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0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能作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比较它们与的异同,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3、能说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4、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积累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作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能说出它们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归纳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坐标纸若干张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情境导入,体验模型
(一)课题引入
1、引入:你知道两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汽车刹车时向前滑行的距离(称为刹车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明晰:影响刹车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及路面的摩擦系数。有研究表明,晴天在某段公路上行驶时,速度为v (km/h)汽车的刹车距离s (m)可以由公式确定;雨天行驶时,这一公式为。
3、设问:在公式与中,s是v的二次函数吗?它们的图象是怎样的?如何作出它们的图象呢?
8
4、出示课题:
与是二次项系数不等于1的二次函数,本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这种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二)经历作图
1、(1)提出问题1:在公式与中,v 可以取任意值吗?为什么?你怎样画出它们的图象呢?
(2)完成下表:
v(km/h)
0
20
40
60
80
100
120
(m)
v(km/h)
0
20
40
60
80
100
120
(m)
2、学生活动:分组计算,交流结果。
3、师生明晰:
(1)在公式与中,汽车都有其最高时速,因此不能任意取值,在通常情况下,v 在0~120内取值。
(2)用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经历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以表格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到它们的图象是一段曲线段。
(4)幻灯片展示与图象。
(三)比较图象
1、提出问题2:和的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师生明晰:
(1)相同点:都是一段曲线;都位于s轴的右侧;函数值都随v的值的增大而增大;等
(2)不同点:的图象位于
8
的图象的内侧;前者的函数值的增长速度比后者快等。
(四)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3:如果行车速度是60km/h,那么在雨天行驶和在晴天行驶相比,刹车距离相差多少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师生明晰:
(1)观察表格中的对应值,当v=60km/h时,晴天s=36m,雨天s=72m,相差36m。或通过代入函数关系式中,计算可得相差36m。
(2)观察图象可得相差36m。(电脑动画演示由图象得出的结果)
学生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的图象作法及比较它们的图象特点的过程,初步感知a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初步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活动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一)做一做: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1、思考:二次函数中,自变量x可以取哪些值?
(1)完成下表:
x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的图象。(坐标系中画有的图象)
2、学生活动:填表、作图。
3、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与的图象。
(二)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1、提出问题4: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师生明晰:
(1)相同点:二次函数
8
的图象是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0,0),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都相同。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是当x<0时,y随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的图象的内侧,说明的函数值的增长速度较快。
(三)议一议: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1、分步提出问题5: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作图看一看。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先想一想,再作图验证你的猜想。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学生活动:
(1)交流的图象特征。
(2)作出的图象,折叠验证其对称性,交流的图象特征。
(3)小组讨论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
3、师生明晰:
(1)多媒体展示,,,的图象。
(2)几何画板演示:a的变化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的影响。
(3)归结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8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变化趋势
a>0
向上
y轴
(0,0)
在y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
向下
y轴
(0,0)
在y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此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环节(一)让学生经历作图过程,会用描点法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环节(二)学生经历探究的图象特征的过程,折叠验证的图象的轴对称性,在与的图象对比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较完整地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初步感知a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环节(三)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抽象概括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并以几何画板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a的正负对开口方向的影响,|a|的大小对开口大小的影响,体会a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进而由具体函数抽象概括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活动二过程的安排,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活动三:验证猜想,发现规律
(一)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1、(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提出问题6: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学生活动:
(1)在画有的图象的直角坐标系中完成作图。
(2)小组讨论交流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3、师生明晰:
8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0,c)。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可与的图象重合。
(二)议一议:探究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1、分步提出问题7: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的图象呢?
2、学生讨论,猜想(2)(3)结论。
3、全班交流。
(1)展示,,的图象。
(2)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三个图象平移重叠的过程。
(3)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的图象的规律。
4、师生明晰: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不同。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c)。
(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上下平移可得到的图象。
当c>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c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当c<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c|个单位,得到的图象。
活动三分两个环节给出,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动画操作验证猜想的方式进行。学生作出的图象,说出其图象特征,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平移发现与的图象能够重合的结论。在经历了具体函数的作图及关系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验证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上下平移可得到的图象事实。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图象,比较函数图象的
8
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函数入手,对比分析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图象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上下平移的规律,体会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活动三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在验证交流中自主探究和直观感知,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实现从表达式上看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一目标。
活动四:练习反馈,总结升华
(一)练习:
1、填空: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是 ,开口方向是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2、二次函数,, 的图象间有什么关系?
(二)填表: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0
a<0
a>0
a<0
此活动以练习巩固新知,以填表方式总结一般规律,并利用此表格小结本节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探究结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
(1)本节课在知识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积累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交流。
3、师生明晰:
(1)二次函数与的图象特征。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0
向上
y轴
(0,0)
a<0
向下
y轴
(0,0)
a>0
向上
y轴
(0,c)
8
a<0
向下
y轴
(0,c)
当c>0时,向上平移c个单位
当c<0时,向下平移|c|个单位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的关系。
通过小结,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认知结构。在学生充分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我从知识内容、探究图象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函数关系式与图象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给予提升,使学生能感知、体会到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布置作业
A类: P45课本习题2·3 第2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有什么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呢?
B类:复习题P73第3题:
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S,周长为C.
(1)分别写出S,C与x 的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1)中两个函数图象,比较它们的变化趋势;
(3)你所作的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层次设计作业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