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71 KB
  • 2021-11-12 发布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虐‎⋅‎待(nǜe)    蜷‎⋅‎伏(quán)      拾‎⋅‎阶而上(shí)‎ B.龟‎⋅‎裂(jūn)    摇曳‎⋅‎(yè)         拈‎⋅‎轻怕重(niān)‎ C.屏‎⋅‎障(bìng)   喧‎⋅‎嚷(xuān)       销声匿‎⋅‎迹(nì)‎ D.附和‎⋅‎(hè)     呻吟‎⋅‎(yín)        深恶‎⋅‎痛绝(è)‎ ‎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争讼   斡旋    名幅其实 B.闲暇   簇拥    惊心动魄 C.遨游   严谨    语无伦次 D.冗杂   渺远    川流不息 ‎ ‎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B.南宁至崇左高铁于2018年10月开工,工程紧锣密鼓,将于2021年底一‎⋅‎气‎⋅‎呵‎⋅‎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是一下子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 ‎ ‎5.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面对请自己去讲学的小李,退休的刘老师辞谢道:“谢谢你的厚爱,你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张立在竞赛中获得了金奖,大家都夸他是天才,他谦虚地说:“我哪里是天才,只不过是笨鸟先飞罢了。”‎ C.妈妈不爱运动,王晴劝说道:“妈,你那么胖,不去运动,血压升高会中风的,到时你后悔也晚了。”‎ D.朋朋常去书店看书,却很少买书,店员忍不住说:“我们这里不是免费图书馆,你走错地方了。”‎ ‎ ‎ ‎6.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柳”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屡屡将之诉诸笔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许浑的“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而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内涵的丰富和韵味的独特,成就了“柳”在古典诗词意象中的独特地位。‎ ‎①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②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 ‎③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        )‎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 ‎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就属“赠序”。‎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 ‎ ‎8.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一部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C.《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 ‎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现代文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年七月刊,有删改)‎ ‎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 ‎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相差甚远。‎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田园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才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和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 ‎ ‎(1)细读全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在横线上补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下花朵,送给邻里→_______________→栀子花开,教包粽子 ‎ ‎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 ‎ ‎(3)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 ‎ ‎(4)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 ‎ ‎ ‎(5)结合选文内容,理解题目“母亲的栀子花”的含义。‎ 三、课内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春和景明(景:景色)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 B.①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                    ②去国怀乡(去:离开) ‎ C.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 D.①不以物喜(以:因为)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 ‎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3)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四、课外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 ‎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①悉焚常所为文 ②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 ‎ ‎(3)苏洵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句子默写 ‎ ‎ ‎ 按要求默写。 (1)数风流人物,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雪》)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山水之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默写许浑《咸阳城东楼》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综合性学习 ‎ ‎ ‎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舍生取义的英雄数不胜数:秋瑾、谭嗣同、夏完淳等。2016年,北海市边防支队银海区边防大队的骆春伟,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和家园安全,舍生取义,壮烈牺牲。次年5月,骆春伟当选为“中国好人”。 ‎ ‎(1)【观点阐述】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但是在今天,如果要舍生取义,就会被人认为“不理智,不正确”。那么,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请写出你的看法、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 ‎ ‎(2)【事迹简介】请你结合下图,简要介绍图中人物的英雄事迹,60字以内。 ‎ ‎ ‎ ‎(3)【撰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骆春伟正气参天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 ‎ ‎ 请以“那个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在600字以上; 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④不得抄袭。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虐“读nūè,“拾”读shè; C.“屏”读píng; D.“恶”读wù; 故选B.‎ ‎2.‎ ‎【答案】‎ A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幅”写作“副”; 故选A.‎ ‎3.‎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语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水质量”与“增加”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高”;“信心”与“果断”搭配不当,应将“果断”改为“坚决”。 B项,“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应删去“谈论”。 D项,主语残缺,应去掉“在”。 故选C。‎ ‎5.‎ ‎【答案】‎ B ‎【考点】‎ 语言得体 话题作文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A.“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属谦辞,用于自身;C.语气过于生硬;D.带有讽刺的意 味,讽刺朋朋光看不买,不礼貌。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句子衔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一空前贺知章的《咏柳》借柳喻春光,其中“碧玉”对应③句中的“人逢早春”,体现了对早春的喜爱,故第一空选③句,排除A、D两项; 第二空前的“明朝犹有远行人”对应①句中的“折柳送别”,故第二空选①句;第三空前的“何人不起故园情”对应②句中的“思乡情怀”,故第三空选②句,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②。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悲惨世界》;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羊脂球》。‎ ‎8.‎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大闹野猪林的是鲁智深,不是林冲。 故选D。‎ ‎9.‎ ‎【答案】‎ A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答案】‎ D C B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表述有误,原文为“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2)C项,表述有误,原文为“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 ‎(3)B项,根据第三段到第七段每段的首句可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答案】‎ ‎(1)栽下花树,精心照料,关爱花树,影响“我们”,以花代礼,搞定亲事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蕾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栀子花蕾的可爱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3)①热爱生活,在清贫的生活中依然热爱、呵护栀子花。 ②有感恩之心,将花分给帮助过自已的邻居。 ③深爱着儿女,为了能让孩子们吃上米粽,花多大的代价也值得。 ④自强自信,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4)篇末点题,总结全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深远。‎ ‎(5)栀子花既指母亲栽种的那棵栀子树上生长的栀子花,又象征着母亲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爱子女、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 ‎【考点】‎ 记叙文标题含义 修辞手法及作用 鉴赏文学形象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梳理故事情节 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是从“母亲”的角度来梳理内容,所以首尾段内容应除去。文章在写母亲“摘下花朵,送给邻里”一事之前,主要写了母亲喜爱栀子花,把它们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栽种下进行精心照料;然后写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并期待着栀子花的开放;最后,在写“栀子花开,教包粽子”一事之前,写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下了哥哥嫂嫂的婚事。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2)“咧开了小嘴”,赋予花蕾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栀子花开放时的状态生动地描摹出来,可爱又富有情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3)本文在刻画母亲的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根据第③段“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可知,母亲在清贫的生活中依然热爱、呵护栀子花。 根据第⑤段“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可知,母亲有感恩之心,把栀子花分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根据第⑦段“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可知,母亲深爱着儿女,想让孩子吃上米粽。 根据第⑥段“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可知母亲是一个自强自信的人。‎ ‎(4)画线句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提到“栀子花”和“母亲”,“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点明栀子花给母亲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赞美了母亲对栀子花、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总结了全文。‎ ‎(5)结合本文的主旨来看,文章以“栀子花”为线索写母亲,“栀子花”表面上指母亲栽种的那棵栀子树上生长的栀子花,实为母亲的象征,母亲如一朵栀子花,将美好的品质留给了“我们”,将香气传到四面八方。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她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爱子女、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永存“我们”心中,她的形象化作一朵美丽的栀子永远绽放在“我”的记忆中。‎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三、课内阅读 ‎【答案】‎ A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作为当代中学生要以古人为鉴,胸怀天下,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好好学习,全面发展,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 ‎【考点】‎ 岳阳楼记(范仲淹)‎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①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 ‎(2)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范仲淹等古仁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二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要有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能为社会做贡献”等方面来谈感受即可。‎ 四、课外阅读 ‎【答案】‎ ‎(1)①全,都,②到达 ‎(2)(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3)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考点】‎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解析】‎ ‎【参考译文】 ‎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解答】‎ ‎(1)①句意为: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悉:全,都。 ②句意为: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至:到达。‎ ‎(2)争传:争着传阅。竞效:模仿。‎ ‎(3)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等关键语句,从苏洵读书勤奋刻苦、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五、句子默写 ‎【答案】‎ 还看今朝,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忽复乘舟梦日边,春蚕到死丝方尽,人有悲欢离合,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鸟下绿芜奏苑夕,蝉呜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芜、夕、蝉、渭”等字词容易写错。‎ 六、综合性学习 ‎【答案】‎ ‎(1)示例:在今天,舍生取义还是有意义的。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所以,我们依然需要舍生取义。‎ ‎(2)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拒绝降元,最终从容就义。‎ ‎(3)示例一:文天祥忠义书汗青 示例二:夏完淳丹心照古今 ‎【考点】‎ 漫画 见解阐述 对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本题是对“舍生取义”的看法,表明自身观点,写出理由及结论。‎ ‎(2)观察图片,由图片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可知,图中人物为文天祥,然后结合《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写清楚人物(文天祥)、时间(南宋末年)、起因(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经过(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和结果(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拒绝降元,最终从容就义)。注意语言简洁及字数要求。‎ ‎(3)‎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答此题时要了解一些对联的知识,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还要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分析上联“骆春伟正气参天地”是主谓宾结构,点明人物及事件,可作答:“文天祥忠义书汗青”或“夏完淳丹心照古今”。‎ 七、作文 ‎【答案】‎ ‎【范文】 那个美好的瞬间 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一瞬间呈现,一瞬间消失。就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一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谁也没有办法挽留,只会留下美好的瞬间,将它埋藏在心里。 春寒料峭的周六早上,正在熟睡中的我被窗外“嘀嘀哒哒”的雨声吵醒了。“哎,又睡不成懒觉了。”我一边懊恼地穿衣服,一边拉开了窗帘。这时,楼下的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微微有些瘦削的中年人,他正在整理垃圾投放到身旁的清运车中﹣﹣他是小区的清洁工。 雨不停的下着,只见垃圾桶堆满了垃圾,有纸盒、饮料瓶、果袋子没有扎紧,垃圾顺着袋口滑了出来,落在地上,和着雨水流皮等,桶旁也散布着居民丢弃的各色袋子,有些得到处都是,那位清洁工不厌其烦地多次弯腰拾起散落的垃圾,然后放进黑色塑料袋里收纳起来。雨水顺着他薄薄的雨衣流下来,早已淋湿了裤腿、鞋子…… 这个小区我已经住了快两年了,但我好像第一次知道窗口正对着这个垃圾桶,也好像第一次见到垃圾是早上清运走的。雨依然在下,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我眼前的景色忽然变得有些模糊了,我们身边像这位清洁工伯伯一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每天默默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已的一切。是他们忍受着高温,严寒臭气,肮脏,任劳任怨。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干净的环境。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我们整洁、舒适的环境,城市有了他们的身影才美丽。 我们每个人,都应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好的瞬间,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瞬间的美丽,便是永恒!‎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题目中的“瞬间”是说明时间的短暂。“美好”则表明“瞬间”发生的事件的性质,或是所遇到的人及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当然,美丽的自然之景,也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感受。因此,本文主要是写在某一瞬间,自己经历的人及事或眼中之景,从中感受到他人及其行为或景色的美好支出。本文应使用第一人称来写作。本文可以写作记叙文。 【思路点拨】下列选材,应符合我们的构思:超市里出来一对母女,母女相依、相搀扶过马路,那是个美好的瞬间;下雨时,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或雨伞遮盖幼小的孩子,那是个美好的瞬间;放学铃声一响,学校大门口那种等待、期盼、焦虑、欣慰是个美好的瞬间;马路上,环卫工人搬起垃圾桶把垃圾倒进垃圾车,那是个美好的瞬间…… 【写作方法】文章建议写成镜头、片段式的。入题要快,要很快切入所写的中心;只应把“瞬间”人、事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得具体,写细致,写完即可收笔。 【注意事项】注意:1、要写细,让细节说话。可具体描写动作、神情、外貌、语言,极力渲染那一瞬间的美。2、要提炼主题,用议论和抒情的笔墨谈那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美的本质,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解答】‎ ‎【范文】 那个美好的瞬间 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一瞬间呈现,一瞬间消失。就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一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谁也没有办法挽留,只会留下美好的瞬间,将它埋藏在心里。 春寒料峭的周六早上,正在熟睡中的我被窗外“嘀嘀哒哒”的雨声吵醒了。“哎,又睡不成懒觉了。”我一边懊恼地穿衣服,一边拉开了窗帘。这时,楼下的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微微有些瘦削的中年人,他正在整理垃圾投放到身旁的清运车中﹣﹣他是小区的清洁工。 雨不停的下着,只见垃圾桶堆满了垃圾,有纸盒、饮料瓶、果袋子没有扎紧,垃圾顺着袋口滑了出来,落在地上,和着雨水流皮等,桶旁也散布着居民丢弃的各色袋子,有些得到处都是,那位清洁工不厌其烦地多次弯腰拾起散落的垃圾,然后放进黑色塑料袋里收纳起来。雨水顺着他薄薄的雨衣流下来,早已淋湿了裤腿、鞋子…… 这个小区我已经住了快两年了,但我好像第一次知道窗口正对着这个垃圾桶,也好像第一次见到垃圾是早上清运走的。雨依然在下,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我眼前的景色忽然变得有些模糊了,我们身边像这位清洁工伯伯一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每天默默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已的一切。是他们忍受着高温,严寒臭气,肮脏,任劳任怨。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干净的环境。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我们整洁、舒适的环境,城市有了他们的身影才美丽。 我们每个人,都应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好的瞬间,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瞬间的美丽,便是永恒!‎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