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17 KB
- 2021-11-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62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
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
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62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 3 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秋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 1 0 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1 0 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62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5 页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 1 0 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62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 5 2 人,今年有 9 人毕业了,又新加入 1 5 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比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 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7 页第3、4题。
【教学后记】
62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 1 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8、9 页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
62
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对人民币的认识,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元=10角 1 角=10分
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或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 2 张 5 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 1 角的。因为 1 元= 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 1 张 5 角、1 张 2 角和 3 张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 0 角,就是 1 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62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1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62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 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 4 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元。
1 个足球 72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62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 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一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
62
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 、15 、20 、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 + 7 = 14 (块) ;
第二幅图应该是 4 + 4 + 4 = 12 (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7 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62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 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 1 8 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 2 + 2 + 2 + 2 = 8 (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 2,有 4 个这样的加数。
师:4 个 2 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 2×4 = 8 或 4×2 = 8 , 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
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9 页
【教学后记】
62
第三课时 有多少点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假发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准确列出乘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点子图、小圆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将下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2+2+2= 5+5+5=
7+7+7+7+7= 1+1+1+1+1=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白板出示一副点子图)
生:点子图。
师:你们玩过点子图吗?
生1:没有玩过。
生2:玩过。
师:今天,淘气和笑笑就在玩有多少点子的游戏,你想去看看吗?
生:想。
(板书:有多少点子)
三、学习新知
1、用点子图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出示图片)
2、师:这是10×10的点子图,淘气盖住一部分点子,你知道露出来的这部分是由多少个点子组成的呢?
生:6个。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①生:2+2+2=6
师:这里的2从哪里来的呢?
生:每行2个。
师:每行2个,说明你是横着看的。
生:是的。
师:每行2个,有3行,所以用加法算式2+2+2=6来计算。
师:谁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62
生:3×2=6或2×3=6
师:刚才我们是横着看的,每行2个,有3行,可以列出加法算式2+2+2=6。
乘法算式 3×2 = 6 或 2×3 = 6
②师:同学们除了能横着看,还能怎么看呢?
生:竖着看。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竖着看,每列 3 个,有 2 列。
加法算式:3 + 3 = 6
乘法算式:2×3 = 6 或 3×2 = 6 。
师:你真聪明。
师:一副点子图既可以横着看,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又可以竖
着看,也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呢?
生:每次列出的乘法算式都相同。
师:嗯,你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结论:一副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3、你们能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做一做,说一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游戏规则,当我说开始的时候才开始。
游戏规则:
(1)同伴两人玩同一副点子图。
(2)其中一人用两张白纸盖住点子的一部分,从横着或者竖着两个角度去观察露出来的点子,并写出加法算式,另外一人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3)两人交换角色。
师:开始。
同桌之间进行,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一人做加法,一人做乘法,那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用乘法计算)
生 1:乘法。
生 2:乘法
生 3: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乘法简单。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很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积是一样的。
师:你真会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生:乘数倒过来了。
师:倒过来了,是交换位置的意思吗?
生:是的。
小结:两个乘数前后交换位置,积不变。
62
4、现在我们去看看淘气和笑笑又在怎么玩游戏!请仔细观察。
(1)4×7 用点子图怎么来表示?
①(淘气:遮住一部分,露出 7 行 4 列。 )
师:请仔细看,谁知道淘气是怎么摆的?
生:他每行摆了 4 个,摆了 7 行。
师:每行 4 个,有 7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7 个 4。
②(笑笑:遮住一部分,露出 4 行 7 列。 )
师:请仔细看,笑笑又是怎么摆呢?
生:她每行摆了 7 个,摆了 4 行。
师:每行 7 个,有 4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4 个 7 。
师:通过这两种摆法我们可以知道4×7可以表示4个7,也可以表示7个4。
师:你们能照样子做一做吗?(想一想,摆一摆)
生:能。
师:同桌两人各用一种方法摆出白板上的乘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6 5×8 5×4 4×9
5、圈一圈,在点子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 。
师:机灵狗看到大家做游戏做得如此开心,就像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①给学生分析题意,圈起来的部分表示 3×8 。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时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③讲评。
四、巩固应用
1、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2×7 = 3 ×9 =
2、我说你摆
两人一组,一人说算式,一人摆积木。
3、看图写算式
(1) 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吗?(出示图片)
加法算式: 4 + 4 + 4 = 12 (人)
乘法算式: 4 ×3 = 12 (人) 或者 3 ×4 = 12 (人)
(2) 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图片)
加法算式: 7 + 7 + 7 + 7 = 28 (瓶)
4 + 4 + 4 + 4 + 4 + 4 + 4 = 28(瓶)
乘法算式: 4 ×7 = 28 (瓶)
7 ×4 = 28 (瓶)
62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片)
学生观察,汇报。
能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同伴交流、最后代表汇报。
可能:
① 第一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② 第二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③ 第三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④ 3 张桌子一共有几条腿?
⑤ 3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独立写出两个,并解答。
5、在教室中找一找,提出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1、一副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4、一个乘法算式有两种表示方法。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动物聚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62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理解乘法,会运用乘法算式来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2知道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列两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3.会用加法来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练习设计:
教材第23页。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2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8 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1:买了 2 把香蕉,每把有 5 根。
生 2:买了 4 捆萝卜,每捆有 4 根。
生 1:买了 5 行馒头,每行有 4 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6 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
教材第 24 、25 页
【教学后记】
62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一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在图案中,添加彩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 并用力按一按, 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 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
62
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 1、2 和 3 题。
四、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
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62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数松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 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5的乘法口诀,会用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62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 1 个 1 个地数。
②5+5,10+5,15+5,20+5,? ? 连续加 5算出得数。
③5,10,15,20,? 5 个 5 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 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 个 5 是 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
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教学后记】
62
第二课时 做家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 摆筷子” 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 2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 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 2根,2 双筷子有 4 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 ,18根;
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 ,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
3、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62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 双筷子 2 根也就是几个 2?(1个 2) ,那么1 个 2 是 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
②2 双筷子呢?(2个2)2个 2是 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 3双、4双、5 双? ? 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 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 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 9 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 2 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 的乘法口诀” ;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2 的乘法口诀” 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 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综合拓展题(15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后记】
62
第三课时 课间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与方法:
课件、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2的乘法口诀。
我能准确口算:
2+2+2+2+2+2+2= 7×2= 2×5=
7+7+7+7+7=
二、学习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乘法,而且还学习了 2 和 5 的乘法
口诀。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灵活运用,巩固复习。
1、出示“课间活动”主题图,引导观察。
请你先认真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交流汇报
2、引导完成活动一: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呢?
(幻灯片呈现问题:说一说, 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先说说 5×2 表示什么意思吗?。
那么在这幅图中, 你知道 5×2 要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里有 5 个 2,哪里有 2 个 5 . )
3、引导完成活动二: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第二部分两幅图。
师:老师从操场上单独取出了两幅图,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根据图中
62
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数学问题呢?
(2)提问: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交流,师提问, 你用到了哪个口诀计算?能说说你列的算式表
示什么意思?
4、引导完成活动三:一共有多少盆花?
(1)找数学信息
师:老师还想统计一下操场上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咱们先来找一找,看看哪
里摆着花,这些花都是怎样摆放的?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解决。
(3)学生列完算式,跟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交流
完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
(三)练一测,突破难点。
1、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1 题: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每图表示
几个几,注意与第三幅图的区别进行对比。
2、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2 题:算一算。
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3 题。
3、教材 35页练一练第 4 题:他们各需要付多少钱?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 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 的乘法口诀”好吗?
62
2、板书:3 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 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 辆呢?? ? 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 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 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 辆车呢?? ? 9 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 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 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利用“表格” ,独立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 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 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3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 4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
62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
[难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 9串果子,每串请串 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 4 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 2 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 串、4 串? ? 9 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 2 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 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 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 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 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 38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 4 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62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 2 至 3 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 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 4 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 1 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 3 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 或_____ 。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 4 条船,每条船只能坐 4 人,有 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
62
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桥上有多少只小狐狸? 6×2=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5=10(朵)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 1~3题。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 ? 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教学后记】
62
第七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 1~5 的乘法口诀和 1~5 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 (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 (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 (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新家。
1、“找新家”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找新家” 。
2、对号入座。悄悄的进入新家,然后说明原因。
62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测 量
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说一说。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
2. 揭示课题:
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
哪里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活动一:量一量
(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教室有( )本数学书长;教室有( )把尺子长。
(4)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
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62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 50页 2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
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长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你能利用身
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 认识尺子。
62
①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
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 1、刻度 2等,认识厘米,使学生对
尺的认识更加深刻。
揭示课题:认识厘米
②认识 1 厘米
指出:从 0 刻度线到 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 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也可写作 cm。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 1 厘米的长度。
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 1厘米?相互说,指名说。
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 1厘米的长度。再联系生活实际找 1厘米长的物体,
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
④认识几厘米。
引导认识 2 厘米,5 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 厘米和 5 厘米哪个
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
2. 学习测量方法。
①出示一支铅笔。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②PPT出示 4 只小熊测量铅笔。你发现了什么?
③那应该怎么测量呢?
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 刻度线,再看物体的
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④怎样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完成“估一估,量一量”。
2.画一条长 8厘米的线。
3.练一练第五题。
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 6厘米的线?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教学后记】
62
第三课时 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 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
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二、互动新授
1. 认识米。
①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
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米。那 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 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 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 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62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 1 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 想一想: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 100厘米,1米等于 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
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①课件出示 53页例 3.
门高约( )你选什么做单位?
黄瓜长约( )
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 4题。
三、巩固练习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
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试一试,估一估, 量一量。
完成课本54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 2( )
一辆公共汽车长 9( )
图钉的长大约是 1( )
课桌高是 70( )
小明的身高是 135( )
B. 计算。
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 米-5米=( )厘米
1 米 5 厘米+1米 3厘米=( )米( )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教学后记】
62
第四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生对 1 厘米、1 米的直观认识。
2. 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 完成教材 56页第 1 题。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 56页第 2 题。
(1)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
(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量一量,填一填。
学生自主完成 56页第 3题
(三)做一做,量一量。
1. 完成教材 57页第 5(1)题。
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62
2. 完成教材 57页第 5(2)题。
①随意选择 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 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 完成教材 57页第 5 题(3)题。
①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作为处走到讲台处。
②估一估长度。
③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四)读一读。
1. 指名读一读教材第 57页第 6题的内容。
2. 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 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大树高约 8( )。 ②操场跑道长约 100( )。
③文具盒长约 25( )。 ④床的长度大约是 2( )。
⑤小华今年 7 岁了,身高约 1( )20( )。
⑥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 1( )。
⑦讲台的高大约是 80( ),门高约 2( )20厘米。
B. 判断题。
①大人一步长 5米。
②铅笔长约 15厘米。
③1 米和 100厘米同样长。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 900厘米。
⑤操场跑道长 100米。
【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一课时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
62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每人20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4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
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兔分萝卜”,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第1题师问:
要求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个花瓶应该差多少朵花呢?
不会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4题,分一分,把自己分的过程和同学交流交流。
2、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的第2、3、5题。
62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分苹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 )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试一试第2、3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五、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教学后记】
62
第三课时 分糖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对较大数目物品的平均分。
[难点]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一分”都是数目较小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较大数目进行分一分。
小天家买了许多糖果,他想请小朋友们吃糖果,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 这节课我们帮小天一起分糖果吧。(课件出示图片)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4个小朋友”和“50块糖果”。
现在小天就是想将这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的平均分,都是将一些比较小的物品平均分的,比如2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来分,结果每人5块糖果。(让学生回答)
可是,现在有50块糖果,要求分给4个小朋友,这个数目有点大,用乘法口诀,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有点困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来,我们看看笑笑跟淘气是怎么分的?(课件)
2、聪明的笑笑和淘气把他们的分法记录在表格内,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记录的吧。(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得懂他们是怎么记录的吗?(老师讲解表格)
有没有同学的想法跟笑笑或淘气的是一样的?举手给老师看看。(学生举手)
3、哦,也就是说没有举手的同学有不同的分法,那好,下面我们用我们准备好的50跟小棒代替糖果,在桌面上摆一摆,把它们分成4份,摆好之后将自己的分法像笑笑和淘气一样记录在表格中。记得第一次分要尽可能分多一点,这样就会分得更快。(像上一次分苹果,一个一个分很慢)
4、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学生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62
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记录的表格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展示记录)
你能了解这些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当然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
既然,我们学会了用表格记录我们的分法,那老师问你们,用表格记录这些分法有什么好处啊?
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这样记录很清楚;这样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来。
好,既然这样,我们翻开书本P63做一做练习。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分一分,填一填(给适当的时间操作)每组4、5个人
2、做游戏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分糖果
生1 生2 生3 生4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62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x k b 1.c o m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62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课本66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课本66页第2、3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1、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编数学故事。
机灵狗的鱼缸里面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了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清算式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那些知识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62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小熊开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玩具车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熊算也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玩具车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玩具车?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62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玩具车,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36元钱,如果要买洋娃娃,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掌握了什么知识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
(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快乐的动物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62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
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 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
2、课件出示:P71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
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62
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71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老师点名学生口答。
完成练一练第3题,画一画,填一填。
完成练一练第6题,画一画,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4、5题。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花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倍”的含义。
6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课件情景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
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2、3、4题
第2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3题:自己尝试一下。
第4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五、课堂总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62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
圈一圈,填一填,说出自己列式的意义,并与同学交流。
二、P75第2题:
学生自己发掘题目中的调节,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75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7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75第8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
62
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
[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62
[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五、布置作业
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计表。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买球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
[难点]发现8和9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9
62
的乘法口诀得数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第2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4)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第1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第1题)
2、“口算游戏车”(第3题)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做个乘法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2、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6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
62
,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1×8=8;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8=40
4×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两人间进行,也可在一人和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中进行,还可在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
如( )×(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4、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表内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小组合作把乘法口诀进行了有规律的排列。你们开心吗?
【教学后记】
第九单元 长颈鹿与小鸟
第一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62
[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
【教学目标】
62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12÷4=3(只)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房子可以住下15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如果现在有24只小兔,有8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62
第三课时 农家小院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难点] 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学生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 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62
第四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 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1和2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3和4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5题,弄懂第6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教学后记】
62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10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引导学生编故事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些情况,如上下车问题等。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合理地编故事。也可以出示“我选36-8+19编了一个故事:有36只小鸡在草地上玩,跑了8只,又来了19只,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小鸡?”让学生模仿编故事。
我们学习了加减运算后,还学习了哪些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
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1)教材第97页第4题。
你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我们先来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
师生对口令,复习乘法口诀。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
(2)教材第97页第2题,
你们理解乘法的含义了吗?知道除法的意义了吗?现在请大家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说说你对乘法含义及除法意义的理解。
62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2题。
师:你能举例说明并解答吗?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并引导学生适时评价,总结归纳。
(3)教材第97页第5题。
师:能举例说一说“3倍”的意思吗。
(4)教材第97页第3题。
师:你能运用你所学的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吗?试试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3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师:除了上面的两类运算之外,我们在“数与代数”部分还学习了“购物”的有关知识。
(1)师:咱们先一起来解决“买早餐”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6题。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肉饼的价格是油条的几倍?画一画,说一说。
师:想一想2×3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付钱的小游戏吧,看你学会购物没有。
师:首先说说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师:怎样拿出12元8角呢?
学生只要能取出12元8角就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做游戏,一个人说钱数,其余人说付钱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课堂小结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是今后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3页。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62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测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能够沿着一条线剪出完全重合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1米=100厘米。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后记】
62
62