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5 KB
  • 2021-11-17 发布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范文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 课时 三课时(1) 授课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犀利、郁郁寡欢、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情感与价值目标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和托尔斯泰资料,生字注音,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 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 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 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 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 心世界。 二、出示学习本文应达到的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 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 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 手法。 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 的熏陶。 三、学生自学、预习 1.速读(也可默读)课文。 2.分工合作,完成字音词义。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滞(zhì)留 禁锢(gù) 颔(hàn) 首低眉 锃(zèng)亮犀(xī)利 广袤(mào)无垠 尴尬(gān gà) 炙(zhì)热 (2)释义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板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本课的字词比较多,而且也很重要,所以在这一部分要多花些时 间,不要做样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愚钝:愚笨;不伶俐。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3.从上词语中选择一个四字词造句。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 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 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 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 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 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 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5.回顾课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 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 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 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 《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 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 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 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 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 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 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 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思考与布置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机会也可让学生回答。 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完成,先布置搜集,在课堂上进行 整理宣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与预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本节课无固定板书,以学习字词为主。 教学后记 课题 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2) 授课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掌握上课时预习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2.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 敬、赞美之情;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与价值目标 4.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准备 找出文中描绘托尔斯泰形象的句子。 一、预习检测 1.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 带( ) 纯( ) 涸( ) 滥(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 )黑 xuān( )昂 xī( )利 侏 rú( ) 酒 sì( ) chì( )热 càn( )然 长 rán( ) àn( )然失色 广 mào( )无垠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 征。 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 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 8 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 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 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 敏锐、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 评价? 明确: (1)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 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 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 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A.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描写须发:“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 学生课堂练习,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因为课文较长,只有自由诵读能节约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最后教师订正。 适时注意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 舍外墙那样粗糙。” D.描写鼻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E.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 璃敏锐、犀利。”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 之处。 (3)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 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 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 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 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 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 幸。 三、朗读第 4 段,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从各个方面 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从穿戴方面看,……。从 职业方面看,……。事实上,托尔斯泰在真实生活中与普通人也 没有区别:做学生时,……;当军官时,……;在乡间生活,……; 坐在马车上,……;与农民交谈,……。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 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 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托尔 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抽生回答,及时板书。 揭示文章的中心。 让学生认识托尔斯泰,并受其人文精神的熏陶。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多毛、须发浓密 欲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扬 (平庸甚至丑陋) 忧郁、消沉 敬 先 普通大众 赞 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 教学后记 课题 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3) 授课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加强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 手法; 3.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 4.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练习引入 齐读“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 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一段。 练习: 1.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 2.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而他的真实面貌又 是怎样的? 3.“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 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这句话突出人们怎样的心 情? 4.“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和《水 浒传》中的“美髯公”分别指 关羽、 朱仝。 5.托尔斯泰的名声与相貌令人联想到哪一句俗语?从这句话中 你受到什么启示? 二、新授 1、指名诵读课文 6~9 语段,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 句的含义。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 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 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 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 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 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 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 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 学生课堂练习,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 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 19 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 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 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 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 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2.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得几分 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 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 段话的含义?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 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 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 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 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 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 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 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2)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 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 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 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 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 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 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 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 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3.体会本文的艺术手法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 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 法。 学生思考、小组学习、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 教师引导点拨,不强求学生能作答。 不要求答案一致。 可先让学生点出,再由教师细细分析。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一是写出自己心中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 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 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 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 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 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 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 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 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 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 的和平主义者。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 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 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 族家庭教育。1840 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 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 尝试。1851~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 1855 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 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 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 年 11 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 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 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 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 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 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 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 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 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 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 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 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 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 (1852~ 1862)之中。 1863~1869 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 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 气势磅礴地反映了 1805~1820 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 事件,特别是 1812 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 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 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 制。 1873~1877 年他经 12 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 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 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 1882)。80 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 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 《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 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 年创作的长篇 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 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 年 10 月从家中出 走,11 月 7 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 82 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 其人生旅程。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 黝黑(yǒu) 侏儒(rú) 两颊(jiá) 滞留(zhì) 尴尬(gān gà) 胡髭(zī) 愚钝(dùn) 酒肆(sì) 穹顶(qióng) 禁锢(gù) 一绺(liǔ) 蒙昧 (mèi) 轩昂(xuān) 长髯 (rán) 面目可憎(zēng) 刀鞘(qiào) 粗糙(cāo) 粲然(càn) 甲胄(zhòu) 锃亮(zèng) 意趣盎然(àng) 犀利(xī) 鬈发(quán) 屏住(bǐng) 2、词语解释: 气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 草率从事。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 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 征; 6~9 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⑵ 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 现出来。作者在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 写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 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⑶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 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 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4、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 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 的外貌特征?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 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 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 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⑵ 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 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 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 的遐想。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 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 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 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直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 塌了的样子。 ⑶ 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 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 者生动的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 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 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 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 渡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课前准备〗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准备好有关字词的检查默写。教师准备好 题目准备提问。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 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 眼睛的。 二、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 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 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 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 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 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 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 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 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 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 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三、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 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 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 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 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 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 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四、拓展延伸 研讨与练习四。 参考答案要点: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 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 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 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 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 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 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 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定放弃财产,以致和家 人产生矛盾,最后依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五、布置作业 1、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 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 采。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论题:托尔斯泰究竟幸福 还是不幸?引导学生思考。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胡髭(zī) 长髯(rán) 鬈(juán)发 禁锢(gù)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轩(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锃(zèng)亮 甲胄 (zhòu) 粲(càn)然 盎(à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 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 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 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 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 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 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 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 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 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 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 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 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 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 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 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 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 之处。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例如: ⑴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⑶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 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 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 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作业设计 1、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 带( ) 纯( ) 涸( ) 滥(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u( )黑 xuān( )昂 xī( )利 hàn( )首低眉 酒 sì( ) chì( )热 càn( ) 然 àn( )然失色 侏 rú( ) 长 rón( ) 广 mào( )无垠 3、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 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 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 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 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 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 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 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 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 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 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最初 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 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 了 1812 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 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 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 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 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 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 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 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 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 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 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 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 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