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50 KB
  • 2021-11-11 发布

福建省南平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福 建省南平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 分)(2013•南平)今年 6 月 11 日,我国“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根据航天员口 味不同,制定了个性食谱,新增了下列几种太空食品,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新鲜水果 B.小米粥 C.酸奶 D.粽子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新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小米粥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酸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粽子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 分)(2013•南平)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 B.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吸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水果榨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药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水吸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3 分)(2013•南平)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是( ) A.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作燃料 B.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以防止生锈 C.含汞、镉元素的废弃物回收处理 D.冶炼铁时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A、地沟油不能食用,但是可以用作燃料; B、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重金属对人体有害; D、冶炼铁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2 解答:解:A、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作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以防止生锈,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含汞、镉元素的废弃物回收处理,避免了汞、镉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D、冶炼铁时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一氧化碳会进入空气中,污染大气,不利于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 故选:D. 点评:能源面临危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3 分)(2013•南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补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B.聚氯乙烯薄膜用于食品包装 C.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D.风能、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常见能源 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人体缺铁元素时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B、聚氯乙烯对人体有害;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解:A、补铁可以预防贫血,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不正确. B、聚氯乙烯薄膜有害身体健康,不能用于食品包装.不正确. C、水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正确. D、风能、太阳能不污染环境,属于绿色能源.正确. 故选:D. 点评:人体如果缺乏某些营养素时容易患病,因此要均衡地摄取各种食物,以保证对各种营 养素的均衡吸收,促进人体健康发展. 5.(3 分)(2013•南平)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结合图示利用分子的结构判断其组成,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类型,同 时结合分子在化学变中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分析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应用可知任何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3 B、由于该图示中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这个相同的分子没有参与反应的进 行,所以图示转化为: ,由该图示可知反应后存在不同原 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反应后没有单质生成; C、由图示中分子中的结构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同; D、由转化的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2:1;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 结构进行. 6.(3 分)(2013•南平)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液体取用 C. 量取液体 D. 过滤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 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 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3 分)(2013•南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河水经沉降、过滤、消毒等环节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4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判断; B、根据硬水的成分分析判断; C、从微观的角度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宏观的角度则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含有水、可溶性矿 物质等. 解答:解:A、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 A 说法错误;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离子,长期引用对健康不利,故 B 说法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 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故 C 说法错误; D、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溶性杂质还在水中,得到的自来 水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该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 8.(3 分)(2013•南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液体 B.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发生乳化现象 D.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份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 原理分析.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 B、氯化钠在水中能够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C、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 说法错误. B、氯化钠在水中能够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 法正确.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 项说法正确. D、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 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溶液的特征、增强水的导电性的方法、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即 可正确解答本题. 9.(3 分)(2013•南平)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5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在 t1℃时将 25g 乙投入 100g 水中,可以形成 125g 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分析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D、据 t1℃时乙的溶解度 分析解答. 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故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 温的方法,故错误; D、t1℃时乙的溶解度是 20g,所以在 t1℃时将 25g 乙投入 100g 水中,可以形成 120g 溶液,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0.(3 分)(2013•南平)下表中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项目 物 质 鉴 别 方 法 A 氧气与二氧化碳 观察颜色 B 食盐与纯碱 加水溶解 C 蚕丝与化纤 灼烧并闻气味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 滴加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分析判断; B、根据食盐和纯碱的溶解性分析判断; C、根据蚕丝和化纤的成分本题进行鉴别; D、根据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碱性分析. 6 解答: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故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A 错误; B、食盐和纯碱都易溶于水,且溶液都是无色,故通过加水溶解无法鉴别,B 错误; C、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用火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而涤纶点燃有异味并且起硬球, 故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C 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都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通过滴加酚酞试 液无法鉴别,故 D 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 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分析的关键是明确各物质的不同性质及出现的现象.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 6 小题,共 42 分) 11.(6 分)(2013•南平)海水中含氯化镁,可用于工业制镁. (1)如图是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容,从中可获得丰富的信息,请写出其中一条: 镁的 原子序数为 12 . (2)镁离子的符号是 Mg2+ . (3)从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有用氢氧化钙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CaCl2+Mg(OH)2↓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由图中元素周期表所能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种类、元素符号、相对原 子质量等内容,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 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进行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镁的原子序数为 12、元素 符号为 Mg、相对原子质量是 24.31 等; (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镁离子的符号是 Mg2+; (3)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MgCl2═CaCl2+Mg(OH)2↓. 故答案为:(1)镁的原子序数为 12;(2)Mg2+;(3)Ca(OH)2+MgCl2═CaCl2+Mg (OH)2↓.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以及书写 离子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难度不大. 12.(6 分)(2013•南平)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对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 (1)CO2 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 能. (2)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 7 (3)人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若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血液中会使血液的 pH 变小 (填“不 变”、“变大”或“变小”).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时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pH 值小于 7 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如果人体中的 CO2 不能顺利的排 出体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O2 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3)pH 值小于 7 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如果人体中的 CO2 不能顺利的排 出体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血液的酸性增强,则血液的 pH 会变小. 故答案为:(1)化学;(2)C6H12O6+6O2 6CO2+6H2O;(3)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6 分)(2013•南平)实验室配制一定量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用 8.0g 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 72.0 mL. (2)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快氢氧化钠固体溶解速率 . (3)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洗净后未晾干的细口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小 (填“不变”、 “变大”或“变小”).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剂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密度可以计 算水的体积; (2)玻璃棒的用途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3)操作不当会使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80.0g, 水的质量为:80.0g﹣8.0g=72.0g, 水的密度是 1.0g/ml, 72.0g 水的体积为:72.0g÷1.0g/ml=72.0ml. 故填:72.0. (2)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氢氧化钠固体溶解速率. 故填:加快氢氧化钠固体溶解速率. (3)未晾干的细口瓶中含有水,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时,相当于稀释溶液,质量分数 会变小. 故填:变小. 8 点评:根据密度公式转换可以求体积,计算时要认真、仔细,力求做到计算准确. 14.(8 分)(2013•南平)“火”的掌控与应用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 (1)古人“钻木”可“取火”,“钻木”的目的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燃烧条件回 答). (2)古人掌握了鼓风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后,才有陶器向瓷器的发展.陶器、瓷器属于 B (填选项).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3)“长征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 2CO2+4H2O+3X,则 X 的 化学式是 N2 . (4)下列行为体现安全意识的是 BC (填选项,可多选). A.携带鞭炮上公交车 B.野炊后的明火用水或沙土彻底扑灭 C.家用液化石油气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总阀.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瓷器的材料主要是各种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 3R+2CO2+4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 X 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 的构成确定 R 物质的化学式. (4)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不可携带上公交车;野炊后的明火用水或沙土彻底扑 灭,可以防火;家用液化石油气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总阀,可以保证安全. 解答:解:(1)从燃烧的条件可知,木头是可燃物,并且与氧气接触,钻木头时,木头温度 升高,当木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木头便燃烧起来. (2)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 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而瓷器的材料主要是各 种硅酸盐,陶器、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 2CO2+4H2O+3X,反应前后 C、H、 N、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 原子 2 2 H 原子 8 8 N 原子 6 0 O 原子 8 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 X 的 3 个分子中含有 6 个 N 原子, 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 N 原子构成,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2; (4)A、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不可携带上公交车;B、野炊后的明火用水或沙土 彻底扑灭,可以防火;C、家用液化石油气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总阀,可以保证安全.所 9 以体现安全意识的是 BC. 故答案为: (1)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B. (3)N2. (4)B、C. 点评:安全重于泰山,生产、生活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特别是生产、生活中易燃易爆物 的安全问题等,不但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 15.(8 分)(2013•南平)铁、铜、铝、锌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铝、锌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 AlZnFeCu (填元素 符号). (3)任写出一个稀盐酸与上述金属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 (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的活动性比后面的金属活动性强,利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完成判断,注意本题是按照由弱到强排列.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回答问题; (4)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和化合价原则来解答. 解答:解:(1)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 (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K、Ca、Na、Mg、Al、Zn、Fe、Sn、Pb、(H)、Cu、Hg、 Ag、Pt、Au,利用此表的信息,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Al Zn Fe Cu, 故答案为:Al Zn Fe Cu;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在单质 中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金属与酸反应后,金 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升高. 点评:此题所考知识点较多,重点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是中考的 考点. 16.(8 分)(2013•南平)根据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 列填空. (1)稀释浓硫酸时,应把 浓硫酸 缓缓注入盛有 水 的烧杯中. (2)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蓝色 .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含钠的化合物是 碳酸钠 . (4)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或其它合理答案) .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 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0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中的硫酸或硫酸铜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即可. 解答:解:(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含 钠的化合物是碳酸钠.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或其它合理答案). 故答案为:(1)浓硫酸、水;(2)蓝色;(3)碳酸钠;(4)2NaOH+H2SO4═Na2SO4+2H2O (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常见溶液的颜色、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 2 小题,共 19 分) 17.(11 分)(2013•南平)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回答: (1)d 仪器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使反应发生,现有铁架台(带铁夹)和试管,还应从上图中选择 仪器 a、c (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 (3)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上述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其 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 (4)用仪器 b 和 d 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加液体时,应 形 成液封(或使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面下等合理答案) . (5)实验室还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 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11 (2)根据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的仪器分析,并据反应原理判断反应类型; (3)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引起试管炸裂; (4)利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连接为发生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 止气体逸出; (5)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d 仪器是可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应选择酒精灯,高锰酸钾放于试管中,还 需要单孔塞 a;加热高锰酸钾时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一种物质 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 管,引起试管炸裂; (4)利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连接为发生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 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a、c; 分解反应; (3)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4)形成液封(或使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面下等合理答案); (5)2H2O2 2H2O+O2↑. 点评: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常用仪器等,并能据反应特 点分析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8 分)(2013•南平)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 NH4Cl、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 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 1 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 1 50mL NH4Cl 15 实验 2 50mL CaCl2 28 实验 3 X NaCl 21 实验 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 X 为 50 mL. 12 (2)比较实验 2 与实验 4,可获得结论是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NH4Cl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A、B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 NH4Cl、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 此水的量要控制; (2)比较实验 2 与实验 4,即可得到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所选的物质需溶解时吸热.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C.探究的就是 NH4Cl、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 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 解答:【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 NH4Cl、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 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 X=50mL,故答案为:50. (2)比较实验 2 与实验 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 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 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NH4Cl.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 A 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 B 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 NH4Cl、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 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通过题中的数据结合所学 的信息分析即可.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 2 小题,共 9 分) 19.(4 分)(2013•南平)山梨酸钾是常用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 C6H7O2K,相对分子质量 为 150. (1)山梨酸钾由 4 种元素组成; (2)60g 山梨酸钾中含钾元素的质量 15.6 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3 分析:(1)根据山梨酸钾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 答. 解答:解:(1)山梨酸钾是由碳、氢、氧、钾四种元素组成的. (2)60g 山梨酸钾中含钾元素的质量为 60g× ×100%=15.6g. 故答案为:(1)4;(2)1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5 分)(2013•南平)在工业制取硫酸的过程中,有发生如下反应: 4FeS2+11O2 2Fe2O3+8SO2.现有含 FeS260%的黄铁矿 100t(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最多可生产 SO2 多少吨?(相对分子质量:FeS2﹣120 SO2﹣64)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由黄铁矿的质量、FeS2 的质量分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最多可生 产 SO2 的质量. 解答:解:设最多可生产 SO2 的质量为 x, 4FeS2+11O2 2Fe2O3+8SO2 480 512 100t×60% x x=64t 答:最多可生产 SO2 的质量为 64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 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