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MB
  • 2021-11-01 发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课件-第1章-1 等腰三角形(二)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 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 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品教学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 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中小学精品教 资源 中 小 学 精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 教学资中小学精品教学资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 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 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 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小学精品教 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 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学精 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 品教学资源中 精品教学资源 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学精品教学资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 中小 精品教 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 精品 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 精品 学资源 中 学精品教 资源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学精品 资源 中 教学资源 中 精 教学资源 中小 品教学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学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品 教 资 源小学精品教 资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中小学精品教 资 中 小 学 精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学 精 品 教 资 源 中 小 学 品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精 教中小学精品教学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 品教学资 中小 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 品教学资源 精品教学资源 1 等腰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二) 1.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______,两腰上的中线和 高分别______. 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______,并且每个角都等 于______. 3. 在△ABC中,AB=AC,BC=5,∠B=60°,则△ABC的周 长是______. 相等 相等 课前预习 相等 60° 15 4.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是( ) A. B. C. D. 12 5. 如图1-1-15,△ABC是等边三角形,两个锐角都是 45°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在BC上,则∠1的度数为 ( ) A. 60° B. 65° C. 70° D. 75° B D 课堂讲练 新知1: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1-1-16,△ABC中,AB=AC,BD,CE 分别是边AC, AB的中线.求证:BD=CE. 证明:∵AB=AC,BD,CE分别是边AC, AB的中线, ∴DC=BE,∠DCB=∠EBC. 又∵BC=CB, ∴△BDC≌△CEB(SAS). ∴BD=CE. 模拟演练 1. 已知如图1-1-17,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BD,CE分别是腰AC,AB上的高. 求证:BD=CE. 证明:∵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 ∴∠ADB=∠AEC=90°. 在△ADB和△AEC中, ∠ADB=∠AEC=90°, ∠A=∠A, AB=AC, ∴△ADB≌△AEC(AAS). ∴BD=CE. 【例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1-1-18放置,a∥b, ∠1=35°,则∠2=( ) A. 20° B. 25° C. 30° D. 35° B 新知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典型例题 2. 等边三角形中,两条中线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 ( ) A. 30° B. 40° C. 50° D. 60° D 模拟演练 【例3】如图1-1-19,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N=BM. 求证:(1)△BMC≌△ANB; (2)∠MOB=∠ACB. 典型例题 证明:(1)∵△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CBM. 在△BMC和△ANB中, BC=AB, ∠CBM=∠A, BM=AN, ∴△BMC≌△ANB(SAS). (2)由(1)知△BMC≌△ANB, ∴∠BCM=∠ABN. ∵∠ABN+∠NBC=60°, ∴∠BCM+∠OBC=60°. ∴∠MOB=∠ACB=60°. 3. 如图1-1-20,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模拟演练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E=60°. ∵△BDE是等边三角形, ∴BE=BD,∠DBE=60°. ∴∠ABE=∠DBE. 在△ABE和△CBD中, AB=CB, ∠ABE=∠CBD, BE=BD, ∴△ABE≌△CBD(SAS). ∴AE=CD. 分层训练 A组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 角的平分线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与高线重 合;④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 距离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D 2. 如图1-1-21,已知DE∥BC,AB=AC,∠1=55°,则 ∠C的度数是( ) A. 55° B. 45° C. 35° D. 65° A 3.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已知BC边上的中线AD=16,则 ∠BAC的平分线长等于( ) A. 4 B. 8 C. 16 D. 32 C 4. 如图1-1-22,将等边三角形ABC剪去一个角后, ∠1+∠2的大小为( ) A. 120° B. 180° C. 200° D. 240° D 5 . 如图1 - 1 - 2 3,O为等边三角形AB C内一点, ∠OCB=∠ABO,求∠BOC的度数.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OCB=∠ABO, ∴∠OBC+∠OCB=∠OBC+∠ABO= ∠ABC=60°. ∴在△OBC中,∠BOC=180°- (∠OBC+∠OCB)=180°- 60°=120°. B组 6. 如图1-1-24,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E=AD, 则∠EDC的度数为( ) A. 30° B. 20° C. 25° D. 15° D 7. 如图1-1-25,△ABC是等边三角形,CB=BD,连接AD, ∠ACD=110°,则∠BAD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C 8. 如图1-1-26,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 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 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 ③FG∥BE;④CF=CG. 其中正确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D 9. 已知:如图1-1-27,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中 点,过点C作CE∥AB,且AE⊥CE.求证:BD=AE. 证明:∵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中点, ∴AB=CA,BD⊥AC. ∵AE⊥CE, ∴∠ADB=∠E=90°. ∵CE∥AB,∴∠BAD=∠ACE. 在△BAD和△ACE中, ∠ADB=∠E, ∠BAD=∠ACE, AB=CA, ∴△BAD≌△ACE(AAS). ∴BD=AE. C组 10. 如图1-1-28,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 AD=AC,连接CD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求∠E的 度数. 解:∵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AD⊥BC, ∴∠CAD=12∠BAC. ∵∠BAC=60°, ∴∠CAD=30°. ∵AD=AC, ∴∠ACD=∠ADC. ∵在△ACD中,∠ACD+∠ADC+∠CAD=180°, ∴∠ACD=75°. ∵在△ACE中,∠EAC+∠ACE+∠E=180°, ∴∠E=45°. 11. 已知如图1-1-29,在△ABC和△DCE中,CA=CB, CD=CE,∠CAB=∠CED=α. (1)如图1-1-29①,将AD,EB延长,延长线相交于点 O.①求证:BE=AD;②用含α的式子表示∠AOB的度数 (直接写出结果); (2)如图1-1-29②,当α=45°时,连接BD,AE,作 CM⊥AE于点M,延长MC与BD交于点N.求证:N是BD的中点. (1)①证明:∵CA=CB,CD=CE,∠CAB=∠CED=α, ∴∠ACB=180°-2α,∠DCE=180°-2α. ∴∠ACB=∠DCE. ∴∠ACB-∠DCB=∠DCE-∠DCB. ∴∠ACD=∠BCE. AC=BC, 在△ACD和△BCE中,∠ACD=∠BCE, DC=EC, ∴△ACD≌△BCE(SAS).∴BE=AD. ②解:由①得△ACD≌△BCE, ∴∠CAD=∠CBE=α+∠BAO. ∵∠ABE=∠BOA+∠BAO, ∴∠CBE+α=∠BOA+∠BAO. ∴∠BAO+α+α=∠BOA+∠BAO. ∴∠BOA=2α. (2)如答图1-1-2,作BP⊥MN交MN的延长线于点P, 作DQ⊥MN于点Q. ∵α=45°, ∴∠BCA=∠DCE=90°. ∵∠BCP+∠BCA=∠CAM+∠AMC, ∠BCA=∠AMC=90°, ∴∠BCP=∠CAM. ∠BPC=∠AMC, 在△CBP与△ACM中,∠BCP=∠CAM, AC=BC, ∴△CBP≌△ACM(AAS).∴MC=BP. 同理可得CM=DQ.∴DQ=BP. ∠BNP=∠DNQ, 在△BPN与△DQN中,∠BPC=∠DQN, BP=DQ, ∴△BPN≌△DQN(AAS).∴BN=ND. ∴N是BD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