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9 KB
  • 2021-11-16 发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认识 ︳西师大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附件2‎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 角的认识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二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 《角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角的认识。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教学难点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 教学环境及 教具、学具、希沃白板5的课件、扇子、三角板。‎ 资源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姜老师带来三位老朋友,我们欢迎它的到来!‎ ‎(长方形、三角形)‎ ‎2、还有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可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它是谁?‎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 ‎1、学生动手说出图形。‎ ‎2、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角。‎ ‎3、生观察图形的不同。‎ 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提问:你能找出那些角?‎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时钟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从主题图中让一名学生指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1、生观察交流,找出角。‎ ‎2、生指出图上的角。‎ ‎3、生讨论交流举列生活中有那些角。‎ 在此让学生观察,谈一谈自己看到,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直观的认识角,感受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角无处不在。‎ 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 师出示三角板、红领巾、数学书。‎ ‎2、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摸角)‎ ‎1、我们拿出学具三角板,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 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2、师边引导学生用手指出顶点、边、边说它的特征,边指出。‎ 师板书:顶点、边、边。)‎ 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 ‎1、学生拿出学具通过摸一摸,找出角的特点。‎ ‎2、生同桌交流摸的感觉。‎ ‎3、生总结边摸边总结角的特点。‎ ‎4、学生和老师边指,边说。‎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 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习反馈。‎ ‎4、角的大小比较。‎ ‎1、游戏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 ‎2、师播放蓝角和红角的视频故事,提问:他们为什么吵架,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请同学们拿出红角和蓝角小组比一比,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没有关系?‎ ‎4、我们先做一个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些吗?再大一些。你能让角变小些吗?再小一些。你发现了什么?‎ ‎5、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指名回答)‎ ‎6、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 ‎ 7、师拿出折扇,慢慢的打开合拢。(生活中的角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1、小组上台比赛完成,并说出不是的理由。‎ ‎2、生收看视频,思考问题,找出结果。‎ ‎3、生小组之间验证蓝角和红角讲的正确吗?动手比一比,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 ‎4、讨论交流角的大小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生拿出活动角变大、变小。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学生上台和老师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讨论后汇报。‎ 这一组比赛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又跟着老师往下一个环节。‎ 小组一起验证,“学生讨论交流”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7、学生拿出折扇打开、合拢,边操作边观察,总结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 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会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 不断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充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播放动画视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再一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 ‎5、体验感悟,画角 1、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 2、 ‎ 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读书上的要点,找出画角的方法。‎ ‎ 3、师师范画角。(你们能画出比老师大一点或小一点的角吗?)‎ ‎4、师用授课助手展示学生的作业。‎ ‎1、学生打开书38页读列2,找出画角的方法。‎ ‎2、学生说出画角的方法。‎ ‎3、学生动手画角。‎ ‎4、学生小组内互评,欣赏角。‎ 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三、 扩展延伸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1、生思考,回答。‎ ‎ 2、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角。‎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数一数、拼一拼)‎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提高。在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四.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 ‎2、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3、师播放微课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知识。‎ 1、 学生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感受角是无处不在。‎ 2、 学生汇报,谈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如此有趣,而且潜移默化渗透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 教学评价设计 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 本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 会画角。难点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 ‎1、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2、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学生小组合作比较蓝角和红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动角,变大一些或变小一些,从而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效果比较好,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动手操作时间有些长,导致后面时间拖长。有了前面的找角、摸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有大也有小,学生很容易就画出各种各样的角来。我觉得很成功,很欣慰。‎ ‎4、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 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合作”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 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 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当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