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专题
泰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容亦善骑射___________ ②然弗之好也___________
③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④惟载书籍数车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闻 容 知 吏 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其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
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有人劝他受纳馈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刘容说:“剥削人民以自利,我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书籍数车献给皇太子。
【解答】(6)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善:擅长。
②句意:但是不很喜欢。弗:不。
③句意:他奉旨去江西。使:出使。
④句意:只带回几车书籍。数:几。
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C.之:代词,它,指这件事;
D.之:动词,去,往,到。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故停顿为:闻/容/知吏事。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来,何,怎么。句意: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重点词: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可以看出,刘容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从“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可以知道,当有人劝刘容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权贵时,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据此可知,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贿赂,也不贿赂他人。
答案:
8.(6 分) (1)(4分)① 擅长 ②不 ③出使 ④几(指多)
(2)A (A中“之”与例句中的“之”均为“的”;B中“之”:代词,他;C中“之”:这件事;D中“之”:动词,到)
9.(2分)闻/容/知吏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2分)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徐州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4分)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常虞卿列传》)
注:①赞:介绍。②蛋: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得十九人僧从 ②所识旁乏者得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②不以千里称也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②陈康肃公善射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毛遂入,按剑追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指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分析】参考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毛遂对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平原君也自以为不擅长鉴选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故停顿应为: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得:挑选/“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B.称:称赞/称呼;
C.善:擅长/擅长;
D.为:作为/给;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愿,希望。以,用。行,走,出发。句意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说,劝说,分析。致,致使。句意为: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有误,平原君赵胜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故选:B。
盐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
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①向西 ②看 ③停止 ④
睡觉
(3)C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连云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怀中出天师刺__________ (2)公以接壤关切__________
(3)顾而嘱曰__________ (4)文去勿武__________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2.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3分)
【分析】【参考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解答】(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出:取出,拿出。
②句意: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以:因为。
③句意:才当面嘱咐雹神说。顾:看。
④句意: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去:离开。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因为限断两处,故停顿为: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类,像。侍,侍候。句意: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重点词:此,这,玉,敬辞。敕,敕令。何,怎么。句意: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文章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传说故事。从“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公哀不已”“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等语句,可以看出王筠仓爱民如子,关心老百姓疾苦。
答案:
(9)①取出,拿出;②因为;③看;④离开。
(10)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①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12)从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爱民如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苏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拄杖偻步 偻:弯腰
B. 斩伐其居 伐:攻打
C. 绛衣素带 素:白色
D.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
9. 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10.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1. 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12. 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答案】8. B 9. 宝(珍)
10. (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11. 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12. 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解析】【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解释。
A. 拄杖偻步: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前行。偻,弯腰,理解正确;
B. 斩伐其居:砍伐到了他的居所。伐,砍伐,理解错误;
C. 绛衣素带: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素,白色,理解正确;
D.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老翁于是回头让人去取他洞穴中的宝物来。顾,回头,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理解。从“东方生知之耳”可知,因为东方朔对老翁的了解与理解,使得老翁保全了自己的居所,老翁要“贻之”来报答东方朔。从下文“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可知,他赠送东方朔的是一颗大珠,是宝物。因此,此处可填的字可以是“宝”,也可以是“珍”,还可以是“珠”字。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注意把“巢(筑巢,名词活用作动词)”“潜(潜藏)”的意思解释正确。此外,幽林、深河前省略的“于(在)”的意思也要补上。
(2)注意正确翻译以下词语:甚,很。玩,把玩,欣赏。以,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东方朔的解读“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可知,老翁是在委婉地提示汉武帝要懂得满足,适可而止,不要再建造宫殿了。据此作答。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汉武帝建造宫殿,对老翁的行为不明所以,当听见东方朔的解释之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可知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纳谏的皇帝。
从文中“老臣冒死自陈”可知,藻很勇敢;从“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可知,他很懂得劝谏的艺术,很有智慧;从“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可知,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在汉武帝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东方朔曰:‘其名为“藻”……不愿更造也。”和“东方生知之耳”可知,东方朔是一个反应灵敏、聪明机智、见多识广的人。
【点睛】汉武帝与亲近的臣子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告诉他说:“老臣冒死启奏……”却看到在房梁上坐着一个老翁,身高有八九寸,
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前行,看起来甚是苍老。老翁沿着柱子滑下,放下拐杖,行稽首之礼,沉默着并不说话,就仰头看了一下殿宇,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忽地不见了。东方朔说:“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春天在茂密的森林里筑巢居住,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最近建造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的居所,所以来向陛下诉苦。他仰视殿宇,宫殿名叫‘未央’,是告诉陛下您正侵犯他的居所不到一半。往下指了指陛下您的脚下,是足啊。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宫殿,不要再造更多了吧!”汉武帝为此停止修建宫殿的劳役。
过不多久,汉武帝亲自巡幸河都,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又有美丽的水草。不一会儿,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连同年轻的几人,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腰带上还有璎珞配饰,驾着水藻,踏水而出。汉武帝问道:“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声,可正是你们?”老翁回答道:“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得蒙受陛下天地之惠,即刻便下令停止砍伐,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所以,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献给汉武帝一枚紫螺壳,形状好像牛脂一样。汉武帝说:“朕愚昧啊,不知道你。”“东方先生知道我啊。”“你可以考虑用吴地的珍宝来赠送给他。”老翁于是回头让人去取他洞穴中的宝物来。一个人就接受命令下到了水底,只一会儿就回转来了,捧着一颗直径达一寸的大珠,明亮耀眼,世上少有。武帝很是欣赏这颗珠子,于是把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换取了那颗宝珠。
南京
闽有带鱼
[明]谢肇肃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
了自己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译文:
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停顿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故断句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自是,从此。欲,想。去,离开。置,放。句子翻译为: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和“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可以看出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答案:
(1)A
(2)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点评】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淮安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 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10. 【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乙】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我拿薪水买下来。故停顿为:余 购/以 月 俸。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从北门桥向西走。西:向西。
②句意: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所:处所,地方。
③句意:拿官职换这个园子。易:交换。
④句意: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句意:使,让。于,在。至,到。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重点词:以,用。述,记述。句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梳理原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概括即可。根据“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可知,“随”体现在整个园子的建筑、布局都就势取景,得地利之便;根据“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可知,“随”体现了作者率性自然的处世态度;根据“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可知,“随”
表现了作者辞官后对洒脱不羁生活的憧憬。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郑重之至。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作者的趣味,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乙】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
(1)余 购/以 月 俸。
(2)①向西;②处所,地方;③交换;④以……为乐。
(3)①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
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整个园子在修葺时每处景致都是就势取景;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5)【甲】向往宁静闲适、随意洒脱的生活;【乙】与民同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相关文档
-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2021-11-109页
- 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试2021-11-1037页
- 2020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之归纳2021-11-1015页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22 邹忌2021-11-104页
- 2018-2020近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2021-11-106页
- 精品解析: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2021-11-1016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2021-11-107页
- 贵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11-1018页
- 人教语文九下人生教学设计2021-11-104页
- 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模拟试2021-11-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