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v 空 =340m/s),求: (1)火车速度是多少 m/s?(写出运算过程) (2)火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火车司机从此时听到回声继续匀速前行到刚好不能把回 声与原声区别开,要行驶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23 小题) 1.D; 2.B; 3.A; 4.B; 5.B; 6.A; 7.A; 8.B; 9.B; 10.B; 11.A; 12.B; 13.A; 14.C; 15.D; 16.A; 17.B; 18.B; 19.A; 20.B; 21.B; 22.D; 23.C;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 24.音色; 25.信息;响度; 26.空气;振动;340;快; 27.空 气;音调;B; 28.乙;甲; 29.音色;材料结构;高低;响度; 振幅; 三.实验探究题(共 8 小题) 30.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转换法;在桌面上撒 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空气;能量;变小;真空; 31. 振动;介质;能量;不能;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便于 观察;转换法; 32.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 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 幅度变大;小丽;因为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 跳动,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 33.手没有压 紧钢尺;快;变高;频率;D; 34.控制变量法;ABC;ADF; ③①②④;三根;A; 35.调小;大;大;保持不变;羽绒服; 36.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调; 37.C;334.5;上; 38.(1)雷达测速检测仪发射的超声波因指向强,经常用于距 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也可用于速度 的测量; (2)设汽车的速度为 v,由题意,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 = 1s 后与汽车相遇, 由 v= 可得,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关系 式为: v×1s+340m/s×1s=370m, 解得:v=30m/s=108km/h; (3)由图 2 可知该区域限速 60km/h, 因 108km/h>60km/h,所以该车超速。 故答案为:(1)超声波;(2)这辆车在该测速区域的运动速度 为 108km/h;( 3)60km/h;该车超速。 39.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 L,客车匀速行驶的 速度为 v,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 2 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 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所以,由 v= 可得: 2L=v 声 t1+vt1﹣﹣﹣﹣﹣﹣﹣﹣﹣① 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t2=16s 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 L﹣vt1﹣ vt2, 因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 2 倍等于声音传播 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所以有 2(L﹣vt1﹣vt2)=v 声 t3+vt3﹣﹣﹣﹣﹣﹣﹣﹣② ①式﹣②式可得: v= v 声= ×340m/s=34m/s=122.4km/h, 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L= (v 声+v)t1= ×(340m/s+34m/s)×6s=1122m, 因 122.4km/h>120km/h, 所以,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超速行驶。 答:(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 1122m;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122.4km/h,客车是超速行驶。 40.(1)火车的速度: v 车=72km/h=72× m/s=20m/s; (2)由 v= 可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 s1=v 车 t=20m/s×2s=40m, 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 声音 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 s,则有 2s=s1+s2,则火车鸣笛时离 隧道口距离: s= (s1+s2)= (40m+680m)=360m, 则火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s3=s﹣s1=360m﹣40m=320m; (3)人耳朵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0.1s, 所以此段时间声音所走的路程是: s4=v 声音 t1=340m/s×0.1s=34m, 此段时间车所走的路程是 s5=v 车×t1=20m/s×0.1s=2m 所以此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 s6= = =18m, 火车司机从此时听到回声继续匀速前行到刚好不能把回声与 原声区别开时,行驶的路程: s7=s3﹣s6=320m﹣18m=302m, 火车行驶的时间: t2= = =1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