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00 KB
  • 2021-11-10 发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 人教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 我看 知识与技能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涵,初步掌握意象和意境。‎ ‎2.反复诵读,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2.在分析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意象。‎ 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法。‎ 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春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被许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就有一位诗人描绘了看中的景,表达出了心中的情。在诗人的笔下,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诗歌《我看》,一起去领会春天带给我们的感受。‎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 ‎2.朗读指导。朗读提示:‎ ‎(1)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把握节奏和停顿,可在诗中用“/”标出。‎ ‎(3)注意重音,突出关键词。可用“·”标出。‎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 3‎ ‎5.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要读懂一首诗歌,就得领会诗歌的意境,要领会诗歌的意境必须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解意象,品意境是解读诗的关键。‎ ‎1.诗歌前两节中,以“我看”领起的几句中,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写的顺序是怎样的?‎ 春天的傍晚,一阵春风“揉过”草地,“荡起”远水,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展翅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诗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动静结合,意境深远。在这样的美景中,怎能不激起诗人的情思呢?‎ ‎2.“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中的“揉”用得好,好在哪里?‎ ‎“揉”用得好,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歌里的“你”指的是什么?‎ 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4.诗人由眼前的景物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呢?‎ 诗人想到了自己逝去的“欢乐和忧戚”,想到远古哲人的“热望”“叹息”,想到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 ‎5.“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认为,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6.如何理解诗的最后三句?‎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7.作者在诗的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第一部分(1~2节):我所看,看大自然的美。‎ 第二部分(3~5节):我所思,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1.描写细腻,动静结合。‎ 为了突出表现春天的特征,诗人善于抓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由眼前的“春风”揉过“青草”,又荡起“远水”,激起一片“绿潮”;再到远处的天空中,有展翅的“飞鸟”,有慢慢红晕的“流云”,沉醉的“大地”,还有一个伫立凝望的“我”。‎ ‎2.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诗歌中描写了春天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写景中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考。‎ 3‎ 我看 学习这篇诗歌,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抓住诗歌的意象,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在多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